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表面包覆增强K_(2)SiF_(6)∶Mn^(4+)荧光粉发光性能和湿热稳定性
1
作者 段凌岳 路万兵 +4 位作者 王智逾 赵金鑫 王大伟 刘海旭 于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9,共7页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_(2)SiF_(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_(2)SiF_(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SFM表面形成氧化铝包覆层。X射线衍射、表面形貌分析表明,ALD处理过程不会影响KSFM荧光粉的晶相和形貌特征。发光光谱分析表明,由于氧化铝钝化特性还会增强KSFM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并且不改变其发光波长。相较于未经包覆的KSFM荧光粉,包覆层可以显著改善KSFM粉末的湿热环境稳定性,ALD包覆后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在85%湿度/85℃环境中老化处理24 h后仍能保持初始值的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SiF_(6)∶Mn^(4+) 红色荧光粉 表面改性 原子层沉积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湿热稳定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晓东 戴干策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湿热环境中的吸湿行为、水对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作用及沸水浸泡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与复合体系的浸渍程度,纤维... 本文研究了在湿热环境中的吸湿行为、水对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作用及沸水浸泡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GMT-PP)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与复合体系的浸渍程度,纤维含量等因素有关,进入玻璃纤维毡增强聚丙烯材料界面的水造成材料的界面脱粘,使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水对界面的破坏作用与复合体系的浸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玻璃纤维毡 塑性复合材料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二胺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的湿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廖维林 王甡 +1 位作者 黄俐研 崔国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312-315,374,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富里叶转换红外、差示量热扫描以及环氧值法研究了4,4'-二氨基二苯砜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TGDDS)、4,4'-二氨基二苯醚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TGDDE)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TGDDM)的湿热稳...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富里叶转换红外、差示量热扫描以及环氧值法研究了4,4'-二氨基二苯砜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TGDDS)、4,4'-二氨基二苯醚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TGDDE)和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四缩水甘油醚树脂(TGDDM)的湿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加速了化学变化,且其湿热稳定性为TGDDM^TGDDE>TGD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稳定性 芳香二胺 四缩水甘油醚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脂剂对少铬鞣革耐湿热稳定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立峰 王亚楠 +2 位作者 郭传豆 何有节 陈尔稠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49-53,共5页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12种加脂剂对少铬鞣猪皮服装革耐湿热稳定性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磺化油SEO、STO、阳离子油、结合型加脂剂SCF对少铬鞣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影响较小,卵磷脂NLM所处理皮革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最大。
关键词 加脂剂 少铬鞣革 湿热稳定性 物理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度与交联对碘系PVA偏光膜湿热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牛宇洁 赵明世 +5 位作者 王兆飞 王晨曦 陆红波 刘春华 张国兵 丁运生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85-1292,共8页
利用流延法制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偏光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碘化和交联时间,得到了不同聚合度以及交联与未交联的碘系PVA偏光膜。通过UV-Vis对湿热老化前后PVA偏光膜进行透过率测试和偏振度计算;利用Raman和XRD表征了不同... 利用流延法制备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偏光膜,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碘化和交联时间,得到了不同聚合度以及交联与未交联的碘系PVA偏光膜。通过UV-Vis对湿热老化前后PVA偏光膜进行透过率测试和偏振度计算;利用Raman和XRD表征了不同聚合度偏光膜的化学形态和晶体结构;通过FT-IR分析湿热老化前后偏光膜的分子结构,系统探究了聚合度与交联对偏光膜光学性能及其耐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的增加,PVA膜对碘离子的吸附能力变强,偏光膜中I5-比重增加,其耐湿热老化性变好。从偏光膜的偏振度变化来看,聚合度越大其光学性能越好,老化失效率越低。在相同聚合度下,交联大幅提高了偏光膜的抗水解和耐湿热老化性能。高湿环境促进了偏光膜的解取向和交联结构中硼酯键的水解,导致膜结构和碘离子定向排列结构的破坏。碘离子流失是偏光膜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光膜 聚合度 交联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湿热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肖娅妮 吕嘉南 +6 位作者 李振明 刘铭扬 刘伟 任志刚 刘弘景 杨东旺 鄢永高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0-806,I0004,I0005,共9页
Bi_(2)Te_(3)基化合物是目前得到广泛商业应用的热电材料,其湿热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热电器件的服役可靠性。本工作探究了商用n型Bi_(2)Se_(0.21)Te_(2.79)和p型Bi_(0.4)Sb_(1.6)Te_(3)热电材料存储于85℃,85%RH(相对湿度)湿热环境600 h期... Bi_(2)Te_(3)基化合物是目前得到广泛商业应用的热电材料,其湿热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热电器件的服役可靠性。本工作探究了商用n型Bi_(2)Se_(0.21)Te_(2.79)和p型Bi_(0.4)Sb_(1.6)Te_(3)热电材料存储于85℃,85%RH(相对湿度)湿热环境600 h期间的降解行为。在湿热处理600 h后,n型Bi_(2)Se_(0.21)Te_(2.79)和p型Bi_(0.4)Sb_(1.6)Te_(3)材料表面均被氧化,反应过程分别为Bi_(2)Te_(3)+O2→Bi_(2)O_(3)+TeO2和Bi_(2)Te_(3)+Sb_(2)Te_(3)+O_(2)→Bi_(2)O_(3)+Sb_(2)O_(3)+TeO_(2)。氧化过程在材料内部产生了纳米级孔洞,甚至微裂纹,导致材料的电、热性能全面劣化。在室温时,n型Bi_(2)Se_(0.21)Te_(2.79)材料的电导率从存储前的9.45×104 S·m^(–1)显著下降到7.79×10^(4)S·m^(–1),ZT则从0.97下降至0.79;p型Bi_(0.4)Sb_(1.6)Te_(3)材料的Seebeck系数从243μV·K^(–1)明显减小至220μV·K^(–1),ZT则从1.24降低到0.97。综上所述,Bi_(2)Te_(3)基热电材料的湿热稳定性极差,微型热电器件在服役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封装,以阻止热电材料自身与环境中的水汽、空气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Te_(3) 电材料 湿热稳定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PS-Fe配合物及胶原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亚娟 邵双喜 +2 位作者 卢锡立 杨建平 单志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以不同物质量比的硫酸亚铁(FeSO4)和四羟甲基硫酸鏻(THPS)合成了双组分配合物。通过对不同配比的Fe-THPS溶液以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两者最可能的配位比n(Fe(II)):n(THPS)为1:3。用电位滴定法... 以不同物质量比的硫酸亚铁(FeSO4)和四羟甲基硫酸鏻(THPS)合成了双组分配合物。通过对不同配比的Fe-THPS溶液以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对其进行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两者最可能的配位比n(Fe(II)):n(THPS)为1:3。用电位滴定法对该配合物形成的稳定常数进行测定,发现其在40℃时的表观稳定常数较30℃时小。用单独的FeSO4、THPS,FeSO4和THPS的不同顺序以及Fe-THPS配合物溶液对浸酸绵羊皮胶原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后两种方法对胶原耐热稳定性增加的贡献较单独使用大,处理后的皮胶原收缩温度均高于90℃。其中直接用配合物溶液处理得到的改性胶原的收缩温度最高,耐干热处理也较好。采用Fe-THPS配合物溶液处理后革的撕裂强度和抗张强度均得到很大提高,符合轻工业对服装革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 四羟甲基硫酸鏻 配合物 胶原 湿热稳定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结合下排湿烤房烟叶烘烤对比试验初报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保占 任红伟 +2 位作者 谢德平 李向阳 孟智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烟叶烘烤 烤房 湿 试验初报 三段式烘烤工艺 湿热稳定性 烟叶生产 工艺条件 烟叶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CuO-Bi_(2)O_(3)-B_(2)O_(3)-SiO_(2)System Low Melting Sealing Glasses 被引量:1
9
作者 HE Yifeng LI Xiuying +5 位作者 LI Chaoyuan GUO Huiming XIAO Zhuohao ZHU Shengbin DONG Hongbo FU Zhen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940,共10页
Lead-free low melting glasses,ZnO-CuO-Bi_(2)O_(3)-B_(2)O_(3)-SiO_(2)system,with fixed contents of 15 mol%CuO and 20 mol%Bi_(2)O_(3),were prepared by using melt cooling method.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gl... Lead-free low melting glasses,ZnO-CuO-Bi_(2)O_(3)-B_(2)O_(3)-SiO_(2)system,with fixed contents of 15 mol%CuO and 20 mol%Bi_(2)O_(3),were prepared by using melt cooling method.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glass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ometer(XRD),infrared spectrometer(FIT-IR),thermal dilatometer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DTA).Chemical durability of the glasses was studied by using dissolution rate method.Wettability of glasses on substrate was tested by using button sintering experiment.It is found that alkaline resistance of the glass solders is lower than that of plate glass and the water resistance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plate glass.The sealing temperatures are Ts=445-490℃,while the average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300℃is in the range of(65-82)×10^(−7)℃^(−1).At sealing temperature,the glass solders have good wettability on plate glass or alumina substrate.They are not crystallized even sintered at the sealing temperature for 30 min.The solder glasses are suitable for sealing plate glass,alumina and other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muth borate glass solder glasses WETTABILITY chemical durability therm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醛-胶原的反应——对植醛结合鞣机理的再认识 被引量:17
10
作者 陆忠兵 廖学品 +1 位作者 孙丹红 石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以黑荆树单宁为植物鞣剂,噁唑烷为醛鞣剂,较系统地研究了氢键、疏水键、胶原氨基在植鞣、醛鞣和植-醛结合鞣中的作用。证实了植-醛结合鞣的反应机理与已有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醛类化合物即使在植鞣后加入,其主要的反应基团仍然是皮...  以黑荆树单宁为植物鞣剂,噁唑烷为醛鞣剂,较系统地研究了氢键、疏水键、胶原氨基在植鞣、醛鞣和植-醛结合鞣中的作用。证实了植-醛结合鞣的反应机理与已有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醛类化合物即使在植鞣后加入,其主要的反应基团仍然是皮胶原的氨基。但是当单宁分子中含有亲核活性较高的反应基团时,醛类化合物可以在皮胶原和单宁分子之间形成交联键。这种交联作用可以对提高皮胶原的热稳定性产生协同效应,而且使单宁与皮胶原的结合稳定性进一步加强,能够抵御氢键破坏试剂和疏水键破坏试剂的作用。采用缩合类单宁时,容易形成胶原-醛-单宁交联键;但采用水解类单宁时,形成这种交联键的几率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植-醛结合鞣法 氢键 疏水键 胶原活性基团 植物单宁-醛-皮胶原 鞣制机理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亚娟 郭军 +1 位作者 陈慧 单志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8-10,共3页
作为一种绵羊皮的有机-有机结合鞣研究,对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中各组分的用量以及鞣制顺序与结合鞣革湿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先用间苯二酚对酸皮初鞣,条件为pH4.5,温度25℃,用量10%(以绵羊皮质量计);再用噁唑烷进行... 作为一种绵羊皮的有机-有机结合鞣研究,对间苯二酚与噁唑烷结合鞣中各组分的用量以及鞣制顺序与结合鞣革湿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先用间苯二酚对酸皮初鞣,条件为pH4.5,温度25℃,用量10%(以绵羊皮质量计);再用噁唑烷进行结合鞣,条件为pH3.5、30℃、8%。得到的坯革的收缩温度可达1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鞣 间苯二酚 嗯唑烷 鞣制顺序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II)-THPS鞣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军 史楷歧 陈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采用碱滴定法对FeSO4-THPS(四羟甲基硫酸膦)溶液耐碱性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HPS的存在对FeSO4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FeSO4与THPS结合鞣的用量、鞣制时间、终点pH和鞣制温度对Ts的影响进行讨论,确定出最佳鞣制工艺条件。结果显示:FeSO4溶液... 采用碱滴定法对FeSO4-THPS(四羟甲基硫酸膦)溶液耐碱性进行表征,对比分析了THPS的存在对FeSO4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FeSO4与THPS结合鞣的用量、鞣制时间、终点pH和鞣制温度对Ts的影响进行讨论,确定出最佳鞣制工艺条件。结果显示:FeSO4溶液和FeSO4+THPS混合溶液浊点分别为2.92和3.31,THPS的存在能有效提高FeSO4的耐碱能力和抗氧化能力。Fe-THPS结合鞣法最佳鞣制条件为:FeSO4和THPS用量分别为2%和2%,鞣制时间为2h,终点pH5.0,温度40℃。最佳条件下鞣制绵羊皮收缩温度(Ts)能达到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羟甲基硫酸膦 铁鞣 结合鞣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鞣革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建波 单志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1,共5页
通过自制三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melamine-methylol-hydramine resin,MMH树脂)对多种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能测试,发现了MMH树脂对硫酸钠、植物鞣剂、明胶及合成单宁溶液敏感,在氯化钠、戊二醛溶液中稳定。研究了MMH树脂主鞣、多种复鞣... 通过自制三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melamine-methylol-hydramine resin,MMH树脂)对多种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能测试,发现了MMH树脂对硫酸钠、植物鞣剂、明胶及合成单宁溶液敏感,在氯化钠、戊二醛溶液中稳定。研究了MMH树脂主鞣、多种复鞣及加脂的对比实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单独MMH树脂鞣制绵羊酸皮可以获得收缩温度(Ts)为77℃。MMH树脂鞣制后进行醛、铬盐、栲胶(塔拉与荆树皮栲胶)复鞣,革的Ts都有增加。醛和铬复鞣革的撕裂强度都所增加,而植复鞣革的撕裂强度有所降低。主鞣和复鞣革加脂后的Ts都有下降。其中,未复鞣的革下降最大为6.45℃。经过加脂革的撕裂强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表征了胶原纤维的组织构造。MMH树脂鞣制后有很好的纤维分散能力。经过复鞣纤维间距减小。减小的顺序是铬鞣、醛鞣和植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制 复鞣 湿热稳定性 撕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沸水对PI/CF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理的研究
14
作者 周春华 刘威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研究了聚酰亚胺(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界面在沸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沸水浸泡后的复合材 料层间剪切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均有所提高,且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试样断面观察表明,水没有对复合材料 界面产生破坏作用,力学性能... 研究了聚酰亚胺(PI)/碳纤维(CF)复合材料界面在沸水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沸水浸泡后的复合材 料层间剪切强度和界面剪切强度均有所提高,且随水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试样断面观察表明,水没有对复合材料 界面产生破坏作用,力学性能的变化与基体/纤维界面粘结的湿热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沸水对界面的作用机理是,在 PI/CF复合材料的界面区,树脂的水解使氢键的数量增加,形成了防水层,阻碍了水沿界面的侵入,同时水松驰了界 面局部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界面 PI 界面粘结 湿热稳定性 层间剪切强度 聚酰亚胺 CF 作用机理 观察 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鞣液中鞣剂的粒径对鞣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亚辉 陈梦梦 范浩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7,共7页
以铬鞣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H和温度对铬鞣剂粒子尺寸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铬鞣剂粒子尺寸演变对鞣制过程和鞣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铬粉质量分数为7%(Cr2O3为1.75%)的铬液,在25℃、30℃和35℃条件下,pH由2.5升至3.8,铬鞣... 以铬鞣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pH和温度对铬鞣剂粒子尺寸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铬鞣剂粒子尺寸演变对鞣制过程和鞣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铬粉质量分数为7%(Cr2O3为1.75%)的铬液,在25℃、30℃和35℃条件下,pH由2.5升至3.8,铬鞣剂的平均粒径分别从982 nm至2899 nm、1265 nm至3384 nm和1265 nm至3630 nm,相同温度下,pH越高铬鞣剂粒径越大;相同pH下,铬鞣剂粒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铬鞣实验表明:随着铬鞣剂平均粒径增大,铬吸收率逐渐升高。当鞣剂粒径小于2000 nm时,呈现出较好的渗透性,铬鞣剂在革中的分布较均匀;当鞣剂粒径介于2000~3000 nm时,随鞣剂粒径的增大,革中铬分布的均匀性逐渐降,且随铬鞣剂尺寸的变大,蓝湿革的收缩温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粒径为2700 nm左右时,坯革收缩温度最高(107.3℃);而当粒径继续增大至3000~4000 nm时,收缩温度则会由于表面过鞣而内层鞣不透而降低。相同pH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鞣剂粒径在增大的同时提高了铬的吸收率和皮革的湿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鞣剂 粒径 铬鞣过程 鞣革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高吸收铬鞣助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曼玲 邢硕 +2 位作者 刘军 陈华林 丁克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6,共7页
将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作为高吸收铬鞣助剂应用于铬鞣工序中,考察其用量对铬的吸收率、蓝湿革的收缩温度(Ts)、变性温度(Td)和热降解活化能(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BPN的用量为酸皮重的1%时,铬的吸收率可达83.5%,比空白组提高了31... 将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作为高吸收铬鞣助剂应用于铬鞣工序中,考察其用量对铬的吸收率、蓝湿革的收缩温度(Ts)、变性温度(Td)和热降解活化能(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BPN的用量为酸皮重的1%时,铬的吸收率可达83.5%,比空白组提高了31.7%。蓝湿革的Ts从97.4℃提高到105.9℃,Td从112.47℃提高到116.63℃,变性焓从129.2 J/g提高到222.7 J/g。基于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的分析结果,蓝湿革的E值分别为169.524~196.668 k J/mol和153.314 k J/mol,高于空白组的147.244 k J/mol。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在铬鞣工序中使用HBPN,可以提高铬的吸收率和蓝湿革的湿热稳定性。HBPN是一种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的高吸收铬鞣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 高吸收铬鞣助剂 铬吸收率 湿 湿热稳定性 降解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