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链段在PA6/ABS共混物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童 刘洋 +1 位作者 谭志勇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27,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改性剂,采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分离出ABS改性剂中的游离SAN链段。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ABS改性剂与聚己内酰胺(PA6)进行共混,研究了ABS改性剂中游离的SAN链段对PA6/ABS共混物...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改性剂,采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分离出ABS改性剂中的游离SAN链段。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将ABS改性剂与聚己内酰胺(PA6)进行共混,研究了ABS改性剂中游离的SAN链段对PA6/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ABS改性剂中的游离SAN链段后,对PA6/ABS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影响不大。除去ABS改性剂中的游离链,对共混物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影响不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动态力学分析仪(DMA)测试发现PA6/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态表明,分离游离链后核壳粒子更加均匀地分散在共混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酰胺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核壳结构 游离链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链段在环氧官能化ABS增韧PBT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房新颖 王展 +3 位作者 杨晓庆 高文静 谭志勇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聚丁二烯(PB)表面接枝苯乙烯(St)、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合成了具有反应活性的ABS-g-GMA核-壳改性剂;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将改性剂中的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SAN-co-GMA)游离链...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聚丁二烯(PB)表面接枝苯乙烯(St)、丙烯腈(AN)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合成了具有反应活性的ABS-g-GMA核-壳改性剂;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将改性剂中的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SAN-co-GMA)游离链段分离出来,得到了ABS-g-GMA′核-壳改性剂;最后将分离出来的SAN-co-GMA游离链段按照不同用量回加到PBT/ABS-g-GMA′共混物中,研究游离链段的用量对ABS-g-GMA核-壳改性剂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的游离链占ABS-g-GMA′改性剂的2.50%时,PBT/ABS-g-GMA′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弯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最小;共混物的分散相形态表明游离链段对核-壳粒子在PBT基体中分散的均匀程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官能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核-壳改性剂 游离链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ABS共混物中游离SAN链段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涛 田帅 +1 位作者 谭志勇 张会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0,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核/壳质量比为60/4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核-壳结构改性剂,将ABS改性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熔融共混,制备PBT/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改性剂中游离的苯乙烯-丙烯腈(SAN)链段对PBT/ABS性能的影响...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核/壳质量比为60/4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核-壳结构改性剂,将ABS改性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熔融共混,制备PBT/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改性剂中游离的苯乙烯-丙烯腈(SAN)链段对PBT/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链段对共混物相容性影响不大,但能够显著降低共混物的加工黏度,并且可以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就是说,ABS改性剂中游离链段的存在对共混物的性能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核-壳 游离链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