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吻合两条静脉的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 被引量:20
1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3 位作者 彭歆 张雷 郭传瑸 黄敏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两条静脉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9月—2003年4月完成的168例同时吻合两条静脉的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68例患者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11~79岁,平均44.6... 目的探讨吻合两条静脉的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9月—2003年4月完成的168例同时吻合两条静脉的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68例患者中男92例,女76例,年龄11~79岁,平均44.6岁。分析肿瘤的部位和类型、缺损的范围、所采用游离瓣的设计、受区静脉的选择、血管吻合技术和游离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采用的168块游离瓣中,腓骨瓣126块,前臂皮瓣32块,腹直肌皮瓣7块,肩胛瓣、空肠瓣和大腿前外侧皮瓣各1块。最常选用的受区静脉包括颈外静脉、面前静脉、面总静脉和颈内静脉,占全部受区静脉的86.0%。本组游离组织瓣的临床成活率为99.4%,术后1块腓骨瓣因动脉血栓而失败,但无1例游离瓣发生术中和术后静脉危象。结论同时吻合两条静脉的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可有效防止或降低游离瓣静脉危象的发生机率,提高了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移植 血栓形成 静脉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3 位作者 彭歆 郭传瑸 黄敏娴 张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 2 8例 15岁以下儿童患者的 30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头颈部缺损的部位和类型、采用游离组织瓣的... 目的 探讨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 2 8例 15岁以下儿童患者的 30块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作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头颈部缺损的部位和类型、采用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分析有可能影响游离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  2 8例患者一共采用了 4种游离瓣 ,即腓骨瓣 19块、前臂皮瓣 5块、肩胛皮瓣和腹直肌皮瓣各 3块。其游离瓣的临床成功率为 93 3% (2 8 30 ) ,1块腓骨瓣和 1块腹直肌皮瓣失败 ;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6 7% ,但并发症均不严重 ,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结论 儿童患者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 ,与成年患者相比其成功率和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 重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4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毛驰 俞光岩 +3 位作者 彭歆 郭传瑸 黄敏娴 张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头颈部重建的效果。方法:对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头预部重建的144例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 目的:探讨采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头颈部重建的效果。方法:对1999年5月~2000年10月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头预部重建的144例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前臂皮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为最常用的行头颈部重建的游离组织瓣,占全部皮瓣的94.7%;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为98%,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6%,抢救成功率为66.7%;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但大多数并发症均不严重,没有造成明显的后果;吸烟、饮酒、放疗和患者年龄等均非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且优于传统的带蒂组织瓣移植,是头颈部重建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 头颈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预防性气管切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蔡天怡 章文博 +5 位作者 于尧 王洋 毛驰 郭传瑸 俞光岩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201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533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9.3±16... 目的:探讨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患者术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2016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同一手术团队连续完成的533例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9.3±16.6)岁,其中321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占全部患者的60.2%。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手术因素、治疗史、患有共病、个人史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伴有舌、口底、口咽部、双侧下颌骨缺损,行单侧及双侧颈淋巴清扫术,既往有放疗史、吸烟史者,以及应用较臃肿软组织皮瓣的患者,术后气道梗阻风险较大,更倾向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有1例未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气道梗阻行紧急气管切开。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患者中,8.39%出现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出血为主。结论:并非所有行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的患者均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患者是否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保证患者的术后气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游离组织瓣移植 头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带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术近况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四肢骨缺损、骨不连和骨缺血性坏死等病损的治疗历来是骨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已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初现曙光。在早期阶段,因仅有少量供区可供选择,所采用的多为吻合血管的骨或骨膜瓣游离移... 四肢骨缺损、骨不连和骨缺血性坏死等病损的治疗历来是骨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已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初现曙光。在早期阶段,因仅有少量供区可供选择,所采用的多为吻合血管的骨或骨膜瓣游离移植,而游离组织瓣移植则存在着手术创伤大、费时长和难度较高等不足之处。此后,由于显微外科的进展,遂涌现出许多骨移植供区,使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局部移位植骨的应用日益增多,逐渐超过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原先应用主干血管为蒂的骨、骨膜瓣也多由非主干血管蒂所替代,后者为供肢保留着原有的主要血供,此种选择是非常合理的。在这个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9年,笔者曾为之作一概述。本世纪以来,随着解剖观测与临床应用的深入,国人开拓并筛选出更多具备操作简易、安全,疗效可靠和易于推广的优良供区,遍及四肢骨骼的大多数部位,而对同一组织瓣还可采用不同的血管蒂,让我们有充裕余地为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移位术 带血管蒂 游离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应用 国内 骨缺血性坏死 游离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