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的关系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维新 张绅 +2 位作者 任益 桑立轩 顾寿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4,266,共5页
目的观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ACRC)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DSS与水循环交替口服诱导反复发作的UC小鼠模型(n=23),1,2-二甲肼(DMH)/DSS联合法... 目的观察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及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ACRC)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DSS与水循环交替口服诱导反复发作的UC小鼠模型(n=23),1,2-二甲肼(DMH)/DSS联合法建立UCACRC小鼠模型(n=23),同时设立对照组(n=20)。分时段处死小鼠,观察其结肠组织的改变,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小鼠的UC组织、UCACRC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血管生成素(Ang-2)、缺氧诱导因子(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使用DSS可建立UC小鼠模型。第9个周期末处死的小鼠中,UC组仅有15.38%(2/13)发生低度不典型增生,而加用DMH的UCACRC组不典型增生和癌变率可达92.31%(12/13)。Ang-2、HIF、VEGF、Flk-1在UC组织、UCACRC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均<0.05),且循环周期越多,表达水平越高;但UC组织和UCACRC组织比较,4种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ng-2、HIF、VEGF、Flk-1在UC及UCACRC的血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炎症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溃疡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族同源体3、过氧化物酶1、硫氧还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吴娜 张泽天 王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 目的探究B7族同源体3(B7-H3)、过氧化物酶1(PRDX1)、硫氧还蛋白(TRX)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检查的UC患者108例作为UC组,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UC-CRC患者108例作为UCCRC组,另选择108例同期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UC-CRC及UC患者组织中B7-H3、PRDX1、TRX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清B7-H3、PRDX1、TRX水平对UC-CRC患者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UC-CR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与静息期UC组相比,发病期UC组血清B7-H3、PRDX1、TRX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UC组相比,UC-CRC组组织中B7-H3、PRDX1、TRX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B7-H3、PRDX1、TRX三者联合诊断UC-CRC的AUC最高,优于血清B7-H3、PRDX1、TRX各自单独诊断(Z_(三者联合-B7-H3)=2.829、P=0.005,Z_(三者联合-PRDX1)=2.544、P=0.011,Z_(三者联合-TRX)=3.673、P<0.001)。结论B7-H3、PRDX1、TRX在UC-CRC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三者联合可以用于诊断UC-CRC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族同源体3 过氧化物酶1 硫氧还蛋白 溃疡结肠炎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在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与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昊 刁庆飞 +4 位作者 樊建春 李萌 贾举名 杨春白雪 武雪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威胁人类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HP2)成为癌症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已经被证实与CRC有着密切的关系。SHP2,由PTPN11基因编码,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人体各组织和细胞中普遍存在。现有研究显示,SHP2在调控CRC及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CAC)中扮演关键角色,并随着SHP2变构抑制剂的出现,SHP2成为了CRC患者新的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主要针对SHP2的结构及其在CRC和CAC中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磷酸酶 SHP2 PTPN11 直肠癌 结肠炎相关性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1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欧阳满照 唐立 +5 位作者 姚学清 陆岩 伍锦浩 张伟杰 廖天佑 罗振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6-261,共6页
目的:探讨Twist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 CRC)患者肠粘膜和UC模型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UC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肠道标本及临床资料共59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3例,UC组35例和uc CRC... 目的:探讨Twist1在溃疡性结肠炎(UC)、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c CRC)患者肠粘膜和UC模型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在UC癌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肠道标本及临床资料共59例,其中正常对照组13例,UC组35例和uc CRC组1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wist1蛋白表达情况.构建UC细胞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1和Bcl-2蛋白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结果:UC组和uc CRC组中Twist1的表达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在uc CRC组中的表达率高于UC组(P<0.05).Twist1蛋白在UC和uc CRC组织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以及uc CRC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关系(P>0.05).在UC细胞模型中,Twist1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Bcl-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Twist1在"UC→uc CRC"的转变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1 溃疡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1通过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5
作者 陈天一 李超凡 +5 位作者 包灵波 陈骞 胡那娜 杨宇馨 张蕾 王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5-1837,共1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型(APE1^(WT))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构建CAC体内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APE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APE1稳定敲低的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系,并对APE1^(WT)与APE1^(C64S)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实验以确定肿瘤细胞来源的APE1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荷瘤标本APE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对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1名28岁女性CA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肿瘤及邻近炎症组织中APE1、CXCL1的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APE1^(WT)实验组相比,APE1^(C64S)实验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肿瘤形成数量明显降低,多形核髓源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s)浸润显著减少,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APE1^(WT)与APE1^(C64S)皮下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各免疫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敲低APE1的肿瘤细胞进行荷瘤实验,发现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MN-MDSCs浸润减少,同时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CAC患者肿瘤组织中APE1高表达、PMN-MDSCs浸润增加,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较炎症组织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肿瘤细胞中APE1的氧化还原功能可促进PMN-MDSCs肿瘤浸润,同时减少T细胞的数量,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CA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直肠癌 炎症肠病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多形核髓源抑制细胞 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竭制剂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方 郑楠 +4 位作者 赵亚娇 王雪明 翟俊山 朱超慧 李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复方血竭制剂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RCC)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5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复方血竭治疗组和高剂量复方血竭治疗组,实验中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1... 目的初步探讨复方血竭制剂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UCRCC)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60只5周龄BALB/c小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复方血竭治疗组和高剂量复方血竭治疗组,实验中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造模11周后处死小鼠,取出回盲部至肛门全部结直肠,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检测各组结直肠组织β-catenin活化水平以及c-myc、PCNA基因转录、总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肉眼可见黏膜明显充血、水肿,多处息肉状隆起形成;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上皮内瘤变,散在癌变表现。两治疗组肉眼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偶见息肉状隆起;镜下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少量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未见癌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两治疗组小鼠DAI评分以及结肠上皮细胞β-catenin蛋白入核量、c-myc和PCNA基因的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小鼠结肠上皮细胞β-catenin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血竭制剂能够显著延缓实验性UCRCC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结肠组织炎症缓解以及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竭 溃疡结肠炎相关直肠癌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舒郁平 余丹琪 +5 位作者 荣越 唐丽利 孟凡艳 陶弘武 李娜 柳越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103,I0036-I0038,共9页
目的观察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磷酸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nd serthreonine protein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 目的观察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磷酸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和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nd serthreonine protein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构建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优化溃结方组、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组、优化溃结方+柳氮磺胺砒啶组,优化溃结方给药浓度为0.738 g/mL,SASP给药浓度为0.024 g/mL。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以蒸馏水3 mL/次,每日2次灌胃,其余各组均以相应药物灌胃早晚各1次。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结肠组织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结肠HE染色切片中结肠黏膜结构严重受损,排列紊乱,隐窝细胞丢失,黏膜肌层遍布炎症细胞,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增加(P<0.05),血清IL-1β含量增加(P<0.05),IL-10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优化溃结方组、SASP组、优化溃结方+SASP组干预后结肠组织PI3K、p-PI3K、AKT、p-AKT蛋白(P<0.05),血清IL-1β含量减少(P<0.05),IL-10含量增加(P<0.05),其中优化溃结方+SASP组效果最佳。结论优化溃结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IL-1β分泌,增加IL-10表达,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损伤,重塑结肠结构,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溃 溃疡结肠炎 PI3K/AKT信号通路 IL-1Β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影响胆汁酸代谢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荣漪 李小丝 +3 位作者 马建国 杨学情 王华宁 祁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391,共9页
目的探讨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溃结康12.8 g·kg^(-... 目的探讨溃结康调控肠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肠道菌群及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方法构建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MOD)、溃结康12.8 g·kg^(-1)(KJK.H)、3.2 g·kg^(-1)(KJK.L)组,记录小鼠体质量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糖原PAS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观察结肠杯状细胞数量及黏液层修复;LC-MS/MS技术测定粪便胆汁酸含量;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XR靶基因和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溃结康明显改善UC小鼠结肠缩短,降低疾病活动及结肠病理组织评分,增加杯状细胞数量和黏液蛋白的分泌,调控粪便初级胆汁酸及次级胆汁酸含量,并增加乳酸杆菌等其他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此外,明显上调结肠组织中FXR、FGF15 mRNA和蛋白变化,下调肝脏CYP7A1 mRNA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肠道胆汁酸变化与肠道菌群种类、关键药效指标及胆汁酸代谢基因明显相关。结论溃结康激活肠道FXR-FGF15-CYP7A1通路,进而调节胆汁酸代谢,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能为其改善UC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胆汁酸 肠道菌群 FXR CYP7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致病中的研究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小春 田尧 郑志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 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例处于疾病活动期(活动期UC组),并根据活动期UC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亚组:轻型组(n=20)、中型组(n=24)和重型组(n=13),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9和Bregs细胞比例进行分析,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IL-10、IL-35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h9、Bregs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UC组患者Bregs细胞比例、Th9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UC组CAI评分、Bregs细胞比例及Th9高于缓解期UC组(P<0.05)。重型活动期UC患者Th9细胞和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活动期UC患者,其中中型活动期组高于轻型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UC组患者CRP、IL-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IL-10、IL-3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重型组的CRP、IL-9水平高于轻型、中型组,其中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IL-10及IL-35水平明显低于中型和轻型组,其中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h9、Bregs细胞均与疾病活动度、CRP、IL-9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IL-3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Th9、Bregs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均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辅助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Bregs细胞 溃疡结肠炎 免疫学 疾病活动度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神丸治疗小鼠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验证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雪芳 陈延华 +7 位作者 李宗恒 尚靖 袁泽婷 邓皖利 骆莺 韩娜 殷佩浩 殷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1-1062,共12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讨六神丸治疗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A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BATMAN-TCM、CNKI、PubMed、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六神丸和CAC相关靶点,利用Venny在线作图网站得到六神丸-CAC共同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构建PPI网络筛选六神丸治疗CAC的核心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体内实验验证分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trl)、模型组(AOM/DSS)和六神丸组(LSW),采用AOM/DSS构建CAC小鼠模型。通过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肿瘤大小和肿瘤数量等评估六神丸对CAC的治疗作用;HE染色、RT-qPCR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炎症介质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评估六神丸对AOM/DSS诱导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六神丸对CAC小鼠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69个六神丸-CAC共同靶点,构建PPI网络进行核心靶点筛选,得到33个核心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六神丸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CAC。体内研究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六神丸治疗能够显著抑制小鼠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生,减少肿瘤数量和负荷(P<0.05),明显改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下调促炎细胞因子mRNA水平,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P<0.01)并促进其凋亡(P<0.001);同时,六神丸还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P<0.05)。结论六神丸可能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信号TLR4的表达,减轻小鼠肠道炎症,抑制结肠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来发挥抗CAC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丸 网络药理学 结肠炎相关性直肠癌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STAT3通路介导lncRNA H19上调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邓颖 朱宇珍 +2 位作者 吴科锋 郑学宝 叶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I0001,共7页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19 (lncRNA H19,H19)和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IL-6/STAT3)通路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 H19 (lncRNA H19,H19)和白细胞介素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IL-6/STAT3)通路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12),模型组小鼠采用氧化偶氮甲烷/葡聚糖硫酸钠(AOM/DSS)联合诱导建立CAC小鼠模型。第120天处死小鼠,评估小鼠疾病活动度(DAI),计算成瘤率,测量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水平,qPCR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H19、let-7a、IL-6、STAT3和c-My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磷酸化STAT3 (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成瘤率为100%,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1),DAI评分增加,HE染色显示结肠组织呈上皮内瘤变,结肠组织中H19、IL-6、STAT3和c-Myc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let-7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水平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p-STAT3和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小鼠CAC的发病可能与IL-6/STAT3通路介导的c-Myc和H19表达上调及let-7a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19 白细胞介素6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let-7a C-MYC 溃疡结肠炎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倩 范文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256-1257,1260,共3页
最新研究报道,慢性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肠、直肠的慢性炎症导致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反复的损伤、修复、增生,最终引起癌变。因此,研究如何干预慢性炎症癌变成为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的重要方法。本文探讨马齿苋对肠道炎... 最新研究报道,慢性炎症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肠、直肠的慢性炎症导致炎症局部组织发生反复的损伤、修复、增生,最终引起癌变。因此,研究如何干预慢性炎症癌变成为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的重要方法。本文探讨马齿苋对肠道炎症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与IL-6/STAT3通路的关系。为预防炎症性肠病癌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多糖 溃疡结肠炎相关性结肠 IL-6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983267与溃疡性结肠炎及大肠癌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霞 杨雪松 +1 位作者 付卫 姚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4-999,共6页
目的:探讨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初步比较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该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8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189例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 目的:探讨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初步比较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方法:该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86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2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189例对照者,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平台进行基因型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年龄、性别,并比较各组间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结果:大肠癌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及GG、G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溃疡性结肠炎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及GG、GT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6和P<0.001)。结论:rs6983267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病风险相关,rs6983267多态性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普通人群中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G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 单核苷酸 结肠炎 溃疡 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在结直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判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笑 所世腾 +6 位作者 朱炯 冯琦 华小兰 王伟中 龚建中 刘钧 路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4-631,共8页
目的·探索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CRC患者、62例UC患者及42例无任何肠道疾病者的腹部三期增强扫描CT图... 目的·探索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CRC患者、62例UC患者及42例无任何肠道疾病者的腹部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在不同扫描期采用Ma Zda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选择纹理特征。分别使用3种特征筛选法筛选出最具有判别效能的纹理特征,并使用6种特征分类法判别这2种疾病。判别结果以错判率(misclassification rate,MCR)表示。同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消化道疾病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疾病进行判别,将人眼视觉判别结果与纹理分类判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纹理分类鉴别CRC和UC在平扫期、动脉期、肠期的平均MCR分别为(28.42±6.89)%、(28.19±4.07)%、(19.10±3.58)%;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较其他分类法的准确性更高,特别在肠期结果最佳,MCR为12.61%。在平扫期、动脉期、肠期,纹理分类鉴别CRC和正常对照肠壁的平均MCR分别为(13.33±7.21)%、(15.49±5.47)%、(6.74±3.02)%,而纹理分类鉴别UC和正常对照肠壁的平均MCR分别为(19.26±4.68)%、(20.04±6.63)%、(16.74±6.36)%。在平扫期、动脉期、肠期,人眼视觉判别CRC和UC的平均MCR分别为(40.48±3.21)%、(35.71±1.60)%、(26.43±1.15)%,而纹理分类计算的MCR较人眼视觉判别的MCR低,计算机纹理分类有更高的鉴别诊断率。结论·肠道CT成像结合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可以作为诊断CRC与UC的辅助手段。NDA分类法较其他分类法准确性更高,特别是在肠期的判别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直肠癌 溃疡结肠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气体信号分子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布图雅 肖瑞 +1 位作者 乌日罕 娜日格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46-274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CAC小鼠NO、一氧化氮合酶(iNOS)、CO、血红素氧合酶(HO-1)、硫化氢(H2S)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影响,探讨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CAC的干预及其部分作用机... 目的通过观察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CAC小鼠NO、一氧化氮合酶(iNOS)、CO、血红素氧合酶(HO-1)、硫化氢(H2S)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体系的影响,探讨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CAC的干预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传统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等,采用AOM+DSS法造模,造模完成后各组进行相应处理,检测CAC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iNOS、CO、HO-1、H_2S及CSE的量。结果模型组的NO、iNOS、CO、HO-1、H2S及CSE的量高于正常组,P<0.05;高剂量组对NO、iNOS、CO、HO-1、H_2S及CSE的下调作用最为明显,P<0.017。结论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可降低CAC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NO、iNOS、CO、HO-1、H_2S及CSE的量,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医 尼如哈优化剂 溃疡结肠炎相关性结肠 气体信号分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线粒体结构与炎性反应因子的相关性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燕 李文静 +1 位作者 常孟然 赵程博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2359-2362,2366,共5页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益气解毒方在UC急、慢性期2个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不同时期的结肠炎性反应因子与线粒体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益气解毒方在UC急、慢性期2个时期的临床疗效,探讨益气解毒方对不同时期的结肠炎性反应因子与线粒体结构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加TNBS-乙醇灌肠的免疫复合法造模,将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益气解毒组和美沙拉嗪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给药后第2周末、给药后第6周末3个时间点取材,观察电镜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结肠线粒体Flameng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黏膜TNF-α、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大鼠结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持续存在于UC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整个病程中,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持久。结肠黏膜的TNF-α、ICAM-1表达显著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这2个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至慢性期仍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UC整个病变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与结肠黏膜TNF-α的表达基本同步。美沙拉嗪对急性期线粒体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远期疗效不佳,慢性期其线粒体结构恢复不明显。益气解毒方可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效果明显优于美沙拉嗪,至慢性期线粒体结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在调节TNF-α、ICAM-1方面,急性期美沙拉嗪下调的幅度要大于益气解毒方。至慢性期益气解毒方后来居上,其下调幅度明显大于美沙拉嗪,更接近正常值。结论:慢性期线粒体结构损伤与炎性反应因子TNF-α的持续高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是引起UC复发与结肠黏膜损伤的潜在因素。美沙拉嗪可快速地控制炎性反应的急性发作,益气解毒方则对持续的慢性炎性反应有更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能够持续修复受损的线粒体,对慢性期抗复发更具疗效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方 溃疡结肠炎 线粒体 反应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帅 李娜 +6 位作者 沈江立 柳越冬 吴宪树 王磊 盛天骄 徐红俊 安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二次致炎法结合束缚法建立UC气滞血瘀模型。正常组大鼠在造模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并与其他组大鼠进行同步抓取、固定,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药液0.54 g/kg灌胃、低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0.837 g/kg、标准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1.674 g/kg灌胃、黄芪药液1.8 g/kg、红花药液0.9 g/kg,均为1次/d,均灌胃14次。采用高精度透射电镜观察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VEGFA、T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及其益气、活血组分可有效降低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益气组分、活血组分通过协同调节结肠组织中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 血瘀气滞 大鼠 优化溃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教华 彭迎迎 +1 位作者 胡晓阳 张全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77,共5页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5-HT、IL-6、TNF-α、IL-4、CD4^(+)/CD8^(+)、LPS、TGF-β1、DAO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NF-α、LPS、5-HT、IL-6、CD4^(+)/CD8^(+)、DAO降低(P<0.05),SF-36评分、TGF-β1、IL-4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补益脾胃溃结方可减轻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疼痛介质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益脾胃溃 常规治疗 溃疡结肠炎 脾胃虚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脏相关性”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黎琮毅 林才志 +2 位作者 胡乃强 李桂贤 赵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61-964,共4页
文章基于"五脏相关性"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强调"谨守病机,恪守辨证",认为UC的发病与"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及"... 文章基于"五脏相关性"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遵循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强调"谨守病机,恪守辨证",认为UC的发病与"心藏神""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宣降"及"肾主二便"等功能失调都有密切关系,旨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五脏相关性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21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秀秀 倪铭 +4 位作者 陆祎婷 赵翠青 王沛茹 金宁一 刘立明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4期8-13,共6页
探究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分析小鼠外周血中FGF21的含量与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直肠长度和结肠炎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探究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使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分析小鼠外周血中FGF21的含量与小鼠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直肠长度和结肠炎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中,外周血中的FGF21的含量与小鼠体重变化和直肠长度呈负相关,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炎评分呈正相关。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中的FGF21含量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FGF21或许可以作为检测溃疡性结肠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溃疡结肠炎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