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游荡段断面形态与过流能力调整及相互关系研究
1
作者 曹京京 申红彬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演变情况复杂,是重点关注与治理河段。基于河床滞后响应模型,分别建立游荡段主槽宽度、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以及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模型,并模拟分析主槽宽度与主槽水深、主槽宽度与河相系数、平滩流量与河相系数、流...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演变情况复杂,是重点关注与治理河段。基于河床滞后响应模型,分别建立游荡段主槽宽度、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以及平滩流量的滞后响应模型,并模拟分析主槽宽度与主槽水深、主槽宽度与河相系数、平滩流量与河相系数、流速与河相系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断面形态参数及过流能力模拟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确定系数与纳什效率系数均在0.80以上,相互关系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趋势符合良好。其中:2000年前主槽宽度减小,水深变幅不大,河相系数逐渐减小,平滩流量逐渐减小到最小值,但流速逐渐增大到最大值;2000年后主槽宽度增大,水深增大,但河相系数继续减小,平滩流量虽然逐渐增大,但是流速逐渐减小,相关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 断面调整 过流能力 滞后响应 相互关系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沙变化条件下黄河下游游荡段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赵翔 李达 +2 位作者 刘威 朱呈浩 崔振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9,共6页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势变化剧烈,研究其稳定性对于下游河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86—2020年游荡段游荡强度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来沙和工程情景下游荡段综合稳定系数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小浪...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势变化剧烈,研究其稳定性对于下游河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1986—2020年游荡段游荡强度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来沙和工程情景下游荡段综合稳定系数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游荡段横向摆动强度和纵向冲淤强度均明显减小,但2018—2020年小浪底水库排沙较多时纵向冲淤强度又有所增大;2)游荡段横向摆动强度与平滩河宽正相关、与平滩水深负相关;3)与无古贤水库相比,有古贤水库可长期维持游荡段一定规模的中水河槽,并显著提高游荡段综合稳定系数,6亿、8亿t来沙情景下综合稳定系数大于25的时间分别延长24、25a,3亿t来沙情景下可长期维持综合稳定系数大于0.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 游荡强度 稳定系数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畸形河势的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秦梦春 白玉川 +2 位作者 徐海珏 刘军政 白洋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5,共14页
1985年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段畸形河势频发,为科学治理黄河增加了难度。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精准解译遥感影像,结合历史数据资料,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游荡段1985—2023年畸形河势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游荡段上段、中段和下段的3个典型畸... 1985年以来黄河下游游荡段畸形河势频发,为科学治理黄河增加了难度。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方法精准解译遥感影像,结合历史数据资料,系统研究了黄河下游游荡段1985—2023年畸形河势的时空分布,重点分析了游荡段上段、中段和下段的3个典型畸形河势河段的演变过程。为了定量表示主流偏离治导线的程度,提出了偏离规划度的概念,然后从局部河段、单个河湾和断面3个尺度的形态变化分析了游荡段畸形河势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畸形河势位置发生了上移,目前多发生在游荡段上段;枯水多沙条件易形成畸形河势;偏离规划度小于0.2的河段不会发生畸形河势;畸形河势的发展受到河床质的影响,裁弯会从深泓点开始冲刷,并不断往两侧发展。本研究成果可为科学治理黄河下游游荡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河势 时空分布 演变过程 遥感影像 治导线 黄河下游游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下切特点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周哲瀚 李洁 +2 位作者 朱大伟 黄祥 朱呈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剧烈,研究其河床下切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游荡段河道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2020年黄河下游游荡段28个淤积断面汛后实测地形数据,计算了游荡段各断面及河段河床累计下切深度及平滩水深,利用水文...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剧烈,研究其河床下切特点及影响因素对游荡段河道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9-2020年黄河下游游荡段28个淤积断面汛后实测地形数据,计算了游荡段各断面及河段河床累计下切深度及平滩水深,利用水文资料得到了各水文站逐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并计算了一定流量下水位的逐年变化。结果表明:(1)1999-2020年黄河下游累计冲刷量达20.5亿m^(3),其中游荡段冲刷量最大,约为14.7亿m^(3)。(2)黄河下游游荡段在2000-2007年期间河床下切最为剧烈,多年平均河床下切深度达0.24 m/a,2008-2020年游荡段河床下切程度有所减弱,多年平均河床下切深度减小至0.05 m/a。(3)各站水位-流量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游荡段各站给定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沿程水文站水位下降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滞后时间约3~4 a。各站在500 m^(3)/s下的水位下降幅度均大于3 000 m^(3)/s水位下降幅度,其中高村站的下降幅度最大。(4)游荡段平滩水深由1999年的1.6 m逐步增大到2018年的4.0 m,之后又降低至2020年的3.8 m。(5)从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两方面探讨了影响游荡段河床累计下切深度的因素,发现前期6年平均来沙系数是影响累计平均河床下切深度的关键水沙因子,定量揭示了游荡段持续的河床粗化对河床下切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下切 来沙系数 小浪底水库 游荡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4-2020年黄河下游游荡段洪水水沙异步特性研究
5
作者 肖宝康 李洁 +2 位作者 陈栋 黄丹丹 李怡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3,共6页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增加,洪水风险依旧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威胁,因此研究黄河下游洪水水沙特性变化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花园口水文站1974—2020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不同时期洪水洪峰流量、含沙量变化,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 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增加,洪水风险依旧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威胁,因此研究黄河下游洪水水沙特性变化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花园口水文站1974—2020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不同时期洪水洪峰流量、含沙量变化,采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计算黄河下游游荡段洪峰与沙峰异步时长,研究洪水水沙异步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游荡段洪水以中型洪水为主,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低含沙洪水场次占比达85.9%,平均峰型系数降低为1.33,主要的洪水异步类型由洪峰沙峰同步型转变为沙峰滞后型。进一步分析了沙峰滞后型洪水滞后时长与来沙系数、历时、沙型系数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滞后时长的计算公式,用经验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总体较为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异步特性 滞后时长 游荡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指数法和形态学的黄河游荡段水体动态监测
6
作者 武雷岗 何荣 王瑞琨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填补近十年黄河游荡段河道平面变化情况的空白,提出了一种针对黄河的水体提取方法,以实现对黄河游荡段变化情况的监测。首先通过分析黄河干流水体与沿岸非水体地物的波谱特征差异,构建了一种针对黄河干流不同含沙量水体提取的多光谱... 为填补近十年黄河游荡段河道平面变化情况的空白,提出了一种针对黄河的水体提取方法,以实现对黄河游荡段变化情况的监测。首先通过分析黄河干流水体与沿岸非水体地物的波谱特征差异,构建了一种针对黄河干流不同含沙量水体提取的多光谱水体指数(GSWI),利用GSWI和改进的直方图双峰法进行水体粗提取,然后基于形态学进行优化,实现对水体的精确提取,最后基于获取的河道平面参数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含沙量不同的3个实验区均能较好提取出黄河干流水体,Kappa系数分别为94.8、96.5和97.7;游荡段干流河面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枯水期河面整体呈增加态势,增长率为2.4 km^(2)/a;枯水期心滩面积先减小后增加,2019年后剧烈增加,增长率为7.71 km^(2)/a;平均河宽整体呈增加态势,增长率为0.015 k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游荡 水体指数模型 形态学 直方图双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再平衡调整过程模拟与分析
7
作者 张萍 申红彬 +1 位作者 王海周 曹兵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4,44,共7页
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并开展调水调沙后,河道持续冲刷,进而引发床沙粒径粗化与冲刷效率降低,实质为河流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自动调整趋于再平衡的过程。基于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结合河床冲淤过程中输沙率调整的滞后响应模型,改... 黄河下游在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并开展调水调沙后,河道持续冲刷,进而引发床沙粒径粗化与冲刷效率降低,实质为河流在新的水沙条件下自动调整趋于再平衡的过程。基于河床演变滞后响应模型,结合河床冲淤过程中输沙率调整的滞后响应模型,改进河床淤积体体积平衡值的计算方法,并推导建立了河床再平衡调整的时间方程。以黄河下游游荡河段的花园口—高村段为例,对其河床持续冲刷再平衡调整时间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淤积体体积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时间变化过程吻合良好。经多方案比较计算认为,后期调水调沙可以考虑在控制来沙量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平均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游荡 持续冲刷 自动调整 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2年黄河下游游荡段冲刷模拟
8
作者 隋迎春 申红彬 +2 位作者 王海周 华广 曹兵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
自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并调水调沙以来,下游游荡段河床持续冲刷,输沙与冲刷效率显著下降。如何科学构建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冲刷期间输沙与冲刷效率调整的计算方法,成为后续开展调水调沙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到实测输沙率测量误差对... 自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并调水调沙以来,下游游荡段河床持续冲刷,输沙与冲刷效率显著下降。如何科学构建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冲刷期间输沙与冲刷效率调整的计算方法,成为后续开展调水调沙重点关注的问题。考虑到实测输沙率测量误差对河床冲淤计算的影响,以花园口进口站实测输沙率为基础,通过模型计算高村出口站输沙率,以达到部分修正高村出口站实测输沙率的目的。基于河床滞后响应模型与沙量平衡法,结合黄河下游输沙计算幂律函数公式,推导建立了考虑河床冲淤过程中输沙系数调整的输沙率滞后响应模型,并应用于游荡段在2000—2022年持续冲刷期间输沙与冲刷效率调整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对于游荡段在小浪底水库蓄水运用与调水调沙前后高村出口站输沙率与河床累计冲淤量的变化过程,模拟效果良好;对于游荡段在持续冲刷期间冲刷效率的调整过程,相比实测沙量平衡法计算结果,模拟结果与断面法实测冲刷效率变化趋势更为符合。这表明通过该模型计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高村出口站实测输沙率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游荡 持续冲刷 冲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数格Z上的内禀开放量子游荡
9
作者 李建敏 王才士 范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0-664,678,共6页
作为经典Markov链的量子类似物,开放量子游荡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在一维整数格上引入一种内禀开放量子游荡模型,并将其与Attal开放量子游荡模型(简称Attal游荡)进行比较,得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现针对较广... 作为经典Markov链的量子类似物,开放量子游荡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在一维整数格上引入一种内禀开放量子游荡模型,并将其与Attal开放量子游荡模型(简称Attal游荡)进行比较,得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发现针对较广泛的一类初始态,内禀开放量子游荡与Attal游荡具有相同的演化行为,且内禀开放量子游荡的结构更简单,可计算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量子游荡 量子信道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荡型辫状河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10
作者 王海考 王淼 +2 位作者 于忠良 余成林 尹艳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2,共18页
针对冀东油田高104 5区块馆陶组辫状河模式认识不清、砂体预测不准的问题,开展砂质辫状河河型分类研究。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岩石粒度、层理构造、相序、溢岸、落淤层发育情况以及砂体形态等指标确定研究区为游荡型辫状河... 针对冀东油田高104 5区块馆陶组辫状河模式认识不清、砂体预测不准的问题,开展砂质辫状河河型分类研究。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古气候、岩石粒度、层理构造、相序、溢岸、落淤层发育情况以及砂体形态等指标确定研究区为游荡型辫状河。随后,以Miall构型要素分析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辫流带、单一辫流带内河道和心滩边界识别标志,实现了研究区游荡型辫状河结构解剖,确定研究区单一辫流带宽度平均1 400.00 m,单一辫流带内心滩平均长度为414.47 m,宽度平均为158.86 m,河道宽度平均53.18 m。心滩长宽比集中在2.0~4.0,心滩宽度与辫状河道宽度比为2.2,为宽坝窄河道辫状河沉积模式。最后采用沉积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游荡型辫状河沉积相模式,可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辫状河 河型分类 沉积构型 沉积相模式 高1045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响应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晋 郭淑君 +2 位作者 张敏 姚文艺 张晓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7,25,共11页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素以调整速度快与幅度大著称,河道心滩复杂多变,探究心滩形态特征与水沙过程之间的响应关系对于解析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等形态特征指标,结合下游水沙及冲淤特性,采用遥感影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厘清游荡性河段水沙过程与心滩面积及数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水沙变化对心滩形态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道发生剧烈冲刷,游荡性河段累计冲刷量15.37亿m^(3),占下游累计冲刷量的68%;在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前,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年际变化剧烈,存在着明显的增长与降低变化过程,而小浪底水库运用以后,该河段的心滩面积与数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4 a滑动汛期平均流量和4 a滑动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加,游荡性河段的心滩面积及数量分别呈现出减小和增大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方法不仅可以较好地再现心滩发育及演变过程,还可以定性地表征特定水动力学因素对心滩形态特征塑造的影响,为阐明游荡性河段的心滩演变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阐明河流平面形态的调整过程,还可为今后河道整治工程的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演变 水动力学模型 水沙过程 游荡性河段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Bernoulli噪声的一维时空非齐次开放量子游荡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媛媛 王才士 范楠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用量子Bernoulli噪声方法研究一维时空非齐次开放量子游荡,给出该游荡的演化性质以及极限概率分布,并表明以局部基态作为初始态时,基于量子Bernoulli噪声的一维时空非齐次开放量子游荡具有与经典随机游荡相同的极限概率分布.
关键词 量子Bernoulli噪声 开放量子游荡 时空非齐次 极限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利普希茨跟踪性、G-等度连续和G-非游荡点集的研究
13
作者 冀占江 刘海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利用度量G-空间中映射f与轨道空间中诱导映射f之间的性质,研究了映射f的G-利普希茨跟踪性、G-等度连续、G-非游荡点与诱导映射f的利普希茨跟踪性、等度连续、非游荡点集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映射f具有G-利普希茨跟踪性■... 利用度量G-空间中映射f与轨道空间中诱导映射f之间的性质,研究了映射f的G-利普希茨跟踪性、G-等度连续、G-非游荡点与诱导映射f的利普希茨跟踪性、等度连续、非游荡点集之间的动力学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映射f具有G-利普希茨跟踪性■诱导映射f具有利普希茨跟踪性;(2)映射f是G-等度连续的■诱导映射f是等度连续的;(3)映射f的G-非游荡点集ΩG(f)在X中稠密?诱导映射f的非游荡点集Ω(f)在X/G中稠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利普希茨跟踪性 G-等度连续 G-非游荡 轨道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游荡半群及其性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恂 田立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2年第5期9-12,共4页
动力系统研究中 ,非游荡算子是在超循环算子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双曲不变性提出的一类性质较好的算子 而半群也是正被广泛研究的课题 ,在微分方程研究中尤其突出 W .Desch等人在超循环算子与半群的研究中提出了超循环半群的概念 ,并找... 动力系统研究中 ,非游荡算子是在超循环算子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双曲不变性提出的一类性质较好的算子 而半群也是正被广泛研究的课题 ,在微分方程研究中尤其突出 W .Desch等人在超循环算子与半群的研究中提出了超循环半群的概念 ,并找到了一些微分方程的解半群具有这些性质 文献 [4 ]中 ,他给出了半群超循环以及混沌的充分条件 在他们的启发下 ,提出非游荡半群的概念 ,并在一些混沌半群中找到具体例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循环算子 游荡算子 超循环半群 混沌半群 游荡半群 混沌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非游荡集与分布混沌(Ⅱ)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钦杰 王辉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8-280,共3页
利用子移位构造一个只有两个强非游荡点的分布混沌系统.结果表明,只要两个强非游荡点就有可能产生分布混沌.
关键词 强非游荡 强非游荡 分布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黄河下游游荡段滩岸崩退过程及特点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洁 夏军强 +1 位作者 邓珊珊 张晓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7-525,共9页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冲刷剧烈,滩岸崩退过程较为显著。估算典型断面的滩岸崩退过程,不仅有助于全面掌握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同时也能为河道整治及规划等提供相关参数。以1999—2013年游荡段典型断面(水文断面及淤积断... 小浪底水库运行后,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冲刷剧烈,滩岸崩退过程较为显著。估算典型断面的滩岸崩退过程,不仅有助于全面掌握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同时也能为河道整治及规划等提供相关参数。以1999—2013年游荡段典型断面(水文断面及淤积断面)汛后实测地形资料为基础,确定了这些断面平滩河宽的调整过程,发现多年平均崩退速率最大达215 m/a;分析了影响滩岸崩退过程的不同因素,发现滩岸土体组成及力学特性、滩槽高差等因素虽对崩退过程有一定影响,但来水来沙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建立了游荡段水文断面及淤积断面滩岸累计崩退宽度与前期5年平均汛期水流冲刷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85以上。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用来估算游荡段典型断面滩岸的崩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滩岸崩退 水流冲刷强度 游荡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深泓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金德生 张欧阳 +2 位作者 陈浩 郭庆伍 刘继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62,共11页
本文借助地貌类比方法及时空复杂响应 ,采用深泓指数及河床起伏度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用后 (196 0~ 196 4年 )黄河下游游荡段的深泓演变情况。预测了小浪底水库修建后 ,清水下泄运用阶段时 ,下游游荡性河段将 :(1)沿程深泓基本保持居... 本文借助地貌类比方法及时空复杂响应 ,采用深泓指数及河床起伏度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用后 (196 0~ 196 4年 )黄河下游游荡段的深泓演变情况。预测了小浪底水库修建后 ,清水下泄运用阶段时 ,下游游荡性河段将 :(1)沿程深泓基本保持居中偏右趋势 ,(2 )深泓位移具有时空复杂响应过程 ,(3)游荡程度降低 ,局部河段暂时向微弯发展。因此 ,必须采取“控导主溜 ,稳定险工” ,才能维护良性微弯河势 ,遏制回返向恶性游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浪底水库 游荡河段 深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汊与游荡型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以苏丹FN油田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敏 穆龙新 +1 位作者 赵国良 王喻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6-256,共11页
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对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多停留在笼统的辫状河模式上,对不同类型辫状河的构型研究较少。本文在文献调研和露头观察的基础上,对分汊和游荡两种类型的辫状河分别进行研究... 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对预测剩余油分布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研究多停留在笼统的辫状河模式上,对不同类型辫状河的构型研究较少。本文在文献调研和露头观察的基础上,对分汊和游荡两种类型的辫状河分别进行研究。以苏丹FN油田为例,依据"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的构型解剖思路,综合岩心和测井资料分别对分汊与游荡型两种辫状河进行构型单元解剖,从单一辫流带砂体厚度、隔夹层发育规模、心滩坝与辫状河道发育规模及关系、落淤层与沟道发育规模及模式等方面入手,分层次定量计算不同河型构型单元的发育规模,探讨不同规模构型要素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分汊型辫状河单一辫流带砂体厚度小于游荡型辫状河,连片分布的隔层稳定性强于游荡型辫状河;分汊型及游荡型辫状河都广泛发育心滩坝、辫状河道等砂体,规模和形态类似;分汊型辫状河心滩坝被河道下切完全,内部发育落淤层与沟道沉积,两者分期孤立分布或同期切割分布;游荡型辫状河心滩坝内镶嵌着规模较小的辫状河道(沟道),落淤层较不发育。最终总结了构型界面渗流屏障在垂向上影响剩余油分布的5种模式,以及构型单元渗透性较差处如心滩坝边部、泥质(半)充填河道等易形成剩余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辫状河 分汊型 游荡 层次分析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流线调整与水沙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卫红 李舒瑶 张晓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3,共7页
通过对多年河势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主流线的调整规律。研究表明,主流线弯曲系数与汛期水量和洪水径流量成反比,与汛期平均含沙量关系不大,但与年径流量也有关;主流线弦高与汛期水量之间无明显增减关系,对于长河段平均意义而言... 通过对多年河势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主流线的调整规律。研究表明,主流线弯曲系数与汛期水量和洪水径流量成反比,与汛期平均含沙量关系不大,但与年径流量也有关;主流线弦高与汛期水量之间无明显增减关系,对于长河段平均意义而言,弦高基本稳定在1000~1500m之间,而弦长与汛期径流量有明显的正比关系;近年来,主流线弯曲系数增加,同时河湾个数增多,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主流线长度随汛期水量增加而减小,且其递减率与汛期水量成线性统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线 河势 游荡性河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荡型河道透水整治建筑物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玉建 侍克斌 周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5-17,共3页
从游荡型河道透水整治建筑物的角度 ,总结和探讨了以往河道整治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 :透水整治建筑物具有适应不同标准洪水、不与河流争空间、少抢险或不抢险、保护生态等优点。这些优点与当前洪水管理思想相适应 ,并对内陆河游... 从游荡型河道透水整治建筑物的角度 ,总结和探讨了以往河道整治中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 :透水整治建筑物具有适应不同标准洪水、不与河流争空间、少抢险或不抢险、保护生态等优点。这些优点与当前洪水管理思想相适应 ,并对内陆河游荡型河道整治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型河道 河道整治 透水整治建筑物 塔里木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