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水和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变化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褚利群 董宁 +2 位作者 肖林 徐冰 刘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2-1126,共5页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 背景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等炎性细胞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因子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DR患者的房水及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水平的变化与DR病程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1和MIF的水平与DR病程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眼科和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患者80例,根据眼底情况分为无DR(NDR)组20例、非增生型DR(NPDR)组38例和增生型DR(PDR)组22例,并收集同期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即对照组26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于术中抽取未稀释的房水0.1ml,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中MCP-1和MI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房水中平均MCP-1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660.78±562.98)、(1463.26±623.41)、(686.76±186.16)、(494.35±148.59)n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968,P=0.000),对照组与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9、0.117);NDR组以及NPDR组与PDR组房水中MCP-1的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R组、NPDR组、NDR组、对照组患者房水中平均MIF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5±1.99)、(3.56±0.90)、(1.10±0.48)、(0.86±0.46)μg/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502,P=0.000);对照组与NDR组房水中MIF的质量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所有受检者房水中MCP-1与MIF质量浓度变化呈正相关(r=0.564,P=0.000)。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MCP-1和MIF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但4个组间MCP-1和MIF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58、0.813,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房水中MCP一1和MIF与DR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MCP一1和MIF在DR的损伤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损伤后雪旺细胞分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黄涛 秦建强 +4 位作者 霍霄鲲 余磊 熊绍虎 刘大庸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研究损伤的周围神经能否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方法切取SD乳鼠损伤和未损伤的臂丛及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培养雪旺细胞,72 h后分别收集培养基,即得损伤神经... 目的研究损伤的周围神经能否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方法切取SD乳鼠损伤和未损伤的臂丛及坐骨神经,分离、纯化、培养雪旺细胞,72 h后分别收集培养基,即得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及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其中的MIF含量。结果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IF含量明显高于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及对照组,未损伤神经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中MI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损伤的周围神经能激活和促进雪旺细胞分泌MIF,在激活巨噬细胞、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雪旺细胞 分泌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及IL-17和IL-2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马蕾 高梅兰 +4 位作者 薛海波 管秀好 舒春梅 张桂芹 运蓓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1-894,共4页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IL-17和IL-23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6例AD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儿33例为对照...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IL-17和IL-23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1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6例AD患儿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儿33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PBMCs中MIF、IL-17和IL-23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MIF、IL-17和IL-23水平。结果病例组PBMCs中MIF、IL-17和IL-2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5.93±2.35)、(6.76±1.87)和(3.21±0.73),对照组分别为(1.83±0.69)、(1.77±0.51)和(0.92±0.22),病例组PBMCs中MIF、IL-17和IL-23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血清MIF、IL-17和IL-23水平分别为(34.92±8.73)μg/L、(33.29±5.70)ng/L和(54.62±9.69)ng/L,对照组分别为(9.80±2.21)μg/L、(11.71±2.08)ng/L和(18.97±4.39)ng/L,病例组血清MIF、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D患儿PBMCs中MIF mRNA表达水平(r=0.418,P=0.011)及血清MIF水平(r=0.419,P=0.011)与疾病严重程度(SCORAD)评分均呈正相关;PBMCs中MIF mRNA表达水平与IL-17 mRNA、IL-2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IL-17 mRNA=0.395,P=0.017;rIL-23 mRNA=0.422,P=0.010);血清MIF水平与IL-17、IL-23水平均呈正相关(rIL-17=0.407,P=0.014;rIL-23=0.375,P=0.024)。结论 MIF在AD患儿中高表达,且与IL-17、IL-23密切相关,炎性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A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特应性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娟 游志鹏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MI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早期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0只清洁级SD大鼠行腹腔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选取其中...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MI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早期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0只清洁级SD大鼠行腹腔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选取其中的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各10只,另取10只正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自STZ注射后3d起给予含羧甲基纤维素的姜黄素200mg/(kg.d)灌胃,共8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灌胃。动物处死后收集各组大鼠眼球,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IF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中MIF的表达及定位;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变薄,但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接近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中含有大量MIF阳性细胞,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中MIF表达明显少于糖尿病组(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MI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姜黄素治疗组MIF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1)。透射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染色体边集;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轻微。结论 DR与视网膜的炎性改变有关,视网膜组织中MIF的高表达参与早期DR的发生发展。姜黄素可下调MIF的表达,其早期干预可延缓DR的发病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姜黄素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复合物致疼痛与甲醛致炎性痛的大鼠模型比较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两组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吴锐 李荣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 目的比较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模型与甲醛致炎性疼痛模型的大鼠疼痛行为、局部炎症反应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不同模型不同部位的表达,探讨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的病理机制。方法成年SD清洁级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甲醛组及免疫复合物组,每组5只。分别在大鼠右后足底注入20μL PBS、甲醛及免疫复合物。于30 min、1 h、2 h、4 h、8 h、12 h测定疼痛行为。并于12 h后采血、取大鼠局部皮肤及脊髓测定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表达。结果疼痛行为变化:在甲醛致炎后大鼠立刻出现明显的自发痛,疼痛阈值明显下降,注射足高度肿胀并于1 h达高峰后逐渐缓解。免疫复合物组的疼痛阈值低峰在4 h后,并持续至8 h后逐渐缓解,注射足肿胀不明显。皮肤及脊髓的MIF表达在甲醛组明显增加(P<0.05),在免疫复合物组中无明显改变。结论 MIF参与炎症性疼痛病理过程,但无证据参与免疫复合物所致疼痛。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疼痛与甲醛炎性痛病理机制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炎性疼痛 免疫复合物相关疼痛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胫骨骨折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锐 李荣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CRPS1)的表达及MIF靶向阻断对CRPS1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后3组均进行...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型(CRPS1)的表达及MIF靶向阻断对CRPS1大鼠疼痛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后3组均进行CRPS1远端胫骨骨折造模;ISO-1治疗组在骨折2周后开始将ISO-1溶解于10μl5%DMSO后行皮下注射,1mg/(kg.d),连续14d;治疗对照组同期皮下注射10μl 5%DMSO作为对照。测定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下肢肿胀程度及痛觉阈值并进行比较;采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脑脊液、皮肤、坐骨神经和脊髓中MI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后足明显肿胀,疼痛阈值明显下降,与基线值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的下肢肿胀及痛觉阈值均有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治疗对照组及MIF抑制剂(ISO-1)治疗组的MIF在血清、脑脊液、皮肤、坐骨神经和脊髓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MIF是CRPS1的关键性炎症因子,抗MIF可能成为其新的靶向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局部疼痛综合征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水肿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和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刘运涌 楚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hitory factors,MIF)水平、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 目的探讨血浆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hitory factors,MIF)水平、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进展组)56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非进展组)5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MIF,同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斑块性质,脑梗死患者又分为无斑块26例、稳定斑块40例和不稳定斑块40例,并进行MIF比较。结果进展组症状相关侧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为主,占44.6%;与非进展组MIF(19.50±4.66)μg/L和对照组(23.06±5.10)μg/L比较,进展组MIF(26.24±6.08)μ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患者MIF分别为(26.48±6.12)μg/L(23.45±5.04)μg/L、(21.12±4.5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MIF水平的升高和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颈动脉狭窄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林承 祖凌云 高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5期382-384,共3页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是1966年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与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因子。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MIF通过其促炎及促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是1966年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与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因子。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MIF通过其促炎及促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表达的作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且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简述MIF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9
作者 陈波 赖星 +2 位作者 罗玉政 廖汪洋 刘长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Receptor for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RHAMM)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行胆管癌手术的患者的组织标本及正常胆管组织标本,根据分化程度将胆管腺癌组织标本分为高、中、...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游走受体(Receptor for hyaluronan-mediated motility,RHAMM)在胆管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上行胆管癌手术的患者的组织标本及正常胆管组织标本,根据分化程度将胆管腺癌组织标本分为高、中、低分化3组;按TNM分期标准将所有组织标本分为对照组、胆管癌组以及胆管癌伴转移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RHAMM平均光密度值。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RHAM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胆管腺癌中RHAMM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P>0.05);RHAMM在胆管癌伴转移组阳性率最高,在对照组表达阳性率最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HAM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对照组和胆管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癌伴转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胆管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AMM的表达程度与胆管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但在胆管癌伴转移组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侵袭相关,并最终促进了胆管癌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介导的细胞受体 胆管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
10
作者 马桂贤 王硕 +6 位作者 张雄 代成波 刘新通 杨哲贤 马腾云 林曙光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1-873,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变化,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凝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脑梗死组48只,其中脑梗死组又分为4 h、12 h,1 d、3 d,1周、2周... 目的研究大鼠脑梗死灶周围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变化,探讨MIF在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凝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和脑梗死组48只,其中脑梗死组又分为4 h、12 h,1 d、3 d,1周、2周6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应用蛋白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大鼠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及mRNA表达在梗死后逐渐升高,梗死后4 h、12 h,1 d、3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梗死灶MIF蛋白含量与mNSS评分和MIF mRNA呈正相关(r=0.661,P=0.000;r=0.733,P=0.000)。结论大鼠脑梗死灶周围MIF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呈先增高后恢复正常的变化规律,提示MIF在脑梗死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聚合酶链反应 RNA 信使 印迹法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在白细胞黏附和游走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福波 董茜 张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5-1205,F0004,共2页
关键词 整合素 细胞 a4b1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的白细胞游走抑制
12
作者 方健 《商业经济与管理》 1984年第4期97-98,共2页
导言抗原诱导白细胞游走抑制,已用于评价细胞介导免疫(CMI)。在培养条件下抗原诱导豚鼠细胞游走抑制,早有报道。克劳森(Clauseu)报道了白细胞由平皿琼脂糖凝胶小孔中游走的实验方法。这一方法,证明了直接抗原诱导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游走抑... 导言抗原诱导白细胞游走抑制,已用于评价细胞介导免疫(CMI)。在培养条件下抗原诱导豚鼠细胞游走抑制,早有报道。克劳森(Clauseu)报道了白细胞由平皿琼脂糖凝胶小孔中游走的实验方法。这一方法,证明了直接抗原诱导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游走抑制(LMI)机理,亦显示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病人的单核细胞,经纯化蛋白质诱导刺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抑制试验 鼠伤寒沙门氏菌 细胞介导免疫 特异性抗原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细胞悬液 沙门氏菌感染 外周血液 纯化蛋白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禹标 陈永雄 +2 位作者 谢灿茂 杨惠玲 尹培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与血气改变、肺系数及肺脏病理变化、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制造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静脉注射油酸或生...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表达与血气改变、肺系数及肺脏病理变化、炎症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静脉注射油酸制造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为油酸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静脉注射油酸或生理盐水 6h后 ,测定左心PaO2 、PaCO2 及肺系数 ,同时采用微波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的方法 ,对比研究对照组和急性肺损伤组肺组织中MIF表达及肺间实质中MIF+、鼠抗CD68抗体 (ED1)、MIF+/ED1+细胞数与血气指标、肺系数改变的关系。结果 :油酸组P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CO2 高于对照组 (P <0 0 1)。油酸组肺系数 ( 1 0 2± 0 0 8)高于对照组 ( 0 70± 0 0 5 ) ,P <0 0 1。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MIF表达明显多于和强于对照组 ,ALI肺组织中MIF+、ED+1、MIF+/ED1+细胞数与PaO2 、肺系数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MIF在介导急性肺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其表达强弱可反映肺组织损害及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秋雄 余细勇 +2 位作者 单志新 林曙光 Huiyao La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94-1797,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人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 2 8SC ,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 15 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时间效应实验 ,37℃共育后 ,分别于 0h、3h...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人巨噬细胞分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 2 8SC ,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 15 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时间效应实验 ,37℃共育后 ,分别于 0h、3h、6h、12h、2 4h、36h收集细胞和培养介质 ;在其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mg/L、15mg/L、30mg/L、75mg/L、15 0mg/L、30 0mg/L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行剂量效应实验 ,37℃共育 2 4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介质。采用RT -PCR和ELISA分别测定MI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培养巨噬细胞分泌MIFmRNA和蛋白 ,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增加。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LDL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培芬 罗雅玲 +2 位作者 赖文岩 邢晓雯 胡斯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9-702,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12 h、24 h或48 h,用CCK-8法测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上清胶原水...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rMIF(25-100μg/L)分别作用于MRC-5细胞12 h、24 h或48 h,用CCK-8法测细胞增殖率,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上清胶原水平,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结果:与对照组比,50μg/L和100μg/L的rMIF刺激24 h和48 h,显著促进MRC-5增殖(P<0.05或P<0.01)。刺激48 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可检测到羟脯氨酸,100μg/L rMIF显著促进羟脯氨酸分泌(P<0.01);rMIF能够剂量依赖地刺激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合成(P<0.05或P<0.01)。结论:rMIF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可能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1对结肠癌细胞系SW620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春蓉 罗治彬 陈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miR-451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4组:miR-451模拟物(miR-451 mi mics)转染组(细胞转染miR-451 mi mics,终浓度100nmol/L),NC组(细胞转染miRNA阴性对照,终浓度100nmol/L),空白转染组... 目的探讨miR-451对结直肠癌细胞SW620增殖、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4组:miR-451模拟物(miR-451 mi mics)转染组(细胞转染miR-451 mi mics,终浓度100nmol/L),NC组(细胞转染miRNA阴性对照,终浓度100nmol/L),空白转染组(加入与前2组等量的Lipofectamine 2000,无miRNA片段),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不加入Lipofectamine 2000和miR-NA片段)。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染24h后miR-451表达量的改变,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转染24、48、72h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48h后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24h后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转染48h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24h,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451mi mics转染组的miR-451表达量(67.96±13.33)较NC组(以其miR-451表达量作为1)显著上调(P<0.01)。与另外3组比较,miR-451 mi mics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在转染后48、72h明显受抑(P<0.01),但转染后48h其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转染后48h,miR-451 mi mics转染组、NC组、空白转染组、对照组中MIF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3.9%±14.9%、53.5%±14.1%、45.2%±19.8%、59.3%±22.2%,统计学分析显示miR-451 mi mics转染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显著(F=7.356,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miR-451 mi mics转染组侵袭细胞数(37.4±6.1个/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61.6±8.6个/视野)、NC组(55.6±3.6个/视野)、空白转染组(60.8±7.4个/视野,P均<0.01)。结论上调miR-451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物活性,该作用可能与抑制MI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451微小RNA 结直肠肿瘤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盆草提取物对马兜铃酸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陆红 陈必成 +3 位作者 胡丽萍 洪炜龙 林成成 白永恒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8-994,共7页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垂盆草提取物(SSBE)对AA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加入AA 1,5,10,50和100 mg·L-1;或AA 10 mg·L-1+SSBE 10,50,100,500和1000 mg·...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AA)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及垂盆草提取物(SSBE)对AA损伤的干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加入AA 1,5,10,50和100 mg·L-1;或AA 10 mg·L-1+SSBE 10,50,100,500和1000 mg·L-1,培养24 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NRK-52E细胞凋亡;ELISA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Myc和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AA浓度的增加,NRK-52E细胞损伤愈加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A 10和50 mg·kg-1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了c-Myc和p53明显表达(P<0.05);AA 10和50 mg·kg-1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后,MIF的分泌和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AA 10 mg·L-1组相比,SSBE 1000 mg·L-1不仅减轻了AA所致的损伤,而且明显下调了MIF的表达(P<0.05)。同时,SSBE1000 mg·L-1也明显抑制了c-Myc和p53的表达(P<0.05)。结论 AA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MIF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应激反应过程中巨噬细胞的浸润和活化。SSBE的干预可明显降低AA所致的损伤,这可能与MIF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植物提取物 马兜铃酸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转染对人内皮细胞MI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久昌 余细勇 +3 位作者 郭俊明 林秋雄 龚朝辉 刘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2-192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由血管紧张素(Ang)II诱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和构建含人ACE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ACE2),并将之转染入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 目的:探讨重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中由血管紧张素(Ang)II诱导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克隆和构建含人ACE2基因全长的重组质粒(pACE2),并将之转染入人血管内皮细胞中。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转染细胞中的MIF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ngⅡ(100nmol/L)和AngIV(100nmol/L)刺激后均可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MIF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0.01)。pACE2基因转染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中由AngII和AngIV诱导的MIF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ACE2基因过表达可明显抑制人内皮细胞中炎症介质MIF的表达,提示ACE2基因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效应。通过调节ACE2基因的活性和表达,很可能为炎症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血管紧张素Ⅱ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17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彩东 杨勇卫 +2 位作者 李惠军 田鹏飞 吴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HBV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样本,其中慢性HBV携带... 目的探讨HBV携带者外周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水平和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于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HBV携带者空腹血清样本,其中慢性HBV携带者39例,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2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HBV DNA定量,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和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组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0,3.11,9.99;6.28,4.11,14.96;P值均<0.01),其中慢性HBV携带者组MIF、IL-17和IL-10水平低于非活动性HBs Ag携带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慢性HBV携带者中中病毒载量组患者MIF和IL-17较其他组低,而IL-10水平高于另外两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携带者外周血MIF、IL-17和IL-10水平与ALT、AST、TBil、Alb以及HBV DNA定量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细胞因子MIF、IL-17和IL-10水平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炎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细胞介素 17 细胞介素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lfiredoxin-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喻姗姗 刘远玲 +4 位作者 陈曦 周云川 周杨 巫静娴 赵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小分子蛋白Sulfiredoxin-1(Srxn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Srxn1是否参与活化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H2O2处理、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followed by recovery,OGD/R)模型... 目的探讨小分子蛋白Sulfiredoxin-1(Srxn1)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Srxn1是否参与活化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H2O2处理、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followed by recovery,OGD/R)模型,模拟体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慢病毒载体片段Lenti-Srxn1-sh1和Lenti-Srxn1-sh2干扰Srxn1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两种损伤模型中细胞的存活率,采用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F-κB入核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NFκB p65、MIF的蛋白表达。结果在H2O2和OGD/R模型中,两组慢病毒干扰片段均可以降低Srxn1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比较,干扰Srxn1基因能够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增加NF-κB p65入核,使p-NFκB p65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xn1作为体内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可以减少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与其激活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iredoxin-1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保护 NF-ΚB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