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细胞法制备丙烯酰胺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同森 马武生 杨生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27-730,共4页
采用新工艺游离细胞法半连续操作制备丙烯酰胺 ,探讨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在温度高于2 0℃时酶易失活 ,底物丙烯腈体积分数高于 4 %和产物丙烯酰胺质量浓度高于 30 0 g/L时 ,将对酶活性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温度下 ,采用... 采用新工艺游离细胞法半连续操作制备丙烯酰胺 ,探讨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在温度高于2 0℃时酶易失活 ,底物丙烯腈体积分数高于 4 %和产物丙烯酰胺质量浓度高于 30 0 g/L时 ,将对酶活性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温度下 ,采用底物流加及酶流加方法能保持较高的酶活性。当菌悬液体积分数为10 %、反应温度为 2 0℃、流动加入时 ,最终生成丙烯酰胺的质量浓度为 36 6g/L ,与菌悬液一次性加入相比 ,丙烯酰胺质量浓度提高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细胞法 腈水合酶 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游离细胞法生产雄烯二酮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世闯 蔡帅 +3 位作者 郭秋爽 张铭楷 李华 刘宇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5-109,115,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游离细胞法生产雄烯二酮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雄烯二酮转化率的3个主要因素:植物甾醇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菌体量。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值范围,然后利... 采用响应面法对游离细胞法生产雄烯二酮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影响雄烯二酮转化率的3个主要因素:植物甾醇浓度、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菌体量。在这个基础上用最陡爬坡法来逼近最大响应值范围,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这几个主要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植物甾醇浓度为19.41 g/L,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为80.14 g/L,菌体浓度为110.55 g/L,雄烯二酮最大转化率可达67.25%,与响应面预测转化率相近,与优化前相比,雄烯二酮转化率提高了41.55%,雄烯二酮含量达8.68 g/L,生产强度为2.17 g/(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游离细胞法 雄烯二酮 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细胞膜生物反应器法与固定化细胞法在丙烯酰胺微生物转化中的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旭东 史悦 +1 位作者 于慧敏 沈忠耀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共3页
研究和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游离细胞法 ,并用膜生物反应器分离细胞和产品 ,使其在丙烯酰胺微生物转化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比较了它和固定细胞法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研究表明 ,在丙烯酰胺微生... 研究和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游离细胞法 ,并用膜生物反应器分离细胞和产品 ,使其在丙烯酰胺微生物转化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比较了它和固定细胞法的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研究表明 ,在丙烯酰胺微生物转化中 ,游离细胞法优于固定化细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游离细胞法 固定化细胞 膜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固定化细胞法在微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宋德贵 杨生玉 +1 位作者 王刚 陈双喜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研究了半固定化细胞法在微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与固定细胞法和游离细胞法相比较,并经长期的工业化生产表明,该法在生产工艺、转化率、生产效率、生产周期、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方法具有与底物接... 研究了半固定化细胞法在微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中的应用.通过与固定细胞法和游离细胞法相比较,并经长期的工业化生产表明,该法在生产工艺、转化率、生产效率、生产周期、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优势.本方法具有与底物接触表面积大、反应效率高、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投资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定化细胞 丙烯酰胺 游离细胞法 固定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