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研究
1
作者 王君 朱铁兵 +2 位作者 杨志健 王连生 马文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f鄄TFPI)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ACS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浆中f鄄TFPI水平。结果:ACS组f鄄TFP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f鄄TFPI)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ACS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浆中f鄄TFPI水平。结果:ACS组f鄄TFP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鄄TFPI水平增高最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鄄TFPI是ACS内皮细胞损伤后凝血的标志之一,在AC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f鄄TFPI水平的监测对识别ACS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联合核因子-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冷彪 洪德全 +3 位作者 谈明 田明 谢闪亮 涂杳然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455-2460,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联合核因子-κB(NF-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27例STBI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STBI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53)与...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血清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联合核因子-κB(NF-κB)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8月医院收治的127例STBI患者的病历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STBI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n=53)与预后良好组(n=74)。对比两组的血清NF-κB水平、临床资料与血清TFPI-1水平。筛选影响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血清NF-κB与血清TFPI-1预测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F-κB水平比预后良好组高,血清TFPI-1水平比预后良好组低。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0岁例数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TFPI-1水平(OR=0.328,95%CI:0.156~0.689)为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NF-κB水平(OR=3.773,95%CI:1.797~7.924)、年龄>60岁(OR=3.543,95%CI:1.687~7.441)为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TFPI-1、NF-κB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TBI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84、0.847、0.931(P<0.05),且二者联合的AUC值更高(P<0.05)。结论血清NF-κB联合血清TFPI-1预测STBI患者预后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1 因子-ΚB 预后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药物支架与非药物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高峰 许澎 +6 位作者 伍旭升 周亚刚 乔祺 俞利群 施旭荣 徐岭 朱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对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影响;药物支架(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TF和TFPI影响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将53例临床特征相似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成置入药物支架组(n=24)和非药物支架组两组(n= 29),测定置入支架前、置入后即刻、24小时后、48小时后血液中TF和TFPI的浓度,比较同组中不同时点TF和TFPI的变化以及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对应时点的TF和TFPI的变化。结果:药物支架组和非药物支架组患者在置入支架后TF均显著升高;非药物支架组介入后即刻TFPI升高,以后降低至基线值以下,药物支架组也有类似趋势,但两组间对应时点TF和TFP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有的药物治疗基础上,置入药物支架和非药物支架对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类似,并不促进系统高凝状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支架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组织因子及其途径抑制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齐晓云 徐萍 +3 位作者 杨洋 李春华 王万粮 东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9-64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患者分别置入雷帕...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前后血浆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的变化,探讨TF、TFPI对雷帕霉素支架置入后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129例急诊行支架治疗的AMI患者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支架(n=124)和金属裸支架(n=25)。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24h、48h、1周外周静脉血TF、TFPI水平。比较雷帕霉素支架组与金属裸支架组不同时点TF、TFPI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临床支架后血栓形成事件。结果术后24h、48h、1周时雷帕霉素支架组TF水平均明显高于金属裸支架组(P<0.05);术后24h时TFPI水平雷帕霉素支架组明显低于金属裸支架组(P<0.01);术后48h及1周时2组TFP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发生支架后血栓形成3例,均为雷帕霉素支架组。结论 AMI支架治疗后,雷帕霉素支架可使TF表达升高,这可能是导致雷帕霉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雷帕霉素 血栓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齐晓云 徐萍 +5 位作者 李春华 杨洋 王万粮 张继红 刘洁 刘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TFPI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和TFPI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对兔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探讨TFPI改善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和TFPI组。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模型。用硫黄素S活体染色,观察兔心肌无复流范围;伊文斯蓝、四氮唑红染色,评估兔心肌缺血及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梗死及周围区组织因子(TF)、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再灌注后90min,盐水对照组兔IL-6和TF水平明显高于TFPI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各组TNF-α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TFPI组与盐水对照组结扎区心肌范围相似(P>0.05),但无复流范围及坏死心肌范围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P<0.05,P<0.01)。结论兔心肌梗死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可发生无复流现象;TFPI可缩小无复流及坏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栓形成和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无复流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Ⅶ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熊石龙 王前 +3 位作者 郑磊 李俊玲 文志斌 贺石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患者组织因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分析69例急性心肌梗死、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50名健康老年人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因子VII等指标。血浆中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活性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抗原测定用ELISA法;凝血因子VII(FVII)促凝活性测定采用一期凝固法,FVIIa水平测定采用重组可溶性组织因子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TFPI活性与TFPI抗原均显著增加(P均<0.05),而血浆中FⅦ:C无显著变化(P>0.05),但FⅦa显著增加(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F活性、TF抗原均升高(P均<0.05),TFPI活性、TFPI抗原均降低(P均<0.05),而血浆中FⅦ:C、FⅦa显著增加(P均<0.05)。两病例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组TF活性、抗原升高更为显著(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TFPI活性、抗原增加,而急性脑梗死组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FⅦ:C在急性脑梗死组显著升高(P<0.05),而FⅦa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存在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测定上述指标对了解疾病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硬死 急性脑梗死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与血浆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亚刚 刘立根 +4 位作者 施劲东 朱宏钧 蒋克泉 伍旭升 曹健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原的变化,探讨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在心房血栓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6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血浆TF和TFPI抗原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组血浆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060.0±669.8)pg/mLvs(423.6±245.1)pg/mL,P=0.000],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8.2±8.9)ng/mLvs(70.1±24.0)ng/mL,P=0.000;(26.3±8.0)ng/mLvs(41.2±16.7)ng/mL,P=0.000]。②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与无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比较,伴左房血栓心房颤动组TF抗原水平显著增高[(1431.4±564.5)pg/mLvs(904.6±660.3)pg/mL,P=0.004],总TFPI和游离TFPI抗原水平降低[(33.1±9.6)ng/mLvs(40.0±7.8)ng/mL,P=0.01;(22.9±8.2)ng/mLvs(22.7±7.4)ng/mL,P=0.048]。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改变表现为凝血活性增高和抗凝活性减低,组织因子凝血途径参与了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血栓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心房颤动患者 血浆组织因子途径 血栓形成机制 抗原水平 TFPI 酶联免疫吸附 左房血栓 凝血途径 正常对照组 抗凝活性 凝血活性 mL 增高 游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董永强 纪涛 +3 位作者 张晓明 朱水波 徐家行 殷桂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03-1905,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评价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临床资料和临床分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PI-2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评价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临床资料和临床分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FPI-2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5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标记染色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TFPI-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指数为60.0%,低于正常肺组织的89.5%。Ⅰ、Ⅱ期及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FPI-2表达指数(70.9%)及AI值[(9.58±4.52)%]均高于Ⅲ、Ⅳ期[48.3%、(6.36±1.98)%]及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57.1%、(6.10±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PI-2在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FPI-2可能在诱导非小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懿建 陈方平 +2 位作者 万通 张立群 李海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376-3379,共4页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TF及TFPI的影响。方法:设不同时间组,TNF-α10ng/mL分别培养0h、1h、3h、6h、12h、24h,另设不同溶度组,TNF-α0ng/mL、1ng/mL、10ng/mL、20ng...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表达TF及TFPI的影响。方法:设不同时间组,TNF-α10ng/mL分别培养0h、1h、3h、6h、12h、24h,另设不同溶度组,TNF-α0ng/mL、1ng/mL、10ng/mL、20ng/mL、50ng/mL、100ng/mL分别培养6h;ELISA法测定TF及TFPI抗原的表达;RT-PCR检测TF及TFPI基因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的TNF-α对HUVECs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TNF-α促进TF抗原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TNF-α10ng/mL作用6h时最明显(P<0.01);TNF-α促进TF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在3h时达到高峰(P<0.01);TNF-α对HUVECs表达TFPI抗原及TFPImRNA无明显影响。结论:TNF-α可以诱导HUVECs细胞表达TF;TNF-α对HUVECs细胞TFPI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转移对动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新华 傅羽 +3 位作者 张一娜 邹亚男 杜秀敏 韩志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 目的:研究日本凝血病毒(HVJ)-人工病毒包膜(AVE)脂质体介导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抑制作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兔球囊损伤髂动脉局部分别转染含TFPI基因(TFPI组)或pcDNA3.1质粒(空质粒组)的HVJ-AVE脂质体复合物或HVJ-脂质体(空载体组)或生理盐水(盐水组),1,3和7天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局部TFPI表达;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各组血栓形成情况;各组实验动物观察6个月评价这种疗法的安全性。结果:TFPI基因转移后1天即检测到TFPI mRNA表达,第3天为高峰;TFPI组血栓形成例数明显少于其它3组(P<0.05);体内凝血指标及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各器官未见到HVJ感染及复制迹象。结论:HVJ-AVE脂质体介导TFPI基因转移能够安全而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局部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基因治疗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抗胰蛋白酶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4,共9页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ypsin,α1-AT)基因第5外显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T287C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ypsin,α1-AT)基因第5外显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基因T287C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确诊的大肠癌TNMⅠ、Ⅱ、Ⅲ和Ⅳ期患者各180例,以180例TNM 0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用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两基因的多态性,以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分析样本的群体代表性,以Khoury和Wagener模型分析两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α1-AT和TFPI蛋白表达,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分别检测α1-AT和TFPI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SW480细胞胰蛋白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actieated receptor 2,PAR-2)表达水平。结果:α1-AT(MZ)、α1-AT(ZZ)、TFPI(TC)和TFPI(CC)基因型者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均显著增加,且在α1-AT(MZ)和TFPI(TC)之间、α1-AT(MZ)和TFPI(CC)之间、α1-AT(ZZ)和TFPI(TC)及α1-AT(ZZ)和TFPI(CC)之间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均γ>1)。Ⅰ、Ⅱ、Ⅲ和Ⅳ期患者血清α1-AT(或TFPI)表达明显低于0期组,且Ⅰ、Ⅱ、Ⅲ和Ⅳ期患者之间血清α1-AT(或TFPI)表达也有明显差异(P<0.01)。同一组携带突变基因型个体的血清α1-AT(或TFPI)表达明显低于携带野生型个体(P<0.01)。体外细胞培养实验显示,α1-AT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胰蛋白酶的表达,而TFPI则明显抑制TF表达,而两者均可明显降低细胞PAR-2的表达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α1-AT(MZ)、α1-AT(ZZ)、TFPI(TC)和TFPI(CC)基因型均是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高危因素,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大肠癌侵袭与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α1-抗胰蛋白酶基因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基因 多态性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英健 韩艳梅 +2 位作者 史小琴 李大海 田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6-1149,共4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给予多种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与激活剂处理细胞,利用实时定...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表达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给予多种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与激活剂处理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内皮细胞中TFPI表达的变化。结果 TNF-α下调内皮细胞中TFPI的的表达水平,而这一作用被瑞舒伐他汀所阻断。而且,瑞舒伐他汀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上调TFPI的mRNA与蛋白水平。AMPK抑制剂———Compoud C则可逆转瑞舒伐他汀对TFPI表达的上调作用,而AMPK激动剂———Aicar则具有与瑞舒伐他汀相似的上调TFPI的作用。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激活AMPK途径上调血管内皮细胞中TFPI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血栓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诱导人卵巢癌A2780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仲任 宋善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经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表达对卵巢癌细胞杀伤和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脂质体介导人类TFPI-2真核表达载体pBos-Cite-neo/TFPI-2转染卵巢癌细胞系A2780,用G418筛选阳性细胞,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中TFPI-2 mRNA以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卵巢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变化情况。结果转染成功的卵巢癌细胞证实有TFPI-2 mRNA和相应蛋白质的表达;转染TFPI-2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62.32±3.72)%vs(0.56±0.17)%,P<0.01],且Caspase-3、Caspase-9比转染前高表达。结论 TFPI-2可通过增加Caspase-3、Caspase-9的活性,诱导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开展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卵巢肿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心肌无复流 被引量:4
14
作者 黎娜 李宪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组织因子(TF)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密切相关。凝血和炎症共同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二者也是心肌无复流的发生发展基础,TF将凝血和炎症紧密联系,使二者相互作用。近些年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 组织因子(TF)是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及临床并发症密切相关。凝血和炎症共同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二者也是心肌无复流的发生发展基础,TF将凝血和炎症紧密联系,使二者相互作用。近些年发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中,缺血心肌TF表达增高,应用抑制TF的单抗可使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实验动物输注TF可促进心肌无复流的发生。急性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患者TF水平也升高。TF可作为心肌无复流的预测指标。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TF的生理抑制剂,动物实验表明TFPI有抗血栓、抗炎症、抗增殖作用,输注TFPI可减轻心肌无复流的程度,为治疗心肌无复流开辟了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无复流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振阳 汤志刚 +3 位作者 胡何节 许戈良 陈炯 李建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819-2821,共3页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胰腺癌及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FPI-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中TFPI-2的表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胰腺癌及9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FPI-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中TFPI-2的表达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关,于Ⅰ、Ⅱ期及无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Ⅲ、Ⅳ期及有转移的胰腺癌组织(P<0.05)。其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呈负相关(rs=-0.339,P<0.05)。结论:TFPI-2基因在胰腺癌中呈低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细胞周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细胞增殖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调节内皮细胞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表达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英健 史小琴 +2 位作者 韩艳梅 李惠 郭昊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9-740,共2页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高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是一种控制凝血启动的抗凝蛋白。血栓形成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a...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高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是一种控制凝血启动的抗凝蛋白。血栓形成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血糖持续升高,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的生成。AGEs水平可上调组织因子,促进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 血栓 糖基化终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伤早期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泽强 邓哲 +1 位作者 王卫东 杨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间30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2、3天血浆TF、TFPI-1和D-二聚体水平,同法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相...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血浆组织因子(TF)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间30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2、3天血浆TF、TFPI-1和D-二聚体水平,同法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相应指标作为对照组。结果血浆TF和D-二聚体水平在伤后第1天即已明显升高,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TFPI-1在伤后随时间延长而降低。TF在伤后第1、2、3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D-二聚体和TFPI-1伤后第2、3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伤后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和继发纤溶亢进,动态检测血浆中TF、TFPI-1和D-二聚体有利于了解多发伤后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炎症反应程度,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血浆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1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及脂蛋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坚 伍灵达 杨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9-240,共2页
采用发色底物法等测定 5 3例肝硬化患者TFPI活性 (TFPI∶C)及血清脂蛋白水平。发现肝硬化患者TFPI∶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C)、脂蛋白 (α) [Lp(α)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 采用发色底物法等测定 5 3例肝硬化患者TFPI活性 (TFPI∶C)及血清脂蛋白水平。发现肝硬化患者TFPI∶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C)、脂蛋白 (α) [Lp(α)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肝功能损害程度越重 ,上述指标下降越明显 ;合并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PT)组各项指标低于无合并PT组 ;肝硬化患者TFPI∶C水平与HDL -C、LDL -C、VLDL -C及Lp(α)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蛋白水平可能是TFPI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脂蛋白 TF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俊杰 罗心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609,624,共5页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是一种含Kunitz型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尚不清楚。由于TFPI-2在抑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及肿瘤侵袭转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2,TFPI-2)是一种含Kunitz型结构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尚不清楚。由于TFPI-2在抑制恶性肿瘤侵袭转移中的重要作用及肿瘤侵袭转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的原因相似,研究者的目光开始转向TFPI-2对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TFPI-2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2 (TFPI-2)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晓梅 任自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21-323,共3页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浆膜上的糖蛋白,是凝血级联的主要始动因子,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外源...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浆膜上的糖蛋白,是凝血级联的主要始动因子,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唯一特异性生理抑制物,能阻止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 急性心肌梗死 外源性凝血途径 细胞浆膜 血栓形成 糖蛋白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