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贺超 朱静茹 戴森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4,共4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方法抽取78例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39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9例予以雷公藤多苷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研究。方法抽取78例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参考组39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9例予以雷公藤多苷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指标、骨修复指标、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44%(38/39),高于参考组的74.36%(2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护骨素(OPG)水平更高,破骨细胞生成因子(RNKL)、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AB)、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参考组相对比,研究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参考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阻证)患者通过雷公藤多苷联合西药治疗后,临床效果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指标,促进骨修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 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多苷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祛风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痹证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东 罗穆玲 +2 位作者 徐立峰 陈碧燕 林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 探讨清热祛风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痹证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风汤,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临床体征(肿胀指数、压痛指数、... 目的 探讨清热祛风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热痹证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风汤,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临床体征(肿胀指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疼痛程度)、疾病活动指标(CRP、RF、抗CCP)、骨代谢指标(BALP、NTX-1、PINP)、骨密度(股骨近端、腰椎L1-L4)变化。结果 观察组ACR20、ACR50、ACR7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体征、疾病活动指标、NTX-1降低(P<0.05),BALP、PINP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骨密度增加(P<0.05),并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清热祛风汤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热痹证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减轻临床体征,调节骨代谢,增加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风汤 常规治疗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痰瘀痹阻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喜德 叶丽红 +1 位作者 王芳 王云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0期2078-2079,共2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认为禀赋不足为RA发病之本,寒热错杂为RA致病之标,痰瘀痹阻为RA病理产物,寒热错杂、痰瘀痹阻为RA基本病因病机。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病因病机 错杂 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舌象与活动性指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延强 谢丽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舌象与RA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50例,通过数码相机拍摄患者的舌象,以计算机分析舌色、苔色的RGB(红绿蓝)量值,分别计算RGB的构成比,并对舌苔的厚... 目的: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患者的舌象与RA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50例,通过数码相机拍摄患者的舌象,以计算机分析舌色、苔色的RGB(红绿蓝)量值,分别计算RGB的构成比,并对舌苔的厚薄及腐腻程度进行量化,同步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对患者的舌色、苔色、舌苔的厚薄及腐腻程度与RA活动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湿热痹阻证的RA患者舌色的R值构成比与ESR、CRP及RF呈显著正相关(P<0.01),G值及B值构成比与ESR、CRP及RF呈显著负相关(P<0.01);苔色R值构成比与ESR、CRP及RF呈正相关(P<0.05),B值构成比与ESR、RF呈负相关(P<0.05);舌苔厚薄、腐腻程度与ESR、CRP、R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RA湿热痹阻证患者红舌与黄苔的程度与RA活动度相关;舌色越红,苔色越黄,且色泽越鲜明,则病情的活动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 舌象 RGB值 活动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 被引量:15
5
作者 汪洪波 杨远 宋妮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RA湿热痹阻证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收治RA湿热痹阻证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及治疗后(治疗后12周)各项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晨僵时间的变化,对其疗效有效率和安全性给予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2组各项症状评分、理化指标及晨僵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关节肿痛、关节活动的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 G)的水平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RA湿热痹阻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穴位贴敷 辨证论治 论治探讨 分子机制 湿 随机对照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荆合剂治疗湿热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可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5期958-962,共5页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自身免疫炎症为切入点,探讨中药复方-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证RA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问荆合剂、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自身免疫炎症为切入点,探讨中药复方-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证RA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问荆合剂、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和对照组(甲氨碟呤和双氯灭痛),观察其治疗前后生物化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学等多种指标的变化,系统评价问荆合剂对RA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研究中,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6.6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血清TNF-α(P<0.05)和IL-10(P<0.05)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RP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ESR、RF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手握力、肿胀关节数及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各自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关节功能评分组间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证候指标在组内治疗前后各自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问荆合剂对湿热痹阻RA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与RA相关细胞因子TNF-α有明显下调作用即下调了前炎性因子TNF-α水平,上调了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由此认为问荆合剂对TNF-α和IL-10的调控作用是其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温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湿 问荆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分析中医内外合治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锦晨 刘健 +4 位作者 忻凌 汪元 宋倩 黄旦 周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本院风湿病科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内服中药和外用药对患者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中医内外合治科学性,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本院风湿病科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内服中药和外用药对患者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中医内外合治科学性,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2015年10月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17.0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内服中药和外用药与免疫炎症及氧化应激变化的关系。结果:湿热痹阻型RA患者临床辨证用药可以分为四类,用药总频次以健脾化湿药最高。内服中药威灵仙、陈皮,黄芩、白花蛇舌草,山药、车前草,车前草、白花蛇舌草,红花、车前草,茯苓、蒲公英,茯苓,薏苡仁等和外用药芙蓉膏、消瘀接骨散均与RF、Hs-CRP、ESR、PLT、SOD、CCP-AB、IgG存在明显关联关系,置信度均在70%以上。无外用药组和有外用药组治疗后RF、HsCRP、ESR、CCP-AB、IgG、C3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有外用药组治疗后CCP-AB、IgG、PLT较无外用药降低显著,SO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内外合治可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RA患者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其作用于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 关联规则 湿 免疫炎症 氧化应激 临床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LINC00638的表达及其调控炎症和氧化应激的机制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艳秋 刘健 +3 位作者 周琴 陈晓露 丁香 张先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炎症和关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RA发病的重要环节,氧化损伤能够诱发和加重免疫炎症失衡,促进细胞和组织损伤。本研究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慢性炎症和关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RA发病的重要环节,氧化损伤能够诱发和加重免疫炎症失衡,促进细胞和组织损伤。本研究观察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LINC00638在RA湿热痹阻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旨在研究LINC00638与疾病活动度、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探讨LINC00638在过表达和干扰情况下调控RA滑膜样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FLS)的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纳入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48例RA湿热痹阻证患者和27例正常健康者,将其分为RA组和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LINC00638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0、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的表达。采用Spearman方法研究RA患者LINC00638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nti-CCP)的相关性,并观察其与28处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s for 28 Joints,DAS28)、RA湿热证候量化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的关系。以RA-PBMC诱导RA-FLS,建立RA体外细胞实验模型,构建LINC00638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并将其转染至RA-FLS中。细胞实验分为4组:pcDNA3.1-对照组、pcDNA3.1-LINC00638组、siRNA-对照组、siRNA-LINC00638组。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过表达质粒和siRNA转染效率,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1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抗氧化蛋白HO-1、SOD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INC00638在RA组外周血中呈低表达(P<0.01),LINC00638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271。RA组DAS28评分为5.70(5.40~6.50),RA湿热证候量化积分为20.00(17.00~23.00),VAS评分为7.00(6.30~8.00)。与对照组相比,RA组ESR、 CRP、 RF、 anti-CCP、 SAS评分、 SDS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湿热痹阻证患者LINC00638与ESR(r=-0.532,P<0.01)、CRP(r=-0.367,P<0.05)、TNF-α(r=-0.375,P<0.01)、MDA(r=-0.295,P<0.05)、DAS28 (r=-0.450,P<0.01)均呈负相关,与SOD2呈正相关(r=0.370, P<0.05)。RA-FLS经RA-PBMC诱导后,LINC0063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表明PBMC的刺激能够有效降低RA-FLS的LINC00638表达,故可采用PBMC诱导的RA-FLS实验模型。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pcDNA3.1-LINC00638组LINC00638、IL-10、SOD2、HO-1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TNF-α的表达降低(P<0.01);与siRNA对照组相比,siRNA-LINC00638组LINC00638、IL-10、SOD2、HO-1均显著降低(均P<0.01),TNF-α显著升高(P<0.01)。结论:LINC00638在RA湿热痹阻证患者外周血中呈低表达,与疾病活动度、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指标存在相关性。过表达LINC00638能够降下调促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可改善RA炎症与氧化应激。LINC00638是本课题组前期对RA患者外周血PBMC进行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以及临床样本验证所得到的差异lncRNA。为深化该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可从竞争性内源RNA角度进一步研究LINC00638靶向的微小RNA与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 炎症 氧化应激 LINC006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30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涛 王钢 +4 位作者 王佳 田杰祥 杨芳 王丽琴 刘海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4-907,946,共5页
目的探讨消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5 mg每周一次,来氟米特20 mg一日一次,必要时服用依托考昔,并如实记录... 目的探讨消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甲氨喋呤5 mg每周一次,来氟米特20 mg一日一次,必要时服用依托考昔,并如实记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消痹汤加减,必要时服用依托考昔,并如实记录。连续治疗12 w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观察两组患者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双手握力、20 m步行时间、健康评价问卷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疾病活动度、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20 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和健康评价问卷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消痹汤联合西药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在提高疗效、控制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等均有较强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 瘀血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清热、宣痹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学平 周仲瑛 +3 位作者 金妙文 汪红 吴勉华 程海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阴虚络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组 63例和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 5 5例 ,观察用药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 9... 目的 观察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阴虚络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络通痹颗粒治疗组 63例和雷公藤多甙片对照组 5 5例 ,观察用药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 9.5 2 % ,临床治愈显效率为 3 8.10 % ,总有效率为 90 .48% ,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0 %、2 0 %、83 .64 % (P<0 .0 5 ) ;治疗组的类风湿因子滴度、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清络通痹颗粒具有抗炎镇痛、调节免疫紊乱等作用 ,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阴虚络 清络通颗粒 中医药疗法 养阴清 通络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娜 袁佺 张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蜡...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洛索洛芬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临床症状,血清RF、CRP、ESR及抗CCP抗体,以及DAS28评分、HAQ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31/40)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0%(36/40)较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关节疼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晨僵时间较少(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F、CRP、ESR、抗CCP抗体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DAS28评分、HAQ指数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AS28评分、HAQ指数较低(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蜡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及抗CCP抗体,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蜡疗 湿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30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涛 胡攸水 +1 位作者 周卫国 魏锦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95-1896,共2页
目的:观察止痹汤加减合并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止痹汤加减并服用甲安喋呤7.5mg每周1次,莱氟米特10mg/d,对照组服用甲安喋呤7.5mg每周1次,莱氟米特10m... 目的:观察止痹汤加减合并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止痹汤加减并服用甲安喋呤7.5mg每周1次,莱氟米特10mg/d,对照组服用甲安喋呤7.5mg每周1次,莱氟米特10mg/d。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6%,对照组总有效率70.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止痹汤加减合并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证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类风湿关节炎 瘀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热痹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耀鸿 周学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动物模型的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肖长虹 顾为望 +4 位作者 李留洋 郭琳琅 袁进 胡文 谢卫兵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11,共6页
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诱导阶段,给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实验Ⅰ)或同时给予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外涂(实验Ⅱ),第31天取踝关节标本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滑膜细胞增生与关节炎症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单... 在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诱导阶段,给予风寒湿、风湿热刺激(实验Ⅰ)或同时给予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外涂(实验Ⅱ),第31天取踝关节标本作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滑膜细胞增生与关节炎症积分呈显著正相关;单纯风湿热显著加重雌性鼠关节软骨侵袭程度,且有加重滑膜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的趋势;风寒湿与SEB外涂协同作用有加重雄性鼠的炎症细胞侵润及血管增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寒湿 风湿 SEB 血管增生 外涂 病理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 雌性 雄性 刺激
全文增补中
温经蠲痹汤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孙建 陶丽红 +3 位作者 杭煜宇 朱科达 陈双双 马佳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温经蠲痹汤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经蠲痹汤,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关节症状评分(关节疼痛、... 目的探讨温经蠲痹汤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经蠲痹汤,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关节症状评分(关节疼痛、DAS28),关节晨僵时间,EORTC QLQ-C30量表评分,M1、M2型细胞比例及M1/M2,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关节症状评分、M1型细胞比例、M1/M2、Th17细胞比例、Th17/Treg降低(P<0.05),关节晨僵时间缩短(P<0.05),EORTC QLQ-C3量表评分、M2型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蠲痹汤可安全有效地缓解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改善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与Th17/Treg细胞动态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蠲 常规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 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虎符铜砭刮痧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梦圆 杨巧菊 +1 位作者 徐慧 王德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52-55,共4页
目的 探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用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虎符铜砭刮痧。连续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 目的 探讨虎符铜砭刮痧疗法用于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虎符铜砭刮痧。连续干预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虎符铜砭刮痧可有效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和中医症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 疼痛 症候 虎符铜砭 刮痧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艾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学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唐希文 杨莉 侯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温和艾灸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对免疫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 目的:探讨温和艾灸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对免疫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和艾灸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3个月后的疗效、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G(Ig A)、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C3、补体C4水平等免疫学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临床痊愈率15. 91%、总有效率78. 41%,观察组临床痊愈率23. 86%、总有效率89. 7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ESR、CRP、RF、Ig A、Ig G、Ig M、C3、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以上指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HAQ指数、DAS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以上评分2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以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畏寒乏力、过敏性皮疹、脱发、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7. 05%、23. 86%、9. 09%、25%、5. 68%、12. 5%,观察组分别为10. 23%、13. 64%、6. 82%、11. 36%、3. 41%、3. 41%,观察组在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口腔溃疡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和艾灸能提高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和艾灸 湿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炎性反应递质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除痹方加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旖旎 张皖东 +2 位作者 章方园 王圆圆 杨秀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清热除痹方加减联合中药熏洗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RA)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于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湿热痹阻型RA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 目的探究清热除痹方加减联合中药熏洗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RA)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于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湿热痹阻型RA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熏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热除痹方加减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关节功能[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肿胀关节数],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免疫因子水平、DAS-28、VAS、肿胀关节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除痹方加减联合中药熏洗可有效缓解湿热痹阻型RA患者临床证候,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湿 方加减 中药熏洗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蕾 陈月月 +4 位作者 徐长松 郭亮 徐媚媚 黄克斯 胡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8,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口服,加用塞来昔布口服;治疗组30例口服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加用七味通痹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8周... 目的观察七味通痹口服液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口服,加用塞来昔布口服;治疗组30例口服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加用七味通痹口服液口服,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P>0.05。治疗组在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G、关节疼痛积分、关节红肿积分、活动障碍、VAS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通痹口服液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证的有效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肝肾不足证 风湿络证 七味通口服液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秦艽除湿汤联合针灸治疗湿热痹阻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厚晓昀 董海英 徐世红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182-185,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秦艽除湿汤联合针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观察自拟秦艽除湿汤联合针灸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自拟秦艽除湿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两组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及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3/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11/60)(P<0.05)。结论自拟秦艽除湿汤联合针灸能有效减轻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秦艽除湿 针灸 湿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疼痛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