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城市边界层湍流统计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鹤 李英华 +3 位作者 韩素芹 吴彬贵 张永欣 李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1487,共7页
利用2008年2月1~28日在天津气象塔上观测的超声风、温资料和常规风、温及湿梯度资料,计算了天津城市边界层无量纲湍流速度方差、湍流温度方差、感热通量、动量通量和湍流动能。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40m高度上无量纲湍流速度方... 利用2008年2月1~28日在天津气象塔上观测的超声风、温资料和常规风、温及湿梯度资料,计算了天津城市边界层无量纲湍流速度方差、湍流温度方差、感热通量、动量通量和湍流动能。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40m高度上无量纲湍流速度方差和湍流温度方差遵循莫宁-奥布克霍夫相似理论,在220m高度上只有垂直方向上的湍流速度方差遵循莫宁-奥布克霍夫相似规律,其他变量均不遵循这一规律。城市复杂下垫面特征主要影响风速的水平分量方差,对风速垂直分量方差影响不大。湍流通量和湍能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城市边界层 湍流统计特征 湍流通量 莫宁-奥布克霍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尚伦宇 吕世华 +3 位作者 张宇 罗斯琼 陈世强 李锁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玛曲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不同阶段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阶段不稳定层结下无量纲化的风速... 利用玛曲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湍流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地区土壤冻融过程中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不同阶段近地层湍流输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各个阶段不稳定层结下无量纲化的风速分量脉动方差与稳定度符合1/3次方律,近中性条件下无量纲化的风速分量脉动方差近似为常数,水平方向上的风速分量方差随地表动力学粗糙度减小而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垂直方向上的速度脉动方差变化不大,说明下垫面的物理特性对水平速度分量方差的影响比垂直方向明显;冻融过程中不稳定层结下无量纲化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脉动方差与稳定度符合-1/3次方律,温度和湿度的拟合系数表现为冻结状态下的值小,而冻结前和融化后的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土壤冻融过程 湍流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永念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05-512,共8页
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是已故周培源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来的.经过他和他的学生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己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湍流统计理论.在纪念周培源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特贡献本文作为对一代宗师的怀念.本文是这个理论的一... 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是已故周培源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提出来的.经过他和他的学生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己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湍流统计理论.在纪念周培源教授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特贡献本文作为对一代宗师的怀念.本文是这个理论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其中包括:作为湍流元的旋涡结构解的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同旋涡结构解的类别和叠加,统计平均方法的选取和操作,统计平均物理量的规律的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涡结构 湍流统计理论 周培源 湍流 统计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中尺度模式输出污染气象的拉格朗日湍流统计量 被引量:2
4
作者 郁文琰 赵鸣 许丽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2-391,共10页
 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能力随气象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各种湍流特征参数能反映出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因而计算这些参数对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有很大的帮助.以往,各种湍流特征参数都是通过局地测量获得的,而要获得较大...  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能力随气象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各种湍流特征参数能反映出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因而计算这些参数对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有很大的帮助.以往,各种湍流特征参数都是通过局地测量获得的,而要获得较大尺度的扩散背景场,单靠单点测量是做不到的.试图利用MM5模式中的中尺度模式输出量来计算一些湍流特征参数,这些参数可以代表网格上的平均值.选择了MM5中的Mellor_Yamadalevel2.5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用输出的q2(湍流动能的两倍),再通过解一个代数方程组,求得另外的各种二阶湍流矩量u2、v2、w2.然后利用这些二阶矩量来计算拉格朗日积分时间尺度、自相关系数,尝试用中尺度模式来输出这些量.经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模式输出的这些拉格朗日湍流统计量是合理的,因而利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拉格朗日湍流统计量是可行的,进一步,这种方法可应用于空气污染扩散的预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气象学 污染扩散 中尺度模式 湍流特征参数 二阶矩量 自相关系数 拉格朗日湍流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体效应对超音速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董明 罗纪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401,共8页
通过直接数值模拟,计算了空间模式下,来流马赫数为2.5,半锥角为5°,零攻角的绝热钝锥湍流边界层,研究了湍流的统计特性,并把结果与超音速平板湍流边界层和马赫数为6的高超音速钝锥湍流边界层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重点定量地考察了锥体... 通过直接数值模拟,计算了空间模式下,来流马赫数为2.5,半锥角为5°,零攻角的绝热钝锥湍流边界层,研究了湍流的统计特性,并把结果与超音速平板湍流边界层和马赫数为6的高超音速钝锥湍流边界层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重点定量地考察了锥体效应对边界层湍流统计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锥体效应对平均温度剖面以及压缩性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其它统计量,比如速度壁面律、雷诺应力的分布和湍动能各项的贡献等,受锥体效应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值模拟 零攻角 绝热钝锥湍流边界层 湍流统计特性 锥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减阻溶液湍流流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庞明军 魏进家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46,共18页
与聚合物添加剂相比,表面活性剂具有寿命长,不受机械力和高温影响发生降解的特点,目前被认为是最具有适用价值的减阻添加剂.针对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机理,尽管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定论.... 与聚合物添加剂相比,表面活性剂具有寿命长,不受机械力和高温影响发生降解的特点,目前被认为是最具有适用价值的减阻添加剂.针对表面活性剂湍流减阻机理,尽管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定论.文中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表面活性剂减阻溶液湍流流动的研究如平均速度、湍流强度、雷诺应力和相关系数等湍流统计量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前普遍认为阻力减小是由流动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受抑和脉动速度分量解耦导致雷诺应力极大降低引起的.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继续开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减阻流动 湍流统计 湍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伯纳德热湍流中的多湍流态现象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鑫 郗恒东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5,146,I0003,共11页
热湍流现象是自然界以及生产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它源于温差导致的密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瑞利-伯纳德(Rayleigh-Bénard,RB)热湍流系统是从众多自然现象、工程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研究热湍流的经典流体力学模型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热湍流现象是自然界以及生产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它源于温差导致的密度差引起的自然对流。瑞利-伯纳德(Rayleigh-Bénard,RB)热湍流系统是从众多自然现象、工程实际中抽象出来的研究热湍流的经典流体力学模型系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瑞利-伯纳德热湍流系统被广泛用来研究湍流热输运、流动结构演化等特性。最近的研究发现即使在相同的控制参数下,RB热湍流系统中的大尺度流动存在不同的湍流态(结构),且不同的湍流态对应着不同的热输运效率。因此,理解不同的湍流态(结构)的产生机制有助于调控系统的热输运效率。本文就RB热湍流系统中的多湍流态现象,着重评述近年来的若干研究新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湍流统计 流动结构 湍流 湍流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沟槽粗糙槽道内的湍流特性研究
8
作者 张宇博 车得福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2,共6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对光滑和粗糙槽道湍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粗糙元为二维横向V型沟槽,沟槽深度为0.8mm,沟槽间距为6.4mm,对应的槽道半高度与沟槽深度比为12.5。基于中线时均速度和槽道半高度的流动雷诺数范围为2740~17400。实...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对光滑和粗糙槽道湍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粗糙元为二维横向V型沟槽,沟槽深度为0.8mm,沟槽间距为6.4mm,对应的槽道半高度与沟槽深度比为12.5。基于中线时均速度和槽道半高度的流动雷诺数范围为2740~17400。实验测量了包括时均速度、湍流强度、雷诺切应力和速度脉动偏斜因子和平坦因子在内的湍流统计量,结果表明沟槽型粗糙度对湍流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边界层内区,而是延伸到整个边界层范围。粗糙壁面上的粗糙度函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时均亏损速度也较光滑壁面高。沟槽抑制了内区的流向湍流强度,同时增大了外区的湍流强度。粗糙壁面上的雷诺切应力高于光滑壁面,且与湍流强度一样表现出对雷诺数的依赖性。尽管沟槽型粗糙度对流向平坦因子影响不大,但对流向偏斜因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沟槽 粗糙度 槽道湍流 湍流统计 激光多普勒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向旋转平板Couette湍流中的多态现象
9
作者 夏振华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展向旋转平板Couette湍流(Spanwise rotating plane Couette flow,RPCF)是旋转壁湍流的标模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广泛用来研究旋转对壁湍流的统计和流动结构的影响。近些年,作者及其合作者就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直接数值模拟研... 展向旋转平板Couette湍流(Spanwise rotating plane Couette flow,RPCF)是旋转壁湍流的标模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广泛用来研究旋转对壁湍流的统计和流动结构的影响。近些年,作者及其合作者就该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工作。该研究不仅发现了旋转在低旋转数和高旋转数时对流动结构和统计的不同影响,还首次在RPCF中发现了多湍流态现象:即在相同的控制参数下,流动可以处在两种不同的湍流态上,这两种不同的湍流态的流动结构和湍流统计差别显著。还发现该多态现象可以在很大的旋转数范围里存在。进一步分析大尺度二次流在不同态的能量传输中的作用,发现在二次流较弱的流态下,二次流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能量很大一部分直接从平均流传到剩余场;而当二次流较强时,二次流起到一个能量传输纽带作用。该分析也从侧面验证了大尺度结构在多态现象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向旋转平板Couette湍流 湍流统计 流动结构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湍流减阻多级转换特性及湍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益超 朱波 +2 位作者 于文汇 詹水清 李昌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为了研究在槽道湍流中加入少量高分子聚合物产生减阻后存在一种多级转换现象,将近年来在减阻领域提出的对拉伸高分子自洽的线性等效黏度模型应用于Navier-Stokes方程,并使用雷诺应力方程模型研究高分子湍流减阻效果.数值模拟得出了各减... 为了研究在槽道湍流中加入少量高分子聚合物产生减阻后存在一种多级转换现象,将近年来在减阻领域提出的对拉伸高分子自洽的线性等效黏度模型应用于Navier-Stokes方程,并使用雷诺应力方程模型研究高分子湍流减阻效果.数值模拟得出了各减阻程度下的减阻率,为了找出不同减阻区之间的转变点,与文献中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在该问题上的可行性.对各减阻阶段上常见的湍流特征值如时均速度、雷诺应力、黏性应力、湍流强度进行数值上的比较,并与文献中的试验研究以及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其变化规律,得出湍流在各减阻阶段上流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以期深化对湍流减阻机理的认识,为湍流流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多级转换 槽道湍流 等效黏度模型 湍流统计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塔绿洲湍流资料的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少影 张宇 +3 位作者 吕世华 奥银焕 李锁锁 陈世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0-1273,共14页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2005年绿洲、戈壁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摩擦速度、感热、潜热以及非定常性检验与湍流积分统计性检验的影响,对两种非定常检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通量资料进行了...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2005年绿洲、戈壁点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摩擦速度、感热、潜热以及非定常性检验与湍流积分统计性检验的影响,对两种非定常检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通量资料进行了总体的质量控制和分级。结果表明: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摩擦速度、感热、潜热通量以及非定常性检验与湍流积分统计性检验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与坐标旋转方案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种非定常性检验方法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的产生不仅与两种NS检验方法有关,也可能与湍流测定成分随时间、天气条件或测定点相对于气象条件的变化以及与观测仪器本身有关。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的变化基本满足"1/3次方规律"或"—1/3次方规律",但坐标旋转方案不同,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的拟合关系不同,其差异在于三种坐标旋转方案对平均垂直速度的处理方法以及平均水平风的选择上。整体分级后各级资料所占百分比要明显低于任一个单独检验的各级资料所占百分比,非理想的观测值多出现在夜间以及日出日落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绿洲 质量控制 坐标旋转 非定常性检验 湍流积分统计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聂荣亚寒带半干旱草地近地层湍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丽薇 高晓清 +3 位作者 惠小英 高娜 周亚 侯旭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5-885,共11页
湍流运动是大气最基本的运动特征,是地气间能量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利用2014年7月18日至8月31日青藏高原中部聂荣观测站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以及近地层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和稳定层结... 湍流运动是大气最基本的运动特征,是地气间能量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利用2014年7月18日至8月31日青藏高原中部聂荣观测站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湍流统计特征以及近地层通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不稳定和稳定层结下,风速分量归一化标准差σ_u/u_*,σ_v/u_*,σ_w/u_*与稳定度参数z/L满足相似理论的"1/3"定律,近中性条件下趋于常数,并表现为σ_u/u_*≈σ_v/u_*>σ_w/u_*;在不稳定层结下,温度、水汽密度和CO_2浓度归一化标准差σT/|T*|、σq/|q_*|和σ_C/|C_*|与|z/L|满足"-1/3"定律,在近中性层结下趋于常数,且明显大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湍流在风速0 m·s^(-1)<U<3 m·s^(-1)的环境中发展最为旺盛,垂直风分量的湍流强度较水平风分量更为集中,三个方向的湍流强度基本表现为I_u≈I_v>I_w。夏季潜热通量大于感热通量,CO_2通量的日变化以吸收为主,最强达到0.46 mg·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部 湍流输送统计特征 湍流强度 近地层能量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浓度湍流特征和通量获取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任燕 李倩惠 +1 位作者 张宏升 康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9-1026,共8页
利用PM_(2.5)质量浓度测量仪E-Sampler的1 Hz高频采样功能,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山东省德州大气环境实验站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7日多次污染事件的PM_(2.5)浓度脉动和湍流通量,探讨PM_(2.5)浓度湍流特征。结果表明,实验观测期间PM_(... 利用PM_(2.5)质量浓度测量仪E-Sampler的1 Hz高频采样功能,采用涡动相关法,计算山东省德州大气环境实验站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7日多次污染事件的PM_(2.5)浓度脉动和湍流通量,探讨PM_(2.5)浓度湍流特征。结果表明,实验观测期间PM_(2.5)浓度湍流通量均值为0.026μg/(m^(2)·s);不同污染过程中PM_(2.5)浓度湍流通量传输方向不同,表明不同污染过程的污染源汇属性不同。随着湍流统计特征量(如湍流动能、水平风速标准差、垂直风速标准差、水平风速、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增大,PM_(2.5)湍流垂直通量呈现指数型减小的趋势,即先急剧减小,然后随各变量的增长变化不大。随着PM_(2.5)浓度增大,其湍流通量绝对值呈现增加趋势,因此PM_(2.5)浓度湍流通量的大小与PM_(2.5)浓度和湍流强弱有关。不稳定条件下,PM_(2.5)浓度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参数ζ=z/L遵循−1/3幂次关系,即σ_(c)/C*=6.7(‒ζ)^(‒1/3);稳定条件下,实验结果相对离散。另外,PM_(2.5)浓度脉动方差谱曲线在高频段满足−2/3幂指数率,PM_(2.5)浓度脉动与垂直速度脉动的协方差谱曲线在高频段满足−4/3幂指数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E-Sampler的PM_(2.5)浓度1 Hz高频采样功能可以得到连续且有效的PM_(2.5)浓度湍流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浓度湍流通量 湍流统计特征 湍流能谱 污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层局地相似理论在草原下垫面的适用性检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丙兰 胡非 +1 位作者 程雪玲 朱蓉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7,共10页
利用锡林浩特草原平坦下垫面塔层湍流资料,对常值通量层的高度进行了估计,检验了局地相似理论在均匀草原下垫面的适用性,对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和局地相似理论在常值通量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对于锡林... 利用锡林浩特草原平坦下垫面塔层湍流资料,对常值通量层的高度进行了估计,检验了局地相似理论在均匀草原下垫面的适用性,对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和局地相似理论在常值通量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对于锡林浩特草原来说,常值通量层厚度在50m左右;(2)通过分析无量纲风速和温度梯度、无量纲风速方差、无量纲标量(温度T、水汽q、CO2浓度C)方差与稳定度z/L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局地相似理论在均匀草原下垫面70m以下大气边界层的适用性;(3)感热通量尺度与浮力长度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4)从经典Monin-Obukhov长度、局地Monin-Obukhov尺度和浮力长度尺度的对比分析来看,局地尺度更适用于50m以上的大气边界层,而浮力长度尺度不适用于50m以上的大气边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in-Obukhov相似理论 局地相似理论 湍流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技术发展与现代空气动力学——祝贺庄逢甘院士八十华诞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尔杰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2005年2月11日是庄逢甘院士八十华诞,我们谨以诚挚心情表示热烈祝贺! 庄逢甘院士是国际著名空气动力学家.1925年2月11日出生在常州.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国际著名流体力学家李普曼教授,致力于... 2005年2月11日是庄逢甘院士八十华诞,我们谨以诚挚心情表示热烈祝贺! 庄逢甘院士是国际著名空气动力学家.1925年2月11日出生在常州.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国际著名流体力学家李普曼教授,致力于航空工程和数学专业研究,开始了力学领域最艰巨的湍流难题的研究工作.1950年,在湍流统计理论的论文中,以其杰出才华和独到见解,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受聘担任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逢甘 空气动力学 湍流统计 学术成就 材料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尾流中眼镜蛇探针与热线的性能对比
16
作者 王汉封 李卓峰 林祥德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10,共7页
在雷诺数为7200的圆柱尾流中对眼镜蛇探针与热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主要包括:时均速度、雷诺应力、概率密度函数、自相关函数和能谱等。从对比结果可以发现眼镜蛇探针数据的拒绝率随湍流度增大而增大,但在本实验中其对时均测量... 在雷诺数为7200的圆柱尾流中对眼镜蛇探针与热线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详细对比,主要包括:时均速度、雷诺应力、概率密度函数、自相关函数和能谱等。从对比结果可以发现眼镜蛇探针数据的拒绝率随湍流度增大而增大,但在本实验中其对时均测量结果无明显影响。尽管眼镜蛇探针数据有效率在95%以上,但相对于热线其明显高估了雷诺应力。尤其是主雷诺剪切应力u*v*,眼镜蛇探针与热线测量结果的差异要显著大于两者在雷诺正应力上的测量差异。由于无法反映高频随机脉动的影响,眼镜蛇探针所测信号自相关系数的周期性明显强于热线。眼镜蛇探针对速度u和v的响应存在区别,使得两者能谱在惯性子区内有显著差异,不能像热线一样反映出惯性子区内小尺度湍流的各向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探针 热线 性能对比 湍流统计 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数学的拓展——用一篇关于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动理论发展的论文来说明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家翘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近来,人们喜欢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问题.这种趋势似乎可以看作是应用数学范围逐渐拓展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它所用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与以往应用数学所用的概念和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例如,我们在本文中简单描述了如何将... 近来,人们喜欢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数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问题.这种趋势似乎可以看作是应用数学范围逐渐拓展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它所用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与以往应用数学所用的概念和方法并无本质区别.例如,我们在本文中简单描述了如何将耗散系统中的动理学原理用于研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些研究中,传统统计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可以用来成功地建立与经验数据相对应的假设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数学 耗散系统 动理学原理 蛋白质分子 分子结构 功能 湍流统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G.I.Taylor工作的现代经典物理学
18
作者 M.P. Brenner H.A. Stone +1 位作者 李家春 黄永念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3-621,共9页
一位科学家的工作提供了一门完整课程的素材,涉及从流体动力学稳定性、湍流到流体电动力学、微生物的运动.
关键词 流体稳定性 湍流统计理论 爆炸波 旋转流动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培源——立德树人 孜孜不倦 被引量:1
19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4-976,共3页
周培源对湍流理论的研究有两大贡献。一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湍流统计理论需要考虑脉动速度方程。他在1945年发表的“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脉动方程的解”是现代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周培源早期的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人... 周培源对湍流理论的研究有两大贡献。一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湍流统计理论需要考虑脉动速度方程。他在1945年发表的“关于速度关联和湍流脉动方程的解”是现代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周培源早期的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被人公开引用,而真正引起湍流界的重视则是在1968年斯坦福会议上。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湍流研究的一个转折点。二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先求解后平均”的湍流动力学途径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统计理论 周培源 湍流理论 湍流研究 脉动速度 方程的解 立德树人 湍流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