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省半导体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张劲松 张楠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176,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湖北省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全面升级与创新发展。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湖北省半导体设计产业存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环境待优化、头部企业引领作用不明显以及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薄弱等问题,严重影...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湖北省高度重视半导体产业的全面升级与创新发展。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湖北省半导体设计产业存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环境待优化、头部企业引领作用不明显以及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可以重构半导体设计产业的生产要素、组织方式和价值创造模式,形成具有自主演进能力的创新型生产力体系。在国际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美、日、韩三国实现了从技术赶超到产业主导地位的结构性跃迁。通过分析全国半导体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及湖北省的竞争优势,从新质技术进步、产业效率提升、经营模式转变、劳动投入优化和要素流通增强五个方面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省半导体设计产业的理论逻辑;基于创新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归纳整理美国“双驱共进”、日本“共融创新”、韩国“政企协同”的发展模式,分析它们对湖北省半导体设计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了“增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发挥新型研发机构作用—培育AI芯片产业集群”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半导体设计产业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技术 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变化的湖北省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晓杰 张长城 黄隆杨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9-388,共10页
[目的]探究国土空间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响应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三生空间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生境质量对国... [目的]探究国土空间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响应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评估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从三生空间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生境质量对国土空间类型转变的响应程度。[结果](1)湖北省20年间国土空间利用强度逐年升高,国土空间类型转换中生产空间向生态空间转化面积最多,占比3.86%。(2)生境质量退化指数逐渐增长,生境退化度逐期升高;平均生境质量在时间分布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波动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3)生境质量下降的国土空间类型主要发生在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转变,以及生产空间向生活空间的转变,即生态空间的增加有助于改善区域生境质量,而生活空间的增多则会降低区域生境质量。[结论]2000-2020年湖北省生境质量受国土空间变化影响较大,关注国土空间类型转变,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可为合理制定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时空演变规律 生境退化度 生境质量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庆华 冯安凤 董同国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96-98,115,共4页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是中国第一部畜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是保障猪肉产品质量的依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猪屠宰企业在生猪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省级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未制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不符合要求、淘汰类生...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是中国第一部畜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是保障猪肉产品质量的依据。分析了湖北省生猪屠宰企业在生猪生产和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省级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未制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不符合要求、淘汰类生产工艺设备改造难、生猪临宰前停食静养时间不足、日常检验检测设施设备和人员缺乏、制度和记录不全。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尽快制定湖北省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加强兽医卫生检验人员队伍建设、改造升级淘汰类生产工艺设备、严格执行生猪待宰静养管理制度、加大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记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湖北省今后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实施 问题 建议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宣恩县植烟土壤保育与修复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玉晓 刘斌 +9 位作者 杨东海 向帮楚 田建伟 李东 吴锦志 万怀春 刘承恩 杨磊 周成 屈环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73-75,79,共4页
阐述了湖北省宣恩县在植烟土壤保育与修复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套种、间作,平衡植烟土壤养分与生态平衡,冬耕冻垡,绿肥翻压,生石灰调酸,生物有机肥和饼肥施用,生防菌、黄腐酸灌根。在土壤保育与修复中存在绿肥种植规范... 阐述了湖北省宣恩县在植烟土壤保育与修复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套种、间作,平衡植烟土壤养分与生态平衡,冬耕冻垡,绿肥翻压,生石灰调酸,生物有机肥和饼肥施用,生防菌、黄腐酸灌根。在土壤保育与修复中存在绿肥种植规范化、土地深翻质量、有机肥施用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修复建议,包括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烟农的重视程度;建立体系,提升土壤保育与修复综合效果;建立土壤保育与修复考核机制;土壤保育与修复和乡村振兴、烟区综合体建设相结合。研究为烟区植烟土壤保育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为烟区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保育与修复 技术措施 湖北省宣恩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湖北省农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
5
作者 《湖北植保》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近年来,受轻简化栽培技术快速推广、收割机械跨区作业以及单一除草剂品种长期使用等因素影响,我省农田杂草群落日趋复杂,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我省农业生产安全。为有效防控农田杂草危害,保障作物单产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关键词 抗药性 科学防控 技术方案 湖北省 农田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检测助力湖北智能农装高质量发展——湖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实践与探索
6
作者 纪华 郑娟 魏国粱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10期11-13,30,共4页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创新开展智能农机鉴定检测,助力实现精准作业变革,构筑全链条质量防线,推动高端智能农机生产企业产业重构。本文总结了湖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开展鉴定检测助力全省智能农机装备(以下简称“智能农装”)发展的主要做法与...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创新开展智能农机鉴定检测,助力实现精准作业变革,构筑全链条质量防线,推动高端智能农机生产企业产业重构。本文总结了湖北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开展鉴定检测助力全省智能农机装备(以下简称“智能农装”)发展的主要做法与成效,并针对现存的技术标准滞后、生产规模不足、人才短缺等不足,提出了构建全生命周期检测体系、打造国家级检测平台、培育智能检测人才等对策建议,为全国农机智能化转型提供“湖北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检测 质量发展 农业机械鉴定站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黄冈市稻田养殖黑斑侧褶蛙产业情况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7
作者 陈楠 陈展鹏 +7 位作者 袁庆云 梅凯华 丁凤菊 周汝珍 江城 曹叙洲 刘前程 宋垚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8期106-110,共5页
稻蛙综合种养作为生态友好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黄冈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梳理了黄冈市稻蛙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种养规模、种养模式特征以及生产与销售情况。研究发现... 稻蛙综合种养作为生态友好型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黄冈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梳理了黄冈市稻蛙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种养规模、种养模式特征以及生产与销售情况。研究发现,截至2024年,黄冈市稻蛙种养总面积达94.4 hm^(2),涉及46个种养户,户均经营规模2.05 hm^(2)。种养模式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养殖为主,但存在种养规模“小而散”、标准化生产体系尚未健全、种苗繁育技术瓶颈、病害防控难度大等问题。黑斑蛙养殖病害频发,死亡率高,整体苗种成活率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开发稻蛙种养新模式,建立黑斑蛙苗种鉴定和苗种繁育标准化技术体系,强化病害预防与防治措施以及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黄冈稻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稻蛙综合种养 产业情况 质量发展对策 湖北省黄冈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蒲明 张维 +1 位作者 张学昆 曾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 为了探究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湖北省16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作业对油菜产量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油菜产量,且在利用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通过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进而提升油菜产量,且提升效果随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而逐渐增强,但农业机械化作业通过提高油菜单产进而提升油菜产量的路径不明显;而且不同农业机械化作业环节的油菜增产效应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机耕作业>机收作业>机播作业。据此,提出大力推进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对机播、机收及田间管理(施肥、撒药、排灌)等关键环节的扶持,助力降本增效,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油菜 油菜产量 门槛回归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1932年霍乱流行的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及社会应对
9
作者 张涛 李佳思 +2 位作者 陈志禹 涂伊娜 龚胜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7,共15页
1932年全国霍乱大流行,湖北省是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历史医学地理学视角和方法,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和社会应对三个方面,对湖北省1932年霍乱疫情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时空分布方面,湖北省1932年霍乱主要集中于夏季暴发,其中7、8月最... 1932年全国霍乱大流行,湖北省是重灾区之一.本文基于历史医学地理学视角和方法,从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和社会应对三个方面,对湖北省1932年霍乱疫情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发现:时空分布方面,湖北省1932年霍乱主要集中于夏季暴发,其中7、8月最为严重,至少有19个县发生霍乱疫情,汉口和武昌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霍乱疫情以汉口为起点向各地蔓延,大致沿长江、汉江、襄花公路、汉小公路和粤汉铁路五条路径传播.霍乱疫情的传播遵循扩展扩散、迁移扩散和等级扩散三种模式.影响因素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生态因素、诱发因素、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四类.气候、地形、河流是霍乱流行的生态因素,洪涝灾害是霍乱流行的诱发因素,人口流动是霍乱流行的驱动因素,防控措施是霍乱流行的抑制因素.从影响强度上看,几种可定量因素的影响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路网密度、河网密度、人口密度、年均降水和洪涝灾害.应对措施方面,湖北省政府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防疫宣传、注射霍乱疫苗、设立隔离医院、开展卫生运动,社会团体的措施包括协助政府行动和自主开展救济,民众个人的措施包括开展科学自救和求助鬼神巫术.疫情应对经验,一是治疗手段有效施行,二是政府、社团、民众共同防疫.疫情应对不足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不足、卫生运动不彻底和防疫意识不强三个方面.本研究可为未来疫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提高社会公共卫生意识和防疫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2年霍乱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社会应对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中部地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59个县城为例
10
作者 刘合林 黄玉霖 +2 位作者 高俊阳 卢有朋 黄亚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规划策略配置的空间针对性。基于此,以湖北省59个县城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基于1km×1km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偏低。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将此类低集约利用水平县城分为高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低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和集约利用水平离散型,其对应的规划策略重点分别为老城优化型、成片联动型和单点再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县城建成区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高空间分辨率 分类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食用豆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11
作者 李莉 刘昌燕 +1 位作者 韩雪松 焦春海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34-39,共6页
2015-2018年湖北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行动中24个县(市、区)240个村调查收集的食用豆种质的资源类别、分布特征和留存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收集共获得食用豆种质资源617份,隶属1科8属11种;... 2015-2018年湖北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对行动中24个县(市、区)240个村调查收集的食用豆种质的资源类别、分布特征和留存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收集共获得食用豆种质资源617份,隶属1科8属11种;(2)神农架林区、谷城县、郧西县、房县、英山县和钟祥市等县(市、区)具有较丰富的食用豆种质资源;(3)菜豆、小豆、扁豆、豌豆和豇豆种质资源占食用豆种质资源总量的74.39%;(4)小学文化的年长农户是食用豆种质资源保存的主体;(5)湖北省食用豆种质资源的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探讨了食用豆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现状和分布规律,以期为湖北省食用豆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食用豆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视域下县级乡村人地协同配置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以湖北省为例
12
作者 郭炎 白淇文 阳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8-1590,共13页
推进乡村人地协同配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现有研究仍存在理论机制不够完善、测度方式针对性不强、研究尺度偏宏观等不足。文章立足农地流转视域,在理论解析人地协同配置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地协同配置水平... 推进乡村人地协同配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现有研究仍存在理论机制不够完善、测度方式针对性不强、研究尺度偏宏观等不足。文章立足农地流转视域,在理论解析人地协同配置演化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人地协同配置水平测度指标,并以湖北省县级行政区为例,开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湖北省人地协同配置整体失衡,其演化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呈3个明显的波段,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程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对人地协同配置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其中,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呈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高程为负向影响,城镇化率则因地区而异呈正或负向影响。因素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揭示出新的规律:协同配置对高程的敏感度在丘陵、平原与山地依次递减;城镇化率的影响并非线性,超过一定水平后转为抑制效应;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市场成熟度较低的地区反而更强,反映其边际效益先增后减的特征;农业机械化的负向影响区别于以往观点,且在更适宜机械化的平原地区最为明显,折射出机械化的“双刃”效应:既推动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又因降低从业门槛而延缓土地流转。文章建议要素市场化改革应注重上述4类因素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分区域、分阶段推进城镇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要素配置 农地流转 城镇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森林康养基地与自然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及对策建议
13
作者 杨柳 陈曦 +2 位作者 陈晓瑚 李陶然 何利华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69-72,87,共5页
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迅速发展,森林康养基地依托自然森林资源及健康生活理念,已经成为自然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为探究湖北省森林康养基地与自然教育工作科学融合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借鉴与分析以及湖北省现有的资源优势,提出包... 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迅速发展,森林康养基地依托自然森林资源及健康生活理念,已经成为自然教育发展的重要场所。为探究湖北省森林康养基地与自然教育工作科学融合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借鉴与分析以及湖北省现有的资源优势,提出包括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推广以及建立合作机制等一系列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与策略,深入剖析了两者融合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旨在为湖北省森林康养与自然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升民众的身心健康与自然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基地 自然教育 融合发展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地方鸡生态放养发展情况、问题及对策
14
作者 徐小娟 周宜敏 +2 位作者 刘翠君 王晓芳 蒲跃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46-149,共4页
介绍了湖北省地方鸡生态放养的养殖规模、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等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鸡苗质量仍需提升、产品销售困难、养殖设施化偏低和品牌宣传推广难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从地方鸡生态放养意义认识提升、种源提升、配套养殖技术集成、规... 介绍了湖北省地方鸡生态放养的养殖规模、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等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鸡苗质量仍需提升、产品销售困难、养殖设施化偏低和品牌宣传推广难等问题,针对性提出从地方鸡生态放养意义认识提升、种源提升、配套养殖技术集成、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产品分类认证及加大品牌宣传等方面提升地方鸡生态放养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鸡 生态放养 发展 情况 问题 对策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情况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明明 黄宇岑 +4 位作者 吴艺婕 刘圆 胡亚波 陈洪 彭西甜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86-88,共3页
为掌握湖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简称农检机构)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湖北省基层农检机构的基本情况、资产配置、人员结构、资质能力和检测任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基层农检机构发展和基层农检体系建设的原因,从出台... 为掌握湖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简称农检机构)的建设情况,通过对湖北省基层农检机构的基本情况、资产配置、人员结构、资质能力和检测任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基层农检机构发展和基层农检体系建设的原因,从出台指导意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效能、发挥职能作用和增强科技储备5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湖北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机构 建设情况 发展建议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解读
16
作者 王于志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4期37-39,共3页
湖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着眼破解田块碎片化、土壤退化、抗灾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发布了《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下文简称为《规划》)。该政策立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紧扣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要求,并突出科技赋能... 湖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着眼破解田块碎片化、土壤退化、抗灾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发布了《湖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2-2030年)》(下文简称为《规划》)。该政策立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紧扣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要求,并突出科技赋能与生态优先理念,强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从而系统谋划耕地质量提升与农业生产能力的跃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高标准农田 建设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乐乐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俊 向鑫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8市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上游高于下游,具有较强的聚集特征,空间分异性明显;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最低,2020年最高,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以中等为主,部分年份达警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博弈论 云模型 汉江中下游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杂柑主要病毒类病原种类鉴定
18
作者 王泽琼 廖胜才 +6 位作者 仝铸 李丽萍 肖翠 何秀娟 肖玉雄 孙中海 邱文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3,共5页
为明确湖北地区侵染杂柑的病毒及类病毒种类,2023年9—12月收集16个杂柑品种(资源)共182份样品,开展12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原RT-PCR检测鉴定。共检出5种病毒和4种类病毒。5种病毒中,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 为明确湖北地区侵染杂柑的病毒及类病毒种类,2023年9—12月收集16个杂柑品种(资源)共182份样品,开展12种病毒及类病毒病原RT-PCR检测鉴定。共检出5种病毒和4种类病毒。5种病毒中,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检出率最高,为82.97%,其余依次为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78.57%)、柑橘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43.96%)、柑橘鳞皮病毒(Citrus psorosis virus,CPsV,24.18%)和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13.74%)。4种类病毒中,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HSVd)检出率最高,为76.37%,其余依次为柑橘矮化类病毒(Citrus dwarfing viroid,CDVd,70.33%)、柑橘曲叶类病毒(Citrus bent leaf viroid,CBLVd,51.65%)和柑橘裂皮类病毒(Citrus exocortis viroid,CEVd,37.91%)。样品阳性(检出病原)率97.80%(178/182),复合侵染率为92.31%(168/182)。存在76种复合侵染类型,其中CTV+CYVCV+HSVd+CDVd复合侵染类型检出率最高,为9.89%(18/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柑 病毒 类病毒 鉴定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莲藕主产区施肥现状调查与分析
19
作者 朱丹丹 李峰 +8 位作者 孙亚林 冉双 李俊 侯俊 刘冬碧 蒋名鹏 王向平 吴庆丰 董本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158,共9页
莲是湖北省乃至我国最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合理施肥是保障莲产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2021—2022年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湖北省莲藕(包括藕莲、子莲和藕带莲)主要产区施肥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莲藕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莲藕施肥以... 莲是湖北省乃至我国最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合理施肥是保障莲产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在2021—2022年以问卷形式,调查了湖北省莲藕(包括藕莲、子莲和藕带莲)主要产区施肥现状,分析总结了当前莲藕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莲藕施肥以化肥为主,施用复合(混)肥的比例在93%以上,商品有机肥施用比例为37.7%;藕莲的氮(N)、磷(P_(2)O_(5))、钾(K_(2)O)纯养分施用量平均为462、265、305 kg·hm^(-2),子莲施用量分别为305、160、184 kg·hm^(-2),藕带莲分别为496、376、239 kg·hm^(-2),不同种植户间差异较大,且肥料施用不足、适宜与过量并存;肥料运筹以追施为主,藕莲、子莲和藕带莲追肥次数分别为2.5、2.6次和5.7次;施肥方法以人工施肥为主,机械(无人机)施肥的比例不足40%。进一步分析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当肥料用量达到一定阈值后,继续增加化肥用量难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总体来看,湖北省莲藕施肥存在有机肥比例低、部分种植户施肥总量过高且磷肥比例偏高、专用肥缺乏、施肥方法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适当提高基肥中有机肥占比,基肥深施,以此培肥土壤,同时加快莲藕专用肥和缓控释专用肥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优化肥料用量和配伍、改进施肥方法达到节本增效和改良土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藕 肥料 产量 问卷调查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形成机制与演变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路 林学涵 +3 位作者 葛硕 赵蓓蓓 张茂茂 李源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12,共14页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 作为人工-自然耦合的地理系统,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区域碳平衡。“双碳”目标下,探究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有助于推动其健康运转,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复杂地理系统视角,采用生态网络分析和GIS分析方法,在剖析2000—2020年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该网络的空间格局和内部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湖北省耕地碳收支为净排放状态,整体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导致耕地碳流密度高且递增趋势明显,并且耕地净碳排放和耕地碳流密度的区域差异显著。(2)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整体紊乱,碳流转移呈现消极净碳流态势,网络中积极碳流明显小于消极碳流,对维护区域碳平衡产生负面作用。(3)网络碳流的分布重心集中在天门市的北部,范围主要覆盖以天门市为中心的湖北省中部偏南部地区,并且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格局。(4)基于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在土地利用碳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了优化湖北省耕地碳流生态网络的紧迫性。研究结果可为国土空间低碳优化提供新研究视角,以期为推动耕地碳流生态网络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变化 碳流 生态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