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工业行业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减排潜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孙园园
白璐
张玥
乔琦
-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67-2875,共9页
-
基金
广东省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一源一策”深度开发利用项目。
-
文摘
为探究行业不同工艺的污染物减排潜力,将污染物减排聚焦至行业产排污工艺,基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测算方法建立了一套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协同减排潜力评估模型——SPECM,选择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区域,以污染物VOCs为主要对象测算减排潜力.结果表明:①VOCs产生量较大但产污强度较低的减排行业(Ⅰ)和VOCs产生量较大且产污强度较高的减排行业(Ⅲ)是顺德区VOCs减排中需重点管控的行业,其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协同减排潜力最高达顺德区VOCs排放总量的71.23%.②通过穷举法测算减排目标下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协同减排潜力系数,获得1.8×10^(4)组可行解.③根据顺德区生产现状对减排潜力系数进行优化,对于具有源头减排潜力的木质家具制造行业、泡沫塑料制造行业和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行业,其源头减排潜力系数取8%~13%,过程和末端减排潜力系数分别取20%~50%和60%~100%,共265组可选方案;对于其他仅具有过程和末端减排潜力的行业,其过程和末端减排潜力系数分别选取40%~80%和70%~100%,共2230组可选方案.研究显示,SPECM模型能够将行业减排具体到生产工艺减排,并可以针对性地提出行业减排方案.
-
关键词
减排潜力
源头-过程-末端
全过程协同
SPECM
减排潜力系数
-
Keywords
mitigation potential
source-process-end
whole process coordination
SPECM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coefficient
-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浅丘水网区种养复合型流域氮磷输移沿程变化
- 2
-
-
作者
张沁菁
蒋田雨
庄艳华
-
机构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省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73-79,101,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477091,U21A2025)。
-
文摘
选取浅丘水网区典型种养复合型流域鲁湖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源头-过程-末端”的方法对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迁移过程中的浓度变化进行沿程监测,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景观格局背景下的污染物输移沿程变化。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TN、TP含量存在明显差异,TN含量表现为养殖场>旱地>苗圃>水田>村镇>林地,TP含量表现为村镇>旱地>养殖场>水田>林地=苗圃;次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污染物浓度也表现出差异性,TN平均浓度表现为养殖场>水田>村镇>旱地>养殖塘>苗圃>林地,TP平均浓度表现为养殖场>村镇>旱地>苗圃>养殖塘>水田>林地;污染物在流域中的输移过程受到污染物来源、路径及赋存形态差异的影响,沿程TN和TP表现出不同的衰减规律,TN平均浓度表现为河道>湖泊>沟渠,TP平均浓度表现为沟渠>河道>湖泊;“末端”TN和TP浓度与缓冲区内养殖塘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养殖塘对受纳水体具有更高的氮磷污染风险。
-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
种养复合
浅丘水网区
-
Keywords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source-process-end”continuum
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hallow hilly water network region
-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