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鄱阳湖影响过湖对流强度的数值模拟及机理分析
- 1
-
-
作者
陶雅琴
闵锦忠
徐渊
朱利剑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省气象台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192553)资助。
-
文摘
湖陆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对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积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而模式中的下边界一般默认湖面积不变,这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必然带来模式预报误差。利用WRF模式对夏季夜间发生在鄱阳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湖面积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深入研究鄱阳湖对强对流天气发展演变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夏季夜间湖面上空2 m温度明显高于陆面,向湖陆风在湖面上空辐合上升,岸边则存在下沉辐散气流。这导致降水在湖西岸减弱、湖上空增强。随后用去湖敏感性试验印证了鄱阳湖的暖湖效应,湖泊的存在能够通过激发陆风次级环流对湖西岸(湖面)上空降水起抑制(促进)作用。去湖试验的降水在湖西岸增强20%,在湖面上空减弱16%,体现出湖泊对降水强度的重要影响。此外,还发现湖面积扩大1.5、2.5、3.5、4.0倍的扩湖敏感性试验的降水在湖面上空分别增幅7%、16%、30%、43%,进一步证实了强对流强度对鄱阳湖面积变化较为敏感。这指示我们在预报夏季夜间穿湖而过的强对流天气时,应重点关注其可能存在的入湖前减弱、入湖后增强的变化趋势。同时,在利用数值模式模拟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时,如果湖面积与模式中默认的湖面积相差较大,则应考虑将实际湖面积引入模式下边界,以期提升模式对于湖区对流的预报能力。
-
关键词
鄱阳湖
强对流天气
湖陆风环流
湖面积
数值模拟
-
Keywords
Poyang Lake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lake-land breeze circulation
lake area,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