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附树脂对水中游离胆红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槐三 李锂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9-35,共7页
测定了七种吸附树脂对模拟水溶液中游离胆红素的静态吸附能力,研究了试液pH和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NKA-21和CKA树脂对胆红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平衡吸附效率为64-72%,吸附量为13.3-16.8mg/g,最佳吸附温度为20-35℃,最佳吸附pH分别... 测定了七种吸附树脂对模拟水溶液中游离胆红素的静态吸附能力,研究了试液pH和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NKA-21和CKA树脂对胆红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平衡吸附效率为64-72%,吸附量为13.3-16.8mg/g,最佳吸附温度为20-35℃,最佳吸附pH分别为7.30和7.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吸树脂 游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结合胆红素与游离胆红素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雪丽 李曼 +3 位作者 季文斌 吕振宇 杨燕 朱建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 比较结合胆红素(CB)和游离胆红素(UC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取传代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三组,CB组加入20μmol/L CB、UCB组加入20μmol/L UCB、Control组加入最... 目的 比较结合胆红素(CB)和游离胆红素(UCB)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取传代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三组,CB组加入20μmol/L CB、UCB组加入20μmol/L UCB、Control组加入最大药物浓度的DMSO(体积比≤0.1%)。采用MTS法检测三组细胞增殖能力(OD值),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三组培养10、24 h的迁移能力(划痕修复率),成管实验检测三组培养4、8、24 h的血管生成能力(管样结构数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三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1/2及蛋白激酶B(Akt)、pAkt308、p-Akt473蛋白表达。结果 UCB组、Control组、CB组OD值分别为0.48±0.05、0.81±0.02、1.56±0.07,三组OD值依次升高(P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CB组培养10、24 h的划痕修复率及培养4、8、24 h的管样结构数量均升高,UCB组均降低(P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CB组细胞ERK、Akt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UCB组细胞ERK、Akt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Control组比较,CB组及UCB组细胞p-ERK1/2、p-Akt308、pAkt473蛋白表达均升高,且UCB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CB可促进HUVECs的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RK1/2及Akt信号通路有关,而UCB对HUVECs的上述生物学行为则具有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学实验研究 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血管生成 ERK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蓝光疗法与连续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网 徐霞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究多次蓝光疗法与连续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总胆红素(TBIL)、游离胆红素(IBIL)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9例和B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血液碱化、补液等黄疸基础治疗,在此基础... 目的:探究多次蓝光疗法与连续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总胆红素(TBIL)、游离胆红素(IBIL)的影响。方法:选取77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9例和B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血液碱化、补液等黄疸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使用多次蓝光间歇照射治疗,B组使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TBIL、IBIL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血清TBIL、IBIL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疗法 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RP-HPLC法测定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的游离胆红素以保证牛黄类药材及安宫牛黄丸的质量与用药安全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承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5期282-282,共1页
目的探究改进RP-HPLC法测定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的游离胆红素以保证牛黄类药材及安宫牛黄丸的质量与用药安全。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用HPLC法测定游离胆红素的含量。考察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不同分散介质如碳酸钙和硅藻土对游离胆红素... 目的探究改进RP-HPLC法测定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的游离胆红素以保证牛黄类药材及安宫牛黄丸的质量与用药安全。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用HPLC法测定游离胆红素的含量。考察牛黄及安宫牛黄丸中不同分散介质如碳酸钙和硅藻土对游离胆红素测定的影响。色谱条件,C18色谱柱,检测波长分别为Kromasil 100,(5μm,0.46 cm×15 cm),450 nm。以乙腈-1%冰醋酸(95:5)为流动相。结果胆红素在0.3055-30.55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样回收率最高。结论对于牛黄及安宫牛黄丸,采用碳酸钙作为分散介质的测定结果优于硅藻土等介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HPLC法 安宫牛黄丸 游离胆红素 碳酸钙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红素神经毒性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奕(综述) 梁勇(审校)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的关注引起人们对胆红素神经毒性的认识。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易造成患儿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和智力低下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除此之外,研究表明脑出血后也会导...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的关注引起人们对胆红素神经毒性的认识。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易造成患儿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和智力低下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1]。除此之外,研究表明脑出血后也会导致神经功能缺失。其中脑水肿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血肿的组成成分及其降解产物(如血红蛋白、胆红素、铁离子和CO等)的毒性导致脑出血后脑水肿,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能是继发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2]。在对成人胆汁郁积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胆汁郁积性黄疸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瘙痒、疲劳等症状,这与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些神经递质的传导异常密切相关[3]。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脑脊液中,游离胆红素的浓度平均可达到10μmol[4]。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胆汁郁积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吸入麻醉药全麻敏感性增强,这些现象可能都与游离胆红素的神经毒性密切相关[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神经毒性 脑出血后脑水肿 神经系统后遗症 胆汁郁积性黄疸 胆红素血症 游离胆红素 胆红素脑病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实验室认可中临床化学抗干扰性能的系统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文江平 郭拥军 +1 位作者 鲁辛辛 刘向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估本室临床化学33项指标的检测试剂对抗坏血酸、乳糜、血红蛋白、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的抗干扰性能。方法以待评估试剂对上述各干扰物的6个不同水平样品检测,计算各水平检测均值与0点检测均值的比值,规定实验结果在90%-... 目的系统评估本室临床化学33项指标的检测试剂对抗坏血酸、乳糜、血红蛋白、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的抗干扰性能。方法以待评估试剂对上述各干扰物的6个不同水平样品检测,计算各水平检测均值与0点检测均值的比值,规定实验结果在90%-110%区间之内为无干扰区间。结果抗坏血酸对UA、DBil产生负干扰;游离胆红素对CK-MB、DBil产生正干扰,对GGT产生负干扰;结合胆红素对P产生正干扰,对UA产生负干扰;血红蛋白对ALT、AST、LDH、HBDH、CK、CK-MB、TBil、DBil、Fe、UIBC(铁不饱和结合力)、TIBC(总铁结合力)、UA产生正干扰,对TBA、Amy、ALP、GGT产生负干扰;乳糜对DBil、TP产生负干扰,对Mg、GGT产生正干扰。结论临床化学抗干扰性能的评估为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解释和检验试剂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抗坏血酸 乳糜 溶血血红蛋白 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任成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1993年第3期38-39,共2页
人工培植牛黄,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日月显的因素是黄床形态和活性、致黄菌的优劣、... 人工培植牛黄,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日月显的因素是黄床形态和活性、致黄菌的优劣、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地区类型、牛的品种及年龄、饲料和饲喂方式等。为提高人工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天然牛黄形成的机理,相应地采取如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含量 产量关系 饲喂方式 影响因素 葡萄糖醛酸 浆肌层结节缝合 胆红素 切除术 游离胆红素 海浮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石胶囊防治豚鼠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张 熊玉霞 +1 位作者 杨莉娟 孟宪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4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消石胶囊 防治措施 豚鼠 胆色素结石 游离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9
作者 刘旭 芦起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63-64,I0001,I0002,共4页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约60%的足月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在早产儿中这一比例高达80%[1-2]。新生儿黄疸常表现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新生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导致胆红...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约60%的足月儿在生后1周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而在早产儿中这一比例高达80%[1-2]。新生儿黄疸常表现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过高的游离胆红素可透过新生儿尚未发育完善的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3]。自1958年Cremer首次发现光疗可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以来,光疗凭借有效、无创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式[4]。胆红素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异构和氧化作用转变为可溶性的产物,并将这些产物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机体血清胆红素水平[5]。光疗的有效性取决于光源颜色(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的辐照度)、光照面积以及光照时间同。近年来,为黄疸患儿选择光疗的最佳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光疗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带来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未结合胆红素 神经系统后遗症 胆红素脑病 游离胆红素 新生儿期 光疗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素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蓝光照射治疗 新生儿黄疸 游离胆红素 神经系统后遗症 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 黄疸新生儿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永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280-281,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效果。方法 6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传统的长时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36例行短时多次蓝光疗法,观察两组游离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以...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效果。方法 6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传统的长时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36例行短时多次蓝光疗法,观察两组游离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儿IBiL及TBiL的水平均高于研究组,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3%显著高于研究组的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短时多次蓝光疗法 游离胆红素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乐胶囊药效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萍 唐荣先 +2 位作者 陈瑾壁 钟丕 冷碧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8年第3期37-38,共2页
1 胆乐胶囊能有效地抑制饮食致豚鼠体内结石形成,并能明显降低动物体内游离胆红素和胆固醇含量。2 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致炎后的小鼠耳肿胀。中和高剂量组其肿胀抑制率均大于50%,并具量效关系。3 对2。
关键词 胆乐胶囊 工业研究 最大耐受量 药效 毒性 肿胀抑制率 游离胆红素 量效关系 2 4-二硝基酚 体内结石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