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神斌 苏振林 +3 位作者 童萍 刘国跃 刘绪生 戴宗兴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0-133,共4页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 2002年6~9月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该保护区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80种,其中两栖动物38种,隶属2目9科22属;爬行动物42种,隶属2目11科31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35种,占湖北省重点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75%。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两栖、爬行动物有21种(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6种,易危物种11种,依赖保护物种1种,需予关注物种2种)。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爬行动物 资源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华 陈玉星 《湖北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32-35,79,共5页
为准确评价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选取了了建设项目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等因子进行影响评价... 为准确评价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选取了了建设项目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等因子进行影响评价。评价结果为:拟建的水电站工程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同时针对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新建溪水电站工程 影响评价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 被引量:5
3
作者 余夏君 刘雪飞 +1 位作者 洪柳 吴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6,共9页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苔类植物 区系 七姊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经济前沿》 2004年第5期F002-F002,F004,共2页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处武陵山东延尾端,湘鄂交界处,北距长江三峡160公里,南距湖南张家界120公里,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绵50公里穿插连接,总面积409平方公里。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斗山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江 徐来仙 艾训儒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 [目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特有的天然林类型,作为亚热带山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探讨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动态变化,阐明短期群落发展中优势种的适应能力、种间关系和变化规律,为亚热带地区生物资源保护、恢复和森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结合2013年和2018年的两次固定样地(48个)调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重要值大于2%)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1)2013年和2018年物种组成变化较小,物种株数、科属种数减少;重要值排名前10名的优势种仅1名物种发生变动。(2)两次调查结果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以0.2~0.5之间为主,种对数随群落发展而增加,大部分物种对生境需求具有一定相似性、互补性。随着群落发展,多数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逐渐降低、生态位宽度逐渐变窄、利用资源能力逐渐减弱。(3)5年间,重要值排序与生态位宽度排序并不完全相同,群落资源未被完全充分利用。水榆花楸和翅柃一直占据优势地位,与其他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4)两次调查中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均为显著正关联,χ^(2)检验、联结系数、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关联种对数大于负关联种对数,极显著或显著正关联种对数比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种对数多,不显著关联种对数也占有重要比例。随着群落发展,总体联结性的显著正关联逐渐增强,正相关对数和正负比值逐渐增加,负相关对数逐渐减少。[结论]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处于自然演替的早期至中期阶段,种间联结松散、不紧密,水榆花楸和翅柃竞争力强,长蕊杜鹃、多脉青冈和包果柯常绿树种对环境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星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西南 重要值 生态位 种间联结性 次生林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4
6
作者 黄小 姚兰 +3 位作者 王进 朱强 吴漫玲 刘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93-2302,共10页
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分析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灌木、乔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和森林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逐步回归分析了该地区土壤养分对不同生... 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个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本分析对不同生活型植物(灌木、乔木和木质藤本)的叶功能性状和森林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冗余分析(RDA)和逐步回归分析了该地区土壤养分对不同生活型木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3种生活型植物的叶功能性状中灌木的比叶面积(SLA)平均值(319.87cm·g^(-1))最高,乔木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0.40g·g^(-1))最高,木质藤本的叶面积(LA)、叶厚度(LT)、叶全氮含量(LTN)和叶全磷含量(LTP)平均值最高,分别为:105.07cm^2、0.24mm、20.10mg·kg^(-1)和1.19mg·kg^(-1);3种生活型的LDMC、LTN分布都较为集中,而LA、SLA、LTN都呈右偏分布,但LT、LTP的分布乔木呈左偏分布,而灌木和木质藤本均呈右偏分布。(2)研究区域的土壤pH值为3.81~4.95,全部为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57%~12.05%之间,平均为7.79%;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分别为64.52~339.29和82.83~678.15mg·kg^(-1),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平均值分别为5.48mg·kg^(-1)、0.46mg·kg^(-1)和0.39mg·kg^(-1)。(3)在3种不同生活型叶性状的变异中,土壤养分对木质藤本的解释度最大(24%),其次是灌木(15%),而对乔木解释最低(13%);乔木和木质藤本受到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大,灌木受到速效钾影响较大,虽然影响不同生活型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有所差别,但是其主要的影响因子均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速效钾。研究认为,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不同生活型植物叶功能性状变异,并且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利于该地区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叶功能性状 土壤养分 冗余分析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