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源活性物质抗菌构效关系、抗菌机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明晨 胡锋 +2 位作者 符姜燕 傅亮 陈永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7-374,共8页
植物中抗菌成分种类众多,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造成了其丰富的抗菌机理。植物中抗菌成分包含多糖、多酚、生物碱、萜类等,具有较低的耐药性、较强的抗菌性和广泛的抗菌谱,其主要抗菌机理包括破坏细胞结构、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菌代谢活... 植物中抗菌成分种类众多,其分子结构的多样性造成了其丰富的抗菌机理。植物中抗菌成分包含多糖、多酚、生物碱、萜类等,具有较低的耐药性、较强的抗菌性和广泛的抗菌谱,其主要抗菌机理包括破坏细胞结构、调控基因表达、抑制细菌代谢活动、改变细胞膜电位等。该文对国内外植物源抗菌物质进行梳理,综述了植物源抗菌物质的种类、构效关系、抗菌机理、在食品中的应用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天然抗菌物质在食品、医疗、化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物质 抗菌活性 构效关系 作用机理 食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转座子异源活性的大规模调查揭示其功能多样性并扩展基因工程工具箱
2
作者 张童童 谭生军 +3 位作者 唐娜 李源清 王皓毅 张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37,共3页
自1948年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 自1948年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模式的一般规律尚不清晰。尽管DNA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用于插入诱变或转基因载体[6,7],但目前只有Sleeping Beauty(SB)等少数几种转座子得到了开发和广泛应用。因此,系统挖掘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转座子工具的工作亟待开展[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进化模式 基因工程 转基因载体 功能多样性 插入诱变 首次报道 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源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鸿梅 李玉扩 +3 位作者 李红 倪鹏 宋欣 徐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338,共6页
以脱脂醇溶蛋白为底物进行酶水解反应,获得了玉米源活性肽组分,经葡聚糖凝胶和离子交换等方法对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以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研究了活性肽及其分离纯化组分对2,2-二苯基-1-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及其浓度的关系... 以脱脂醇溶蛋白为底物进行酶水解反应,获得了玉米源活性肽组分,经葡聚糖凝胶和离子交换等方法对产物进一步分离纯化.以α-生育酚为阳性对照,研究了活性肽及其分离纯化组分对2,2-二苯基-1-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及其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活性肽及其分离纯化组分均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经CM-纤维素弱阳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所得组分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强,且清除效果与其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分子量主要集中在400~7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源活性 分离纯化 2 2-二苯基-1-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细胞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菁菁 蒋红云 +1 位作者 张兰 沈斌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本文测定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甜菜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f 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两种昆虫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时间(2、6、12、24... 本文测定几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甜菜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f 9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两种昆虫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测定的时间(2、6、12、24、48、72h)和剂量(1.0×10-3、1.0×10-2、1.0×10-1、1.0×100,1.0×101、1.0×102μmol/L)范围内,喜树碱、羟基喜树碱和鱼藤酮对甜菜夜蛾IOZCAS-Spex-II和草地贪夜蛾Sf 9的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印楝素、乌头碱、次乌头碱、伪石榴皮碱、马钱子碱和吴茱萸碱对其细胞毒性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无明显的剂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物质 昆虫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郎剑锋 刘鸣韬 +2 位作者 田雪亮 郭习勤 邢蓓蓓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30-3032,共3页
黄瓜枯萎病是瓜类蔬菜重要的土传病害,目前在种植瓜区发生相当严重。本试验采集多种植物提取其粗提物,采用生长抑制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种植物材料中,大蒜抑菌作用最强,其他依次为合欢、楝树、桂花、洋葱... 黄瓜枯萎病是瓜类蔬菜重要的土传病害,目前在种植瓜区发生相当严重。本试验采集多种植物提取其粗提物,采用生长抑制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丝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6种植物材料中,大蒜抑菌作用最强,其他依次为合欢、楝树、桂花、洋葱、仙人掌。各种材料中的粗提物浓度越高,其抑菌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菌 抑菌作用 植物粗提物 植物源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缪清清 韩永和 钱庆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156-2159,共4页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对活性炭的开发、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深入,植物源活性炭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报道。综述了植物源活性炭的制备、改性及应用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 制备方法 表征 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动物源活性肽领域的态势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丙云 蔡早宁 +4 位作者 王珈玮 潘立超 郭晓鹏 范文广 任海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0-328,共9页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动物源活性肽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收集的1005篇中文文献和2063篇英文文献...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动物源活性肽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收集的1005篇中文文献和2063篇英文文献,从文献时序性、发文国家及合作关系、研究机构、期刊分布和关键词等角度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期全面展示动物源活性肽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动物源活性肽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每年的英文文献发文量在逐渐上升,中文文献保持稳定;全球共有84个国家/地区开展动物源活性肽的研究,中国研究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且与美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家跨区域合作频繁,俄罗斯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研究机构,国内外期刊发文量分别以《食品科学》、《Scientific Reports》最多,抗菌肽作用机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抗菌肽的免疫调节功能、结构鉴定及其在解决抗生素抗药性方面的应用是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源活性 文献计量 共现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活性物防治作物细菌性青枯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尹维 廖晓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4-87,共4页
作物细菌性青枯病作为最严重的作物病害之一,传统的防治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因而环保、高效的生物防治,特别是利用植物源活性物进行生物防治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利用植物源活性物防治作物青枯病的报道,概括了植... 作物细菌性青枯病作为最严重的作物病害之一,传统的防治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因而环保、高效的生物防治,特别是利用植物源活性物进行生物防治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利用植物源活性物防治作物青枯病的报道,概括了植物源活性物防治作物青枯病的成果,可为开发、研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青枯病 植物源活性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源活性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许金新 陈安国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0期4-7,共4页
关键词 饲料源活性 氨基酸 代谢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烟草病毒病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庆园 胡玉录 王发鹏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抑制烟草病毒病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在实际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抑制病毒植物源活性物质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烟草病毒病 植物源活性物质 抑制病毒病农药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2种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子寒 高兆银 +2 位作者 胡美姣 李敏 张正科 《热带生物学报》 2019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部分植物源活...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16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与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的抑菌活性,同时测定了部分植物源活性成分对芒果采后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00 mg·L^(-1)质量浓度下,所有供试植物源活性成分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菌丝体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胡椒碱、大黄酚、辣椒碱和大黄素对4种病原菌的平均抑菌活性大于70.00%。在1 000 mg·L^(-1)质量浓度下,荜茇酰胺、肉桂醛、姜黄素和胡椒碱对芒果采后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荜茇酰胺对芒果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其防效分别为82.18%和80.75%,效果优于抑菌剂咪鲜胺,具有替代化学抑菌剂来防治芒果采后病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成分 炭疽病 蒂腐病 抑菌活性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源活性肽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党佳敏 杜双奎 王丽英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68,共9页
玉米肽具有良好的自由基和活性氧清除等抗氧化活性,但对其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以及模拟胃肠道消化(胰液酶+胃蛋白酶)水解制备玉米源活性肽,测定了不同蛋白酶所制备的玉米肽对A... 玉米肽具有良好的自由基和活性氧清除等抗氧化活性,但对其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以及模拟胃肠道消化(胰液酶+胃蛋白酶)水解制备玉米源活性肽,测定了不同蛋白酶所制备的玉米肽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系统评价了其对亚油酸过氧化、蛋黄脂质过氧化和动物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不同蛋白酶制备的玉米肽均具有一定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其中,模拟胃肠道消化所制备的玉米肽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清除率最高达到(78.61±0.56)%;风味蛋白酶制备的玉米肽的亚油酸过氧化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最高为(72.54±1.15)%;碱性蛋白酶制备的玉米肽的卵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最高达到(82.50±0.46)%;模拟胃肠道消化制备的玉米肽的动物肝脏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最高达到(61.96±0.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源活性 抗氧化 脂质过氧化 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的干扰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丹霓 曾文慧 +1 位作者 张丹丹 李志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4-894,共11页
昆虫的繁盛与其强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而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之一,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昆虫的生殖发育。本文从昆虫生殖行为、生长发育、生殖细胞或器官、生殖地位与性比、共生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 昆虫的繁盛与其强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而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之一,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昆虫的生殖发育。本文从昆虫生殖行为、生长发育、生殖细胞或器官、生殖地位与性比、共生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干扰机理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昆虫生殖发育干扰的进一步研究与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物质 害虫治理 生物防治 生殖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清源活性肽抗氧化及抗炎活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燕 魏汝君 +3 位作者 潘风光 刘珍 王寒松 刘静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53-158,共6页
食源性抗氧化肽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较好,近年来成为多肽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实验以蛋清源抗氧化肽WNWAD(Trp-Asn-Trp-Ala-Asp),及其拆分肽WNW(Trp-Asn-Trp)、WAD(Trp-Ala-Asp)、WN(Trp-Asn)、AD(Ala-Asp)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2’-联氨-双... 食源性抗氧化肽安全性高,抗氧化能力较好,近年来成为多肽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实验以蛋清源抗氧化肽WNWAD(Trp-Asn-Trp-Ala-Asp),及其拆分肽WNW(Trp-Asn-Trp)、WAD(Trp-Ala-Asp)、WN(Trp-Asn)、AD(Ala-Asp)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对5条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建立H2O2诱导的人胚肾细胞(HEK293)氧化损伤模型,利用HEK293细胞模型评价5条肽的抗氧化活性,然后检测抗氧化肽WNWAD对细胞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含量的影响,最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了炎症因子人白细胞介素-8及人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活性肽浓度为40μmol/L时,WNWAD清除ABTS^+·能力最强,Trolox抗氧化当量(Trolox equivalent antioxidant capacity,TEAC)为(98.411±0.020)μmol TE/L,其次为WN、WNW、WAD,其TEAC分别为(96.629±0.008)、(94.978±0.003)、(88.807±0.003)μmol TE/L,AD没有ABTS^+·清除能力。在H2O2浓度为400μmol/L时,细胞相对存活率为(50.240±0.505)%,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不同浓度的蛋清源活性肽对H_2O_2诱导的HEK293细胞氧化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随着各条肽浓度升高保护作用呈增强趋势,其中WNWAD的保护作用最强,浓度为3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已高达99.12%。并且WNWAD可明显降低细胞中GSSG含量,降低炎症因子人白细胞介素-8和人肿瘤坏死因子的含量。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蛋清源活性肽对降低HEK293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抗炎能力等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源活性 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HEK293细胞 抑制氧化损伤 谷胱甘肽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培 谭建华 +6 位作者 李慧勇 郭长虹 熊小婷 夏泽敏 李少飞 莫庭源 廖惠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6,共5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牙膏中丹皮酚(Pae)、麝香草酚(Thy)、和厚朴酚(Hon)、厚朴酚(Mag)、甘草次酸(Gly)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牙膏样品以9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C... 建立了同时测定牙膏中丹皮酚(Pae)、麝香草酚(Thy)、和厚朴酚(Hon)、厚朴酚(Mag)、甘草次酸(Gly)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牙膏样品以90%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C_(18)(2. 1 mm×100 mm,1. 8μm)为分离柱,乙腈-0. 1%甲酸(pH 2. 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 3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的检测波长为275、250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植物源活性成分在2~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9;检出限为0. 2~1. 0 mg/kg,定量下限为0. 8~3. 5 mg/kg;在4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0. 5%~99. 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 7%~5. 1%。该法分析快速、重复性好、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已应用于实际牙膏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植物源活性成分 牙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清源活性肽对过氧化氢诱导的HEK293细胞抗氧化酶活力及白细胞介素8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燕 胡榕 +3 位作者 郑健 马中苏 杨太芬 刘静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136,共7页
食源性抗氧化肽由于抗氧化能力较好、安全性高,逐渐成为多肽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实验以H_2O_2诱导HEK293细胞损伤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蛋清源活性肽WNWAD(Trp-Asn-Trp-Ala-Asp)及其结构改造肽WNW(Trp-Asn-Trp)、WAD(Trp-Ala-Asp)、WN(... 食源性抗氧化肽由于抗氧化能力较好、安全性高,逐渐成为多肽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实验以H_2O_2诱导HEK293细胞损伤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蛋清源活性肽WNWAD(Trp-Asn-Trp-Ala-Asp)及其结构改造肽WNW(Trp-Asn-Trp)、WAD(Trp-Ala-Asp)、WN(Trp-Asn)对H_2O_2诱导损伤的HEK293细胞的存活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抗氧化酶活力及细胞因子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蛋清源活性肽对HEK29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浓度蛋清源活性肽WNWAD、WNW、WAD、WN作用于氧化损伤的HEK293细胞后,其存活率明显提高,呈现浓度依赖性;其中1.0μmol/L蛋清源活性肽WNWAD、WNW、WAD、WN处理细胞后,存活率从损伤组的(48.0±2.4)%分别提高到(99.7±1.8)%、(69.4±3.2)%、(78.9±5.1)%、(72.1±3.6)%,与损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_2O_2诱导HEK293细胞内ROS的产生,经过活性肽预处理后细胞内ROS的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随着蛋清源活性肽WNWAD、WNW、WAD、WN浓度的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种酶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呈现浓度依赖型关系。最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了HEK293细胞中IL-8的分泌量,经过H_2O_2处理的HEK293细胞上清液中IL-8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加入WNWAD、WNW、WN、WAD后,细胞中的IL-8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WNWAD和WN影响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蛋清源活性肽对降低HEK293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和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源活性 HEK293细胞 活性氧含量 抗氧化酶系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活性天然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郭亮 蔡海林 +3 位作者 何命军 谢鹏飞 张万良 梁棋政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77-79,83,共4页
烟草花叶病毒是在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且发生普遍的一大类病害。综述了植物源活性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包括烟草病毒抑制剂的筛选方法、应用现状及作用机理等,并对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天然产物 烟草花叶病毒 筛选方法 作用机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活性物质在水产行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蒋乐霞 唐家铭 +3 位作者 黄宝生 姜沛宏 陈东杰 张长峰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11期89-96,共8页
介绍了植物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阐述了植物提取物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植物源活性物质在水产方面的应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源活性物质 水产品 活性成分 应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19
作者 张艳利 冉浩汎 +4 位作者 曾建强 鲁钰婷 庞伟华 郭昊 王新明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310,共23页
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也叫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痕量活性有机气体,对全球碳循环、大气化学和气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BVOCs在大气中通过与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OH、臭氧O_(3)和NO_(3)自由基)快速反应,驱... 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也叫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痕量活性有机气体,对全球碳循环、大气化学和气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BVOCs在大气中通过与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OH、臭氧O_(3)和NO_(3)自由基)快速反应,驱动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调节大气辐射强迫,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同时,BVOCs通过对流层与平流层臭氧的交互作用影响大气中羟基自由基(OH)的浓度,间接参与温室气体的生命周期调控。全球BVOCs排放量估计为每年1000 Tg碳以上,主要来自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异戊二烯和单萜占主导地位。近年来,BVOCs排放的观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离线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到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技术(如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和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极大提高了BVOCs排放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与化学精度。此外,基于无人机、卫星遥感与地基通量塔的多尺度监测技术,也为区域BVOCs排放的时空动态研究提供了新工具。结合动态箱法、涡度相关法和建模模拟,研究人员逐步构建了更精确的BVOCs排放清单,为理解其与气候变化的复杂反馈机制奠定了基础。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研究日益深入。光照和温度是控制BVOCs排放的关键因子,光照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及异戊二烯的排放,而温度升高则加速BVOCs的生物合成和挥发。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可能通过光合作用调节BVOCs的排放强度,同时降低气孔导度减少BVOCs的释放速率,但其长期效应可能因植物种类和适应机制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臭氧(O3)浓度升高对BVOCs的作用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通过胁迫反应诱导BVOCs的防御性释放,另一方面可能损伤叶片并抑制排放。气溶胶浓度和BVOCs之间存在重要的正反馈机制,高BVOCs排放可促进SOA生成,而SOA形成反过来通过散射光效应影响光合作用与BVOCs排放。氮循环改变对BVOCs排放的影响较为复杂,高氮输入可能通过改变植物养分分配与代谢路径,增加某些BVOCs的排放或抑制其他种类BVOCs的合成。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和CO_(2)浓度持续升高可能显著改变BVOCs的排放模式及其与大气化学和气候系统的耦合机制。综合利用观测和建模技术,加强对多因子交互作用及长时间尺度下BVOCs排放的定量研究,将为揭示BVOCs的多圈层耦合作用机制提供重要支撑,并为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痕量活性有机气体(ROG) 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排放测量 光照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氮循环 气溶胶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心血管活性肽的发掘与应用
20
作者 张强翔 刘姝含 +7 位作者 周晨 刘雯婷 李娅雯 李琦 朱梦莹 王心悦 李晶 邓文俊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6-1133,共8页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因其来源安全性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潜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热点。按照功能,可将生物活性肽分为降血压肽、降血糖肽、降血脂肽、抗癌肽、抗氧化肽、抗菌肽和抗炎肽等。其中,降血压肽、降血...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因其来源安全性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潜在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热点。按照功能,可将生物活性肽分为降血压肽、降血糖肽、降血脂肽、抗癌肽、抗氧化肽、抗菌肽和抗炎肽等。其中,降血压肽、降血糖肽和降血脂肽统称为心血管活性肽,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类疾病,对现代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以及调控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与应用,以期为植物源心血管活性肽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心血管活性 制备方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