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呼吸窘迫征早产儿鼻损伤有效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贾佳佳 陈雅岚 +2 位作者 李润 杨棋 唐灵玲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有关HHHFNC预防RDS早产儿鼻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运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3502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HHFNC)在鼻损伤发生率[RR=0.28,95%CI(0.23,0.35),P<0.001]、气漏发生率[RR=0.30,95%CI(0.18,0.49),P<0.001]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他无创通气模式)。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鼻损伤发生率、气漏发生率2项结局指标均为中等质量证据。结论使用HHHFNC可降低RDS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儿科患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童兴瑜 尤纱纱 +1 位作者 曹慧敏 何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多种形式的无创呼吸支持可适用于婴儿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的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但新生儿不易耐受,有继发黏膜损伤和院内感染的风险。近些年来... 多种形式的无创呼吸支持可适用于婴儿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的治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是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但新生儿不易耐受,有继发黏膜损伤和院内感染的风险。近些年来,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已经被引入,因其增加了患儿的舒适度和耐受性同时保证通气的有效性,正逐渐成为替代NCPAP的另一种无创呼吸支持模式。该文将对近些年HHFNC治疗儿科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应用
3
作者 杨青 王睿泽 +1 位作者 姚思雨 刘秋月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应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或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应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或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资料,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撤机患者65例,高流量组38例,正压组2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流量组患者撤机后24 h的PaO_(2)及氧合指数较正压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8和2.19,P<0.05和P=0.03);高流量组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正压组,高流量组患者腹胀及皮损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压组(χ^(2)=6.69和χ^(2)=3.05,P=0.01和P=0.03)。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呼吸机撤离后治疗效果不劣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但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更舒适,腹胀及皮损等并发症少于正压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呼吸衰竭 撤机 流量导管湿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安莉 熊晓苗 +3 位作者 李民晟 姜威 刘彦鑫 张智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目的对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在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收治的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92例,NPPV组49例,HFNC组43例。比较两组的28 d气管插管率、90 d病死率及动脉血气改善情况。结果NPPV组28 d插管率显著高于HFNC组(28.57%vs.11.63%,P<0.05),而两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73%vs.23.26%,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FNC组28 d插管率显著低于NPPV组(Log-Rank检验:χ^(2)=4.257,P=0.039);两组的9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2.596,P=0.10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校正APACHEⅡ评分和基线PaCO_(2)后,与NPPV组比较,HFNC组28 d插管风险降低69%(HR=0.31,95%CI:0.10~0.93,P=0.037);而90 d死亡风险无显著降低(HR=0.61,95%CI:0.27~1.37,P=0.232)。两组患者治疗后PaCO_(2)均较基线逐渐下降、pH值同步上升,2 h和48 h的PaCO_(2)、pH值、PaO_(2)分别与基线值比较,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AECOPD合并轻中度高碳酸血症患者,HFNC较NPPV能降低气管插管率,同时不增加病死率,对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相仿,可以作为适宜的呼吸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流量湿氧疗 无创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改善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巧灵 吴金香 +3 位作者 范春霞 陈珊珊 徐欢 陈君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改善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PSS 21.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列将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分为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改善通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PSS 21.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列将7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均分为两组。患者入组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HFNC;观察组给予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aO_(2)、PaCO_(2)、Sp O_(2)和氧合指数(P/F)]和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CO_(2)明显下降,PaO_(2)、SpO_(2)、P/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FNC联合俯卧位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改善通气行之有效的方案,可有效缓解胸闷气闭症状,提高氧合指数,改善血气分析,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湿氧疗 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改善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49
6
作者 杨祖铭 王三南 +3 位作者 杨晓路 张文瑛 朱梅英 马月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研究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出生体质量≤1 500 g且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3例新生儿随机分配到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在无创通... 目的研究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将出生体质量≤1 500 g且临床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43例新生儿随机分配到HHFNC组和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胸及BPD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时间,HHFNC组为(4.43±3.42)d;NCPAP组(3.95±3.23)d;机械通气使用,HHFNC组6例(30%);NCPAP组6例(26.1%);气胸,HHFNC组1例(5%),NCPAP组3例(13%);BPD,HHFNC组2例(10%),NCPAP组3例(1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HFNC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作用与NCPAP相当,在无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气胸发生率和BP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导管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单中心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国梁 董卫青 +3 位作者 高路 周姣珍 李梅英 赵喜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左心衰竭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联合经鼻高流量湿...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左心衰竭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治疗仪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芪参益气滴丸。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气指标、生命体征及心脏功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4.00%(11/2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5.00%(15/2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以及酸碱度(pondus Hydrogenii,pH)等血气指标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等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PaO_(2)水平显著升高,而PaCO_(2)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患者的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者的MAP、HR和RR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DS)水平均明显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病例数和入住ICU病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的心衰症状和血氧饱和度同时,通过进一步提高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 流量湿氧疗 芪参益气滴丸 心功能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对肥胖患者全麻诱导期胃进气的影响:基于超声评估的90例前瞻性临床试验 被引量:19
8
作者 蒋卫清 石莉 +7 位作者 赵倩 张文文 徐漫 汪婉玲 王晓亮 鲍红光 冷静 蒋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通过超声实时监测胃窦进气情况,评估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39.9 kg/m2,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 目的通过超声实时监测胃窦进气情况,评估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全身麻醉诱导时对肥胖患者胃进气的影响。方法纳入90例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肥胖患者,BMI:30~39.9 kg/m2,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组(T组)、面罩复合THRIVE组(M+T组),30例/组。全麻诱导期,M组经面罩预给氧并在诱导给药后行面罩辅助通气(FMV);T组经THRIVE给氧;M+T组经面罩复合THRIVE预给氧,于诱导给药后行FMV复合THRIVE给氧。气管插管期,T组及M+T组患者接受THRIVE持续给氧。超声监测各患者胃窦部,超声图像出现“彗尾征”则定义为胃进气阳性(GI+)。测量预给氧前后以及插管后的胃窦部横截面积(CSA-GA),记录T1(入室)、T2(预充氧5 min后)、T3(诱导给药5 min后)、T4(插管后即刻)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T组比较,M和M+T组胃进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CSA-GA在T4时间点显著增加;与T1时间点比较,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在T4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在T4时间点,M组和M+T组的GI+亚组CSA-GA大于本组GI-亚组(P<0.05)。T组各时间点的CSA-GA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结果提示,与T组比较,M组和M+T组腔镜直视下胃胀分级Ⅰ°患者占比例显著减少,Ⅱ°患者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窒息插管期(即T3~T4),M组PaO2变化值(ΔPaO2)显著大于T组和M+T组(P<0.05)。结论超声监测观察胃窦部“彗尾征”及CSA-GA变化是一种可行、可靠的胃进气检测方法;而THRIVE用于肥胖病例的麻醉诱导能够在保证患者氧合的情况下不会进一步增加胃进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超声 胃窦面积 胃进气 肥胖 快充式经湿流量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康茵 蔡彬 +6 位作者 朱毅 崔灿 胡家祺 韦锦锋 毛松松 王春晓 王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HFNC)用于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200例,男111例,女89例,年龄18~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鼻导管氧疗组(C...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HFNC)用于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200例,男111例,女89例,年龄18~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普通鼻导管氧疗组(C组)和HHFNC组(H组)。C组通过鼻导管吸入氧气5 L/min。H组通过HHFNC系统(PT101AZ)吸入空氧混合气体50 L/min,FiO 240%。记录术中最低SpO 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 2)、无创呼吸支持;丙泊酚用量、内镜时间和呼之睁眼时间;低氧血症、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术中最低SpO 2明显升高(P<0.05),无创呼吸支持明显减少(P<0.05),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PtcCO 2、丙泊酚用量、内镜时间、呼之睁眼时间、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HFNC用于无痛消化内镜可改善氧合和降低气道干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流量导管氧疗 无痛内镜 低氧血症 氧合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可减少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缺氧事件发生 被引量:7
10
作者 许立倩 魏宁 +9 位作者 单美娟 汪子怡 叶天成 梁赛珍 李乐 朱强 何路遥 白建杰 陈碧霞 徐金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组),89例/组...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的效果。方法纳入178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采用SPSS 20.0软件生成数字随机序列,将患者随机分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H组)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组(N组),89例/组。所有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后按复苏室常规流程行麻醉后复苏,气管导管拔除后H组给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N组给予常规鼻导管吸氧,两组均于吸氧10 min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相关呼吸指标;吸氧期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缺氧发生(氧饱和度<90%)及发生次数,是否再插管及不良反应(非计划入ICU,呕吐、误吸等)。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麻醉复苏室安全复苏并送回病房,其中仅1例常规鼻导管吸氧的患者需再次气管插管。H组与N组比较:缺氧事件发生率(3.4%vs.11.2%,P=0.044),动脉血氧分压[(161.96±51.21)mmHg vs.(114.35±43.60)mmHg,P<0.001],氧合指数[(398.76±231.86)vs.(324.10±194.16),P=0.021]。两组患者的平均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复苏期安全、效果良好,可减少气管导管拔除后缺氧事件的发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流量导管 麻醉复苏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非麻醉专业学员气管内插管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欣怡 高玉洁 +3 位作者 汪婉玲 徐亚杰 王晓亮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气管内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名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根据全麻诱导操作时供氧方式分为面罩通气组(C组,n=10)和THRIVE组(T组,n=10)。选择... 目的评价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非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学员气管内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名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根据全麻诱导操作时供氧方式分为面罩通气组(C组,n=10)和THRIVE组(T组,n=10)。选择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入C组和T组,诱导插管期C组采用面罩通气供氧,T组采用THRIVE供氧。记录患者声门暴露分级、总体插管成功例数、成功插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SpO_(2)插管成功即刻低于入室基础值的例数。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学员对气管内插管操作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及带教满意度,采用麻醉科改良Mini-CEX和DOPS测评表评估学员理论与实践技能掌握度。结果与C组比较,T组学员总体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成功插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误入食管与SpO_(2)插管成功即刻低于入室基础值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学员操作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及带教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两组学员的Mini-CEX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OPS评分T组高于C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诱导采用THRIVE供氧,可提高非麻醉专业住培学员气管内插管成功率,提高学员的自信心、兴趣、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操作能力,有助于提升患者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充式经湿流量通气 面罩通气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 气管内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2
作者 曹媛媛 丁可 +3 位作者 胡静 张文文 鲍红光 王晓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7-1520,共4页
目的:观察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THRIVE)在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ti分级Ⅰ~Ⅱ级... 目的:观察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THRIVE)在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ti分级Ⅰ~Ⅱ级择期静脉麻醉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面罩吸氧组(M组)和THRIVE吸氧组(T组)(n=60)。M组:面罩吸氧,嗅花位,氧浓度100%,流量10 L/min;T组:THIRVE吸氧,入室流量30 L/min,氧浓度100%,麻醉诱导后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60开始手术操作,流量调至70 L/min,超声测量患者吸氧前后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 of the gastic antrum,CSA-GA)。采用国际镇静工作组流程,记录术中与缺氧或非缺氧相关的不良事件(呛咳、无意识肢体运动、恶心呕吐、鼻咽部不适等);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与苏醒时间;记录THIRVE通气相关的不良事件(气压伤和气道损伤);调查麻醉医生、妇科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M组相比,T组围术期缺氧、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无意识肢体运动发生率降低(P<0.05),丙泊酚用量增加(P<0.05),麻醉医生及妇科医生满意度提高(P<0.05)。两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患者吸氧前后CSA-G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气道损伤和气压伤的发生。结论: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非插管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患者的氧合,减少术中体动,医生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充式经湿流量通气 静脉麻醉 宫腔镜手术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天爽 王倩 +4 位作者 彭蕊 王茂华 王涛 张建友 孙建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观察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THRIVE组(T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50例。... 目的观察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18~64岁,BMI≥3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THRIVE组(T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50例。T组通过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装置吸纯氧20 L/min,D组经鼻导管吸纯氧8 L/min。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待患者意识丧失、睫毛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后开始进镜。T组在患者意识消失后将氧流量调整为70 L/min,D组保持吸入氧流量不变。记录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和最低SpO_(2)。记录胃镜检查期间呼吸支持(包括托下颌、面罩辅助通气以及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情况和一次胃镜检查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期间呛咳和体动发生情况、检查时间。记录患者、胃镜操作者和麻醉科医师满意情况。结果T组未发生低氧血症,D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2%,低氧血症持续时间为(45.6±14.1)s。与D组比较,T组最低SpO_(2)明显升高(P<0.05),胃镜检查期间需要托下颌和面罩加压辅助通气的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5),一次胃镜检查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胃镜检查期间呛咳及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检查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胃镜操作者与麻醉科医师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中可以有效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胃镜操作者和麻醉科医师三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流量通气 肥胖 无痛胃镜检查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重型高原肺水肿的疗效 被引量:21
14
作者 妥亚军 侯滨 +2 位作者 侯学智 多杰 顾玉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156-3157,共2页
本研究对重症高原肺水肿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观察发现与常规药物治疗患者相比,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双肺哕音消失更快,胸片示肺水肿完全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率降低... 本研究对重症高原肺水肿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观察发现与常规药物治疗患者相比,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双肺哕音消失更快,胸片示肺水肿完全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机械通气率降低。因此,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在重症高原肺水肿效果良好,较常规药物治疗能更快地缓解症状,且舒适性更好,值得在高原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肺水肿患者 湿治疗 流量 氧气 常规药物治疗 疗效 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冀 吴海洪 董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急性呼吸衰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插管,HFNC组在常规经口气管插管过程中加入HFNC(气流速度60 L/min、吸氧浓度100%)。...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口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急性呼吸衰竭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插管,HFNC组在常规经口气管插管过程中加入HFNC(气流速度60 L/min、吸氧浓度100%)。比较两组插管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及严重并发症(严重低氧血症、休克、心搏骤停、心率<60 min-1、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发生情况。结果:HFNC组患者插管过程中低氧血症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过程中应用HFNC可显著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导管通气 经口气管插管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对脑卒中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萍 倪健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6-359,共4页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HFNC)对急性脑卒中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SIRS患者(完成研究者78例),随机分为HFNC组(40例)和普通氧气治疗组(38例)。记录2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经鼻高流量湿化氧气治疗(HFNC)对急性脑卒中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3例脑卒中后SIRS患者(完成研究者78例),随机分为HFNC组(40例)和普通氧气治疗组(38例)。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时观察2组患者90 d时mRS评分。结果 HFNC组患者死亡或机械通气人数与普通氧气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对脑卒中后SIRS患者7 d治愈率优于普通氧气治疗组(P <0.05),7 d APACHE-Ⅱ评分、7 dCPIS评分明显改善(P <0.05),同时HFNC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14 d NIHSS评分和3个月mRS评分(P <0.05)。2组患者的7和14 d血清CRP以及14 d CP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FNC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后SIRS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增加SIRS的治愈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流量湿氧气治疗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C反应蛋白 NIHSS评分 APACHE-Ⅱ评分 CPIS评分 mR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4
17
作者 喻正浩 张瑞 +2 位作者 黄卉 李俊 耿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严重2型呼吸衰竭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严重2型呼吸衰竭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HHFNC组和NPPV组,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12、24 h)及治疗结束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HHFNC组治疗24 h时的血液pH值、治疗2 h与12 h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治疗2 h与12 h时的氧合指数(PaO2/FiO2)均高于NPPV组,而治疗12 h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各时间点(2、12、24 h)的呼吸频率及治疗12 h与24 h时的心率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FNC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耐受发生率、胃肠胀气发生率和误吸发生率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对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优于N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型呼吸衰竭 流量湿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玥 陈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7-70,共4页
近年来,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FNC)作为一种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但到目前为止,支持其临床使用安全的相关证据并未充分建立。文章综述影响HFNC安全使用的因素以及相关并发症,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流量导管通气 安全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4
19
作者 潘宸 朱涵菁 +1 位作者 杨鹏飞 杨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1-427,共7页
目的:评价目前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相关证据,并总结最佳证据。方法:使用计算机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 目的:评价目前ICU气管插管拔管后病人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相关证据,并总结最佳证据。方法:使用计算机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美国指南网、苏格兰大学校际间指南网络指南库、国际指南图书馆、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等相关数据库关于ICU机械通气病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使用及管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专家共识、证据总结以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符合质量标准文献的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其中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8篇。总结了包括基本原则、应用指证、应用方法、特殊人群和注意事项5个主题,共24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形成了ICU气管插管病人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使用和管理的最佳证据,但在临床应用最佳证据时还需结合具体临床情况和病人意愿,以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湿氧疗 气管插管 重症监护病房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在开胸术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珂 陈丽勤 何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79-15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应用于开胸术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a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应用于开胸术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cute hypoxaemic respiratory failure,AHRF)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开胸手术,转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出现AHRF的53例患者,常规氧疗组(31例)和HFNC组(22例)。分别于氧疗前,氧疗后2、12、48 h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心率(heart rate,HR)和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改善程度,以及咽痛/鼻痛发生率、再次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气道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经常规和HFNC氧疗后,HFNC组患者的SpO2在治疗后2 h的值为(94.0±2.5)%、12 h的值为(95.9±1.3)%、48 h的值为(97.0±2.4)%,明显高于常规组相同时间点的(90.2±2.3)%(t=5.660,P=0.000)、(92.3±1.9)%(t=7.422,P=0.000)、(93.5±3.5)%(t=4.070,P=0.000);痰液引流量(38.4±5.7)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32.1±5.5)(t=4.052,P=0.000);HFNC组RR值在2 h为(26.0±4.5)、12 h为(22.7±3.5)、48 h为(19.6±2.7),分别高于规组相同时间点的(28.6±4.5)(t=-2.152,P=0.036)、(26.5±4.1)(t=-3.537,P=0.001)、(23.0±2.9)(t=-4.932,P=0.000);再次气管插管率(χ2=5.808,P=0.025)明显减低;鼻/咽喉痛明显低于常规氧疗组(χ2=4.890,P=0.036)。结论:HFNC对AHRF疗效较常规氧疗好,可以明显改善开胸术后AHRF患者的氧合,增加痰液引流,降低再次插管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耐受性良好,可在严密监测下的普通病房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胸术后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流量湿氧疗系统 常规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