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西部高原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
1
作者
陈陟
周明煜
+5 位作者
钱粉兰
李诗明
苏立荣
徐祥德
陈联寿
王继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利用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野外试验中的多普勒声雷达探测、低空探测观测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对高原大气边界层内的对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声雷达探测到了高原边界层内有强烈的对流活动。这种对流泡中心的垂直速度可超过 1m/s,并存在尺度...
利用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野外试验中的多普勒声雷达探测、低空探测观测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对高原大气边界层内的对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声雷达探测到了高原边界层内有强烈的对流活动。这种对流泡中心的垂直速度可超过 1m/s,并存在尺度为 1个多小时的周期性 ,表现为中小尺度的有组织的湍流活动。高原边界层强对流得以发展和维持的物理机制是 :强辐射加热、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下垫面不均一性造成边界层斜压性、边界层内的平流活动等 ,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 ,边界层内可以产生一系列有组织的强湍流大涡旋活动 ,这些大涡旋形成的热泡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有的能够发生合并 ,变得更大也更为猛烈 ,达到凝结高度以上可形成对流云 ,并发生充分的对流混合。成云过程凝结潜热释放更有利于对流运动进一步发展 ,使对流云逐步发展成更大的对流云团 ,从而产生卫星云图中显示的云团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对流
活动
中国西部
湍流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场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福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大气稳定度是反映湍流活动的主要指标,恰当地选择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国内最常用的P-C法(根据P-T法修改成适合我国应用的形式)有较强的经验性,分类精度不高。大气稳定度实质上是大气热力和动力过...
大气稳定度是反映湍流活动的主要指标,恰当地选择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国内最常用的P-C法(根据P-T法修改成适合我国应用的形式)有较强的经验性,分类精度不高。大气稳定度实质上是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对湍流产生、发展或抑制能力的一种客观量度,因此理查逊数和莫宁-奥布霍夫长度等指标将比P-C法能更客观地表征大气稳定度状况。本文利用野外实测资料,给出总体理查逊数划分大气稳定度级别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分类方法结果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稳定度
湍流活动
理查逊数
大气热力
发生机制
大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西部高原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
1
作者
陈陟
周明煜
钱粉兰
李诗明
苏立荣
徐祥德
陈联寿
王继志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攀登 -B"项目 (TIPEX计划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4 0 0 75 0 0 1 )
国家 973"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项目 (No .G1 9980 4 0 90 2 )
文摘
利用 1 998年第 2次青藏高原野外试验中的多普勒声雷达探测、低空探测观测以及卫星观测资料对高原大气边界层内的对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声雷达探测到了高原边界层内有强烈的对流活动。这种对流泡中心的垂直速度可超过 1m/s,并存在尺度为 1个多小时的周期性 ,表现为中小尺度的有组织的湍流活动。高原边界层强对流得以发展和维持的物理机制是 :强辐射加热、复杂的地形地貌形成的下垫面不均一性造成边界层斜压性、边界层内的平流活动等 ,这些现象都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 ,边界层内可以产生一系列有组织的强湍流大涡旋活动 ,这些大涡旋形成的热泡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有的能够发生合并 ,变得更大也更为猛烈 ,达到凝结高度以上可形成对流云 ,并发生充分的对流混合。成云过程凝结潜热释放更有利于对流运动进一步发展 ,使对流云逐步发展成更大的对流云团 ,从而产生卫星云图中显示的云团发展过程。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边界层
对流
活动
中国西部
湍流活动
Keywords
Tibetan Plateau\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Convection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场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福建
机构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6-380,共5页
文摘
大气稳定度是反映湍流活动的主要指标,恰当地选择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目前国内最常用的P-C法(根据P-T法修改成适合我国应用的形式)有较强的经验性,分类精度不高。大气稳定度实质上是大气热力和动力过程对湍流产生、发展或抑制能力的一种客观量度,因此理查逊数和莫宁-奥布霍夫长度等指标将比P-C法能更客观地表征大气稳定度状况。本文利用野外实测资料,给出总体理查逊数划分大气稳定度级别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不同分类方法结果比较。
关键词
大气
稳定度
湍流活动
理查逊数
大气热力
发生机制
大气动力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西部高原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
陈陟
周明煜
钱粉兰
李诗明
苏立荣
徐祥德
陈联寿
王继志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现场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探讨
马福建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