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城沿海湿地美国白蜡树引种造林试验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必慧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3,共2页
为改变江苏盐城沿海生态环境,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开展了美国白蜡树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蜡树在土壤含盐量0.3%~0.5%的条件下,海、河堤造林成活率均达90%以上,5年生幼林(苗龄1a)年均高、径生长量分别达到1.0~1.5m和1.0~1.6cm... 为改变江苏盐城沿海生态环境,促进沿海经济发展,开展了美国白蜡树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蜡树在土壤含盐量0.3%~0.5%的条件下,海、河堤造林成活率均达90%以上,5年生幼林(苗龄1a)年均高、径生长量分别达到1.0~1.5m和1.0~1.6cm,适宜在江苏盐城沿海湿地种植,可作为用材林、防护林、风景林的优良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白蜡树 引种 湿地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造林对温带小兴安岭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马莉 牟长城 +2 位作者 王彪 张妍 李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共12页
【目的】从生态系统尺度揭示排水造林干扰对温带沼泽湿地碳源/汇功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湿地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小兴安岭沼泽湿地排水造林后不同时期(10,30年)形成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及天然草丛沼泽为研究对... 【目的】从生态系统尺度揭示排水造林干扰对温带沼泽湿地碳源/汇功能的影响规律及其影响机制,以期为湿地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小兴安岭沼泽湿地排水造林后不同时期(10,30年)形成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及天然草丛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碳/氮分析仪测定法与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10,30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及相应立地上天然草丛沼泽的土壤呼吸(CO_2、CH_4)碳排放量、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揭示排水造林对温带沼泽湿地碳源/汇的影响规律。【结果】排水造林改变了草丛沼泽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趋势,由单峰排放型转化为排放与吸收交替型,并使CH_4源/汇功能发生了转化,由草丛沼泽CH_4强排放源(年通量1.780 mg·m^(-2)h^(-1))转化为人工林CH_4弱吸收汇(年通量-0.006 mg·m^(-2)h^(-1));排水造林对草丛沼泽土壤CO_2排放年通量(168.07~220.43 mg·m^(-2)h^(-1))并无显著影响,10,30年生人工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_2排放年通量分别较草丛沼泽降低12.8%(P>0.05)和提高14.3%(P>0.05);排水造林改变了草丛沼泽CH_4和CO_2排放主控因子,即其CH_4主控因子由30~40 cm土壤温度转化为与土壤温度不相关,草丛沼泽土壤CO_2主控因子为气温及0~30 cm土壤温度,10和30年生人工林排水垄转化为气温及0~40 cm土层土壤温度、而排水渠转化为气温及地表温度(30年生人工林)或与气温及土壤温度均不相关(10年生人工林);10年生人工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10.51和4.68 t·hm^(-2)a^(-1))显著低于草丛沼泽(15.44和6.74 t·hm^(-2)a^(-1))31.9%和30.6%(P<0.05),而30年生人工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和年净固碳量(14.40和6.39 t·hm^(-2)a^(-1))却与草丛沼泽相近(-6.7%和-5.2%,P>0.05);10年生人工林碳汇(0.72 t·hm^(-2)a^(-1))显著低于草丛沼泽(2.08 t·hm^(-2)a^(-1))65.4%(P<0.05),30年生人工林碳汇(1.20 t·hm^(-2)a^(-1))仍低于草丛沼泽但差异性不显著(-42.3%,P>0.05)。【结论】10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显著降低小兴安岭草丛沼泽湿地碳汇功能近2/3,其碳汇功能恢复至少需要30年以上时间,故应避免对温带沼泽湿地进行排水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沼泽湿地排水造林 兴安落叶松人工从 温室气体排放 年净固碳量 生态系统碳源/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湿地杨树混交林丰产造林技术研究
3
作者 吴文广 郭宝松 +2 位作者 董树斌 万忠平 刘志国 《现代化农业》 1998年第8期13-16,共4页
为在寒冷低湿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营造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混交林,1981~1994年采用高台整地进行不同类型混交、不同方式混交、不同密度混交、施肥混交造林技术措施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试验与观测,利用杨树混交林丰... 为在寒冷低湿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营造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混交林,1981~1994年采用高台整地进行不同类型混交、不同方式混交、不同密度混交、施肥混交造林技术措施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试验与观测,利用杨树混交林丰产造林技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7.1%~42.5%,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75.4%~1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混交林 造林技术 湿地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