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压缩性流体的湍流理论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培源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是作者50年的湍流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整个研究工作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上一世纪的40年代,提出研究湍流必须研究脉动速度场,给出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上一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提出了先求解后平均的旋涡结构的湍... 本文是作者50年的湍流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整个研究工作分成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上一世纪的40年代,提出研究湍流必须研究脉动速度场,给出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基础.第二阶段是上一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提出了先求解后平均的旋涡结构的湍流统计理论.第三阶段是上一世纪的70年代,他和黄永念提出了准相似性假设,完成了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统计理论的工作.第四阶段是上一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初,提出了广义准相似性假设,给出了处理一般具有剪应力的湍流流动的奇阶截断法和逐级逼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压缩性流体 湍流理论 脉动运动 旋涡结构 准相似性 奇阶截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周培源湍流理论创建八十周年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大椿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57,共3页
周培源先生是中国湍流理论研究的创始人和力学学科的缔造者,是理论物理在相对论领域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是北大百余年来历任校长中堪称与蔡元培先生齐名并在欧美学界享有盛誉的大教育家,也是我国力学界唯一的一位与冯·卡门齐名... 周培源先生是中国湍流理论研究的创始人和力学学科的缔造者,是理论物理在相对论领域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是北大百余年来历任校长中堪称与蔡元培先生齐名并在欧美学界享有盛誉的大教育家,也是我国力学界唯一的一位与冯·卡门齐名并联手创建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大力学家。周培源湍流学说创始于1940年的抗战艰难时期,先生时任清华大学教授,辗转在西南联大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理论 周培源 力学学科 理论物理 蔡元培先生 科学巨匠 力学界 西南联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培源湍流理论的实验研究——纪念周培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3
作者 颜大椿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0-1233,共4页
周培源先生于1952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联合力学所、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座以混凝土薄壳结构为主体的大型低速风洞,亲自用爱因斯坦符号讲授理论力学课,在湍流课上形象地介绍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以... 周培源先生于1952年在北京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力学专业,联合力学所、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了我国第一座以混凝土薄壳结构为主体的大型低速风洞,亲自用爱因斯坦符号讲授理论力学课,在湍流课上形象地介绍均匀各向同性湍流以及湍流的声产生特征[1]。周培源先生[2-3]第一个得到了对N-S方程在统计意义上的准确解,其湍流理论覆盖了从各向同性湍流到剪切湍流和极高湍流强度的极限湍流,给出了这些湍流场随标志性参数的变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湍流统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理论 湍流统计理论 周培源 力学专业 剪切湍流 各向同性湍流 力学课 湍流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培源先生的湍流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时德伟 唐湛棋 姜楠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5-1229,共5页
简要介绍了周培源先生在湍流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与贡献,谨以此文纪念周培源先生诞辰120周年。
关键词 周培源 湍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湍流自旋理论的二维方腔旋转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荭 刘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7,共4页
基于湍流自旋理论对旋转方腔内不可压流体的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用有限容积法在交叉网格上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采用SIMPLEC算法进行计算,对流项的离散方面采用了延迟修正的QUICK格式,最后采用二维的TDMA算法进行迭代求解,并对边界... 基于湍流自旋理论对旋转方腔内不可压流体的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用有限容积法在交叉网格上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采用SIMPLEC算法进行计算,对流项的离散方面采用了延迟修正的QUICK格式,最后采用二维的TDMA算法进行迭代求解,并对边界条件处理采用了Block块技术.同时与经典理论即Navier-Stokes(N-S)方程的模拟情况做了比较.得出下列结论:N-S方程表明方腔旋转时内部流体只会作刚体旋转;而自旋模型表明该类流动具有不平凡性和不稳定性:即流体的内聚力不足以使流体跟随固体边界作刚体运动,旋转边界必然在流体中诱导出小尺度耗散涡旋,这些小尺度涡旋在固壁附近组织出正负相间的拓扑缺陷(涡旋场强),这一流体定向奇性会与速度场耦合,并容易形成复杂的大尺度的涡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自旋理论 方腔 旋转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剪切均质机湍流均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胡长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01年第4期11-14,共4页
运用湍流理论对高剪切均质机在处理料液雷诺数较大时的均质机理进行了探讨 ,导出了不可压缩牛顿型流体在定子与转子的窄小间隙内高剪切区的速度场和剪应力场 。
关键词 高剪切均质机 湍流理论 均质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湍流弥散模型的批量薄壁孔件抛光数值模拟与分析
7
作者 单晓杭 汪佳成 +1 位作者 张利 叶必卿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3期270-282,共13页
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薄壁孔类零件均匀批量抛光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夹具的几何参数以及入口流速的改变对抛光效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模拟湍流场中颗粒的无序运动以及颗粒碰撞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同余法修正磨粒速度并... 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薄壁孔类零件均匀批量抛光的研究思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夹具的几何参数以及入口流速的改变对抛光效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模拟湍流场中颗粒的无序运动以及颗粒碰撞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同余法修正磨粒速度并结合Tanaka碰撞模型以及Nanbu算法计算粒子碰撞的湍流弥散模型。通过Minitab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不同参数的影响规律,并找出最优的参数组合。从优化结果来看,PV值均方差、PV平均值和离散度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性磨粒流 湍流理论 湍流弥散模型 正交实验 统计分析 批量均匀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多孔材料动态吸声特性定量研究
8
作者 吴九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375-375,共1页
多孔金属材料具有高比强/刚度、耐腐蚀及高温高压、且吸声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航空航天、高铁/地铁、国防等领域。然而多孔材料内在动态吸声机理及高温高声压条件下声传播规律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尚未解决。由... 多孔金属材料具有高比强/刚度、耐腐蚀及高温高压、且吸声性能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航空航天、高铁/地铁、国防等领域。然而多孔材料内在动态吸声机理及高温高声压条件下声传播规律等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尚未解决。由于多孔材料从表到里都具有大量互相贯通且混乱的孔隙,这种混乱性及体现出的"一定周期性"与湍流的不规则性及准周期性极为相似,作者曾提出湍流类比理论建立了多孔材料的高频声传播统计分析定量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孔材料的中低频吸声特性,借鉴突变理论解释不连续现象的数学方法,本报告提出了非平衡相变定量分析的突变理论方法,定量描述了从层流到湍流的整个非平衡相变过程,其中Kolmogorov湍流理论的"–5/3"次方律仅是一个极端特例。从而应用突变理论定量分析了多孔材料的动态吸声特性。本文研究旨在为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工业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为工程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可望在未来产生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突变理论 吸声特性 KOLMOGOROV 定量分析方法 多孔金属材料 非平衡相变 湍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的传质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永民 张红 张永利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4,共5页
以Higbie的渗透理论和Kolmogoroff的湍流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计算液体表面微元在气 液相界面暴露时间的方法 ,并建立了预测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模型方程。对于水 空气体系 ,测定了上升管内气泡分布以及不同管径比的外环流反应器中 ,液... 以Higbie的渗透理论和Kolmogoroff的湍流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计算液体表面微元在气 液相界面暴露时间的方法 ,并建立了预测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模型方程。对于水 空气体系 ,测定了上升管内气泡分布以及不同管径比的外环流反应器中 ,液相体积传质系数、循环液速和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 ,并对液相体积传质系数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外环流反应器 传质特性 渗透理论 湍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散热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延平 曹国华 王淑坤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7,共5页
电子设备机箱散热能力不仅会影响其稳定性,也会影响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空气稀薄、气压低的高海拔地区,封闭机箱散热性能更差.为研究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基于湍流理论,建立了机箱冷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ICEPAK电子热... 电子设备机箱散热能力不仅会影响其稳定性,也会影响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空气稀薄、气压低的高海拔地区,封闭机箱散热性能更差.为研究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基于湍流理论,建立了机箱冷却流场数学模型;采用ICEPAK电子热设计专用软件,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散热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两方程的湍流模型对空气稀薄地区散热计算更为准确的理论,并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验证,为高海拔地区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高海拔散热 ICEPAK 湍流理论 两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航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上)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云 阎超 《航空科学技术》 2006年第6期17-19,共3页
介绍了与航空空气动力学相关的技术,包括湍流理论、涡结构、转捩和分离机制及主动涡控制技术,大型高速民航机和军用运输机减阻技术,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以及与未来微型航空器相关的昆虫飞行动力学。
关键词 湍流理论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稀薄气体动力学 昆虫飞行动力学 翼梢小翼 自然层流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纪念钱俭博士
12
作者 时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9-291,共3页
钱俭于1979年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机械工程系,师从湍流学家陈善谟(Chan-Mou Tchen)教授,从事湍流理论研究.2018年11月30日,钱俭博士因脑溢血不幸在北京逝世.从近30年的英文文献来看,以英国Lord Kelvin(... 钱俭于1979年赴美国纽约城市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机械工程系,师从湍流学家陈善谟(Chan-Mou Tchen)教授,从事湍流理论研究.2018年11月30日,钱俭博士因脑溢血不幸在北京逝世.从近30年的英文文献来看,以英国Lord Kelvin(1824—1907)、Georey Ingram Taylor(1886—1975)、George Keith Batchelor(1920—2000)为代表所提出、建立的“均匀各向同性湍流(Homogeneous,Isotropic Turbulence,HIT)”理论,迄今为止,仍然是湍流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当今,国际上将其视为“HIT”,寓意“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 均匀各向同性湍流 湍流理论 机械工程系 英文文献 脑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力学中的稳定性问题
13
作者 吴萱如 刘长富 《大学物理》 1985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经典力学 稳定性问题 非线性现象 等离子体物理 非平衡相变 粒子理论 固体物理 湍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星载遥感的碳通量直接测量方法
14
作者 吕蒙 张思勃 +1 位作者 王磊 姚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目前全球尺度碳通量监测主要通过地基原位CO_(2)通量与浓度测量,结合星载遥感CO_(2)浓度等数据源,经过一系列的同化算法加以实现。考虑到原位测量覆盖范围有限,提出一种基于星载遥感的碳通量直接测量方法。基于湍流一阶闭合理论,采用水... 目前全球尺度碳通量监测主要通过地基原位CO_(2)通量与浓度测量,结合星载遥感CO_(2)浓度等数据源,经过一系列的同化算法加以实现。考虑到原位测量覆盖范围有限,提出一种基于星载遥感的碳通量直接测量方法。基于湍流一阶闭合理论,采用水平风廓线-CO_(2)浓度廓线双廓线模型,结合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实现对CO_(2)通量的直接测量。其中水平风廓线通过双视向激光雷达采用多普勒相干测风反演得到,CO_(2)浓度廓线则基于激光雷达的差分吸收原理进行探测。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双廓线探测方案目前可达1 m/s的测风精度和10-6的CO_(2)浓度探测精度。通过廓线模型初步分析发现:在较强碳源(例如近地面CO_(2)浓度差>10-5)的下垫面及中性大气条件下可满足目前科学应用对通量数据的精度需求,即实现25%以内的CO_(2)通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该方法总体上可提供大尺度碳通量观测数据,作为地基CO_(2)通量测量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测量 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 星载遥感 湍流闭合理论 多普勒相干测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质腔内壁微结构对均质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15
作者 董树 史岩彬 荣学青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6,105,共5页
基于壁面粗糙度引起流动状态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高压均质机内均质腔内壁表面的微结构对均质性能的影响,在光滑均质腔内壁构建沟槽状微结构,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均质腔内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仿真。以APV实验型高压均质机... 基于壁面粗糙度引起流动状态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高压均质机内均质腔内壁表面的微结构对均质性能的影响,在光滑均质腔内壁构建沟槽状微结构,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均质腔内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仿真。以APV实验型高压均质机内的均质腔为研究对象,将油-水乳液作为均质物料,分别对光滑均质腔,矩形截面沟槽均质腔,以及三角形截面沟槽均质腔内的均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沟槽的均质腔均质粒径更小,而矩形截面沟槽较三角形截面沟槽均质得到的粒径更小,同时粒度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提高均质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与湍流近壁区理论分析结果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质腔 湍流近壁区理论 内壁微结构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学问题求解悬赏
16
作者 孙博华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7,共1页
力学作为最古老的科学学科之一,在20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包括有限元提出、断裂力学、生物力学的创立、稳定分岔和混沌理论、边界层理论、塑性力学和位错理论、湍流统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力学的公理化体系、克服声障和热障等,... 力学作为最古老的科学学科之一,在20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包括有限元提出、断裂力学、生物力学的创立、稳定分岔和混沌理论、边界层理论、塑性力学和位错理论、湍流统计理论、奇异摄动理论、力学的公理化体系、克服声障和热障等,力学的确可以并且解决了大量的科学和工程实际问题.但是,力学是发展的科学,有些看起来简单的问题,有时求解并非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问题求解 湍流统计理论 奇异摄动理论 边界层理论 公理化体系 科学学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