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研究一季稻发育期及发育期长度(growth periods lengths,GL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91—2020年湖北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及GLs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发育期及GLs变化对日平...为了深入研究一季稻发育期及发育期长度(growth periods lengths,GL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91—2020年湖北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及GLs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发育期及GLs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91—2020年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以推后趋势为主(平均2.97 d 10 a^(-1)),即每10年平均推后2.97d,其中成熟期推后趋势最明显(4.99d10a^(-1))。GLs以延长的趋势为主(3.22d10a^(-1)),其中分蘖—拔节延长趋势最明显(8.17d10 a^(-1))。发育期及其长度的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敏感性最高。其中日平均气温与移栽、返青、分蘖、拔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45、–0.47和–0.49(P<0.05)。日平均气温对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乳熟、生殖生长期的敏感系数分别为7.79、7.62、5.69和9.17。研究表明,影响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气温、地温和气温日较差,而相对湿度、降水和日照时数作用较小。然而气候因子也只能解释发育期及其长度变异的48.22%,可以推测除气候因子外,一季稻发育期及其长度变化可能还受到品种更换、技术进步及栽培管理方式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量化这些因素的贡献率。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深入研究一季稻发育期及发育期长度(growth periods lengths,GLs)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1991—2020年湖北省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发育期观测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了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及GLs的变化特征,量化了发育期及GLs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日平均地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91—2020年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以推后趋势为主(平均2.97 d 10 a^(-1)),即每10年平均推后2.97d,其中成熟期推后趋势最明显(4.99d10a^(-1))。GLs以延长的趋势为主(3.22d10a^(-1)),其中分蘖—拔节延长趋势最明显(8.17d10 a^(-1))。发育期及其长度的变化对日平均气温敏感性最高。其中日平均气温与移栽、返青、分蘖、拔节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45、–0.47和–0.49(P<0.05)。日平均气温对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乳熟、生殖生长期的敏感系数分别为7.79、7.62、5.69和9.17。研究表明,影响湖北省一季稻发育期的主导气候因子是气温、地温和气温日较差,而相对湿度、降水和日照时数作用较小。然而气候因子也只能解释发育期及其长度变异的48.22%,可以推测除气候因子外,一季稻发育期及其长度变化可能还受到品种更换、技术进步及栽培管理方式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量化这些因素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