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ZWQM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灌溉制度优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始威 胡笑涛 +2 位作者 王文娥 Allan A.Andales 张亚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129,共9页
为探讨石羊河流域春小麦适宜灌水上限及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在该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RZWQM(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了灌水上限及不同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对春小麦... 为探讨石羊河流域春小麦适宜灌水上限及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在该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利用田间试验资料对RZWQM(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了灌水上限及不同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对春小麦籽粒产量、灌水量、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及灌水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但所需灌水量有较大差异,存在节水空间;灌水上限对于灌水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灌水上限的降低会增加灌水次数,从而提高小麦产量;适宜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可以保证灌溉水尽可能多的分布于根系吸收范围内,避免浪费,达到节水目的;试验证明,通过调控灌水上限和各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可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综合考虑各控制因素对产量、所需灌水量及籽粒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建议该地区春小麦灌溉制度为:灌水上限选择80%田间持水量,苗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30 cm,拔节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 cm,抽穗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50 cm,灌浆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7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作物 优化 春小麦 RZWQM模型 灌水上限 计划湿润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始威 胡笑涛 +1 位作者 王文娥 张亚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90,94,共4页
为缓解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武威地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来实现根区土壤水分的垂向调节,研究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不同生育期计划湿... 为缓解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武威地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来实现根区土壤水分的垂向调节,研究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可以实现对根区土壤水分分布及作物根系分布的调控,也会对土壤水的吸收、利用造成较大影响。以灌溉水利用效率为衡量指标,来评价各处理节水效果,最优调控方案为:灌水下限为65%田间持水量,苗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40cm,拔节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50cm,抽穗期至成熟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为6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湿润层深度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干旱区田间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周黎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依据新疆干旱区砂土地测坑小区的实测资料,对灌水定额、计划湿润层深度与田间水利用系数进行多因子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田间水利用系数与灌水定额负相关,与计划湿润层深度正相关,且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相关性较大,三者关系可... 依据新疆干旱区砂土地测坑小区的实测资料,对灌水定额、计划湿润层深度与田间水利用系数进行多因子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田间水利用系数与灌水定额负相关,与计划湿润层深度正相关,且与计划湿润层深度相关性较大,三者关系可用二元回归模型描述。该研究结果说明在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中,不应统一采用作物需水高峰期的有效湿润层深度作为计划湿润层深度进行计算灌水定额。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有效湿润层深度来确定灌水定额,可有效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定额 计划湿润层深度 田间水利用系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需水量试验和灌溉制度初拟 被引量:2
4
作者 房养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石榴 需水量 灌溉制度 灌水计划湿润层深度 日耗水强度 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灌溉节水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殿举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1-13,共3页
1 节水是缓解我省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 南水北调、开发新水源工程、节水灌溉久已成为摆脱我省水资源短缺的三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已付出极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引江是跨世纪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区内城... 1 节水是缓解我省水资源供求矛盾的根本途径 南水北调、开发新水源工程、节水灌溉久已成为摆脱我省水资源短缺的三大举措,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已付出极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引江是跨世纪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区内城市工业人口增长和能源基地的用水,分配农业的水量有限,又是局部地区受益。开发新水源工程,按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计算,地表水平水年各河来水量,海河流域已控制96.5%,滦河流域在姚林口水库建成后基本上可全部控制。况且今后开发新水源工程,难度大,投资大,效益差。地下水资源,全省现有配套机井50余万眼,灌溉面积近300万hm^2,其中纯井灌面积约240万hm^2。浅层地下水平均每年超采20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析 农田灌溉 节水灌溉 湿润层深度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生育阶段 开发新水源 灌水定额 土壤含水率 棵间蒸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