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GIS的洱海流域氮素时空分异特征及源结构解析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李晓琳
帅永芳
张翼
郑毅
危锋
韦晓雪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大理分局
云南开放大学
-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6-827,共12页
-
基金
西南林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1211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0207)联合资助。
-
文摘
氮是造成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子,明晰流域内农村及城镇的氮素时空分布特征,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计算洱海流域的总氮污染负荷及其组成结构;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细化26个子流域总氮污染负荷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5、2010和2016年的洱海流域总氮污染负荷分别为2442.43、2573.10、2606.28和2389.10 t.点源污染逐年增加,面源污染在逐年减少,但面源污染依然为主要污染源.从污染组成结构上看,化肥污染、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是洱海流域氮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污染负荷量的35%、24%和17%.2016年洱海流域单位面积负荷量主要集中在1000~1500 kg/km^(2),以中和溪(1857 kg/km^(2))、桃梅溪(1582 kg/km^(2))、白石溪(1541 kg/km^(2))、罗时江(1088 kg/km^(2))和波罗江(1050 kg/km^(2))子流域负荷较高.未来可通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处理率;畜禽养殖规模化,加强粪便处理技术;优化化肥和有机肥结构等措施减少总氮入湖负荷,控制洱海水体富营养化.
-
关键词
洱海流域
氮素
时空分布
源结构解析
GIS
-
Keywords
Lake Erhai basin
nitroge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of sources
GIS
-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