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3
1
作者 刘碧英 林晓南 +4 位作者 张小镇 张彩霞 兰鹏 何岩燕 戚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39例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多b值DWI及DCE-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测量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多b值DWI对卵巢上皮源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39例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多b值DWI及DCE-MRI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测量卵巢肿瘤实性区域及囊性区域的ADC值及DCE-MRI定量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良恶性肿瘤的最佳诊断阈值及相对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ACC)。结果:卵巢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实性部分各组间ADC值及囊性部分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定量参数转移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值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值在卵巢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实性部分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b值=1200 s/mm 2时具有最佳诊断效能,肿瘤实性部分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1149.9 mm 2/s,AUC为0.874,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88.2%、86.4%;肿瘤囊性部分ADC值的最佳诊断阈值为2640.2 mm 2/s,AUC为0.893,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3.7%、88.2%;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值在3个定量参数中具有最高诊断效能,其最佳诊断阈值为0.0925min-1,AUC为0.840,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7.3%、82.4%。联合DCE-MRI、多b值DWI可明显提高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7%、100%、94.1%、100%、97.4%。结论:b值=1200 s/mm 2时的ADC值及Ktrans值对良、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联合DCE-MRI及多b值DWI可明显提高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源性肿瘤 卵巢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DCE-MRI 磁共振成像 AD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11
2
作者 于春水 李坤成 +2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大胜 赵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由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神经鞘瘤 8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恶性神经鞘瘤 3例。神经源性肿瘤多表现为卵圆形或梭形 ( 9/13 ) ,边界清... 目的 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由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 神经鞘瘤 8例 ,神经纤维瘤 2例 ,恶性神经鞘瘤 3例。神经源性肿瘤多表现为卵圆形或梭形 ( 9/13 ) ,边界清楚 ( 13 /13 ) ,与周围神经关系密切 ( 10 /13 ) ,T1WI为均匀等信号 ( 8/13 ) ,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 ( 13 /13 ) ,Gd DTPA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 ( 13 /13 )。结论 结合肿瘤的形状、信号及与周围神经毗邻等特点 ,提示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 ,而肿瘤大小、形状、信号均匀度、有无囊变 ,以及强化特点等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软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0例报告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金锐 李剑锋 +2 位作者 杨帆 李运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792-793,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结果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结果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6例附加6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节细胞瘤6例。肿瘤直径平均4.7cm(2~12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d(1~7d)。术后平均住院4.8d(3~13d)。轻微并发症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9个月~12年,其中<3年16例,3~5年12例,>5年7例,失访5例。局部复发1例,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蛋白在牙源性肿瘤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炼 卢勇 +3 位作者 魏于全 吴兰雁 杨橙 蔡益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1,T002,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牙源性肿瘤中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牙源性肿瘤中有不同表达,良性肿瘤组表达率为30.0%(6/20),恶性肿瘤组为85.0%(17/20),良恶性肿瘤组之间差异显著(P...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牙源性肿瘤中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牙源性肿瘤中有不同表达,良性肿瘤组表达率为30.0%(6/20),恶性肿瘤组为85.0%(17/20),良恶性肿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蛋白 源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勇 郝玉芝 +2 位作者 李琳 王建卫 周纯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8期778-780,共3页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 ,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2 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 ,有包膜回声 ;内部以低回...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 ,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2 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 ;形态规则 ,边缘清晰 ,有包膜回声 ;内部以低回声为主 ,可有囊变 ,后方回声增高 ;实质回声欠均匀。超声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 19例 ,诊断总符合率 90 .5 % ( 19/ 2 1) ,其中神经鞘瘤 10 0 % ( 14 / 14 ) ,神经纤维瘤 71.4 % ( 5 / 7)。腹膜后MPNST形态不规则 ,边缘不清晰 ,无包膜 ;瘤体巨大 ;内部回声不均匀 ,以低回声多见 ,后方回声增高 ,可有囊变。超声诊断恶性肿瘤 5例 ,均未提示其来源。结论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超声诊断有一定特异性 ,定性准确率高。腹膜后MPNST ,超声检查仅可判断良恶性 ,而不能进一步提示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 周围神经源性肿瘤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6
6
作者 汪登斌 何国祥 +3 位作者 江浩 吴达明 唐永华 周康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2例。 2 6例中 2 1例与神经血管束伴行 (占 80 8% ) ;3例神经纤维瘤出现“靶征” ;5例出现肿瘤邻近或远端肢体肌萎缩。结论 综合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其邻近的神经血管束 ,有助于确立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 ,但MRI对其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肿瘤 软组织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欧阳征 冉鹏 彭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599-3600,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12年3月,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其中6例胸腔-椎管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7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10例,中转开胸3例。结果:手...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2001年7月至2012年3月,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85例,其中6例胸腔-椎管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完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7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10例,中转开胸3例。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95.3min,术后病理神经鞘瘤42例,神经纤维瘤22例,神经节细胞瘤21例。随访9个月~9年,无局部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微创、恢复快,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胸腔-椎管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由胸外科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分析34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晓琪 张雪林 +2 位作者 杨星 张书田 赵钢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 :探讨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特征 ,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 3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 ,其中神经鞘瘤 16例 ,神经纤维瘤 12例 ,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母细胞瘤 6例。良性 18例 ,恶性 16例。扫描方法以肿瘤为中心行CT... 目的 :探讨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特征 ,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 :分析 3 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 ,其中神经鞘瘤 16例 ,神经纤维瘤 12例 ,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母细胞瘤 6例。良性 18例 ,恶性 16例。扫描方法以肿瘤为中心行CT平扫 ,2 8例增强扫描 ,层厚 10mm。结果 :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腹膜后及腹膜后脏器 (2 3 /3 4)占 67.65 %。其余 11例来源于腹腔脏器和腹壁。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大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 ,节细胞神经瘤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大多表现为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体积大 ,形态不规则 ,边缘欠光滑 ,密度不均匀 ,有的肿瘤中心液化坏死或相互融合或侵蚀周围组织。结论 :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如果与大神经干走行无关 ,定性诊断较困难。肿瘤大小和密度不是区分良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肿瘤边缘不光滑 ,形态不规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神经源性肿瘤 诊断 CT特征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巨大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郭卫 臧杰 +1 位作者 杨毅 尉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000年6月~2015年12月,共收治骶骨良性巨大神经源性肿瘤188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37例,神经鞘瘤51例。男93例,女95例;年龄17-75岁(42.3±10.4岁)。初次手术患者167... 目的:探讨骶骨巨大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2000年6月~2015年12月,共收治骶骨良性巨大神经源性肿瘤188例,其中神经纤维瘤137例,神经鞘瘤51例。男93例,女95例;年龄17-75岁(42.3±10.4岁)。初次手术患者167例,外院术后复发21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均未行穿刺活检。肿瘤局限于骶管内或巨大相对低位(S1以下)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采用单纯经后路分块切除方式完整切除肿瘤;对于巨大相对高位(S1以上)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切除;肿瘤下界高于S2水平的骶前神经源性肿瘤采用前路手术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手术时间75.420min(185±61min),出血量500-5000ml(1600±908m1)。行单纯后路手术切除肿瘤165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肿瘤16例,单纯前路手术切除肿瘤7例;除9例体积较小的肿瘤整块切除外。其余病例均行分块完整切除。1例死于围手术期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3例因累及骶骨范围太大,出血较多,未能保留S2以下神经根,术后出现大小便困难,但均未行膀胱、直肠造瘘。其余病例均保留了双侧S3以上神经根,术后患者均未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随访10~126个月(59±23个月).16例术后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8.5%。结论:对骶部神经源性肿瘤应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手术入路,整块或分块完整切除肿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神经源性肿瘤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沁孜 朱珉 +1 位作者 付向宁 汤应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完全胸腔镜技术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5例,传统开胸切除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肿瘤类型、并... 目的探讨应用完全胸腔镜技术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患者11例,其中完全胸腔镜切除5例,传统开胸切除6例,通过对临床症状、肿瘤类型、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完全胸腔镜和传统开胸行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结果胸腔镜组和开胸组术后各有1例轻微的一过性Horner综合征,均自行缓解消失。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组。结论对于胸顶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完全胸腔镜切除与传统开胸切除同样安全有效,完全胸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手术 胸顶部良神经源性肿瘤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安宁豫 高元桂 +2 位作者 郭行高 梁燕 梁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4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MRI检查,包括Gd-MTPA增强扫描(10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磁共振泌尿道造影(MRU)(6例)... 目的:研究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4例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行MRI检查,包括Gd-MTPA增强扫描(10例),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磁共振泌尿道造影(MRU)(6例)。10例手术切除,4例手术探查后取活检。将MR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评价MR的诊断价值。结果:多数肿瘤(12/14)位于脊柱两侧和肾上腺区,良性者多数(5/7)T1WI信号均匀,伴有明显出血坏死和侵犯椎体、椎管则强烈提示为恶性。MRA和MRU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与重要血管和输尿管的关系,为外科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均有中等以上明显强化。结论:MRI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小儿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很好地显示肿瘤与邻近器官和重要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磁共振成像 神经源性肿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染料在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宁宁 张彩勤 +4 位作者 赵勇 杨丽 张海 刘漪沦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建立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 目的建立胃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探讨近红外荧光(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F)染料IR-783在胃癌PDX模型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取临床胃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裸鼠肾包膜移植建立PDX模型,HE染色比较移植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组织形态结构的一致性。将移植肿瘤组织裸鼠皮下接种,20 d后,荷瘤小鼠腹腔注射NIRF染料IR-783(每只10 nmol/L),活体成像连续测定肿瘤部位近红外荧光强度并分析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的表达强度。结果成功建立了3个人胃癌PDX模型,移植肿瘤组织较好的保持了原发肿瘤的特征,NIRF活体成像早期检测到肾包膜部位荧光信号。PDX模型中肿瘤体积与荧光强度的相关性均在98%以上。移植肿瘤组织中HIF1α与OATP1B3表达呈强阳性。结论 NIRF染料IR-783可在PDX模型肿瘤部位特异性聚集,用于PDX模型的早期检测,这种肿瘤靶向性可能与HIF1α和OATP1B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模型 近红外荧光染料 低氧诱导因子-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微创联合脊柱后正中切口切除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附3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滕洪 王述民 +4 位作者 童向东 孔敏 张成作 梁勇 项良碧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65-766,共2页
关键词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后纵隔 哑铃形 正中切口 椎管内生长 脊柱 微创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在后上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述民 刘星池 +5 位作者 许世广 童向东 刘博 李博 王通 徐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6-158,172,共4页
本文报道2011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后上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例。采用三臂法,机械臂左手使用双极电凝抓钳,右手使用电凝钩,不使用辅助操作孔。6例均通过机器人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60~215 min,平均127.5 ... 本文报道2011年3月~2012年10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后上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例。采用三臂法,机械臂左手使用双极电凝抓钳,右手使用电凝钩,不使用辅助操作孔。6例均通过机器人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60~215 min,平均127.5 min;分离时间10~90 min,平均45.0 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24.2 ml;术后24 h引流量30~210 ml,平均86.7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1~6 d,平均4.3 d。术后1例出现不全霍纳综合征,2例出现术侧上肢出汗减少,其余均恢复良好出院。我们认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后上纵隔肿瘤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上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2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滕洪 王述民 +1 位作者 曲家骐 侯维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488-489,共2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微创手术切除42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胸腔镜切除29例,其中16例加小切口辅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10例;哑铃形肿瘤3例,均后正中切口切除椎... 目的探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3年5月~2009年3月,经微创手术切除42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胸腔镜切除29例,其中16例加小切口辅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10例;哑铃形肿瘤3例,均后正中切口切除椎管内肿瘤,1例胸腔镜切除胸内肿瘤,2例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结果 42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无中转开胸。无并发症。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7例,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34例随访6个月~14年,其中<3年16例,3~5年13例,>5年5例。无局部复发。结论微创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胸腔镜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对有胸膜粘连或肿瘤长入椎间孔者,应选择脊柱旁小切口胸膜外切除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神经源性肿瘤 胸腔镜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被引量:2
16
作者 金庆文 张乃宁 +2 位作者 张熙曾 李晓欧 周立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37-539,共3页
报告2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体会。认为纵隔单发、无严重粘连的神经源性肿瘤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手术创伤小,术后呼吸、咳嗽、排痰好。术后购管拔除时间早,生活质量高,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此项... 报告2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切除的体会。认为纵隔单发、无严重粘连的神经源性肿瘤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时间短、对病人手术创伤小,术后呼吸、咳嗽、排痰好。术后购管拔除时间早,生活质量高,住院周期短等优点。此项技术应进一步熟练,扩大临床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颌骨的神经源性肿瘤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秀丽 朱声荣 +1 位作者 陈新明 江传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累及颌骨的神经源性肿瘤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王秀丽,朱声荣陈新明,江传铎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多见,好发于口腔软组织,造成颌骨破坏者较少。在造成颌骨破坏的神经源性肿瘤中,究竟是肿瘤先破坏颌骨后再向外生长,还是肿瘤增大后再... 累及颌骨的神经源性肿瘤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王秀丽,朱声荣陈新明,江传铎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多见,好发于口腔软组织,造成颌骨破坏者较少。在造成颌骨破坏的神经源性肿瘤中,究竟是肿瘤先破坏颌骨后再向外生长,还是肿瘤增大后再造成颌骨的破坏临床上不清楚。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症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永兴 孙鹏飞 +1 位作者 曹向荣 朱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10期595-598,共4页
目的观察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术前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术后病理确诊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4例肿瘤中,CT示肾上腺区25例,肾上腺区外9例;14例肿瘤呈分叶状... 目的观察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术前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术后病理确诊的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34例肿瘤中,CT示肾上腺区25例,肾上腺区外9例;14例肿瘤呈分叶状,其中恶性肿瘤3例;20例肿瘤呈类球形,其中恶性肿瘤4例。7例肿瘤内部见钙化,包括4例成神经细胞瘤和3例节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呈粗大钙化,而节细胞瘤呈细小点状钙化。结论腹膜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患者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视角下头颈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瘤模型队列的研究愿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志愿 孙树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623,共7页
头颈癌位居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现存多种治疗策略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需求。同时,缺乏分子分型指导的头颈癌治疗策略也严重阻碍个性化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以临床前模型为纽带,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 头颈癌位居全球第七大恶性肿瘤,现存多种治疗策略无法满足大部分患者的临床获益需求。同时,缺乏分子分型指导的头颈癌治疗策略也严重阻碍个性化疗法的发展。近年来,以临床前模型为纽带,加快临床问题与基础成果双向转化的新思路逐渐成为业界共识。PDX模型作为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的桥梁,能够精准复制肿瘤遗传特征和肿瘤进化,在阐析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借助PDX模型组成的治疗队列,彰显出小鼠为患者进行药物筛选和生物标志物分析的独特优势,这种理想的临床前模型能够在符合伦理范畴内最大可能的为患者寻找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瘤模型 头颈癌 异质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多向分化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立艳 王自能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多向分化与K i67蛋白表达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人正常卵巢组织和20例良性、4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黏液细胞分化和K i67、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结果:(1)恶性卵巢上皮源性... 目的:探讨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多向分化与K i67蛋白表达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2例人正常卵巢组织和20例良性、4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黏液细胞分化和K i67、嗜铬粒蛋白A(CgA)表达。结果:(1)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K i67表达阳性率85.37%,其表达程度随组织学分级(P<0.01)、临床分期升高而增高(P<0.05),癌细胞增殖指数与神经内分泌细胞数量呈正相关;(2)恶性卵巢上皮源性肿瘤中CgA表达阳性率66.6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组织分级Ⅲ级表达强度强于Ⅰ级(P<0.05);(3)一些腺癌的腺腔、癌细胞胞浆、黏液上皮可见黏液分布。结论: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存在黏液细胞分化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K i67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源性肿瘤 KI67蛋白 神经内分泌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