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雾化加湿与恒温加湿2种湿化方式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美玲 黄松彬 +1 位作者 罗琼湘 陈赞美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4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雾化加湿与恒温加湿2种湿化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本院重症医学科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恒温加湿方法湿化气道,...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脱机期间采用雾化加湿与恒温加湿2种湿化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本院重症医学科且行气管切开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恒温加湿方法湿化气道,湿化后患者痰液黏稠度改善,每小时发生呛咳次数及出现痰痂次数均少于应用气切面罩型医用雾化器进行雾化加湿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恒温加湿方式符合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能持续保持气道的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湿化方式 湿 恒温加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主、被动结合型湿化方式对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氧气湿化处理的效果
2
作者 吴姗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7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用主、被动结合型湿化方式对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吸入的氧气实施湿化处理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的6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平均... 目的:探讨用主、被动结合型湿化方式对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吸入的氧气实施湿化处理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气管插管的6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两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期间,使用主、被动结合型湿化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氧气湿化处理,使用主动湿化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氧气湿化处理。拔管后,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气管插管期间SpO_2、Pa CO_2、PaO_2、PETCO_2的水平、进行氧气湿化处理7天后痰培养结果的阳性率以及其对氧气湿化处理效果的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进行氧气湿化处理7天后其痰培养结果的阳性率均更低,其进行气管插管期间SpO_2、PaO_2的水平和对氧气湿化处理效果的总满意率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主、被动结合型湿化方式对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吸入的氧气实施湿化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进行气管插管期间SpO_2、PaO_2的水平和对氧气湿化处理效果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主、被动结合型湿化方式 氧气湿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3
作者 梁娟 白博 胡雪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6期81-84,88,共5页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腔、口或气管切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其目的是保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机体缺氧状态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人工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鼻腔、口或气管切开插入气道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其目的是保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机体缺氧状态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人工气道湿化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人工气道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国内外关于人工气道湿化技术的研究较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比较气道滴注湿化、气泡湿化、加温蒸汽型湿化、雾化吸入等多种湿化方式的优缺点,总结影响湿化效果的各种因素和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湿化方式 湿效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