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区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动力特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勋 唐川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91-1500,共10页
强震作用导致流域内松散物源、微地貌及水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致使强震区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活动规律区别于普通泥石流。从启动判别、沟床侵蚀和溃决放大效应等3个方面入手,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流通-堆... 强震作用导致流域内松散物源、微地貌及水文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致使强震区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活动规律区别于普通泥石流。从启动判别、沟床侵蚀和溃决放大效应等3个方面入手,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强震区泥石流启动-流通-堆积全过程的动力特性。结合案例验证了强震侵蚀-溃决型泥石流的力学机制。分析表明,泥石流沟床侵蚀是外部应力增加、内部强度衰减和松散物质基础3种机制的综合结果,沟道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被瞬间放大,进而反馈到侵蚀机制中,导致泥石流规模剧增。红椿沟8·14泥石流案例验算显示,H02、H03堰塞体溃决导致泥石流流量放大至800.80m^3·s^(-1),沟床侵蚀物质总量达34.72×10~4m^3,约占总规模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泥石流 沟床侵蚀 溃决放大效应 FLO-2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木对山洪泥石流运动致灾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剑刚 费高高 +2 位作者 王喜安 陈华勇 陈晓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漂木的补给、搬运堆积、聚集堵塞、溃决等动力过程进行了详细评述,总结出山洪泥石流中漂木致灾效应包括冲击破坏、堵塞淹没、堵塞冲刷、溃决冲刷4个方面,并着重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应对漂木致灾效应,提出工...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漂木的补给、搬运堆积、聚集堵塞、溃决等动力过程进行了详细评述,总结出山洪泥石流中漂木致灾效应包括冲击破坏、堵塞淹没、堵塞冲刷、溃决冲刷4个方面,并着重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应对漂木致灾效应,提出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漂木防灾减灾措施。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的主题包括:漂木补给定量评估、漂木运动停积堵塞溃决动力过程、漂木致灾效应与风险评估、漂木灾害调控与减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 泥石流 漂木 堵塞 溃决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 6.8级地震区湾东河流域泥石流活动性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宪政 铁永波 +3 位作者 李光辉 杨昶 卢佳燕 鲁拓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35-1045,共11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_(S) 6.8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同震崩滑体,并导致湾东河断流。基于现场调查、影像解译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采用空间统计和水文计算的方法,对湾东河流域同震崩滑体分布特征和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发生M_(S) 6.8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同震崩滑体,并导致湾东河断流。基于现场调查、影像解译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采用空间统计和水文计算的方法,对湾东河流域同震崩滑体分布特征和潜在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湾东河流域内同震崩滑体主要分布在地震烈度Ⅸ度区,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沿沟道两侧展布,尤其是单薄山脊两侧临空面发育密度较大,距断层距离和坡度对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控灾效应;未来湾东河流域暴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冲出量可能为同等触发条件下震前泥石流的约两倍。依此提出了加强流域内溃决型泥石流风险防范,尽快通过综合监测预警获取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值,在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泥石流规模放大系数等防灾减灾建议,为泸定地震后泥石流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后泥石流 同震崩滑体 溃决放大 危险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