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龙血竭游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晓惠 吕敬慈 雍克岚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根据血竭中游离黄酮存在着酸性差异,采用溶剂除杂,转溶于乙醚,再用pH梯度萃取得到不同酸性的黄酮,进而对弱酸性组分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考察不同提取部位对-αD-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发现弱酸性成分的活性较强,比血竭... 根据血竭中游离黄酮存在着酸性差异,采用溶剂除杂,转溶于乙醚,再用pH梯度萃取得到不同酸性的黄酮,进而对弱酸性组分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考察不同提取部位对-αD-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变化,发现弱酸性成分的活性较强,比血竭全粉提高45.5%,为研究龙血竭中黄酮类化合物对-αD-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竭 游离黄酮 α-D-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游离态大豆异黄酮豆豉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大鹏 高玉荣 +3 位作者 徐国栋 王洪江 张丽媛 刘伟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1期16-18,22,共4页
选用前期筛选的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菌种,进行富含游离态大豆异黄酮豆豉的前发酵及后发酵工艺研究。以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和游离态大豆异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豆豉前发酵时间为10d,前发酵温度为52℃,氨基酸态氮质量分... 选用前期筛选的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菌种,进行富含游离态大豆异黄酮豆豉的前发酵及后发酵工艺研究。以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和游离态大豆异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豆豉前发酵时间为10d,前发酵温度为52℃,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797g/100g,游离态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684.892μg/g。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后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加盐量6%,酵母接种量1%,后发酵时间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游离态大豆异 前发酵 后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型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炳文 宋永生 +1 位作者 郝征红 岳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8,共4页
通过正文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 通过正文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nd(未检出)、G:nd(未检出)、De:14.01%、Ge:23.45%,水解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型大豆异 酸水解工艺 游离型大豆异 大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酶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翟清燕 赵龙玉 +1 位作者 赵凤春 杨正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166,171,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乳中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以此为指标,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筛选的100株乳酸菌中,选出一株发酵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产量最高的作为生产功能性发酵豆乳的发酵菌株。经生理生化及遗传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乳中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以此为指标,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筛选的100株乳酸菌中,选出一株发酵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产量最高的作为生产功能性发酵豆乳的发酵菌株。经生理生化及遗传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影响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产量的3个发酵因素,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17h、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游离型异黄酮的产量为132.81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乳 游离型大豆异 植物乳杆菌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及其水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锋 翟桂香 《粮油食品科技》 2004年第5期35-36,共2页
介绍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功能特性,简述了大豆异黄酮水解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大豆异 水解 游离型大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加工前后营养与活性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宋永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9-80,64,共3页
豆豉加工处理可以使豆豉中游离氨基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发酵处理基本上不改变豆豉中异黄酮的总含量,而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β-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使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豆豉 加工处理 营养成分 活性成分 大豆食品 游离型大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