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薛定刚 刘於清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2期108-111,115,共5页
依托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还存在一定困境,商业化趋势过于明显,乡村旅游品牌不突出,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与其他政策衔接不紧密。需要挖掘地域... 依托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快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还存在一定困境,商业化趋势过于明显,乡村旅游品牌不突出,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与其他政策衔接不紧密。需要挖掘地域特色,赋能产业振兴,构建特色品牌,提升旅游效益,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服务水平,强化政策衔接,优化制度保障。以此达到乡村旅游驱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的目的,建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民族地区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内在机理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
2
作者 刘於清 张斯妮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民族地区的脱贫成果巩固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政策、内容、主体等方面衔接,更需要机制衔接。湖南民族地区作为脱贫人口多、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在促进脱贫成... 民族地区的脱贫成果巩固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民族地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政策、内容、主体等方面衔接,更需要机制衔接。湖南民族地区作为脱贫人口多、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在促进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应建立:推进反馈机制、外部动力机制、内部动力机制、主体激励机制,通过探索建立实现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推进衔接进程,打造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民族地区团结奋斗共同富裕标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民族地区 脱贫成果巩固 乡村振兴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现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国良 肖雄 姚慧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6期1-8,共8页
文章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湖南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现象严重、学业成就普遍较低,并对影响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主观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社区等客观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文章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湖南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业成就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现象严重、学业成就普遍较低,并对影响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主观原因以及家庭、学校、社区等客观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从家庭、学校、社区角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就 留守儿童 湖南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武陵民族地区种植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及驱动机理研究
4
作者 向慧 彭保发 +3 位作者 伍铁牛 张浩哲 付冬暇 杨庆媛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63,共15页
结合DEA-SBM模型、碳排放评估模型、面源污染测算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动态刻画湖南武陵民族地区37个县域种植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解析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湖南武陵民族地区种植业生态效率低等... 结合DEA-SBM模型、碳排放评估模型、面源污染测算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动态刻画湖南武陵民族地区37个县域种植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异,解析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湖南武陵民族地区种植业生态效率低等级的行政单元不断向高等级转化,其等级结构不断优化;(2)区域种植业生态效率总体东高西低,东西及南北方向的变化均较为缓和,并呈“中心–外围”式分布特征;(3)区域种植业生态效率演变受到多种因子的综合作用,自然条件是影响其格局及演变的基础,农业技术是其演变的牵引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产品市场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区域未来种植业发展应当关注碳排放问题,并注重发挥相对发达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武陵民族地区 种植业生态效率 DEA-SBM模型 提质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