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余银 戴塔根 吴堑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710-3717,共8页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Ⅲ级质量标准和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超标情况类似,Cd,As,Zn,Pb和Cu的含量峰值均在霞湾江段;各...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从不同角度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照全国土壤环境Ⅲ级质量标准和长株潭地区土壤背景值,重金属超标情况类似,Cd,As,Zn,Pb和Cu的含量峰值均在霞湾江段;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Cd,Zn,As,Pb,Ni,Cu和Cr;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As,Pb,Zn,Cu和Cr(Pb与Zn的相当),其中,Cd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湘江长株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长株潭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2
作者 石竹 李建钊 +2 位作者 李晓东 梁婕 曾凡凡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32-34,共3页
以非持久性污染物COD和NH3—N作为代表性预测污染因子,以大量湘江长株潭段的环境状况检测和质量评价数据为基础,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对湘江长株潭段水环境容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段水COD环境容量为66 052 t/年,NH3—N环境... 以非持久性污染物COD和NH3—N作为代表性预测污染因子,以大量湘江长株潭段的环境状况检测和质量评价数据为基础,采用二维水质模型计算,对湘江长株潭段水环境容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段水COD环境容量为66 052 t/年,NH3—N环境容量为6 600.2 t/年。现状COD排放量为102 052 t/年,是环境容量的1.5倍;NH3—N排放量为19 951 t/年,是环境容量的3倍。COD和NH3—N分别需削减35%和67%才能满足允许排放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污染因子 COD NH3—N 湘江长株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丽莎 陈志良 +1 位作者 肖举强 彭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03-4605,共3页
在湘江长株潭段共采集了6个底泥样品,监测了Cu、Pb、Zn、Cd、Ni、Cr、As、Hg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段底泥受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各种重金属的污... 在湘江长株潭段共采集了6个底泥样品,监测了Cu、Pb、Zn、Cd、Ni、Cr、As、Hg8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湘江长株潭段底泥受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Zn>Cu>Pb=Ni>Hg>As=Cr;金属污染物对湘江长株潭段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Pd>Cu>Zn>As>Cr,其中Cd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对于评价效果,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所反映的情况有所差异,原因主要是参比体系及参比值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湘江长株潭段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