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茶籽油甾醇存在形态及其在精炼和贮藏过程中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贾文聪 方恩华 +2 位作者 吴易峰 徐敦明 王晓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9-45,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我国主要油茶籽油产品甾醇及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精炼和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产品中共检测到9种甾醇,均以结合和游离形态存在,总含量为3072.87~5713.48 mg/kg,其中以结合态甾醇为...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我国主要油茶籽油产品甾醇及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其在精炼和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产品中共检测到9种甾醇,均以结合和游离形态存在,总含量为3072.87~5713.48 mg/kg,其中以结合态甾醇为主,占97.4%~99.4%,主要甾醇化合物包括羊毛甾醇、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游离态甾醇受精炼工艺影响较大,精炼后含量降低了94.1%,结合态降低了25.1%,其中脱酸工艺对2种甾醇影响均最大;在贮藏过程中,结合态和游离态甾醇含量分别下降12.0%和40.9%,结合态甾醇表现出更强的氧化稳定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及各性状荷载分析发现,结合态羊毛甾醇和游离态β-谷甾醇是油茶籽油的最主要特征成分,在油茶籽油中存在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游离态甾醇 结合态甾醇 精炼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过程中保留两态植物甾醇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郑淑敏 马传国 +1 位作者 仝莹莹 王月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共4页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油 碱炼脱酸 游离态植物甾醇 酯态植物甾醇 酸值 绝对质量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