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氰酸酯改性脲醛树脂胶黏剂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黄友辉 吴梓楷 +3 位作者 朱志强 林志伟 叶世俊 陈奶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脲醛树脂(UF)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有释放游离甲醛的缺点,以低摩尔比(F/U)生产UF是降低游离甲醛的有效手段,但会对其胶合强度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改性低游离甲醛含量UF,再检测其相关性能。结果表明:随... 脲醛树脂(UF)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有释放游离甲醛的缺点,以低摩尔比(F/U)生产UF是降低游离甲醛的有效手段,但会对其胶合强度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采用聚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pMDI)改性低游离甲醛含量UF,再检测其相关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MDI用量的增加,UF黏度上升、固化时间下降、不溶物含量增加。当pMDI的添加量为9%时,胶合强度提升幅度最大,干状胶合强度为1.17 MPa,湿状胶合强度为1.15 MPa。当pMDI的添加量为5%时,湿状胶合强度为0.76 MPa,达到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中室内Ⅱ类胶合板的要求。同时,固化的UF形成氨基甲酸酯结构,表现出更好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 脲素 甲醛 木材 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变性淀粉制备淀粉基异氰酸酯胶黏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时君友 顾继友 +1 位作者 涂怀刚 王淑敏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7-83,共7页
研究了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备Ⅰ、Ⅱ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黏剂的工艺。选择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作为影响因素,以压缩、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 6806-199... 研究了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备Ⅰ、Ⅱ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API)胶黏剂的工艺。选择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多异氰酸酯的用量作为影响因素,以压缩、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 6806-1995指标要求的Ⅰ、Ⅱ型淀粉基API胶黏剂的配方,对影响胶黏剂理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验证实验证明,所优化出的最佳配方具有明显的生产可操作性,交联剂多异氰酸酯可不经封闭直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木材胶合制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复合变性 异氰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苯二酚结构湿胶接用胶黏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荣立平 李志国 +8 位作者 王刚 张大勇 周红霞 米长虹 李欣 赵颖 朱金华 刘晓辉 刘野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50-3964,共15页
水下/湿润材料的粘接一直以来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海洋生物贻贝丝足分泌黏附蛋白对水下物体表面黏附性能的研究发现,黏附蛋白中邻苯二酚结构对湿表面粘接起关键作用。本文分别从胶黏剂对湿表面黏附性和胶黏剂材料内聚固化两个方面介绍... 水下/湿润材料的粘接一直以来是一项重大挑战。通过海洋生物贻贝丝足分泌黏附蛋白对水下物体表面黏附性能的研究发现,黏附蛋白中邻苯二酚结构对湿表面粘接起关键作用。本文分别从胶黏剂对湿表面黏附性和胶黏剂材料内聚固化两个方面介绍邻苯二酚基湿胶黏剂的黏附机制,以及依据此机理研究湿胶接用胶黏剂的工作进展,包括湿胶黏剂结构设计和邻苯二酚基团与胺基、阳离子、金属离子配位及其他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协同作用,分析水下/湿润材料粘接用胶黏剂开发的关键因素,指出未来开发新型性能优异湿粘接用胶黏剂材料应重点关注胶黏剂材料对湿表面水分子的“清除”功能、对被粘材料表面的黏附性能以及胶黏剂材料固化后内聚强度;今后应重点朝向材料绿色环保、生物相容以及简便制备工艺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 湿表面 内聚固化 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脲醛树脂复合胶黏剂的热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海彦 左迎峰 +2 位作者 顾继友 邱思 张彦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150,共4页
利用异氰酸酯对脲醛树脂进行了改性,制备复合胶黏剂,并采用DSC和TGA研究了异氰酸酯—脲醛树脂复合胶黏剂程序温度下的热量变化和热质量损失规律,讨论了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复合比例以及固化剂种类对复合胶黏剂体系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 利用异氰酸酯对脲醛树脂进行了改性,制备复合胶黏剂,并采用DSC和TGA研究了异氰酸酯—脲醛树脂复合胶黏剂程序温度下的热量变化和热质量损失规律,讨论了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复合比例以及固化剂种类对复合胶黏剂体系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异氰酸酯能够加速脲醛树脂固化反应,提高复合胶黏剂的热稳定性,在不同比例条件下,异氰酸酯与脲醛树脂混合比例为1/7时热稳定性最好,异氰酸酯复合胶黏剂最适宜的固化剂为氯化铵与甲酸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 脲醛树脂 复合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型淀粉基水性异氰酸酯木材胶黏剂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波 时君友 顾继友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80,共3页
对利用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造热压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PMDI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6806—1995指标... 对利用复合变性玉米淀粉,制造热压型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复合变性淀粉乳液、二元酸、聚乙烯醇、PMDI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拉伸剪切强度为评价目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满足日本JISK6806—1995指标要求的热压型淀粉基API的配方,对影响胶黏剂理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经验证性试验证明:所优化出的配方具有明显的生产可操作性,交联剂PMDI可不经封闭直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现有的木材胶合制品生产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复合变性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 合制品 拉伸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异氰酸酯木材胶黏剂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淑敏 时君友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0,共6页
通过红外、热重和压剪强度分析,对水性异氰酸酯(API)木材胶黏剂在加速老化处理1~7个周期(A1~A7)和湿热老化处理1~7个周期(H1~H7)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红外分析表明:未处理的API胶膜(S)含有大量的异氰酸酯基团,A1~A7的API胶膜... 通过红外、热重和压剪强度分析,对水性异氰酸酯(API)木材胶黏剂在加速老化处理1~7个周期(A1~A7)和湿热老化处理1~7个周期(H1~H7)的耐久性进行了研究。红外分析表明:未处理的API胶膜(S)含有大量的异氰酸酯基团,A1~A7的API胶膜中异氰酸酯基团全部消失,H1~H3的API胶膜中仍有异氰酸酯吸收峰存在,但强度减弱,H4~H7的异氰酸酯基团消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A1~A4胶膜的初期热稳定性优于H1~H4,5~7个周期热稳定性几乎相同。在相同质量损失下,加速老化处理API胶膜更稳定,A1~A7降解活化能不完全相同,即降解速度不同;而H1~H7胶膜的活化能几乎相同。2种处理方法胶合制品的压剪强度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加速老化处理到第3个周期压剪强度仅为5.32MPa,湿热老化处理到第5个周期压剪强度降为6.92 MPa,均达不到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异氰酸木材 耐久性 加速老化 湿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板含水率对湿固化异氰酸酯胶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郑志锋 黄元波 +2 位作者 顾继友 李海英 张彦华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8,共3页
研究了木材含水率对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YQJ-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含水率越高,YQJ-S润湿性和渗透性越好,且固化反应起始温度越低。因YQJ-S固化反应活化能较低,可在室温下与高含水率木材发生固化反应。当木材含水率为70%时,YQJ-... 研究了木材含水率对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YQJ-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含水率越高,YQJ-S润湿性和渗透性越好,且固化反应起始温度越低。因YQJ-S固化反应活化能较低,可在室温下与高含水率木材发生固化反应。当木材含水率为70%时,YQJ-S胶接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固化 异氰酸 含水率 湿 渗透性 固化反应 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胶黏剂在木材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元波 霍庆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4-35,共2页
详细讲述了湿固化型异氰酸酯胶黏剂在木材行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
关键词 湿固化异氰酸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 异氰酸预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用大豆油基异氰酸酯胶黏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亚东 顾继友 +1 位作者 郑志锋 黄元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以大豆油为原料制备多元醇,代替传统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木材用单组分室温湿固化型植物油基异氰酸酯胶黏剂。使用FTIR、TG和DTG对胶黏剂的结构和热稳定进行分析,讨论大豆油基多元醇的羟值、用量和NCO/OH比例对胶黏剂贮存期、胶接强度和热... 以大豆油为原料制备多元醇,代替传统的聚醚多元醇,合成木材用单组分室温湿固化型植物油基异氰酸酯胶黏剂。使用FTIR、TG和DTG对胶黏剂的结构和热稳定进行分析,讨论大豆油基多元醇的羟值、用量和NCO/OH比例对胶黏剂贮存期、胶接强度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羟值为69mgKOH·g-1、SOP/PEG摩尔比为20%、R=7、固含量为80%时,制备的异氰酸酯胶黏剂最终CPS达到21.06MPa,贮存期大于3个月,湿循环CPS达到12.04MPa,比PEG/PAPI体系提高26.01%,热稳定也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基多元醇 异氰酸 木材 热稳定性 耐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改性大豆油基木材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义桢 陈婷婷 +4 位作者 曾雍 李超 吴宇超 邱仁辉 刘文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13-318,共6页
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crylated Epoxidized Soybean Oil,AESO)具有原料来源丰富、环境友好、耐水性好等优点,以AESO为原料制备新型无醛木材胶黏剂是降低当前甲醛系胶黏剂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AESO同时含双键、羟基和环氧基的结构特点,... 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crylated Epoxidized Soybean Oil,AESO)具有原料来源丰富、环境友好、耐水性好等优点,以AESO为原料制备新型无醛木材胶黏剂是降低当前甲醛系胶黏剂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AESO同时含双键、羟基和环氧基的结构特点,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HDI)为改性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自由基引发剂,制备了改性大豆油基木材胶黏剂及其杨木胶合板材,分析了胶黏剂的化学结构、流变性、固化行为、胶合机理及其对胶合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I改性后的胶黏剂具有更高的交联密度、内聚力和胶接力,其杨木胶合板的耐水胶合强度可达1.18 MPa;HDI可与AESO的羟基、环氧基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酯结构,同时HDI的加入降低了AESO树脂的黏度和最大固化温度,提高了胶黏剂的加工性能;HDI改性显著提高胶合板的物理力学性能(P<0.05),当HDI与AESO的质量比为1∶9时,胶合板的横向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57.6和5920 MPa,且板材在120°C下2 h不开裂。该研究为以生物质大豆油为原料制备无醛胶黏剂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有利于木材工业的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水性 环氧大豆油丙烯酸 异氰酸 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梨醇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胶黏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实 席雪冬 +2 位作者 宋佳璇 练仕官 雷洪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99,共7页
聚氨酯胶黏剂是木材工业生产中的一类重要胶黏剂,但由于其原料的毒害及湿敏性问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寻求不使用异氰酸酯的生物质原料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生物质山梨醇与碳酸二甲酯(D... 聚氨酯胶黏剂是木材工业生产中的一类重要胶黏剂,但由于其原料的毒害及湿敏性问题,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寻求不使用异氰酸酯的生物质原料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成为研究热点。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生物质山梨醇与碳酸二甲酯(DMC)反应后再聚合己二胺(HMDA)制备了NIPU树脂木材胶黏剂,并探讨了不同催化剂,以及最优催化剂的不同添加比例对树脂胶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树脂结构以及催化剂对树脂结构的影响;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过程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山梨醇、DMC和HMDA三者共同反应成功制备了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NIPU树脂,在添加催化剂NaHCO_(3)之后,氨基甲酸酯结构中的C=O吸收峰增强,氨基峰减弱,说明更多胺参与缩聚,促进了反应的进行。DSC和TG测试结果也证明添加NaHCO_(3)为催化剂后树脂固化反应更完全,固化后的树脂热稳定性增强。同时胶合板测试结果表明当催化剂NaHCO_(3)的添加量为山梨醇固体质量的7.5%时,所制备NIPU树脂粘接性能最佳,其干强度、24 h冷水湿强度和3 h 63℃温水湿强度分别为2.19,0.92和0.82 MPa,满足国家标准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二类板(强度≥0.7 MPa)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醇 异氰酸聚氨 催化 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环保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制备工艺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忍娥 乔勋 +1 位作者 马吉胜 孙琳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139,141,共6页
利用乙二胺(EDA)对碳酸丙烯酯(PC)的胺解开环反应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单体,通过NIPU的端位羟基(—OH)与丙烯酰氯(AC)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同时具有氨基甲酸酯键(—NHCOO—)和碳碳双键(C=C)的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NIPUA)单体。... 利用乙二胺(EDA)对碳酸丙烯酯(PC)的胺解开环反应制备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单体,通过NIPU的端位羟基(—OH)与丙烯酰氯(AC)发生酯化反应,合成同时具有氨基甲酸酯键(—NHCOO—)和碳碳双键(C=C)的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NIPUA)单体。将合成的NIPUA单体与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等丙烯酸类化合物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P)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胶黏剂,并继续固化。利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胶黏剂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C=C双键的加聚固化反应。通过研究单因素对胶黏剂固化性能的影响,获得胶黏剂固化的最佳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丙烯酸 异氰酸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增强尿素-乙二醛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旭韬 李奇恒 +2 位作者 汪进文 杜官本 邓书端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为提升尿素-乙二醛树脂(UG)的耐水性能,本研究在UG树脂中添加高活性的异氰酸酯(MDI)共混制备了异氰酸酯/尿素-乙二醛(MDI-UG)木材胶黏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固化结构进行表... 为提升尿素-乙二醛树脂(UG)的耐水性能,本研究在UG树脂中添加高活性的异氰酸酯(MDI)共混制备了异氰酸酯/尿素-乙二醛(MDI-UG)木材胶黏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固化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对其固化性能进行分析,以MDI-UG混合体系制备胶合板并测定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UG树脂中含有的活泼氢基团与异氰酸酯反应形成新的氨基甲酸酯;与UG树脂相比,MDI-UG树脂的固化温度降低且热稳定性提高;采用扫描电镜下可观测到MDI-UG树脂的固化颗粒更加密集且交联支化程度明显提高;当MDI的添加量为3%且乙二醛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3:1时,所制得胶合板的热水湿状剪切强度达到0.72 MPa,表明MDI的引入显著改善了UG树脂的耐水性,而且充分发挥了UG树脂优异的环保性能和异氰酸酯的高强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乙二醛树脂 异氰酸(MDI) 木材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对人工林木材胶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玉萍 傅峰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共4页
采用同一类型的高分子化合物、填料和乳胶按不同配比组成2种主剂,然后与贮存期不等的交联剂组成不同的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用来黏接杉木、杨木、巨桉、尾巨桉、柠檬桉和窿缘桉等6种人工林木材试样以研究 API主剂特征和交联... 采用同一类型的高分子化合物、填料和乳胶按不同配比组成2种主剂,然后与贮存期不等的交联剂组成不同的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用来黏接杉木、杨木、巨桉、尾巨桉、柠檬桉和窿缘桉等6种人工林木材试样以研究 API主剂特征和交联剂贮存时间对人工林木材胶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API主剂特征显著影响6种人工林木材的胶合性能。2)随着交联剂贮存期的增长,人工林试材的胶合性能有降低趋势,但胶合杉木、杨树、巨桉和尾巨桉4 种人工林木材时仍能达到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高分子异氰酸 人工林木材 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甲酸肟酯键制备可拆卸UV固化胶黏剂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雅维 李平 +3 位作者 韩金石 魏玮 李小杰 刘晓亚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2-260,共9页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丁二酮肟(DMG)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将上述预聚物与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HMPP)及活性稀释剂HEA混合,制备了紫外光(UV)固化胶...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丁二酮肟(DMG)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原料合成了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将上述预聚物与光引发剂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HMPP)及活性稀释剂HEA混合,制备了紫外光(UV)固化胶黏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聚氨酯丙烯酸酯预聚物的结构,考察了胶黏剂在UV辐照下的双键转化率和固化后的凝胶含量,以钢化玻璃为黏结基材探究了HEA和DMG的含量对胶黏剂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原位变温红外光谱测试、自修复实验及热失重分析验证了氨基甲酸肟酯键的热可逆性。结果表明:当活性稀释剂HEA的质量分数为30%(以胶黏剂总质量计)且DMG与PTME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1时,胶黏剂经UV辐照3 min后其拉伸剪切强度可达3.72 MPa。氨基甲酸肟酯键的热可逆性赋予了胶黏剂良好的热可拆卸性能,在150℃下加热3 min即可实现胶黏剂与基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热拆卸 氨基甲酸肟 热可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异氰酸酯胶生产中密度纤维板的尝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杰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以异氰酸酯为胶黏剂,进行了2种原料的中密度纤维板(MDF)生产试验,分析其生产工艺的特点,并根据我国国标及日本相关标准,对板材的性能与甲醛释放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异氰酸酯制造的MDF,其各项指标均优于UF胶的MDF,是一种应用... 以异氰酸酯为胶黏剂,进行了2种原料的中密度纤维板(MDF)生产试验,分析其生产工艺的特点,并根据我国国标及日本相关标准,对板材的性能与甲醛释放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异氰酸酯制造的MDF,其各项指标均优于UF胶的MDF,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环保板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MDI) 中密度纤维板 低甲醛释放 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TIR对苯基异氰酸酯与不同含水率纤维素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顾继友 高振华 +2 位作者 李志国 李晓萍 隋淑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通过FTIR红外光谱对苯基异氰酸酯与醇、水、不同含水率纤维素反应产物的研究 ,确定了产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归属。研究发现 :异氰酸酯与绝干纤维素羟基反应产物是氨基甲酸酯 ,随着纤维素含水率的增加 ,异氰酸酯与纤维素的反应越来越低 ... 通过FTIR红外光谱对苯基异氰酸酯与醇、水、不同含水率纤维素反应产物的研究 ,确定了产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归属。研究发现 :异氰酸酯与绝干纤维素羟基反应产物是氨基甲酸酯 ,随着纤维素含水率的增加 ,异氰酸酯与纤维素的反应越来越低 ,与水反应的比例越来越高 ;当纤维素含水率为 9 78%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异氰酸 含水率 纤维素 竞争反应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木材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醛淀粉胶黏剂制备刨花板的研究
18
作者 张志国 周航 李淑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5,共7页
为开发刨花板用无醛胶黏剂、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针对传统淀粉胶黏剂存在固含量低、黏度高和耐水胶接性能差等应用问题,采用新型无醛淀粉胶黏剂(DSA)制备刨花板,探讨其热压工艺、施胶量以及DSA和异氰酸酯(pMDI)胶黏剂复合使用对制造刨... 为开发刨花板用无醛胶黏剂、满足广阔的市场需求,针对传统淀粉胶黏剂存在固含量低、黏度高和耐水胶接性能差等应用问题,采用新型无醛淀粉胶黏剂(DSA)制备刨花板,探讨其热压工艺、施胶量以及DSA和异氰酸酯(pMDI)胶黏剂复合使用对制造刨花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DSA制得刨花板的性能略低于以pMDI制得刨花板的性能,但DSA与pMDI复合使用时表现出节胶增效的协同作用,而且使用DSA可替代约20%的pMDI胶黏剂,同时热压因子可降低13.3%,有助于提升E_(NF)级刨花板的生产效率。DSA胶黏剂单独使用或与pMDI联用时,能够有效发挥黏结、填充、扩链、固化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传统淀粉胶黏剂工艺性能不佳、耐水胶接性能差等关键问题,有利于推动生物质绿色胶黏剂在人造板中的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醛淀粉 异氰酸 复配 刨花板 热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固化胶粘接高含水率染色和固色桦木胶接性能探讨
19
作者 韦双颖 顾继友 +1 位作者 王砥 桂成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83,125,共3页
为了系统研究不同表面状态下桦木单板的胶接性能,在比较桦木素材、染色桦木以及固色桦木表面润湿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对比分析了素材、染色和固色桦木3种试件在含水率30%、50%、70%和90%条件下的干状及湿状胶接强度... 为了系统研究不同表面状态下桦木单板的胶接性能,在比较桦木素材、染色桦木以及固色桦木表面润湿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对比分析了素材、染色和固色桦木3种试件在含水率30%、50%、70%和90%条件下的干状及湿状胶接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升高,素材、染色和固色桦木表面的平衡接触角均呈上升趋势,胶接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其湿状胶接强度均明显低于各自的干状胶接强度;素材的干湿状胶合强度均明显高于染色和固色两种试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 固色 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 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合成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席雪冬 张倩玉 +3 位作者 陈实 曹龙 杜官本 雷洪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6,共8页
传统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因结构可控、性能优良,在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异氰酸酯的毒性及湿敏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U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传统PU替代物成为大势所趋,非异氰酸酯聚氨... 传统聚氨酯(PU)是由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反应制得的高分子物质,因结构可控、性能优良,在诸多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但由于异氰酸酯的毒性及湿敏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PU的进一步发展,寻求传统PU替代物成为大势所趋,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由此应运而生。NIPU是一种不使用异氰酸酯为原料而合成的具有氨基甲酸酯结构的新型聚氨酯化合物,其具有与传统聚氨酯相似的优良性能,且由于分子链中重复结构单元可形成分子内六元环氢键结构,使得NIPU具有较优于传统聚氨酯的化学稳定性、耐水解性、耐化学性及抗渗透性等,可作为传统聚氨酯的理想替代物之一。此外,NIPU合成过程中不使用高毒害物质为原料,因而成为当前聚氨酯工业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笔者综述了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其在胶黏剂,尤其是木材胶黏剂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结合木材工业产业发展状态,及当前有关生物质原料在木材胶黏剂领域的应用研究热潮,对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胶黏剂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聚氨 合成方法 反应机理 新型聚氨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