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化学环境对湛江组黏土结构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先伟 孔令伟 +2 位作者 陈成 李魁魁 刘岩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67-1975,共9页
为研究水化学环境对湛江组黏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收集湛江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并通过钻孔取水进行化学分析,分析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环境与影响因素;利用离心过滤法提取土中水溶液,调查土中溶液的化学成分与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选择溶... 为研究水化学环境对湛江组黏土结构强度的影响,收集湛江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并通过钻孔取水进行化学分析,分析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环境与影响因素;利用离心过滤法提取土中水溶液,调查土中溶液的化学成分与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选择溶解法去除土中胶结物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对比分析去除胶结物质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表明:湛江地区的地下水与湛江组黏土中水溶液的化学构成与比例含量基本一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表现出偏酸性与富含铁离子的特征,水中大量的铁为土颗粒的联结提供了胶结物质,酸性环境促使游离氧化铁产生胶结效果进而提高土的结构强度。最后,提出了考虑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湛江组黏土结构强度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湛江组黏土较强的结构性源于开放式的絮凝结构加上颗粒间的强胶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黏土 结构强度 机理 水化学 微观结构 游离氧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湛江组黏土触变性强弱分级 被引量:3
2
作者 汤斌 赵盛男 +1 位作者 周标和 沈建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39,94,共6页
为了准确地对湛江组黏土的触变性强弱进行评判,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根据黏土触变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以黏粒含量、含水率、孔隙比、灵敏度为指标体系的黏土触变性强弱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建立黏土触变性强弱综合评判的评语集及触变性强弱评... 为了准确地对湛江组黏土的触变性强弱进行评判,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根据黏土触变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以黏粒含量、含水率、孔隙比、灵敏度为指标体系的黏土触变性强弱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建立黏土触变性强弱综合评判的评语集及触变性强弱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方法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和权重,建立黏土触变性强弱的分级标准,并运用此标准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强弱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各个沉积相下的湛江组强结构性黏土均具有强触变性,且触变性强弱排序为:雷南河流相、浅海相、河口相和雷北河流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黏土 模糊数学理论 触变性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炳晖 刘帅宇 +2 位作者 谢艳华 汤斌 韩伟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5,共11页
【目的】为研究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利用电动调频振动台对原状土施加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间,制备出扰动度不同的黏土试样,对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获... 【目的】为研究振动扰动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力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利用电动调频振动台对原状土施加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动时间,制备出扰动度不同的黏土试样,对试样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取土体的力学特征和微观损伤规律。【结果】结果显示:振动扰动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显著,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应变软化型;扰动土的破坏应变随振动时间和振动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都大于原状土的破坏应变;振动频率一定时,扰动度整体随着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振动前期扰动度增速较快,振动后期扰动度增速渐趋缓慢;当振动频率为20 Hz时,振动60 min后,延长振动时间,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无显著变化,振动频率为35 Hz和50 Hz的试样并未出现类似结果;对于不同振动频率的曲线,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曲线整体发生上移;微观参数分形维数和孔隙概率熵与扰动度的关系为正相关,面积概率分布指数与扰动度的关系为负相关,扰动后孔隙表面形态更复杂,扭曲程度更高,大面积孔隙增多,孔隙定向排列更加趋于无序。【结论】结果表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在经历振动扰动作用后,土体强度会显著降低。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可发现强度下降的本质是土样微观结构的改变,振动扰动作用使得黏土微观结构从蜂窝—紧密絮凝组合结构变成松散的絮凝结构,黏土颗粒单元体之间的接触方式、排列规则均发生改变,土体强度折损的主要因素是黏土颗粒之间胶质联结键的断裂。研究成果能为解释土体扰动损伤过程中所产生的宏观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结构性黏土 振动扰动 应力-应变曲线 扰动度 微观机理 力学性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灰色黏土空间展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沈建华 汪稔 朱长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31-336,339,共7页
分布于湛江地区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因其特有的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产生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20世纪80年代已为国内众学者所关注。由于湛江组地层在雷州半岛区域内,具有不同沉积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空间展布规律,实际工程中难以掌握其分布特... 分布于湛江地区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因其特有的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产生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20世纪80年代已为国内众学者所关注。由于湛江组地层在雷州半岛区域内,具有不同沉积环境而表现出不同空间展布规律,实际工程中难以掌握其分布特性。根据现场地质调查资料,结合雷州半岛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湛江组地层的沉积环境,在雷州半岛布置27个钻孔进行地质钻探取样。不同区域典型地层剖面图说明,灰色黏土在不同的沉积环境有着不同沉积韵律、埋藏深度、地层厚度等,分布具有区域性,根据层顶埋深及地层厚度分析灰色黏土的结构性对实际工程的影响。同时,根据钻孔地层数据,利用基础GIS软件平台MAPGIS构建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空间展布规律三维地质模型,全面展示出灰色黏土在雷州半岛的整个展布规律,实现灰色黏土空间展布的可视化,最后简单地介绍该模型的基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灰色黏土 空间展布规律 三维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竖向承载性状模型试验 被引量:4
5
作者 汤斌 郭凡夫 +1 位作者 谢亮 沈建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利用原位模型试验研究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入土深度不同的6组模型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原位竖向承载模型试验,得到了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单桩轴力... 利用原位模型试验研究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状。选取材质和桩径相同、入土深度不同的6组模型桩,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在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进行单桩原位竖向承载模型试验,得到了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单桩轴力沿桩身分布曲线、单桩侧摩阻力沿入土深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模型单桩荷载-沉降曲线均存在显著陡降,极限状态拐点明显,竖向极限承载力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荷载作用下,随着长径比的增加,桩顶沉降逐渐减小且减小趋势逐渐变缓,在较大荷载作用下超长桩荷载-沉降曲线中桩顶沉降的减小速率几乎为零,存在有效桩长;在同级桩顶荷载作用下,单桩桩端阻力占总桩顶荷载的比例随着长径比的增加而逐渐变小,由最大29.8%减小为0.8%;不同入土深度的单桩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桩侧极限摩阻力变化不大,均稳定在40 k 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结构性黏土 桩基 竖向承载性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汤斌 张一鸣 +1 位作者 王婷 沈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7-252,共6页
天然软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结构性黏土在我国湛江地区分布广泛,该区域黏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其土体结构特征对其变形特性有较大影响。以湛江市东海岛地区灰色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 天然软黏土普遍具有结构性。结构性黏土在我国湛江地区分布广泛,该区域黏土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高压缩性和低渗透性等特点,其土体结构特征对其变形特性有较大影响。以湛江市东海岛地区灰色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其在加载作用下的压缩特性,以及在卸载作用下的回弹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天然原状土与重塑土的压缩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以重塑土为试验对象测得的土体力学指标不能很好的代表实际工程中原状土的力学特性;2天然原状土在加载阶段和卸载阶段的变形规律有相同之处,但土体在卸载阶段产生的总回弹变形量远小于加载阶段产生的总压缩变形量;3天然原状土存在临界卸荷比R为0.25和0.75,当0<R≤0.25时,土样回弹变形量很小;当0.25<R<0.75时,土样发生回弹变形;当R≥0.75时,土体发生明显回弹变形,且此阶段回弹变形量占总回弹变形量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结构性黏土 压缩试验 回弹试验 卸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桩土接触面模型及解析解 被引量:6
7
作者 汤斌 殷建风 费建武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1317,共7页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剪切位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桩土接触面软化模型,即桩土接触面处于弹性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增加;桩土接触面处于软化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减小,且减小速率与土体灵敏度、桩土接触面法向压力有关;桩土接触面处于滑移阶段时,桩侧摩阻力不随位移变化。依据该模型推导了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位移及轴力解析解,并比较了计算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结构性黏土 桩基础 竖向承载力 剪切位移法 土体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程度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汤斌 姚正 亢佳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059-9066,共8页
扰动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具有重要影响,扰动程度不同,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恢复程度也不同。为探究扰动程度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规律,对该土展开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于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设计模型装置,采用... 扰动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具有重要影响,扰动程度不同,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恢复程度也不同。为探究扰动程度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规律,对该土展开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基于现场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设计模型装置,采用室内振动试验模拟土样受扰过程,在不同扰动程度(0、33%、66%、100%)、不同静置时间(0、7、28、56、91 d)下对3种土样进行微型十字板剪切试验,在相同扰动程度(66%)、不同静置时间(0、7、28、56、91 d)下对3种土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分别测试各静置时间下的微型十字板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扰动程度对土体触变恢复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扰动时间与扰动程度正相关。在相同扰动程度下,强度恢复程度、触变恢复强度比均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触变灵敏度随静置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土体结构性越强,强度恢复程度、触变恢复强度比随静置时间增加而增大的幅度和速率越大,触变灵敏度随静置时间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和速率越大。在不同扰动程度下,强度恢复程度与扰动程度呈线性关系,触变恢复强度比与扰动程度呈反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组黏土 结构性 触变性 扰动程度 触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物理力学特性对其触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目极 殷建风 +2 位作者 王巍 赵盛男 汤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40-1246,共7页
广泛分布于北部湾沿岸地区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具有强烈的触变性,产生的工程问题比较突出。为了研究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对其触变性的影响,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含水率、孔隙比及灵... 广泛分布于北部湾沿岸地区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具有强烈的触变性,产生的工程问题比较突出。为了研究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对其触变性的影响,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含水率、孔隙比及灵敏度得到重塑土在不同静置龄期的触变强度比率,建立3种物理力学特性分别作为变量下重塑土的触变强度比率与静置龄期的关系,分析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含水率、孔隙比及灵敏度对其触变性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1)湛江组结构性黏土扰动后,随着静置龄期的增加,含水率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影响较大,且含水率越大,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增长的幅度越大;触变强度比率增长的速率表现为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慢。(2)湛江组结构性黏土扰动后,在前期,孔隙比的变化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影响不显著,在后期,随着孔隙比增大,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强度增长的速率与幅度显著减小。(3)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强度恢复情况与灵敏度有关,湛江组结构性黏土扰动后,随着静置龄期的增加,不同灵敏度重塑土黏聚力、内摩擦角、触变强度比率均增大,扰动后,在静置前期,其黏聚力、内摩擦角、触变强度比率均增长快,扰动后,其黏聚力、内摩擦角、触变强度比率增长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结构性黏土 触变性 含水率 孔隙比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正交试验及其触变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盛男 霍玉龙 汤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7-205,共9页
触变性是分散体系流变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黏土的触变性是指黏土受扰动后强度降低,静置之后强度逐渐恢复的现象。为研究黏土的黏粒含量、含水率、孔隙比及灵敏度对黏土触变性的影响程度及规律,选取强、中、弱3种灵敏度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 触变性是分散体系流变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黏土的触变性是指黏土受扰动后强度降低,静置之后强度逐渐恢复的现象。为研究黏土的黏粒含量、含水率、孔隙比及灵敏度对黏土触变性的影响程度及规律,选取强、中、弱3种灵敏度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不同养护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触变强度随黏粒含量、含水率、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存在幂函数关系,随灵敏度的增大而增大,存在对数关系,R2均大于0.95,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触变强度比率随黏粒含量、含水率、灵敏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对灵敏度相同的试样,影响因素对触变性作用强度为孔隙比>含水率>黏粒含量;采用最小二乘法开展多元回归拟合,建立了各因素与触变强度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结构性黏土 触变性 正交试验 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压力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传杰 汤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0-1657,共8页
上覆压力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上覆压力大小不同,导致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强弱不同,使得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地基强度恢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上覆压力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上覆压力... 上覆压力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上覆压力大小不同,导致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强弱不同,使得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地基强度恢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上覆压力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上覆压力造成地基强度恢复程度不同的本质原因。在不同上覆压力作用下对扰动后的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在不同静置龄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探究土体的触变强度比率随上覆压力变化规律以及土体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从宏微观角度阐明上覆压力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触变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上覆压力作用下,随着静置龄期增长,土体抗剪强度和触变强度比率增大,触变强度比率与静置龄期呈乘幂函数关系,土体的概率熵和颗粒分布分维数均下降,土颗粒往团聚化发展、排列定向性逐渐加强;静置龄期相同时,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土体抗剪强度增大,但随着静置龄期的增长,土体触变强度比率减小,触变强度比率与上覆压力呈一次函数关系,土体概率熵和颗粒分布分维数下降的幅度减小,土颗粒往团聚化发展和排列定向性增长的速率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压力 湛江结构性黏土 微观结构 触变性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