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
作者 许凯扬 刘胜祥 +4 位作者 杨福生 汪正祥 彭丹 郑昌毅 黄大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水丝梨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群落进行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分别将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在样方中进行定位 ,随机选取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运用多种指数判定水丝梨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水丝梨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群落进行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分别将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在样方中进行定位 ,随机选取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运用多种指数判定水丝梨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局类型 .结果表明 :4m× 4m、6m×6m的尺度上为集群分布 ,其余区组为随机分布 ,且各指数判定吻合性较好 .集群分布出现在较小的观测尺度上是缘于微环境异质性诸如光因子、土壤因子、林窗、岩石裸露的影响 .在较大区组上多呈随机分布 ,这与群落内气候和大生境的一致以及长期处于原始自然状态下密切相关 .水丝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群落学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后河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水丝犁 种群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凯扬 刘胜祥 +3 位作者 杨福生 汪正祥 彭丹 黄大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 (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 .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 ,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 ,中成树成高频分布 ,个体之间竞争激烈 ,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 (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 .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 ,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 ,中成树成高频分布 ,个体之间竞争激烈 ,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 .幼苗、幼树的低频分布将是影响种群稳定的限制性因素 .对水丝梨种群的保护作者也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丝梨 种群结构 湖北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玉芬 隗权 《湖北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细痣疣螈 野生动物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在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蒲云海 朱兆泉 +2 位作者 邓长胜 肖利 刘瑛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县级领导小组和综合示范村的村级共管委员会等社区共管协调机构,编制综合示范村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和使用社区保护基金,开展社区共管和社区保护教育活动,监测与评估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并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社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 应用 效益评价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龚仁琥 程玉芬 +1 位作者 王业清 宗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以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域监测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多样性、区系成分、空间分布等特性及资源保护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已知有兰科植物36属100种,生活型齐全,珍稀濒危级别高;兰科植物区系成... 以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域监测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多样性、区系成分、空间分布等特性及资源保护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已知有兰科植物36属100种,生活型齐全,珍稀濒危级别高;兰科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特有性明显,分布不均匀,小生境影响偏大,保护地位重要。应从优化三区区划、提升保护能力、加强兰科植物认知普及、与时俱进创新保护方法等方面持续性做好兰科植物的保护工作,以期为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兰科植物未来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多样性 区系成分 分布特征 资源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
6
作者 欧文慧 向珊珊 +3 位作者 柳祥来 曾强 许秀环 毛峻峰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豚类保护区之一。于2022-2023年对保护区开展维管束植物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共计136科445属726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12种,裸子植物5科11属14种,...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游,是中国重要的淡水豚类保护区之一。于2022-2023年对保护区开展维管束植物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维管束植物共计136科445属726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12种,裸子植物5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123科425属700种。区系分析结果显示,新螺段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在科水平上,与全球植物区系存在广泛联系;在属水平上,以温带成分分布型和热带成分分布型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温带过渡特点。本研究结果为新螺段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维持、濒危物种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束植物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多样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查玉平 骆启桂 +3 位作者 徐芬 陈京元 向启波 向明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75-5580,共6页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湾潭和独岭为样地,采用灯光诱集方法,对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了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科、属及种级)(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D)。结果表明: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分属21科173属227种,其中夜蛾科的丰富度最高达到62。随后是,尺蛾科和螟蛾科昆虫,它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为58和25。从各科个体数来看,尺蛾科昆虫最多有423头,灯蛾科排第二,有351头,第三的是夜蛾科昆虫有336头。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到117;然后依次是秋季和春季。科级、属级和种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2.22、4.05和4.29。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春季最高,分为2.40和0.12。研究得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丰富度 均匀度 优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9
8
作者 于天宝 禹苗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3期34-42,共9页
为探明后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于2003年7月10日~8月8日,采用样带法等对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记录有164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30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 为探明后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于2003年7月10日~8月8日,采用样带法等对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记录有164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30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种类92种,保护区新记录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资源调查 区系组成 生态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 被引量:5
9
作者 余夏君 刘雪飞 +1 位作者 洪柳 吴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6,共9页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苔类植物 区系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垚 王敏 +4 位作者 肖志豪 唐瑶 方芳 李鹏飞 刘胜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 hm2和227.92 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 hm2和227.92 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其中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337.53 hm2。2006~201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273.64 hm2,耕地、林地和沼泽均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为171.86 hm2。围堤修建、意杨栽种和耕地开垦导致了湿地退化、土壤旱化,是引起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3S”技术 驱动力分析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丹 骆启桂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29-31,54,共4页
选择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考察点(茅坪、湾潭、独岭)3种不同环境,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结合网筛、扫网等方法,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与数据收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昆虫标本中鳞翅目和直翅目数量较多,其次为鞘翅目... 选择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考察点(茅坪、湾潭、独岭)3种不同环境,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结合网筛、扫网等方法,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与数据收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昆虫标本中鳞翅目和直翅目数量较多,其次为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革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及等翅目等。此外,多足纲及蛛形纲动物也有相当数量。②昆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昆虫纲的鳞翅目、直翅目等的数量分布,则可以显示不同环境对昆虫数量分布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虫 数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麝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包丽艳 漆俊 +4 位作者 周翔 徐红英 付剑 傅强 王鹏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5期71-81,共11页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育及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野外调查,共记录了52个样地,测定了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郁闭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树高、食物丰富度、灌木平均盖度、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14个生境变量,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Scavia选择指数和随机森林分别分析安徽麝的生境选择偏好以及影响安徽麝生境选择的重要变量,同时比较安徽麝生境利用样地和未利用样地的各变量差异。【结果】1)安徽麝生境选择时除了对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食物丰富度不具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变量均具有显著差异。2)在安徽麝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中,重要性值最大的是海拔,郁闭度次之,坡向最小。3)安徽麝生境选择偏好于海拔600~1100 m、中上坡位、坡度≥36°、距离水源近、远离道路、阳坡、郁闭度≥0.8、灌木平均盖度≥15%、乔木平均高度≥20 m、乔木平均胸径≥15 cm的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结论】安徽麝偏好在相对海拔较高、郁闭度、灌木平均盖度、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都较高、距离水源近且远离干扰的阳坡中上位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麝 生境选择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机森林 生境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八)——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丹 刘胜祥 吴鹏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eunea elliptica。这是叶附生苔类在湖北省的首次发现 ,也是目前我国叶附生苔类分布最北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叶附生苔类植物 湖北 后河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许凯扬 刘胜祥 叶万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59-364,共6页
根据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 2 4 0 0 m2样地调查资料 ,从群落物种组成、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共发现维管植物 92种 ,隶属于 5 4个科 ,80个属 ,乔木层物种相对较少 ,水丝梨优... 根据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 2 4 0 0 m2样地调查资料 ,从群落物种组成、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共发现维管植物 92种 ,隶属于 5 4个科 ,80个属 ,乔木层物种相对较少 ,水丝梨优势度显著 ,乔木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少量的人为干扰下的水丝梨群落多样性较高。种群分布格局多呈随机分布 ,种群发育已进入成熟型阶段 ,但幼苗幼树较少 ,有可能对群落的更新与稳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后河自然保护区 水丝梨 群落研究 种群结构 种群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付剑 漆俊 +4 位作者 周林 段俊 甄爱国 李艺迪 张保卫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6-10,14,共6页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和罗田县。2019至2021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片区的大中型兽类及鸟类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布设了红外相机102台次,相机累计工作64180个监测日,共获得独...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和罗田县。2019至2021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片区的大中型兽类及鸟类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布设了红外相机102台次,相机累计工作64180个监测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086张,记录到兽类10种、鸟类13种,隶属8目15科。其中监测到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安徽麝、小灵猫、白冠长尾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勺鸡。本次监测初步了解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片区内的鸟兽资源,为该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华 陈玉星 《湖北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32-35,79,共5页
为准确评价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选取了了建设项目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等因子进行影响评价... 为准确评价新建溪水电站工程建设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程度,全面调查评价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现状。选取了了建设项目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和社会等因子进行影响评价。评价结果为:拟建的水电站工程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同时针对项目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新建溪水电站工程 影响评价 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垸还湖建设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乾乾 朱来英 +2 位作者 熊斌梅 王成林 曾晓东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2期17-19,22,共4页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退垸还湖(还湿)工程”,根据退垸还湖(还湿)工程实施方案、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客观、科学、全面地分析和预测了工程开展与实施对洪湖国家级自然保...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启动了“退垸还湖(还湿)工程”,根据退垸还湖(还湿)工程实施方案、区域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客观、科学、全面地分析和预测了工程开展与实施对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计算出了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结果表明:退垸还湖(还湿)工程对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值(BI)为53.2,综合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垸还湖 生物多样性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档案管理建议及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海燕 丁峰 《湖北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81-83,共3页
自然保护区科研档案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在仿生学、医学、自然保护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保护区科研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湖北大老岭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科研档案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在仿生学、医学、自然保护学等研究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保护区科研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湖北大老岭自然保护区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为例,在分析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探索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创新管理对策,高效服务保护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档案 创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
《经济前沿》 2004年第5期F002-F002,F004,共2页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处武陵山东延尾端,湘鄂交界处,北距长江三峡160公里,南距湖南张家界120公里,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绵50公里穿插连接,总面积409平方公里。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山深处的“森林守护神”——记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最美护林员”胡值朝
20
作者 王兆平 《国土绿化》 2016年第1期32-33,共2页
在鄂渝陕毗邻的湖北省西北角崇山峻岭间,时常看到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身着迷彩服,手里拿着铁铲、腰里别着弯刀,肩上背着望远镜,长年累月一个人奔波在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他几十年穿梭于茫茫林海中,累计行程10多万公里,并用双手成功培... 在鄂渝陕毗邻的湖北省西北角崇山峻岭间,时常看到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身着迷彩服,手里拿着铁铲、腰里别着弯刀,肩上背着望远镜,长年累月一个人奔波在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他几十年穿梭于茫茫林海中,累计行程10多万公里,并用双手成功培育珍稀植物幼苗数百万株。他,就是共产党员、护林员胡值朝。胡值朝,家住湖北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双坪村三组,1968年参加工作,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双坪大队大队长、村支部书记、地方国有双坪采育场副场长、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2007年退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护林员 湖北 森林 中国共产党 珍稀植物 共产党员 迷彩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