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树东 李永津 +3 位作者 杜炎鑫 苏国义 侯宇 陈博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8,共4页
自Kambin和Hijikata介绍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以来,随着外科技术和器械的发展进步,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关键词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ENDOSCOPIC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 治疗 LUMBAR 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定坤 陈博来 +3 位作者 赵帅 宁飞鹏 陈达 杨伟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3-264,共2页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造成的神经损伤多较严重,预后较差[1],临床表现呈多样性[2],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多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操作难度大,容易出现髓核遗漏及神经损害。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7月~2010年4月手术治疗...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造成的神经损伤多较严重,预后较差[1],临床表现呈多样性[2],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严重的一种类型,多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操作难度大,容易出现髓核遗漏及神经损害。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7月~2010年4月手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 操作难度 神经损害 临床效果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L5/S1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3
作者 邢建强 冯晴 +2 位作者 刘栋 刘彬 邵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SLDH 46例,患侧卧位,定位... 目的探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SLDH 46例,患侧卧位,定位L4/5椎间隙,棘突中线旁开10~12 cm健侧作为进针点,建立工作通道至Ⅰ区,内镜下取出游离髓核组织。比较手术前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观察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术后1周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2.5±0.4)、(3.0±0.4)分,术后1年分别为(1.6±0.3)、(1.9±0.3)分,与术前(5.8±0.5)、(7.1±0.6)分比较明显改善(均P=0.000);ODI术后1周、1年分别为(22.6±4.1)%、(9.8±2.8)%,与术前(69.2±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周、1年优良率分别为89.1%(41/46)、93.5%(43/46)。术后1年随访复发率2.2%(1/46)。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L5/S1高度近端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 对侧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附48例报告
4
作者 尉禹 关丽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提高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症的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4.5岁,临床症状较复杂、疼痛较重,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 目的 提高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8例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所见及治疗经过。结果 本症的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4.5岁,临床症状较复杂、疼痛较重,同时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结论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所见提示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特别是有马尾神经损伤者应尽早手术,清除游离的髓核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马尾神经损伤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5
作者 金晓锋 白一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1-442,共2页
经皮椎间孔镜下应用TESSYS技术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且对其他微创技术无法处理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能处理。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效治疗 椎间孔 疗效分析 脱出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4
6
作者 石磊 楚磊 +7 位作者 陈亮 柯珍勇 陈富 程昀 徐洲 程思 晏铮剑 邓忠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2-4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eectomy.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2012年2月采用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其中L3/43例,L4/59例,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手术耐受性,记录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和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后改善情况,使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患者耐受性好,手术时间110±20min。1例术后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加重,保守治疗3个月后症状缓解,余病例无神经、血管、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5个月,下肢放射痛及日常生活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由术前7.75±0.97分减少到术后第一天的2.42±0.79分,末次随访时为1.42±0.79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OID评分由术前57.67±9.57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8.50±3.73,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11/12)。结论: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游离 经对侧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5
7
作者 田大胜 朱斌 +3 位作者 刘建军 陈磊 王其飞 荆珏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S124例。25例髄核向尾侧脱出,6例向头侧脱出(其中3例游离至头侧椎弓根水平,1例游离至椎间孔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4~79 min,(65.2±7.8)min。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随访3~12个月,(6.4±2.9)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5.9±0.7)分,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4±0.7)分、(1.2±0.6)分、(0.6±0.5)分(F=653.970,P=0.000)。术前ODI(53.1±6.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8.6±4.6)%、(15.2±2.4)%、(11.3±3.6)%(F=856.11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5%(29/31)。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镜下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可用于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脱出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辉 李森 +2 位作者 靳安民 于博 闵少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失败 再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尹东 韦绍仁 白崇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对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情况与术前CT表现 ,探讨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 2 8例经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CT片进行观测 ,另随机选择 2 8例非游离型患者的术前CT片做对照组。测量... 目的 :对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情况与术前CT表现 ,探讨CT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 2 8例经手术证实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CT片进行观测 ,另随机选择 2 8例非游离型患者的术前CT片做对照组。测量最大脱出物平面的髓核脱出率及突出物的突出层距。结果 :游离型组中髓核脱出率≥ 40 %者共 2 3例 ,占 82 1%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突出物的突出层距为 10 12±1 2 1mm ,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髓核脱出率 >40 % ,并且突出物的突出层距均数 +3mm(即 1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游离 诊断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彭柏华 林振 +3 位作者 杨裕豪 查丁胜 黄捷 吴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透视次数等指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较UBE组更多(P<0.05),但手术时间少于UBE组(P<0.0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5个月,末次随访时,PELD组腰腿痛恢复水平与UBE组相近,两组间VAS评分与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优良率比PE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UBE均明显缓解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UBE可以更彻底地摘除脱出游离的髓核,其优良率比PELD高,但其手术时间多于PEL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 微创 脱出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治疗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刚毅 陈卫明 许振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游离 治疗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2
作者 谭海涛 孟志斌 +3 位作者 李俊 黄涛 王挺锐 符国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8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的32例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TESSYS组),以本院同期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评估两组患者行动能力,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术后第1天、1周、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开放手术组(P=0.000)。术后2周两组患者TUG结果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TESSYS组患者TUG结果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t=5.087,P=0.000)。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TESSYS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TESSYS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硬脊膜破裂、血管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开放手术组1例患者发生马尾神经损伤,经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末次随访仍存在鞍区麻木。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可有效维护患者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 TESSYS技术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旭涛 俞仲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1年收治的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中医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医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石氏温经强腰方以及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变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疼痛量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JOA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比对照组患者(80.00%,32/40)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以及JOA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腿冷痛着重、痛连臀腿、肢体发凉、舌质淡胖等)、CRP及TNF-α水平、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中医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上升,中医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1例呕吐,中医组未见不良反应(P>0.05)。结论石氏温经强腰方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型)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好转,疼痛减轻,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寒湿痹阻 石氏温经强腰方 中药熏蒸 JOA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曹旭 邓蓉 张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172,共5页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22年2月—2023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27例)与试验组(28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治疗,试验组行常规牵引... 目的评价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2022年2月—2023年1月荆门市中医医院内科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5例,分为对照组(27例)与试验组(28例),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常规牵引治疗,试验组行常规牵引结合针灸推拿治疗,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间隔5 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腰椎功能、疼痛、疾病相关血清指标、腰背伸肌群肌力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更高[92.86%(26/28)vs 66.67%(18/2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Oswestr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分,血清P物质(serum levels of substance P,SP)、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结果,腰背伸肌群左侧、右侧的平均功率频率(average power frequency,MPF)、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ic value,IEMG)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更高(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提高腰背伸肌群肌力,可能与其调节疼痛、疾病相关血清指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血瘀 针灸 推拿 腰椎功能 疼痛 肌力 血清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辨证取穴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训红 陈幸生 孙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0,共5页
目的 观察针灸辨证取穴与刺络放血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辨证取穴。比较... 目的 观察针灸辨证取穴与刺络放血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LDH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辨证取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腰腿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P<0.05);治疗第9 d、治疗第18 d观察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3/41)与对照组9.76%(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应用针灸辨证取穴治疗和刺络放血疗法,能强化治疗效果,改善其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可减轻患者炎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刺络放血 辨证取穴 针灸 中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8
16
作者 程亮 康健 +3 位作者 樊碧发 李卫星 邓燕霞 余宇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自1996年Kambin和Zhou首次提出椎间孔成形术概念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光学、影像学引导等技术的进步,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且PELD具... 自1996年Kambin和Zhou首次提出椎间孔成形术概念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理念深入人心,以及光学、影像学引导等技术的进步,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且PEL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治疗[1~3]。但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髓核常常移位到神经根管,经常规患侧路径行PELD技术完整摘除脱出髓核组织困难。近年来,也有学者[4,5]借助镜下动力系统,经椎弓根或椎板路径行PELD技术摘除严重脱出的髓核,但是该路径需磨除部分椎弓根及椎板,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均未在临床中广泛推广。Kim[6]及石磊[7]等介绍了经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解决了解剖结构的限制,不需磨除椎弓根及椎板,手术更加微创,但同时提出置入工作通道要求高。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同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因视野阻碍,容易髓核残留,影响术后病人满意度;而对侧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可完整取出突出髓核,但对置入工作通道要求很高,临床中推广较难。我们针对目前临床困境,提出对侧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降低了术中置入工作通道的难度,便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髓核组织 内镜技术 脱出 脊柱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5
17
作者 鲁凯伍 瞿东滨 +2 位作者 张树芳 杨波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40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岁(17~63岁),突出节段L5/S18例,L4/530例,L... 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40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5岁(17~63岁),突出节段L5/S18例,L4/530例,L3/42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定位,后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进入椎间孔,工作套管逐级扩张,显露突入椎管后外侧的椎间盘组织,在内窥镜直视下行突出髓核组织切除术。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无术中硬脊膜破裂和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5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痛觉过敏,经保守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平均手术时间70min(40~150min),出血5~20ml,平均术后下床时间36h(24~48h),平均住院时间5d(3~10d)。随访时间12个月,下肢坐骨神经痛VAS评分术前为8.5±1.2分,术后3d时为3.5±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1.1分;术前、术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MacNab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3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优良,是治疗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外侧 内窥镜 后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达颖 章勇 +4 位作者 刘小健 曹新添 廖云华 张学学 王志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A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31例,传统TESSYS)及B组(2013年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A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31例,传统TESSYS)及B组(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29例,TESSYS操作下按outside in方法行部分椎间隙内髓核摘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内镜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Mac Nab标准评定并比较术后1~3个月的疗效,比较疗效不佳者的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7 d VAS总体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术后7 d 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个月根据Mac Nab标准评定两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3.9%和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椎间盘突出加重发生比例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能够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术中宜按outside in方法适度摘除椎间隙内部分髓核,及时封闭纤维环破裂处,术后延长卧床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椎间盘再突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YS技术 中央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丁宇 王鹏建 +3 位作者 阮狄克 林建宁 李海峰 王亦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手术证实为破裂型者48例(A组),其余为非破裂型(B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征象,探讨破裂型LDH的诊断依据。结果:A组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JOA评分为12.27±2.94分,B组为18.50±3.65分,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X线片显示腰椎前凸发生率较高,CT显示边缘模糊、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及后缘锐角征象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MRI显示脱出髓核周围低信号带亦有较高发生率。髓核脱出率在50%以上者,B组的发生率为10.0%,而A组为45.8%。A组JOA分值与髓核脱出率成负相关(r=-0.77),B组两者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破裂型LDH具有症状明显、神经损害重等特点;影像学检查多种征象结合有助于提高破裂型LDH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破裂 临床表现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2
20
作者 刘益鸣 张挺杰 +1 位作者 冯艺 李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的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治疗的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通过生存分析得出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缓解率,以及术后疼痛缓解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部分患者在术后3.5±2.6个月时,达到稳定的疼痛缓解状态。术后12个月时,61%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术后24个月时,58%的患者疼痛缓解50%以上。未发现以下因素与术后疼痛缓解之间有明显相关性:性别、年龄、BMI、吸烟史、手术节段、病程和术前疼痛程度。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可有效治疗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两种技术均具有安全,微创等优点,可作为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治疗之外,推荐的联合微创介入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臭氧 包容腰椎间盘突出 疼痛缓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