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海拔分布格局
1
作者 杨鑫宇 唐依萍 +6 位作者 刘陈义 刘昕 刘慧 黄杰 张自亮 张佑祥 吴涛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为掌握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于2022年4月一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对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2目8科17属;其中新种1种一一高望界疣螈... 为掌握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类多样性及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于2022年4月一2023年5月通过样线法对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记录两栖类动物25种,隶属2目8科17属;其中新种1种一一高望界疣螈(Tylototriton gaowangjienensis),保护区新纪录种13种。(2)保护区优势种有川村陆蛙(Fejervarya kawamurai)和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3)科、属、种的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大致相同,随海拔升高丰富度在≤250m和>550~650m范围有较大峰值。(4)不同生境中山间溪流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在海拔≤250m的区间物种多样性最高。(5)不同海拔段的物种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山间溪流与其他生境之间在物种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摸清了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本底,查明了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威胁因素,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物种多样性 生境 海拔分布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区系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范茜 张佑祥 +3 位作者 彭乐 彭菊 张自亮 罗恒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5-590,共6页
2004~2012年,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采集到标本450号。初步鉴定出5亚科26属44种和亚种,其中包括湖南省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齿翅三线天蛾Polyptychus dentatus、菩提六点天蛾Marumba jankowskii、西昌榆... 2004~2012年,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采集到标本450号。初步鉴定出5亚科26属44种和亚种,其中包括湖南省7个新记录种及亚种(齿翅三线天蛾Polyptychus dentatus、菩提六点天蛾Marumba jankowskii、西昌榆绿天蛾Callambulyx tatarinovi sichangensis、曲线蓝目天蛾Smerinthus litulinea、黄颈木蜂天蛾Sataspes tagalica collaris、茜草白腰天蛾Deilephila hypothous和斑腹长喙天蛾Macroglossum variegatum)。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54.5%,广布种与古北界种分别占36.4%和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蛾科 区系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钟萼木种群分布原因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自亮 龙菊美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88-93,共6页
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处钟萼木分布点的立地因子、点间分布格局、群落特征、龄级结构、不同起源1年生幼苗根系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钟萼木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内,钟萼木分布以北坡为主,海拔区... 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7处钟萼木分布点的立地因子、点间分布格局、群落特征、龄级结构、不同起源1年生幼苗根系以及人类活动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影响钟萼木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内,钟萼木分布以北坡为主,海拔区间550~930 m,人类活动、生境片段化、山地小气候以及科普宣传缺失是制约钟萼木分布的主要因素。钟萼木的根系发育是其适应生境地进化的结果。加强宣传、严格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保护钟萼木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钟萼木 种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兽类和鸟类监测及日活动节律分析
4
作者 桂俭 曹越 +6 位作者 潘丹 李佳琦 李克源 刘相 李视儒 杨梦蝶 杨道德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26,共14页
为掌握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代表性物种的活动节律,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都庞岭北段和坦里源林场对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累计46911个有效相机工作日... 为掌握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及其代表性物种的活动节律,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在都庞岭北段和坦里源林场对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开展监测。本次监测共布设60台红外相机,累计46911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拍摄5562张独立有效照片。最终鉴定出兽类4目10科14种,鸟类8目22科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14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名前三位的兽类为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15.03)、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11.00)、倭花鼠(Tamiops maritimus,6.57);鸟类为白鹇(Lophura nycthemera,13.60)、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3.62)、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3.56)。对相对多度指数较高、分布较广的8种兽类和鸟类的日活动节律分析发现:(1)鼬獾(Melogale moschata)为典型夜行性动物,毛冠鹿为晨昏性动物,野猪(Sus scrofa)为昼夜兼性动物。(2)毛冠鹿和野猪的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红腿长吻松鼠与倭花鼠的活动节律相似且无显著差异。(3)灰胸竹鸡与白鹇、红腹锦鸡之间的活动节律具有显著差异,而白鹇与红腹锦鸡的活动节律模式高度相似且差异不显著,其共存机制与空间分布、食性、人为干扰以及社交繁殖行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次监测更新了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基础数据,为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对策和管理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 相对多度指数 日活动节律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探究
5
作者 宋娟 陈顺 《江西农业》 2025年第9期67-69,共3页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达到全面提升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的目标,从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自...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达到全面提升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能力的目标,从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总结该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体系问题、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等,并针对相关问题总结相应措施,希望能为相关地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植物保护 专业技术人才 资金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彭波涌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其中雀形目鸟类物种数量最多;鸟类的种类及个体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鸟类组成以水鸟为主。该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冬候鸟迁徙通道,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多样性高;冬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多,多样性低。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变化。夏季,不同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树林>芦苇丛>泥滩>湖泊;冬季则为树林>泥滩>芦苇丛>湖泊。研究区域内捕鱼、放牧等干扰鸟类栖息和觅食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工作。本研究对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栖息地修复等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季节 生境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它们生活在“绿色仙境”——走进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
作者 李利拉 《林业与生态》 2024年第10期18-19,共2页
仿生态溪池内,一尾棕褐色大鲵悠游自在。“这条大鲵在这里生活20年了,我看着它从出生到成年,就像看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养员邢师傅微笑着说。“当初这里还是一块空地,现在是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 仿生态溪池内,一尾棕褐色大鲵悠游自在。“这条大鲵在这里生活20年了,我看着它从出生到成年,就像看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养员邢师傅微笑着说。“当初这里还是一块空地,现在是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所在地。”年近六旬的邢师傅在这里工作了22年,他说,目前这里最大的大鲵“憨憨”身长1.4米,体重40余公斤,已“年过花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仿生态 悠游自在 护养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更新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
8
作者 王丞 魏营 +3 位作者 刘懿 邓智勇 解宜兴 袁花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60-169,共10页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东北部,以线状分布于张家界市76.5%的水域,鸟类资源丰富。自1995年保护区成立以来,未对保护区鸟类进行系统的科学梳理与调查。随着鸟类新记录、新物种的不断增加与鸟类分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需...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湖南东北部,以线状分布于张家界市76.5%的水域,鸟类资源丰富。自1995年保护区成立以来,未对保护区鸟类进行系统的科学梳理与调查。随着鸟类新记录、新物种的不断增加与鸟类分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需要及时对区域鸟类进行更新和总结。本研究结合保护区巡护监测、公众科学、文献收集,对保护区鸟类名录进行了整理。比对《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本次更新共记录鸟类16目63科309种。较2018年的张家界鸟类资源调查,本名录新增鸟类28种,其中湖南省新记录鸟类5种,删除存疑鸟类7种。研究结果为了解地区鸟类多样性的现状及其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名录修订 公众科学 湖南张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及其区系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佑祥 阎中军 刘志霄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4-79,共6页
2003-2008年间,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蝴蝶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查明区内蝴蝶共有126种,隶属于9科68属,即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8属11种、环蝶科2属2种、眼蝶科9属13种、蛱蝶科26属61种、喙蝶科1属1种、蚬蝶科2属3种、... 2003-2008年间,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蝴蝶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查明区内蝴蝶共有126种,隶属于9科68属,即凤蝶科5属15种、粉蝶科8属11种、环蝶科2属2种、眼蝶科9属13种、蛱蝶科26属61种、喙蝶科1属1种、蚬蝶科2属3种、灰蝶科6属8种和弄蝶科9属12种.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共84种,占总种数的66.67%;古北东洋共有种次之,共30种(23.81%);古北界种7种(5.56%);广布种5种(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蝶类资源 区系特征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瘿椒树群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记军 陈艺敏 +3 位作者 刘忠成 王蕾 杨书林 廖文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9-16,共8页
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属于中国特有科、特有属,也是第三纪孑遗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研究瘿椒树科(Tapisciaceae)的系统发育及其区系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瘿椒树优势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并对... 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属于中国特有科、特有属,也是第三纪孑遗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对研究瘿椒树科(Tapisciaceae)的系统发育及其区系地理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瘿椒树优势群落进行样地调查,并对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134种,隶属于64科90属,其中蕨类植物6科10属16种,种子植物58科80属118种;种子植物组成其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属占优势,为52.00%,温带分布属亦较丰富,占48.00%,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性质。(2)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可分为三个亚层,以中华槭(Acer sinense)、瘿椒树、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ylla)和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67.85、37.86、18.54和16.93;灌木层以蜡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格药柃(Eurya muricata)和尖叶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79.98、32.23和31.87。(3)群落各频度级分布规律为A>B>C=D<E,与Raunkiaer频度定律A>B>C≥D<E几乎一致,表明该群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但从优势种群中华槭、瘿椒树、灯台树、海通的年龄结构分析,其皆为倒金字塔形,即为衰退种群,仅薄叶润楠为增长种群,表明该群落是一个成熟群落,处于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演替上属于顶级、亚顶级状态。(4)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E=0.9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3.06,pielou均匀度指数EH=0.84。通过比较显示,该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典型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瘿椒树 群落 珍稀濒危种 物种多样性 湖南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泳渊 余莉萍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1期55-57,共3页
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其优势是:良好的原始次森林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森林浴的理想场所、优秀独特的人文资源、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存。但是可进入性差、知名度低、接待设施及能力较差。周边存在张家... 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其优势是:良好的原始次森林和高品位的自然资源、森林浴的理想场所、优秀独特的人文资源、丰富的植物基因库存。但是可进入性差、知名度低、接待设施及能力较差。周边存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栖凤湖风景区的竞争威胁。分析了发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生态旅游资源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林 肖佳伟 +1 位作者 陈功锡 张代贵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5-32,共8页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 在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相邻区系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丰富,共有蕨类植物34科、77属、273种(含变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等5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蹄盖蕨属、铁角蕨属等18属,但属内分化程度较低;(2)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热带成分为主,说明小溪与热带联系紧密,但种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的亚热带山地成分为主,其中尤以东亚成分中的中国—喜马拉雅型占绝对优势(占小溪总种数的38.5%);(3)在相邻6个蕨类植物区系中,物种的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井冈山、梵净山、壶瓶山、小溪、八大公山、猛洞河;小溪蕨类植物区系与壶瓶山、梵净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密切,与八大公山、井冈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较为密切,与猛洞河蕨类区系关系较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蕨类植物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困惑与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富德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通过实例 ,本文讨论了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
关键词 湖南 小溪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自然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蝗虫区系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佑祥 刘志霄 +1 位作者 阎中军 傅鹏 《华东昆虫学报》 2005年第4期289-292,共4页
2003-2005年,先后6次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蝗虫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44种,隶属于3总科8科34属。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65.90%),广布种也占一定的比例(29.55%),而古北界的种类很少(4.55%)。这说明小溪国家级... 2003-2005年,先后6次对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蝗虫进行了标本采集,共鉴定出44种,隶属于3总科8科34属。其区系成分以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65.90%),广布种也占一定的比例(29.55%),而古北界的种类很少(4.55%)。这说明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蝗虫区系具有明显的东洋界特征,但也体现了两界交汇混杂的过渡性质。造成这一区系特征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区系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亚楠 陈德胜 +6 位作者 陈军 黄诗怡 石天琪 王星 杨海东 白明 黄国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0-778,共9页
【目的】海拔梯度对昆虫物种的分布和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索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为研究海拔梯度对昆虫分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湖南莽山国家级... 【目的】海拔梯度对昆虫物种的分布和维持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探索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其分布特征,为研究海拔梯度对昆虫分布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飞行阻隔器、马氏网和诱罐3种被动式采集装置调查了在500-800 m(Ⅰ),800-1100 m(Ⅱ),1100-1400 m(Ⅲ)和1400-1700 m(Ⅳ)4个海拔梯度的隐翅虫物种。采用Excel 2016及past 3分析了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以及物种多度。【结果】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采集记录隐翅虫2135头,隶属9亚科45属111种,其中隐翅虫亚科(Staphylininae)物种最多(25属63种),突眼隐翅虫亚科(Steninae)和异形隐翅虫亚科(Oxytelinae)物种最少(均1属1种)。隐翅虫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8280,2.3920,0.1217和0.4140。不同海拔梯度隐翅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海拔梯度Ⅲ的物种数、个体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海拔梯度Ⅰ的。海拔梯度Ⅰ的隐翅虫物种贫乏,优势种突出,其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海拔梯度Ⅱ为低海拔向中海拔的过渡梯度;海拔梯度Ⅲ的隐翅虫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优势种较为突出且分布集中,群落结构相对较不稳定;海拔梯度Ⅳ相对于海拔梯度Ⅲ而言,隐翅虫物种相对贫乏。海拔梯度Ⅲ与梯度Ⅳ的隐翅虫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为中等相似,其他海拔梯度间均为中等不相似。【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在不同海拔梯度间隐翅虫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总体隐翅虫物种丰富程度呈现单峰模式。低海拔地区隐翅虫物种贫乏,群落结构单一;中海拔地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优势种突出;高海拔相对于中海拔地区隐翅虫物种相对贫乏;中高海拔与高海拔地区隐翅虫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隐翅虫 多样性 群落结构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邓紫君 刘鑫 +6 位作者 祖浩然 苏闪闪 陈颖 罗俊毅 闫文德 张翔 王明旭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72-80,共9页
为了阐明湖南省20个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充分认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利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影子价格等方法对20个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20个国家级自... 为了阐明湖南省20个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充分认识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利用市场价值、影子工程、影子价格等方法对20个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6196326.11万元·a^(-1),相当于所属县(市)2018年生产总值的16.59%;20个自然保护区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6.62万元·hm^(-2)·a^(-1),按具体功能划分,生产有机物(62.08%)>生物多样性保护(21.12%)>森林游憩(6.15%)>涵养水源(5.37%)>固碳释氧(2.37%)>土壤保持(1.83%)>净化大气环境(1.08%);受到规划面积和功能价值构成要素的影响,壶瓶山、小溪和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位居湖南省森林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三,分别为909259.03万元·a^(-1)、506397.61万元·a^(-1)、475003.1万元·a^(-1)。湖南省大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处于较高的水平,特别是生产有机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突出,这对湖南省乃至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评估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懿 毛盼 +7 位作者 田明珠 廖巍 袁鸿 吴小丽 徐佳娈 牛艳东 肖亚琴 魏营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0-76,共7页
为了解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于2021年6—7月在保护区河流设置38个浮游植物采样点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69种,隶属6门53属;种类数排名前三的门是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浮游植物... 为了解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于2021年6—7月在保护区河流设置38个浮游植物采样点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69种,隶属6门53属;种类数排名前三的门是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6582×10^(4) ind·L^(-1),澧水干流下游及电站水库区域浮游植物平均密度较高(6.2996×10^(4) ind·L^(-1)、5.8816×10^(4) ind·L^(-1))。区域性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3.08~4.24之间,平均值为3.3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2.70~3.38之间,平均值为3.00;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69~0.82之间,平均值为0.76。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水质整体评价为Ⅰ类或Ⅱ类,水体是极贫营养至贫营养类型;相比于2016年前调查结果,Ⅰ类水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能 郭启言 +4 位作者 朱纯纯 潘梦洁 周雨缘 刘世彪 彭小列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第3期66-69,72,共5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野生食用植物共有68科162属273种,包括被子植物60科254属264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和食用真菌类各2科2属2种,藻类植物1科...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野生食用植物共有68科162属273种,包括被子植物60科254属264种,蕨类植物4科4属4种,裸子植物和食用真菌类各2科2属2种,藻类植物1科1属1种。其中的优势科蔷薇科(44种)、菊科(28种)和豆科(17种),优势属为悬钩子属(20种)。这些野生食用植物可归并为野生蔬菜类(148种)、野生果实类(114种)、野生淀粉植物类(7种)和其他类型(13种)。简要介绍了50种野生食用植物,并对该区野生食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植物 资源调查 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纪录种—大天鹅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波涌 阳俭 +3 位作者 曾伟坤 何木盈 潘丹 张志强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72-73,82,共3页
2016年12月9日与2017年3月7日,作者分别2次在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半边湖湖面观测到2只大天鹅个体。经查阅历史文献,确认大天鹅为西洞庭湖鸟类新纪录种,同时也是近10年来湖南洞庭湖区首次在野外观测到大天鹅的越冬个体。
关键词 大天鹅 新纪录种 冬候鸟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营 解宜兴 +5 位作者 毛盼 田明珠 廖巍 向华 袁鸿 吴小丽 《湖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了解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6—7月对保护区内主要河流的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共分布有浮游动物29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10种,枝角类、桡足类各3种。浮游动物平... 为了解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1年6—7月对保护区内主要河流的浮游动物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共分布有浮游动物29种,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10种,枝角类、桡足类各3种。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3 ind·L^(-1),以原生动物为主。各采样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15~3.13之间,平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0.37~1.85之间,平均值为0.72;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65~0.99之间,平均值为0.83。研究区域共3种优势种,以贫营养指示生物砂壳虫属的叉口砂壳虫、球形砂壳虫为主。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流水质状况整体评价为中度污染,水体为贫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