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泻心汤入血成分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海燕 杨福权 +5 位作者 左秦川 房智彦 黄丽莉 淮文英 王艳秋 张天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0-1624,共15页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BXT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BXT治疗脾虚型U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UC能够增加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BXT可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且BXT高剂量组(20 g/kg)下降最明显,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表明BXT对脾虚型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鼠血清中发现入血成分共20个;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XT治疗UC相关靶点87个,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调节、微生物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了IL-17、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等信号通路。综上可知,BXT治疗脾虚型UC可能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保护肠道屏障等多个途径相关,从而达到治疗U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虚溃疡结肠炎 UPLC-Q-Orbitrap HRMS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艾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2
作者 霍红 张怡 +4 位作者 吴贵恺 李艳梅 赵莉 王立新 司雁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紫艾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分析对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紫艾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紫艾汤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与对照组(70.00%)相比明显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观察组患者WBC、CRP、PLT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为良好的改善情况,随访90 d,观察组患者各指标维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远端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基础上联合紫艾汤保留灌肠,对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体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临床效果卓越,显著改善WBC、CRP、PLT等生化指标情况,降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艾汤 保留灌肠 美沙拉嗪肠溶片 远端结肠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恩春 王斌 +1 位作者 郑勇 付荣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究怡情止泻汤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旨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共计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组患者均由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0例)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则采取怡情止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IBDQ)、不良反应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22/3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痛症状积分及结肠镜下黏膜病变积分、HAMA及HAMD评分、IBDQ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当,治疗后各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下降,观察组患者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数量升高,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下降,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3.33%)(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怡情止泻汤可显著提升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降低,肠道菌群数量改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症状好转,心理状态佳,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满意率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脾虚溃疡结肠炎 肠道菌群结构 怡情止泻汤 疗效 症状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合剂对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干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路越 李忠卓 +1 位作者 陈思闻 杨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 目的:研究健脾合剂如何对脾虚型溃疡型结肠炎(UC)进行免疫干预。方法:选取健脾合剂治疗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例。健脾合剂(党参、白术、山楂、陈皮、麦芽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协助配制,一剂煎3袋,各150 mL。每天分3次温服,日1剂。均为20天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复查免疫指标。结果:UC患者治疗前的CD+4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CD+3和CD+8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其CD+4细胞数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CD+3和CD+8细胞数回升(与治疗前比较,P<0.05和P<0.05)。UC患者治疗前的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回落(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个疗程间总有效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且主要提高了Ts细胞,从而缓解自身免疫及变态反应所致的系列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溃疡结肠炎 健脾合剂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健脾 温阳补肾法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荣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法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化裁,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2.0~4.0g/d,分4次口服。结...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法在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本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用参苓白术散合真人养脏汤化裁,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2.0~4.0g/d,分4次口服。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法治疗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复发溃疡结肠炎 益气健脾 温阳补肾法 应用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6
作者 张小丽 陈瑞明 +2 位作者 李芳 杨智锋 樊炳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33-1033,共1页
目的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大鼠84只,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组,分别提取口服给药组,混合提取口服给药组,补脾益肠丸阳性组。对照组正常... 目的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及给药途径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大鼠84只,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组,分别提取口服给药组,混合提取口服给药组,补脾益肠丸阳性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外,其余6组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灌服番泻叶浸剂,1/d,灌服1 d后,禁食不禁水36 h,麻醉后用0.5%肥皂水2 m L/只灌肠冲洗;动物苏醒后,正常饲养,从第2天开始,继续灌服番泻叶浸剂2 d。在已复制的脾虚型模型基础上,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将大鼠禁食24 h后,用10%水合氯醛(350 mg·kg-1)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在鼠解剖台上,准备一直径2.0 mm长约12 cm的橡胶输液管,用液体石蜡润滑后,轻缓插入肛门约8 cm,将50%乙醇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100 mg·kg-1)混合液0.25 m L注入大鼠结肠后注入0.3 m L空气,再将大鼠提尾倒置5 min,让其平躺自然清醒。于造模完成24 h后,在模型对照组中随机选取2只大鼠进行解剖,肉眼观察结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并截取约1 cm左右病变结肠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定模型复制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灌服水外,剩下4组按药物剂量组别分别进行灌胃,15 d后,观察大鼠症状,体征,生理病变。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结肠光滑,无水肿及血丝,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黏液血便症状,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摄食饮水量明显降低,小便量明显减少,大便湿重增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造模后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在光镜下可见到大量红血丝、水肿、部分结肠溃疡。给药15 d后,解剖见给药各组大鼠结肠水肿溃疡数量明显比模型组减少,其中口服+直肠给药组结肠病变改善最为良好,水肿数量很少,溃疡数及溃疡面积最少,分别提取组次之,混合提取组不理想。病理组织学检查:阴性组结肠大体正常,大肠腺体规则,可见大量胞质富含黏液的杯状细胞,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肠黏膜可见溃疡,可见"陷窝脓肿"、"陷窝溃疡"形成,炎症程度较重,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阳性组结肠大体正常,大肠腺体规则,肠黏膜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口服+直肠组结肠大体正常,大肠腺体规则,肠黏膜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分别提取肠黏膜可见炎细胞浸润。混合提取肠黏膜可见轻度溃疡,可见肠黏膜和黏膜下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不同给药途径和提取方法的肠腑康胶囊对大鼠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不同,其中口服+直肠给药疗效最好,分别提取后给药次之,混合提取后给药效果不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方法 给药途径 肠腑康胶囊 脾虚溃疡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遗传易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丽英 王江滨 杨俊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汉族溃疡性结肠炎遗传易感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本地区汉族溃疡性结肠炎60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DRB1的基因分型,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比较了...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汉族溃疡性结肠炎遗传易感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疾病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了本地区汉族溃疡性结肠炎60例患者和健康对照者DRB1的基因分型,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比较了两组各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R2和DRB1*15基因表达频率分别为45%和41.7%,较对照组(23.3%和21.7%)明显升高,OR分别为2.688和2.582(均P<0.05)。慢性持续型UC的DRB1*15等位基因频率较相应其他型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DR2或DRB1*15等位基因可能是我国汉族人群UC的易感基因。HLA-DR基因多态性与UC的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 溃疡型结肠炎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柏连制剂对小鼠抗炎镇痛作用及湿热型UC模型大鼠TNF-α、IL-6、IL-1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媛媛 朱志坤 +4 位作者 王飘 王五兵 李思琪 陈凌云 余晓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的急性毒性、抗炎镇痛和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考方案。方法给小鼠以最大浓度24 h内重复2次灌肠,给大鼠以折算浓度灌肠7 d,分别观察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建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冰醋酸... 目的探讨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的急性毒性、抗炎镇痛和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思考方案。方法给小鼠以最大浓度24 h内重复2次灌肠,给大鼠以折算浓度灌肠7 d,分别观察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建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冰醋酸致扭体模型、环境因素加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分别观察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药效学作用。结果复方柏连制剂灌肠最大给药量生药为161.6 g·kg^(-1),相当于人每日用量的96倍;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大、中、小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率,减少扭体次数,改善湿热型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及降低TNF-α、IL-6、IL-1β含量(P<0.05)。结论复方柏连灌肠剂和凝胶剂临床拟用剂量安全且对直肠黏膜没有刺激性,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柏连制剂 溃疡型结肠炎 急性毒性 黏膜刺激性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