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的密度与囊体形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李杰
陆家昌
赖俊翔
张荣灿
-
机构
广西科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
-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5,共12页
-
基金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AA1720202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GXNSFAA138194,2017GXNSFAA198166)。
-
文摘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主要以囊体形态形成赤潮,由单细胞向囊体形态的转变是赤潮爆发的关键。本研究推测囊体形成的前提是游离单细胞达到一定密度阈值,当密度低于该阈值时,囊体无法形成。基于此,本文探究了不同条件(温度、营养充气搅动、摄食压力、初始密度)下囊体形成时游离单细胞的密度。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条件下,囊体形成所需的游离单细胞密度不一致,但都达到了10^(4)cells/mL的数量级;稀释试验表明,利用f/2培养基稀释使游离单细胞的密度小于10^(4)cells/mL时,囊体不能形成,而密度大于10^(4)cells/mL的游离单细胞对照组,在24 h内便有囊体形成。总的来说,游离单细胞在高密度情况下更容易形成囊体。
-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游离单细胞
密度
囊体
-
Keywords
Phaeocystis globosa
Solitary cell
Density
Colony
-
分类号
Q945.79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水稻游离单细胞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 2
-
-
作者
钟维瑾
张智奇
唐克轩
周音
俞妙娟
-
机构
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1年第6期44-45,共2页
-
文摘
植物细胞工程的育种方法,首先是使植物单细胞化,在细胞水平上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手段,诱发细胞产生突变,并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分化、再生植株的全能性,使突变了的细胞再生出植株,从而选择出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突变体植株,进行繁殖、鉴定,培育出优质、高产、高抗性的新品种。国内外学者从甘蔗单细胞培养中产生了300个再生植株,发现了抗倒伏及含糖量高的株系。
-
关键词
水稻
游离单细胞
再生植株
-
分类号
S511.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游离单细胞和囊体细胞在球形棕囊藻囊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杨华钊
郑晶晶
杜蒙蒙
王小冬
王艳
-
机构
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106117
No.41276155)
+2 种基金
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No.2012BAC07B0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S2011040003419)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4批)
-
文摘
球形棕囊藻是我国沿海常见有害藻华物种,游离单细胞和囊体细胞是其异型生活史中主要的细胞形态。该研究通过分离游离单细胞和囊体细胞分别引发囊体的再次形成,以阐明两种类型细胞在球形棕囊藻生活史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游离单细胞可诱导形成更高的生物量和更多的囊体,但是两者诱导产生的囊体体积和囊体细胞数量并无显著性差异。游离单细胞诱导产生的囊体在单位表面积上的细胞密度更高,排列更加紧密,因此结构更加紧致。同棕囊藻藻华发生时以囊体为优势形态不同,该研究发现只有不到15%的细胞以囊体细胞的形态存在。游离单细胞和囊体细胞均可引发囊体形成,有利于球形棕囊藻藻华的形成以及规模的维持。
-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囊体细胞
游离单细胞
囊体形成
有害藻华
-
Keywords
Phaeocystis globosa
colonial cells
solitary cells
colony formation
HABs
-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