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平原区微地貌的地形湿度指数及其地表水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卫东 龚俊豪 +2 位作者 赵纪堂 杨文韬 高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我国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沟渠、水塘等微地貌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平原区微地貌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添加微地貌特征线的方法,构建出顾及微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据... 我国平原区广泛分布的沟渠、水塘等微地貌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究平原区微地貌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文章利用添加微地貌特征线的方法,构建出顾及微地貌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据此计算出能够顾及微地貌的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TWI),并进一步阐明其所蕴含的地表水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顾及微地貌的TWI空间分布能较直观地反映区域地表水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地表径流特征,特别是能够很好地反映地表积水区或易发展为积水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为研究区的水环境保护、防洪与抗旱、农业生产等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DEM) 地形湿度指数(TWI) 平原微地貌 地表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婷 徐珍 +4 位作者 吴强建中 杨晓 冉红 黎武 贺春明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3期166-166,共1页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描述流域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信息,广泛应用于静态土壤含水量的评估。但DEM的结构特点使其受DEM分辨率的直接影响。以安岳县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的变化形式,来阐述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描述流域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信息,广泛应用于静态土壤含水量的评估。但DEM的结构特点使其受DEM分辨率的直接影响。以安岳县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的变化形式,来阐述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EM分辨率降低对地形湿度指数有较强的削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湿度指数 DEM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自然区划Ⅱ_(1)区路基湿度指数优化算法
3
作者 李冬雪 李聪 +1 位作者 何兆益 凌建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125,共10页
为了提高公路自然区划Ⅱ_(1)区路基湿度指数计算精度,建立一种路基湿度指数优化计算方法,其采用FAO⁃PM法取代Thornthwaite法来估算路基土月均潜在蒸发蒸腾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以解决后者对路基土在负温条件下蒸发蒸腾... 为了提高公路自然区划Ⅱ_(1)区路基湿度指数计算精度,建立一种路基湿度指数优化计算方法,其采用FAO⁃PM法取代Thornthwaite法来估算路基土月均潜在蒸发蒸腾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以解决后者对路基土在负温条件下蒸发蒸腾量计算值为零的问题。在分析了各气象参数对路基土月均潜在蒸发蒸腾量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并简化了路基湿度平衡计算的流程。针对路基湿度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提出了阶段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并细化了Ⅱ_(1)区三级划分区域的路基湿度指数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负温条件下,路基的月均潜在蒸发蒸腾量在与平均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正相关的同时,与平均相对湿度负相关,并且总潜在蒸发蒸腾量占全年总量的9.8%~15.7%;路基湿度平衡后的状态可简化为有径流、无径流不干旱和无径流干旱3种,并可采用4阶段湿度指数对其最不利季节进行判别;对于所研究的7个气象站,不同土组的湿度指数计算最小值为-16.5,最大值为33.2,这与现行规范推荐值(-8.1~35.1)相比,不仅数值整体偏小、路基湿度状态更偏干旱,而且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采用该方法可有效计算Ⅱ_(1)区负温下土壤蒸发蒸腾量,并进而确保对路基湿度指数估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湿度指数 FAO⁃PM法 路基 公路自然区划Ⅱ_(1)区 湿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的贵州省农业干旱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振男 焦卫国 +2 位作者 王笑宇 徐桂弘 吴安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12,共6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用水安全以及生态安全。基于中国气象局全球陆面再分析产品,提取了贵州省月尺度土壤含水量数据,计算了月尺度...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干旱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威胁了国家粮食安全、用水安全以及生态安全。基于中国气象局全球陆面再分析产品,提取了贵州省月尺度土壤含水量数据,计算了月尺度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评价了该指数对农业干旱识别的适用性、对历史典型干旱过程模拟的准确性,分析了干湿长期演变趋势,统计了干旱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结果表明:月尺度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对研究区干旱的表征结果与中国水旱灾害公报的记录情况基本相符,不仅干旱历时描述准确,而且干旱强度判别合理;月尺度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具备较好的干旱过程监测能力,不仅能准确地模拟干旱发生、发展直至消除的全过程,而且还能实时地反映旱情的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尤其是对重旱以上旱情过程监测方面精度更高;贵州省干湿演变规律特征明显,即自西向东呈现出由湿变干的总格局,其中,变湿地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部,而东南部等地变干趋势显著;贵州省干旱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冬两季,其中,西北地区多发于1月份,东部及东南地区干旱多发于2月份,中部地区干旱多发于3月份与4月份,西南地区干旱多发于4月份。研究成果可为贵州省农业干旱评价与防旱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 土壤含水量 农业干旱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指数预测沈阳市浅层地下水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迪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年第12期50-53,共4页
文章利用2010—2016年TM多光谱数据,对沈阳市多年地表土壤湿度信息采用修正的归一水土差异指数法进行提取。并采用掩摸法对地表水、岩石以及植被等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土壤湿度信息分级状况,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水文信息及土壤湿度实际状... 文章利用2010—2016年TM多光谱数据,对沈阳市多年地表土壤湿度信息采用修正的归一水土差异指数法进行提取。并采用掩摸法对地表水、岩石以及植被等信息进行处理,得到土壤湿度信息分级状况,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水文信息及土壤湿度实际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论与遥感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干旱半干旱区域本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市浅层地下水 土壤湿度指数 TM数据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非饱和路基土湿度的气候依赖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聪 黄科 王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年第6期16-22,共7页
为探究干旱地区非饱和路基土的湿度与气候的关系展开了相应研究。该项研究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役路基现场湿度调研着手,揭示路基土含水率在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选择基质吸力表征路基湿度,引入综合湿度指数n_(tmi)表征气候因素。其次,... 为探究干旱地区非饱和路基土的湿度与气候的关系展开了相应研究。该项研究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役路基现场湿度调研着手,揭示路基土含水率在深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选择基质吸力表征路基湿度,引入综合湿度指数n_(tmi)表征气候因素。其次,根据不同土组,构建反映两者关联的n_(tmi)简化模型,用以通过气候数据预估路基平衡湿度。最后,利用调研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气候效应模型在定量表达气候因素对干旱地区路基湿度的影响方面比地下水位模型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效应模型 路基平衡湿度 基质吸力 综合湿度指数T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产品的土壤湿度融合与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涯舟 张珂 +1 位作者 晁丽君 王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6,共7页
针对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时空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中小流域洪水预报要求的问题,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将SMOS、SMAP和AMSR2等3种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采用集合平均的方式进行融合,在地形湿度指数与土壤湿度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空间... 针对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时空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中小流域洪水预报要求的问题,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将SMOS、SMAP和AMSR2等3种卫星遥感土壤湿度产品采用集合平均的方式进行融合,在地形湿度指数与土壤湿度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空间降尺度方法,从而实现精细尺度的土壤湿度获取。研究结果表明,多源遥感融合产品相较于原有卫星具有更小的均方根误差,在日均值和季度均值上都更为接近实测结果,改善了单颗卫星监测时段间隔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的弊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SMOS SMAP AMSR2 多源融合 空间降尺度 地形湿度指数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气测录井烃气指数图版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庄建建 杨彩虹 颜方方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2期94-96,共3页
传统的气测录井油气判别方法如PIXLER、烃三角图法等具有区域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西湖凹陷的油气层评价。通过对研究区已钻井的多个测试层气测录井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烃气湿度指数和烃气密度指数,建立了适合西湖凹陷探区的气测烃气指... 传统的气测录井油气判别方法如PIXLER、烃三角图法等具有区域局限性,不能直接用于西湖凹陷的油气层评价。通过对研究区已钻井的多个测试层气测录井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烃气湿度指数和烃气密度指数,建立了适合西湖凹陷探区的气测烃气指数图版。8口井共计9个测试层的验证有效性为77.8%,表明该图版判别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为现场快速评价油气层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烃气密度指数 烃气湿度指数 烃气指数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比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英 鲁杨 +1 位作者 李遥 岳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1-207,共7页
采用2000-2016年5月份MODIS数据,构建NIR-Red特征空间,对比分析基于该特征空间的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odified 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MPD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oil Moisture Mo... 采用2000-2016年5月份MODIS数据,构建NIR-Red特征空间,对比分析基于该特征空间的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odified 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MPD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Index,SMMI)及改进型土壤湿度监测指数(Modified Soil Moisture Monitoring Index,MSMMI)这四种干旱监测指数的有效性,并与实测土壤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采用精度最高的SMMI分析关中平原的旱情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 PDI、MPDI、SMMI及MSMMI均与10cm深土壤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可决系数R2分别为0.60、0.40、0.64、0.40,表明PDI、MPDI、SMMI及MSMMI均可作为旱情监测指标,且SMMI略优于其它三种监测指数;(2)关中平原东部、中部、西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西南部地区旱情较轻,且旱情呈年际波动显著的特征;(3) SMMI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区域占75.66%,与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区域占74.34%,其中通过90%显著性检验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27.36%、17.26%,说明降雨和温度不是导致旱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Red特征空间 干旱指数对比 土壤湿度监测指数 旱情监测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化露天矿土壤湿度监测模型的构建——以红沙泉矿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岳辉 朱蓉 +3 位作者 刘英 魏嘉莉 毕银丽 姜凯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0-311,共12页
土壤湿度作为表征矿区地表环境的重要指标,准确监测荒漠化露天矿的土壤湿度对矿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以典型荒漠化露天矿区-准东红沙泉矿区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基于植被信息的归一化植被指... 土壤湿度作为表征矿区地表环境的重要指标,准确监测荒漠化露天矿的土壤湿度对矿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以典型荒漠化露天矿区-准东红沙泉矿区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 8 OLI影像,利用基于植被信息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条件植被指数VCI,基于热红外波段的表观热惯量ATI和条件温度指数TCI以及基于反射率特征空间的垂直干旱指数PDI、土壤湿度监测指数SMMI反演红沙泉矿区的土壤湿度,结合实测土壤湿度数据验证得知上述指数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样点的土壤湿度不符,即传统的土壤湿度指数不能单独作为研究区土壤湿度的指数因子。鉴于以上指数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提出新裸岩石砾地指数NGLI,并结合SMMI、NGLI和NDVI通过线性加权构建一种适用于荒漠化露天矿区的土壤湿度模型NMSMI,最后评估其精度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构建的裸岩石砾地指数NGLI能够有效提取研究区裸岩石砾地和露天采坑的土壤湿度,NGLI与实测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R^(2)=0.245,P<0.01),验证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9;②基于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利用SMMI、NDVI、NGLI三种指数构建新型修正土壤湿度监测指数NMSMI,经验证NMSMI与实测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R^(2)=0.517,P<0.01),验证点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04,且反演结果在空间分布上与实测土壤湿度相符。通过实测数据与各传统指数及NMSMI指数的对比与验证,说明NMSMI指数适用于特殊荒漠化露天矿区的土壤湿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露天矿 土壤湿度反演 新型修正土壤湿度监测指数 裸岩石砾地指数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地表干湿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永强 徐丹 曹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1043,共13页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淮河流域35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与流域地表气象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淮河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及相对湿度指数,并用Matlab软件的小波函数进行周期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淮河流域35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的逐日降水量观测数据与流域地表气象数据,运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淮河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及相对湿度指数,并用Matlab软件的小波函数进行周期分析及Mann-Kendall趋势分析,研究近53年来淮河流域地表干湿变化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借助Arc GIS平台,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插值,研究淮河流域的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相对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近53年来淮河流域的降水量和相对湿度指数均呈现微弱上升趋势,而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潜在蒸散量表现为淮河地区北部高于南部,而相对湿度指数和降水量则均表现为淮河地区南部高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相对湿度指数 时空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1981-2010年干湿气候类型和净第一性生产力演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海燕 都瓦拉 +2 位作者 王晓江 李丹 苏东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226,共5页
为了更好服务于内蒙古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地区大气候背景的演变过程。运用徐文铎湿润指数划分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湿气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内蒙古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亚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分别为343 090,388 035,41... 为了更好服务于内蒙古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地区大气候背景的演变过程。运用徐文铎湿润指数划分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湿气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内蒙古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亚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分别为343 090,388 035,411 819km^2;2001—2010年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是20世纪90年代面积的1.3倍;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减少了0.5倍,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干湿气候类型与历年降水量分布图对比显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面积与200mm降水量分布线对应;湿润区在东北地区与400 mm分布线接近;分布最广的半干旱区受温度和降水综合影响较多,与雨量带分布无明显关系。1981—2010年,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30 0,而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只有-0.270 0。年代际NPP在2001—2010年下降明显,从西北到东南阶梯式降低,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赤峰市和通辽市也下降明显;总趋势是东部区下降明显,西部区波动变化,整体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气候变化 湿度指数 气候类型 净第一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DWI的浅层地下水信息提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德浩 邓正栋 +3 位作者 龙凡 王大庆 苟毅征 关洪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1-95,共5页
为了实现宏观、快速、大范围圈定找水远景区,降低传统找水工作的风险性和盲目性。根据土壤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浅层地下水的富集程度这一特性,将修正归一化水体差异指数MNDWI作为提取浅层地下水的关键因子,利用ETM数据进行了定量反... 为了实现宏观、快速、大范围圈定找水远景区,降低传统找水工作的风险性和盲目性。根据土壤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浅层地下水的富集程度这一特性,将修正归一化水体差异指数MNDWI作为提取浅层地下水的关键因子,利用ETM数据进行了定量反演,并通过最优密度分割的方法,提取那些中间色调作为找水信息,圈定了找水远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勘察精度可达到85.76%,结果令人满意,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指数 ETM数据 浅层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田对侵蚀地形指标的影响——以黄土丘陵第2副区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冰洁 杨勤科 +2 位作者 王春梅 庞国伟 黎恩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 [目的]探究人工地形(梯田)对地形指标的影响,分析修建梯田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土壤侵蚀评价中梯田措施因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获取纸坊沟流域高精度DEM数据,通过模拟原始坡面数据和构建水平梯田数据,并对这些数据提取坡度、坡长、坡度坡长因子、单位汇水面积和地形湿度指数,分析了这些因子的变化情况,认识梯田对侵蚀地形的影响。[结果](1)梯田的修建使得坡度减缓、坡长截断、LS因子变小,随着梯田面积占比的增加,坡度、坡长、LS因子均呈减小趋势;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大致沿等高线呈条带状分布,非梯田区,坡度、坡长、LS因子从分水线向下逐渐增加,到沟底又逐渐变缓。(2)梯田的修建使得单位汇水面积减小、地形湿度指数变大;单位汇水面积的空间格局与坡长比较类似,较高部位单位汇水面积较小、低洼部位较大;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有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非梯田区地形湿度指数与单位汇水面积类似。(3)微观尺度上,坡长、LS因子、单位汇水面积以及地形湿度指数均沿田面坡降方向呈增加趋势,在修建梯田或维护梯田时,应尽量保持田面水平或有微小反坡。(4)根据梯田对LS因子的影响,研究区梯田的工程措施因子值可取0.26~0.37。[结论]修建梯田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有较大贡献,可为黄土高原丘陵区修建梯田和土壤侵蚀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高分辨率DEM 地形因子 单位汇水面积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滇中地区干旱监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玉院和 王金亮 李晓鹏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98,共8页
【目的】开展滇中地区干旱监测研究,分析旱情时空变化。【方法】以2012―2016年的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和地表温度产品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植被状态指数(VCI)、距平植被指数(AV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进行滇中地区的干旱监测,并利用上述指... 【目的】开展滇中地区干旱监测研究,分析旱情时空变化。【方法】以2012―2016年的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和地表温度产品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植被状态指数(VCI)、距平植被指数(AV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进行滇中地区的干旱监测,并利用上述指数建立了适用于滇中地区的干旱模型DI,结合滇中地区气象站观测的资料而建立的相对湿度指数(RMI),对滇中地区旱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通过VCI、AVI和TCI反演干旱发现,滇中地区旱情主要发生在1―5月、11―12月,VCI与AVI反演效果一样,而TCI弱于二者。干旱模型指数DI_1比DI_2效果好,基于DI_1旱情监测分析认为,滇中地区旱情主要以轻、中旱为主,滇中西北部、东部干旱发生率较高。1―5月,极旱、重旱发生率较高,11―12月以中、轻旱为主。【结论】干旱模型指数DI_1能够很好地表达滇中地区干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滇中地区 MODIS 植被指数 干旱模型指数 相对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SEDI与CA Markov的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霞 郝晶 +3 位作者 刘招 张双成 孔金玲 杨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7,139,共6页
为探索快速准确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适方法,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6—9月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土壤侵蚀指数SE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计算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 为探索快速准确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适方法,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6—9月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土壤侵蚀指数SE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计算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对1998—2016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CA-Markov模型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能够综合多指标信息、较为准确地反映延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可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CA-Markov模型兼具CA模型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和Markov模型长期预测的功能,可用于模拟预测流域生态环境质量。②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1998—2016年负向指标SEI和NDSI均呈下降趋势、正向指标WI和NDVI均呈上升趋势,MRSEDI流域均值从0.873提高到1.376,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明显上升,但存在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现象。③未来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整体持续上升,但流域北部和中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仍然较差,因此生态建设尤其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区的生态恢复须长期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土壤侵蚀指数 建筑裸土指数 湿度指数 植被指数 CA Markov模型 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分析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哲 焦峰 +1 位作者 梁宁霞 王宗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77,81,共5页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上的三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用土壤湿度综合指数作为土壤水分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分布特征与相应土壤含水量对延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不同植被带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 以延河流域不同植被带上的三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引用土壤湿度综合指数作为土壤水分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植被带土地利用分布特征与相应土壤含水量对延河流域土壤水分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不同植被带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三个植被带均处于极干旱状态,土壤湿度森林草原带>森林带>草原带;其中森林带以林地为主,森林草原带以林地和草地共同起主导作用,草原带以草地为主;不同植被带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森林带最高,其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最低;对不同植被带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分析表明,0—200cm土层中土壤含水量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增长趋势。4种土地利用方式中,耕地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种土地利用方式,这主要是与耕地坡度较小和修建梯田有关,同时还与农作物的耗水量相对较小有关。林地和草地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灌木地土壤含水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带 土壤水分 土壤湿度综合指数 土地利用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热应激及其防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牛隽 刘敏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8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防制措施 热应激 奶牛 高温高湿 湿度指数 相对湿度 环境温度 繁殖能力 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影像的西双版纳森林覆盖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正斌 余东莉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4期10-15,共6页
以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在综合分析典型地物光谱、纹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湿度指数(NDMI)、纹理、地形等多源数据,构建了基于决策树规则的西双版纳森林覆盖信息提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总体精度达99.08%,与... 以Landsat 8影像为数据源,在综合分析典型地物光谱、纹理和空间分布等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湿度指数(NDMI)、纹理、地形等多源数据,构建了基于决策树规则的西双版纳森林覆盖信息提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总体精度达99.08%,与传统的监督分类相比(96.08%)提高了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覆盖 信息提取 归一化湿度指数(NDMI) 纹理特征 Landsat影像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水文相关地形因子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媛媛 《农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7-23,共7页
水文要素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水文地形要素之间的相关规律。基于90 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提取陕北黄... 水文要素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水文地形要素之间的相关规律。基于90 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使命(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SRT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数据,提取陕北黄土高原相关水文地形因子,包括坡度坡长因子(slope length and slope gradient factor, LS)、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TWI)及沟壑密度,并对三类水文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值采用指数拟效果最好,R^(2)值为0.8168,坡度坡长因子与坡度值采用线性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993,沟壑密度与坡度值采用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0604。地形湿度指数与坡度坡长因子采用指数拟效果最好,R^(2)值为0.8385,坡度坡长因子与沟壑密度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2077,地形湿度指数与沟壑密度采用多项式拟合效果最好,R^(2)值为0.2801。坡度坡长因子、地形湿度指数、沟壑密度均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出实际地貌。坡度坡长指数与坡度存在线性显著相关关系。坡度越大地形湿度指数越小。沟壑密度随汇流阈值设置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要素 水土流失 陕北黄土高原 地形测绘 坡度坡长因子 沟壑密度 地形湿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