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为增敏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钴(Ⅱ)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菊 郭飞君 盖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8-230,共3页
在增敏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和活化剂氨基乙酸存在下,钴对高碘酸钾氧化酸性铬兰K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钴(Ⅱ)的新方法。考察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测定反应动力学参数。在表面活性剂和活化剂存在下,本法灵敏度提高12倍... 在增敏剂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和活化剂氨基乙酸存在下,钴对高碘酸钾氧化酸性铬兰K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钴(Ⅱ)的新方法。考察该反应的最佳条件,测定反应动力学参数。在表面活性剂和活化剂存在下,本法灵敏度提高12倍。线性范围为0~100μg/L,检出限为9.06×10-7g/L。此法用于茶叶、VB12等样品中钴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光度法 高碘酸钾 酸性铬兰K 十六烷基吡啶 氨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红-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5
2
作者 秦宗会 胡武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9-882,共4页
In buffer solution of NaAc-HCl,when congo red(CGR) is mixed with the solution of cetylpyridinium bromide(CPB) after anion surfactant(AS) is added,the colour of the soluotion become deeper,and the max absorbtion wavele... In buffer solution of NaAc-HCl,when congo red(CGR) is mixed with the solution of cetylpyridinium bromide(CPB) after anion surfactant(AS) is added,the colour of the soluotion become deeper,and the max absorbtion wavelength is at 570 nm.At this wavelength,the absorbence enhancement is proportional to concentration of anion surfactant(AS).Based on it,a photometry method determining for anion surfactant was established.In the max absorbtion wavelength,anion surfactant(AS),namely,sodium lauryl sulfonate(SLS)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in the 0~2.4×10-4 mol/L and 0~2.7×10-4 mol/L range obey Beer(s Law,and the apparent molar absorptivity(ε) of 1.28×104 L/(mol.cm) and 1.19×104 L/(mol.cm),the detection limit of 1.43×10-6 mol/L and 1.08×10-6 mol/L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sensitivity and better anti-jamming ability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AS) in water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刚果红 十六烷基吡啶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上十六烷基溴化吡啶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罗世地 莫春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2,共3页
滴体积法测定了十六烷基溴化吡啶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考察了浓度、温度对动态表面张力的影响。讨论了十六烷基溴化吡啶分子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发现吸附遵从扩散一动力学控制机理.从表观扩散系数计算了吸附能垒。
关键词 动态表面张力 十六烷基吡啶 吸附动力学 滴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乙酸邻苯甲酸-溴化十六烷基吡啶荧光猝灭体系检测痕量铜 被引量:2
4
作者 左国防 莫尊理 +1 位作者 杨武 高锦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研究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方法。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氨基乙酸邻苯甲酸可以和铜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此配合物可以使配体荧光定量猝灭。反应的适宜酸度为pH5.0~6.0,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42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6×104L&... 研究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铜的方法。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氨基乙酸邻苯甲酸可以和铜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此配合物可以使配体荧光定量猝灭。反应的适宜酸度为pH5.0~6.0,最大发射波长λem为427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56×104L·mol-1·cm-1,Cu(Ⅱ)含量在0.2~12.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为0.9999。应用于铝合金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痕量分析 含量测定 氨基乙酸邻苯甲酸-十六烷基吡啶荧光猝灭体系 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碘化钾-硫酸铵液-固浮选分离镉(Ⅱ)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永祥 薛万新 李全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4-785,共2页
Cd(Ⅱ)是一种危险的环境污染物质,是对人体健康、动物生长均有危害作用的毒性重金属,对Cd(Ⅱ)的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盐-三元缔合物-水体系不仅具有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分相速度快、... Cd(Ⅱ)是一种危险的环境污染物质,是对人体健康、动物生长均有危害作用的毒性重金属,对Cd(Ⅱ)的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一直受到化学工作者的重视。盐-三元缔合物-水体系不仅具有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的优点,而且还具有分相速度快、相分离界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已引起了化学工作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吡啶 液-固浮选分离 镉(Ⅱ) 硫酸铵 液-固萃取体系 Cd(Ⅱ) 环境污染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氰酸铵-氯化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金翁-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永祥 姚巧玲 +1 位作者 薛万新 李全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76-78,共3页
由实验得知,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生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Zn(Ⅱ)与Fe(Ⅱ)、Al(Ⅲ)、Co(Ⅱ)、Ni... 由实验得知,在水溶液中Zn(Ⅱ)与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生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Zn(Ⅱ)被定量浮选.实现了Zn(Ⅱ)与Fe(Ⅱ)、Al(Ⅲ)、Co(Ⅱ)、Ni(Ⅱ)、Mn(Ⅲ)等离子的分离,是一种无毒且更为简便、经济、快速的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分离锌(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自组装膜现场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犹卫 郑志祥 高作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研究了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CD)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ium Bromide,CPB)自组装膜现场修饰碳糊电极(CPB/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CD在CPB/CPE上的氧化还... 研究了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CD)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ium Bromide,CPB)自组装膜现场修饰碳糊电极(CPB/CPE)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CD在CPB/CPE上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加,氧化峰电位正移,还原峰电位负移,CPB/CPE对CD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产生促进作用。用方波伏安法(SWV)考察了氧化峰电流与CD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D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8×10^-7-1.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55,检出限(S/N=3)为8.0×10^-8 mol·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2.2%,回收率为99.4%-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十六烷基吡啶 自组装膜 碳糊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基于溴甲酚紫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混合溶液间增色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宗会 沈光明 胡武洪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4-877,共4页
试验发现:在pH 6.4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含有溴甲酚紫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混合溶液在586nm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因加入某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而增加,并其增强程度与所加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试验发现:在pH 6.4的磷酸盐缓冲介质中,含有溴甲酚紫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混合溶液在586nm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因加入某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或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而增加,并其增强程度与所加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经测定,SLS的线性范围在2.13×10^(-5)mol·L^(-1)以内,SDS的线性范围在2.15×10^(-5)mol·L^(-1)以内。两者的检出限(3S)依次为4.92×10^(-7),8.54×10^(-7)mol·L^(-1),两反应的摩尔吸光率依次为2.94×10~4,1.58×10~4L·mol^(-1)·cm^(-1)。将此方法应用于一些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SLS表示)的测定,测得其回收率在98.8%~101.9%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甲酚紫 十六烷基吡啶 十二烷基磺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基曙红-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被引量:5
9
作者 秦宗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在弱酸性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与乙基曙红(EE)染料溶液混合,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溶液颜色加深,最大吸收波长都在516nm处,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溶液的增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最大吸收波长... 在弱酸性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与乙基曙红(EE)染料溶液混合,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溶液颜色加深,最大吸收波长都在516nm处,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与溶液的增色程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最大吸收波长处,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浓度分别在0-2.05×10^-5mol/L、0-2.08×10^-5mol/L、0-2.04×10^-5mol/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38×10^4、2.82×10^4和2.98×10^4L/(mol.cm),检出限分别为8.42×10^-7、4.56×10^-7和7.95×10^-7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用于不同水样中AS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乙基曙红 十六烷基吡啶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酸环境中溴化-N-烷基炔醇吡啶对X70钢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涂胜 李鹏熙 +1 位作者 汤琪 饶晓蓓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50,共10页
为防止X70钢在强酸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开发新的缓蚀剂成为迫切需求。以2-氯甲基吡啶、炔丙醇和溴代十四烷为原料,经炔化、季铵化得缓蚀剂溴化-N-烷基炔醇吡啶(NTHPB),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FT... 为防止X70钢在强酸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开发新的缓蚀剂成为迫切需求。以2-氯甲基吡啶、炔丙醇和溴代十四烷为原料,经炔化、季铵化得缓蚀剂溴化-N-烷基炔醇吡啶(NTHPB),其结构经核磁共振谱(^(1)H-NMR、^(13)C-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FTIR)证实。采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和交流阻抗法评价了NTHPB在5 mol·L^(-1) HCl中对X70钢的缓蚀性能,用扫描电镜、X-衍射仪、紫外光谱和接触角研究了NTHPB在X7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THPB对X70钢的缓蚀性能非常优异,5×10^(-5 )mol·L^(-1)的NTHPB在60℃、5 mol·L^(-1) HCl中对X70钢的缓蚀率高达99.54%,且缓蚀率随NTH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NTHPB在X70钢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和化学混合吸附的自发放热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本研究为抗强酸、高性能缓蚀剂的开发设计指明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烷基炔醇吡啶 缓蚀剂 X70钢 吸附 缓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溴化钾-硝酸钠体系浮选分离铂
11
作者 许春萱 袁红霞 +1 位作者 张秀兰 马万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9-941,共3页
在pH 2.0~4.5的水溶液中,铂(Ⅳ)与溴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CPB)_2(PtBr_6),浮选析出于水相上层分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硝酸钠、溴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50 g·L^(-1)、2.0... 在pH 2.0~4.5的水溶液中,铂(Ⅳ)与溴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CPB)_2(PtBr_6),浮选析出于水相上层分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硝酸钠、溴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浓度分别为50 g·L^(-1)、2.0×10^(-2)mol·L^(-1)和8.0×10^(-4)mol·L^(-1),pH为3.0时,能使铂(Ⅳ)的浮选率达到99.6%以上,而在铂(Ⅳ)与以下离子,即钌(Ⅲ)、铝(Ⅲ)、铬(Ⅲ)、镓(Ⅲ)、铁(Ⅲ)、铑(Ⅲ)、镍(Ⅱ)、锌(Ⅱ)、铜(Ⅱ)和钴(Ⅱ)共存的二元和多元混合物中,上述各共存离子的浮选率均小于4.5%。据此提出了浮选分离和富集铂(Ⅳ)的方法,应用于一种催化剂Ni-Pt/Al_2O_3催化剂样品中铂的分离和测定,测得铂量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105%,与其已知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分离 硝酸钠 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的双波长共振光散射比率法测定
12
作者 蒋婷 张国文 +1 位作者 王安萍 潘军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84-987,共4页
应用双波长共振光散射(DW—RLS)比率法研究了溴百里酚蓝(BTB)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的相互作用。在pH1.5的乙酸钠-HCl缓冲溶液中,CPB本身的共振光散射很弱,BTB有一定的共振光强度,加入CPB后BTB的共振光信... 应用双波长共振光散射(DW—RLS)比率法研究了溴百里酚蓝(BTB)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的相互作用。在pH1.5的乙酸钠-HCl缓冲溶液中,CPB本身的共振光散射很弱,BTB有一定的共振光强度,加入CPB后BTB的共振光信号显著增强,最大散射峰位于523nm,且散射光强度与CPB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单波长共振光散射法检测CPB,CPB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5—0.60mg/L和42μg/L。使用248nm和424nm两波长处散射强度比值(I248/I424)代替单波长处的共振光散射强度测定CPB,其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3~1.0mg/L和3μg/L。与共振光散射法相比较,DW—RLS比率法受酸度、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影响较小,并且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应用于合成和实际水样中CPB的测定,获得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 双波长比率 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汞
13
作者 涂常青 温欣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Hg(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pH 5.0,在1.0 g氯化钠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0.5 mL,1.0×10-2mol.L-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1.0 mL时,Hg(...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Hg(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pH 5.0,在1.0 g氯化钠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0.5 mL,1.0×10-2mol.L-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1.0 mL时,Hg(Ⅱ)可被此体系定量浮选,而Cd(Ⅱ)、Ni(Ⅱ)、Co(Ⅱ)、Mn(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Hg(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Ⅱ) 浮选分离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液-固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14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4-86,共3页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测定锌(Ⅱ)的行为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固体NaNO3用量为100g,0.25mol/L硫氰酸铵和0.01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1.0mL时,可实现Zn^2+与C...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测定锌(Ⅱ)的行为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固体NaNO3用量为100g,0.25mol/L硫氰酸铵和0.01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1.0mL时,可实现Zn^2+与Cd^2+、Mn^2+、Al^3+、Ni^2+、Co^2+、Fe^2+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和测定锌的方法。该法对合成水样及加碘锌强化营养盐中微量锌进行分离测定,结果与原予吸收法相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105.3%,RSD为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 液-固浮选分离测定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氯化钠和硫氰酸铵存在下浮选铜(Ⅱ)间接光度法测定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15
作者 王春风 孙东 李全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22-1223,1228,共3页
关键词 光度法测定 十六烷基吡啶 铜(Ⅱ) 硫氰酸铵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间接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和富集钯、铂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荣 张金燕 +4 位作者 陈慕涵 吴胜杰 刘燕 李金飞 黄章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49-2460,共12页
对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HPB)作为萃取剂,在碱性氰化液中同时萃取富集钯、铂进行考察,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的各种因素:稀释剂种类、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改性剂用量、相比、萃取时间、水相中Pd(II)和Pt(II)浓度及溶液的p H值进行研究... 对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HPB)作为萃取剂,在碱性氰化液中同时萃取富集钯、铂进行考察,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的各种因素:稀释剂种类、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改性剂用量、相比、萃取时间、水相中Pd(II)和Pt(II)浓度及溶液的p 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浓度为0.05 mol/L,正辛醇含量为30%(体积分数),相比(O/A)为1:5的有机相,在p H=10.5碱性氰化液中,5 min内能将Pd(II)(<70 mg/L)和Pt(II)(<60 mg/L)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采用NH_4SCN溶液反萃有机相中的Pd(II)和Pt(II),采用斜率法、红外和紫外光谱分析对萃取机理进行推测,该方法可运用于钯、铂浮选精矿氰化浸出液中Pd(II)和Pt(II)的萃取,富集倍数为15,回收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氰 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对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溴化吡啶复配体系泡沫的稳定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鹏 徐桂英 苑世领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通过对表面张力和溶液黏度的测试探讨了明胶对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十六烷基溴化吡啶 (CPDB)复配体系泡沫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明胶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形成的泡沫流体 ,起泡能力强 ,稳定性好。其主要原因是明胶与SDS/CPDB缔合成... 通过对表面张力和溶液黏度的测试探讨了明胶对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十六烷基溴化吡啶 (CPDB)复配体系泡沫的稳定作用。结果表明 ,明胶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形成的泡沫流体 ,起泡能力强 ,稳定性好。其主要原因是明胶与SDS/CPDB缔合成聚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明胶 十二烷基硫酸钠 十六烷基吡啶 复配 表面张力 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在硫酸溶液中对钢的缓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昕 李向红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HDPB)在1.0 mol/LH2SO4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HDPB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率随缓蚀...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HDPB)在1.0 mol/LH2SO4溶液中对冷轧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HDPB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缓蚀率随缓蚀剂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50℃时100 mg/LHDPB的最大缓蚀率可高达98.2%。HDPB属于混合抑制型缓蚀剂,添加HDPB后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且SEM与AFM的微观形貌进一步证实了HDPB有效减缓了冷轧钢表面的腐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吡啶 缓蚀 硫酸 冷轧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增强固定土壤中萘及其机理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利中 陈宝梁 陶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6,共5页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了溴化十四烷基吡啶(MPB)存在下,萘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为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当MPB的平衡浓度(X)小于1倍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萘的表观分配系数(Kd*)随MPB加入量的增...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了溴化十四烷基吡啶(MPB)存在下,萘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为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当MPB的平衡浓度(X)小于1倍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萘的表观分配系数(Kd*)随MPB加入量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当X>1CMC时,增加的MPB对萘主要起胶束增溶作用,Kd*值则随MPB浓度增加而急剧下降,而后趋于缓和,1/Kd*与X呈线性关系;当X约为1CMC时,Kd*在4种土壤上达到最大值(Kd*max),分别为112.5,170.8,406.8,190.5mL/g,与MPB的饱和吸附量(Qo)成正比;Kd*max/Kd比值则分别为20.49,16.86,20.60,5.30,与土壤的foc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十四烷基吡啶 增强固定 污染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增溶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锗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顺福 王桂贤 +1 位作者 华瑞年 朱志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4-155,共2页
用苯基荧光酮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增溶吸光光度法测定酸性水相中微量锗。选择 50 5nm为工作波长 ,并对表面活性剂用量、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和酸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解了固体样品消化后易... 用苯基荧光酮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增溶吸光光度法测定酸性水相中微量锗。选择 50 5nm为工作波长 ,并对表面活性剂用量、显色时间、显色剂用量和酸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解了固体样品消化后易出现的红色絮状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苯基荧光酮 十六烷基三甲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