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家玲 张伟 刘国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80-1384,共5页
以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研究对象,评价当低焓能源(50℃)作为驱动热源时的总体性能参数及工作效率。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建立系统及组成部分的对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Visual C++编写了模拟仿真软件,对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 以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为研究对象,评价当低焓能源(50℃)作为驱动热源时的总体性能参数及工作效率。利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建立系统及组成部分的对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 Visual C++编写了模拟仿真软件,对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性能及多变参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模拟 面向对象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源驱动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伟 朱家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4,共7页
根据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传热、传质平衡以及各部件的传热关系,建立了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利用模拟计算得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建立了热负荷为小型LiBr-H_2O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实验台,对废热驱动的实验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 根据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传热、传质平衡以及各部件的传热关系,建立了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利用模拟计算得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建立了热负荷为小型LiBr-H_2O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实验台,对废热驱动的实验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系统主要运行参数各换热设备的进口水温和质量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趋势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吸收式 实验研究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喷射器的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热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顺荣 陈光明 +2 位作者 洪大良 闫晓娜 林玮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带喷射器的溴化锂吸收式第二类热泵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和性能分析。带喷射器循环的最大特点是在溴化锂吸收式第二类热泵基本循环的基础上加上喷射器,将发生器出口的蒸汽引射到冷凝压力,因此新循环的发生压力可以较传统循环的压力低得多... 对带喷射器的溴化锂吸收式第二类热泵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和性能分析。带喷射器循环的最大特点是在溴化锂吸收式第二类热泵基本循环的基础上加上喷射器,将发生器出口的蒸汽引射到冷凝压力,因此新循环的发生压力可以较传统循环的压力低得多,从而使得新循环所需要的驱动热源温度要比传统循环低。此外,在相同的热源温度和其他外界条件下,新循环能够产出更高温度下的热量。理论研究结果显示,新循环在热源温度80℃和冷凝温度20℃的条件下,比单效第二类热泵循环吸收温度要高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 吸收式 溴化锂 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苏庆泉 孙鹏 +1 位作者 罗春欢 赵越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7-301,共5页
提出一种包含吸收溶液冷却结晶过程的新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并对其工作过程及性能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循环可在吸收器吸收溶液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发生器吸收溶液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工作,其热泵温升能力明显优于现有... 提出一种包含吸收溶液冷却结晶过程的新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并对其工作过程及性能特性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循环可在吸收器吸收溶液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发生器吸收溶液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工作,其热泵温升能力明显优于现有AHT循环。当冷却结晶终温和冷凝器温度为35℃、发生器温度和蒸发器温度为92℃时,其热泵温升理论上可达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吸收式循环 结晶温度 溴化锂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凌辰 陈振乾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4,共5页
对太阳能驱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热变换器 )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设备数学模型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各组件单元数学模型 .引入了热泵工质 (溴化锂水溶液 )的物性拟合计算过程 .在变工况条件下对第二类吸收式... 对太阳能驱动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热变换器 )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建立了太阳能集热设备数学模型和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各组件单元数学模型 .引入了热泵工质 (溴化锂水溶液 )的物性拟合计算过程 .在变工况条件下对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 .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获得了在不同外部环境温度和不同吸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驱动 第二吸收式 变换器 数学模型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余热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朱家玲 刘国强 张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5-750,共6页
根据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传热、传质平衡以及各部件的传热关系,建立了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余热的方案;利用模拟计算得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对第二类... 根据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传热、传质平衡以及各部件的传热关系,建立了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地热余热的方案;利用模拟计算得出了相应的设计参数。对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模拟分析以及仿真编写了软件,并且对设计参数下的机组系统进行了仿真模拟,以观察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机组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吸收式 回收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模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彭烁 周贤 王保民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9-334,共6页
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原理,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关键过程的数学模型,开发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模拟计算程序,研究了蒸发温度、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对吸收式热泵主要评价指标性能系数ηCOP、循环倍率R、温升能力ΔT和放气... 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原理,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关键过程的数学模型,开发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模拟计算程序,研究了蒸发温度、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和吸收温度对吸收式热泵主要评价指标性能系数ηCOP、循环倍率R、温升能力ΔT和放气范围ΔX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收温度一定时,循环倍率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系统的ηCOP先急剧增大,然后缓慢减小;当吸收温度一定时,循环倍率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系统的ηCOP先缓慢减小,然后急剧减小;当蒸发温度一定时,循环倍率随着吸收温度的升高逐渐升高,系统的ηCOP先缓慢增大,然后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吸收式 性能系数 循环倍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魏璠 肖云汉 张士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以烟气中余热和水的回收为目标,构建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和可用能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工况下系统性能系数为0.64,不低于同类闭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参数分析表明烟气温度湿度、冷却水温... 以烟气中余热和水的回收为目标,构建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对系统的性能和可用能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典型工况下系统性能系数为0.64,不低于同类闭式循环吸收式热泵系统。参数分析表明烟气温度湿度、冷却水温度流量及工质流量的增大均会使系统性能系数(COP)上升。系统的总火用效率为27.11%,火用损主要集中在吸收器、再生器和冷凝器;冷凝器可用能输出为零,仅用于回收冷凝水;系统火用效率的提高需通过减小吸收器及再生器的火用损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式循环 第二吸收式 性能 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贺冬辰 陈宗帅 +1 位作者 孙智冬 李绍勇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10,共8页
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产生的能耗和污染问题。基于上述理论,文章构建了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并提出了4种运行模式以达到冬季稳定供暖的目的。文章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产生的能耗和污染问题。基于上述理论,文章构建了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并提出了4种运行模式以达到冬季稳定供暖的目的。文章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机组模块。同时,借助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基于冬季典型日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该系统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是可行的,该系统在运行期间可为用户提供60℃以上的采暖热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0.615;与燃气锅炉供热相比,节省了45.7%的燃料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第二吸收式 系统 TRNSYS软件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驱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敦放 胡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0-575,共6页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可提升低温热能的温度,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提升太阳能集热器热源温度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再对蒸气冷凝得到淡水,同时预热海水.通过对系统中各组...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可提升低温热能的温度,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太阳能驱动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通过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提升太阳能集热器热源温度对海水进行加热蒸发,再对蒸气冷凝得到淡水,同时预热海水.通过对系统中各组件进行能量分析、[火用]分析,获得了系统性能随时间变化规律,并比较了有无冷凝器预热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冷凝器预热海水,系统平均热效率提高了12.9%,平均[火用]效率提高了16.2%,平均淡水产量相对提高了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海水淡化 模拟 第二吸收式 能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PID控制算法研究
11
作者 王睿宇 武晓伟 方书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保证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稳定运行,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对热泵系统进行快速调节。由于标准PID控制算法的局限性,对位置型PID调节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了改进的位置型PID调节算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为保证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稳定运行,要求自动控制系统对热泵系统进行快速调节。由于标准PID控制算法的局限性,对位置型PID调节算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了改进的位置型PID调节算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给出了完整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PID控制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吸收式 自动控制 位置型PI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变工况性能模拟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筱静 由世俊 张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0-426,共7页
通过对高温热水驱动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内传热部件进行热力及传热分析,建立非线性耦合模型,并采用内部映射牛顿法进行求解,分析采用高温热源水流量调节法和高温热源水流量与溶液循环量组合式调节法时吸收式热泵机组制冷变工况... 通过对高温热水驱动的双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内传热部件进行热力及传热分析,建立非线性耦合模型,并采用内部映射牛顿法进行求解,分析采用高温热源水流量调节法和高温热源水流量与溶液循环量组合式调节法时吸收式热泵机组制冷变工况性能和制热名义工况、制热变工况时热泵机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泵机组制冷采用高温热源水流量与溶液循环量组合式调节法时COP c较好,但高温热源水流量略高;制热名义工况时机组COPh为2.498,制热效果优于现有双效冷温水机组;机组制热变工况性能在负荷率为40%时最优,COPh高达2.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 非线性耦合模型 内部映射牛顿法 变工况性能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降膜式第二类吸收热泵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群昌 马学虎 +3 位作者 薄守石 苏风民 陈宏霞 陈嘉宾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分别考察了在垂直螺旋管内降膜式第2类吸收热泵系统中,溶液流量、循环热水流量、操作温度对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系统性能系数COP及热效率Et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流量的增加,吸收器的传热传质系数也逐渐增大,而COP与Eth则有... 分别考察了在垂直螺旋管内降膜式第2类吸收热泵系统中,溶液流量、循环热水流量、操作温度对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系统性能系数COP及热效率Et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流量的增加,吸收器的传热传质系数也逐渐增大,而COP与Eth则有下降趋势;增加循环热水流量,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也增大,但对COP与Eth的影响却较小;对于操作温度,吸收器传热传质系数会随着废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冷却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同时,通过软件ABSIM的模拟计算,得到的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吸收式 管内降膜 螺旋管 ABSIM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参数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影响程度模拟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星 张小松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58,75,共5页
分析了温度参数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的影响,通过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发生温度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程度最大,但小于吸收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系数影响程度之和。而随着... 分析了温度参数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性能系数的影响,通过对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建立数学模型,得到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发生温度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程度最大,但小于吸收温度和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系数影响程度之和。而随着发生温度的升高,它自身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 溴化锂 模拟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明浩 强天伟 +1 位作者 向俊 任永花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181-184,共4页
针对我国电厂存在巨大的节能潜力,阐述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利用电厂余热的原理,对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热电冷联产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计算了具体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溴化锂 吸收式 电冷联产 节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回收火电厂循环水余热供热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常浩 周崇波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73,共4页
热泵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用于供热是当前火电厂节能减排的新方式,通过对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及热网循环水出水温度对热泵系统供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越高,系统供... 热泵技术回收循环水余热用于供热是当前火电厂节能减排的新方式,通过对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及热网循环水出水温度对热泵系统供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越高,系统供热系数越高,而热网循环水出水温度越高,系统供热系数越低,且这种影响程度略大于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的影响程度;通过某电厂300MW机组实例分析凝汽器循环水出水温度对汽轮机组与热泵机组的综合影响,循环水出水温度在35℃附近存在一个最佳值以使得系统集成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 循环水余 溴化锂 系数 模拟 等效焓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高温吸收式热泵降膜式发生器传热传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长庆 李冰玉 +1 位作者 陆震 尉迟斌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0-58,共9页
根据降膜喷淋式发生器中溶液的活动、传热和传质的特点,建立了能反映实际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计算与实验,找出了降膜式发生器的传热传质特性,为高温吸收式热泵发生器的设计、改造以及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溴化锂 高温 吸收式 降膜式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和热泵系统分析
18
作者 宋俊 林贵平 苏晓群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5-57,共3页
研究了加入硝酸锂对溴化锂制冷和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系统中有无回热器,在相同工作温度下,加入硝酸锂对系统的性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 溴化锂 吸收式制冷 制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二次发生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谷雅秀 吴裕远 柯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6,共5页
在太阳能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降膜吸收器、降膜蒸发器、弦月形热虹吸提升管、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二次发生器,有效地降低了热源温度(最低启动温度为68℃,稳定运行温度范围为80-93℃),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在太阳能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降膜吸收器、降膜蒸发器、弦月形热虹吸提升管、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二次发生器,有效地降低了热源温度(最低启动温度为68℃,稳定运行温度范围为80-93℃),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二次发生器在提高系统冷凝器与蒸发器间压差的同时,使系统能在较低的溶液初始质量分数范围(46%~54%)下运行,放气范围可达6%,吸收率是二次发生器关闭时的3倍,有助于提高吸收器性能;冷剂水产量提高,是相应未开二次发生装置时冷剂水产量的1.68倍,蒸发效果明显改善;随着加热水温度和吸收器浓溶液温度的升高,吸收器冷却水温差和冷媒水温差均增大,冷媒水出口温度降低,改善了制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平均制冷系数可达0.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发生器 弦月形虹吸提升管 溴化锂 降膜 吸收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谷雅秀 吴裕远 +2 位作者 张林颖 柯欣 王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建立了小型太阳能热水型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系统主要采用降膜吸收器、降膜蒸发器、弦月型通道热虹吸提升管等新型设计。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首次设计了一套二次发生装置,使系统能在较低的初始溶液浓度范围(46%... 建立了小型太阳能热水型无泵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系统主要采用降膜吸收器、降膜蒸发器、弦月型通道热虹吸提升管等新型设计。为了提高制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首次设计了一套二次发生装置,使系统能在较低的初始溶液浓度范围(46%~54%)下运行,并保持较高的放气范围和吸收率,有助于提高吸收器性能;并使冷剂水产量较之不使用二次发生器的情况增大1.68倍,明显改善了蒸发效果;对冷凝器与蒸发器间压差的建立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改善了制冷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平均制冷系数可达0.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 二次发生器 弦月型虹吸提升管 降膜 溴化锂 吸收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