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湿热性肠炎
1
作者 邹友强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第11期104-104,共1页
湿热性肠炎是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所致。该病多发生于夏秋之交。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湿热性肠炎37例,治愈35例,因治疗过晚死亡2例,治愈率达94.6%,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因湿热之... 湿热性肠炎是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所致。该病多发生于夏秋之交。笔者多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湿热性肠炎37例,治愈35例,因治疗过晚死亡2例,治愈率达94.6%,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因湿热之毒内侵肠道,湿热郁结,气血阻滞而致;西医认为本病因饲养管理差,饲料单一,饲喂霉败变质饲料、饮用污水,草料骤变,使役过度等降低牛抵抗力,使胃肠机能减弱、肠道致病微生物异常繁殖而发病。2临床症状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异常 胃肠机 气血阻滞 湿热毒邪 变质饲料 临床症状 中西医结合 乳酸环丙沙星 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宝义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医案3则
2
作者 胡思源 《中国社区医师》 2013年第46期23-23,35,共2页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转化过程有两条主线。多数患儿为外感风热邪毒,侵入心体,耗气损阴,造成气阴虚损。由于心主血脉,心之气阴虚损,势必造成血运不畅,以致心血瘀阻。因此,治疗常法为清心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然而,也有...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转化过程有两条主线。多数患儿为外感风热邪毒,侵入心体,耗气损阴,造成气阴虚损。由于心主血脉,心之气阴虚损,势必造成血运不畅,以致心血瘀阻。因此,治疗常法为清心解毒、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然而,也有部分患儿属湿热邪毒感染所致。湿热邪毒,入侵心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病性心肌炎 治疗 陈宝义 医案 湿 病因病机 外感风 心主血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消走泄治法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
3
作者 段永悦 杨濛 +7 位作者 翟文生 宋纯东 谷文琪 丁梦圆 张秋月 刘丽雅 李鹏飞 张建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36-1139,共4页
分消走泄法是指在治疗多种病邪共同致病的疾病时,针对不同病位、不同病邪分别消除,并选用性可通泄的药物促邪外出,从而达到使病邪外除而不伤正的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其优势。过敏性紫癜多因“风、湿、热、毒、瘀”多种... 分消走泄法是指在治疗多种病邪共同致病的疾病时,针对不同病位、不同病邪分别消除,并选用性可通泄的药物促邪外出,从而达到使病邪外除而不伤正的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其优势。过敏性紫癜多因“风、湿、热、毒、瘀”多种病邪交相错杂,伤及血络而起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及肾脏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热与风、湿、毒、瘀相杂而使病情复杂多端,迁延难愈。针对其致病特点,临证以分消走泄法为原则治疗本病时往往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笔者总结发现:对风热互结者,疏风与清热分消可使病解从速;对气营两燔者,从气分与营分分消使热邪迅速外除;对湿热互结者,祛湿与清热分消可免湿热胶结之弊;对热瘀互结者,清热与化瘀分消以防病情迁延;对湿、热、毒互结者,清热、解毒、祛湿同时分消,方可尽快除顽固毒邪,避其邪毒入里。再于治疗中加用走而不守的药物使诸邪外除,可使邪去而不留虚,有效促进疾病向愈,恢复机体阴阳平和的状态。附验案一则以助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法 过敏性紫癜 儿童 互结 气营两燔 瘀互结 湿互结 湿热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化浊丸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单臂临床研究
4
作者 万佳宜 李兴芳 +15 位作者 罗向霞 徐倩 赵冰 梁夏丽 张茂福 沈雁云 李蓉蓉 刘叶元 李欣钰 王冠伟 周立文 张新迪 董敏 安玉芬 孟令鑫 张志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宣肺化浊丸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湿热毒邪犯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试验临床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来自于2024年2~6月甘肃省中医院肺病科门诊确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予... 目的:观察宣肺化浊丸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湿热毒邪犯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试验临床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来自于2024年2~6月甘肃省中医院肺病科门诊确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患者,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予宣肺化浊丸治疗,连续治疗7天。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莱塞斯特咳嗽问卷(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评分。结果:总有效率为97.86%(320/327);治疗前VAS评分(6.18±1.38)分,治疗后为(0.98±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咳嗽缓解率为44.34%(145/327),消失率为54.74%(179/327);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症状发生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患者LCQ生理、心理、社会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宣肺化浊丸能有效改善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证属湿热毒邪犯肺证患者咳嗽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需要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湿热毒邪犯肺证 单臂临床研究 宣肺化浊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初探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瑞科 杨际平 +1 位作者 贾存玮 宋绍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致残性疾病。根据活动期A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流注骨节是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六淫病邪形成毒邪,热毒郁而不化,脏腑积热,内蕴伏...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免疫性、致残性疾病。根据活动期AS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认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流注骨节是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六淫病邪形成毒邪,热毒郁而不化,脏腑积热,内蕴伏毒;毒邪未除,湿热伤阴,阴液亏虚;热毒炽盛,血为热灼,必致瘀热,湿为热灼,痰瘀痹阻,痰瘀毒互结骨节均引起活动期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活动期 病因病机 湿热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40
6
作者 华海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0-211,共2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 ,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 ,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肝肾亏损是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 ,本虚标实 ,致病势缠绵 ,病情反复...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与湿热疫毒密切相关 ,湿热毒邪是乙肝发生的始动因素 ,脾运不健是乙肝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 ,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 ,肝肾亏损是病变发展的必然结果 ;病机特点为正虚邪恋 ,本虚标实 ,致病势缠绵 ,病情反复波动 ;治疗上必须有的放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病因 病机 湿热毒邪 脾运不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泻痢的辨证施治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梅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第3期106-107,共2页
犊牛泻痢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西吉县养殖业以牛为主,年饲养量达18万头。因饲养料单一,管理不善,该病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毒邪郁洁肠道所引起的以下痢腹痛,频频努责,泻而不畅,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疾病。本病以夏... 犊牛泻痢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西吉县养殖业以牛为主,年饲养量达18万头。因饲养料单一,管理不善,该病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毒邪郁洁肠道所引起的以下痢腹痛,频频努责,泻而不畅,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疾病。本病以夏秋季为多见。病程短,病势猛。笔者从事兽医诊治工作二十多年,根据该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参考中医治疗泻痢的经验,随症变通方药,先后诊治患犊89头,显效87头,死亡2头,治愈率为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痢 年饲养量 下赤白 中医治疗 郁洁 兽医诊治 湿热毒邪 下痢 瘤胃蠕动 料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泻灵”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观察
8
作者 曹恩泽 方霞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0年第3期18-19,共2页
我科自1984年1月~1988年6月,应用中药“止泻灵”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患者30例,同时设对照组25例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反复发作二月以上住院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 我科自1984年1月~1988年6月,应用中药“止泻灵”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患者30例,同时设对照组25例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反复发作二月以上住院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灌肠组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泻灵 慢性腹泻 慢性结肠炎 慢性肠炎 浅表性胃炎 湿热毒邪内蕴 脾肾两虚 慢性菌痢 钡剂灌肠 有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檀金川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亚欣 檀金川 杨凤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998-999,共2页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0%~35%,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以及"钉突"样改变。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总... 膜性肾病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之一,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0%~35%,病理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以及"钉突"样改变。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数表现为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总体认为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能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缓解,但副作用较大或价格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肾小球基底膜 临床缓解 活血化瘀通络 上皮细胞 湿热毒邪 脾肾亏虚 糖皮质激素 湿内停 脾肾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慢性肾炎从风论治 被引量:6
10
作者 俞曼殊 盛梅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67-468,共2页
"肾风"最早见于《素问》,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及腰脊疼痛。另有"风水"一说,可追溯至《金匮要略》:"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前人对"肾风"、"风水"的描述,与现代医学"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相仿,本文... "肾风"最早见于《素问》,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及腰脊疼痛。另有"风水"一说,可追溯至《金匮要略》:"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前人对"肾风"、"风水"的描述,与现代医学"慢性肾炎"临床表现与发病特点相仿,本文试谈慢性肾炎从风论治的临床应用体会。1风湿相搏是慢性肾炎的重要病理因素风邪致病升发向上、善行数变,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若合并湿邪,下亦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致病 风为百病之长 临床应用体会 平肝熄风 疏风 相搏 祛风胜湿 风寒湿热毒邪 腰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探讨
11
作者 王志美 梁瑞岳 张书文 《中国民间疗法》 1994年第4期22-23,共2页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探讨王志美,梁瑞岳,张书文(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白塞氏病是一少见的原因不明多系统损害的炎症性疾病。除口、眼、生殖器病变外,还累及大动...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探讨王志美,梁瑞岳,张书文(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太原市商业职工医院)白塞氏病是一少见的原因不明多系统损害的炎症性疾病。除口、眼、生殖器病变外,还累及大动脉、静脉、消化道、关节、神经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中西医结合 中医研究所 多系统损害 血脉瘀阻 肝脾湿 湿热毒邪 脉沉细数 狐惑 辨证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佛手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4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杨克文 《西部中医药》 1991年第1期17-17,共1页
笔者自1987年5月以来,以甘肃已故名老中医柯与参经验方“茵陈佛手煎”为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8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门诊病人84,男41例,女43例;14岁以下者38例,15~24岁26例,25~34岁14例,35~44岁5例,45岁以上者... 笔者自1987年5月以来,以甘肃已故名老中医柯与参经验方“茵陈佛手煎”为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8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门诊病人84,男41例,女43例;14岁以下者38例,15~24岁26例,25~34岁14例,35~44岁5例,45岁以上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经验方 黄疽 舒肝和胃 湿退黄 SGPT 临床症状 湿热毒邪 湿 食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银花、地榆、玉片、山楂为主治疗急性菌痢43例
13
作者 顾文斌 《现代中医药》 CAS 1989年第1期13-13,共1页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以银花、地榆、玉片、山楂为主,治疗急性菌痢4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43例急性菌痢均经过粪化验,确诊证实。其中男29例,女14例。15岁以下23例,15岁以上20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 近年来,我在临床上以银花、地榆、玉片、山楂为主,治疗急性菌痢4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43例急性菌痢均经过粪化验,确诊证实。其中男29例,女14例。15岁以下23例,15岁以上20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66岁。 2.辨证化裁:本组43例急性菌痢全部以银花、地榆,玉片、山楂为主治疗,结合临床辨证:湿重于热,大便白多赤少,舌苔白腻兼黄者加藿香、苍术、厚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菌痢 湿重于 湿 重于湿 湿 舌苔白腻 导滞 苔黄燥 湿热毒邪 舌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在急、危、顽症中的运用
14
作者 牟竞欧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3年第3期24-26,共3页
大黄性味苦寒,功用下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急症,危重症,顽固症,只要体内有实热稽留,均加大黄于相应方中,常收显效。其中有超常规用量者,有连服一个月者,也有脉证呈虚象者,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大黄有促进胆汁排泄,降谷... 大黄性味苦寒,功用下肠胃积滞,泻血分实热。笔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些急症,危重症,顽固症,只要体内有实热稽留,均加大黄于相应方中,常收显效。其中有超常规用量者,有连服一个月者,也有脉证呈虚象者,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大黄有促进胆汁排泄,降谷-丙转氨酶等作用,现举例介绍如下。一、急性白血病高热不退王××,男,10岁。初诊日期:1985年9月29日。主诉:高热39.5℃,人中处发疮疡、唇肿、颌下淋巴肿14天。现病史:今年9月15日发热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积滞 初诊日期 唇肿 现病史 常规用量 急性白血病 脉证 疮疡 胆汁排泄 湿热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畜阴道炎的中兽医诊疗
15
作者 王海燕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5年第5期45-47,共3页
母畜阴道炎属于中兽医所称的"带下"范围,大多数是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临床病状表现为外阴肿胀、发红、糜烂等。根据中兽医学证候分析、论治原则,可采用中药疗法。 1病因 母畜分娩或助产时,阴道黏膜受到损伤,通过助产人员的手或... 母畜阴道炎属于中兽医所称的"带下"范围,大多数是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临床病状表现为外阴肿胀、发红、糜烂等。根据中兽医学证候分析、论治原则,可采用中药疗法。 1病因 母畜分娩或助产时,阴道黏膜受到损伤,通过助产人员的手或器械将毒邪传人阴道;外阴部黏膜及尾巴与外界直接接触,从而使温热毒邪侵入阴道,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凝滞,而招致本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状 证候分析 中兽医学 中药疗法 中兽医诊疗 外阴肿胀 湿热毒邪 湿 兽医所 子宫脱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吴有性下法思想看大黄在疫黄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程厚华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2年第4期56-57,共2页
吴有性、字又可,明末清初江苏省吴县人。所著《温疫论》是现存最早一部集论述与治疗一体的传染病专著。对疫证强调“逐邪为第一要义”,最重下法,尤崇大黄。
关键词 疫黄 吴有性 《温疫论》 湿热毒邪 攻下药 黄疽 退黄 大黄醇提片 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丸和鸡骨草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200例疗效观察
17
作者 胡家庭 尹清溪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2年第2期10-11,共2页
自1987年至1990年我们将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配合当归丸和鸡骨草丸,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治疗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2~10岁2例,11... 自1987年至1990年我们将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基础治疗配合当归丸和鸡骨草丸,治疗组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性别和年龄治疗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2~10岁2例,11~20岁9例,21~30岁21例,31~40岁31例,41~50岁17例,】50岁20例,最大年龄59岁,最小为6岁,平均36.7岁。对照组100例,男7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丸 当归丸 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活血化癖 VITE 疏肝健脾 肝细胞 肝纤维化 湿热毒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附子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验案一则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超芳 翟昌明 +4 位作者 刘姝伶 马重阳 程发峰 王雪茜 王庆国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216-1218,共3页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运用附子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则验案,分析其临证思路,辨析谴方用药的依据。该病多由湿热邪毒伤及肝胆,肝脾失调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治疗应注重湿热邪气为患,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法,并结合兼症,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运用附子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则验案,分析其临证思路,辨析谴方用药的依据。该病多由湿热邪毒伤及肝胆,肝脾失调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治疗应注重湿热邪气为患,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法,并结合兼症,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用量依据病情具体需求逐渐加大,且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法的同时,注重理脾益肾,从而全方配伍得当,疾病获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附子 验案 临床思辨 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囊肿治验一则
19
作者 刘明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9期6-7,共2页
关键词 肝囊肿 验案 中医药疗法 中药方剂 湿 脾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