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云 董喆 +3 位作者 刘百川 赵建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目的基于双中心数据,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中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 目的基于双中心数据,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中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心一)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心二)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具备病理结果的PSA灰区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中心一患者作为训练组(220例),中心二患者作为测试组(50例)。训练组应用Logistic回归确定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分析多参数组合对csPCa的诊断效能,在测试组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csPCa和非csPCa组前列腺体积、PSAD、PI-RADS v2.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68、6.589、75.67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和PSAD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训练组和测试组PI-RADS v2.1+PSAD组成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PSA灰区csP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808~0.903)、0.906(95%CI 0.790~0.970);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PI-RADS v2.1和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PI-RADS v2.1评分为低或中危组且PSAD<0.15 ng/ml^(2)时,训练组和测试组的csPCa检出率较低。结论PI-RADS v2.1评分和PSAD是预测PSA灰区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应用对PSA灰区csPCa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有助于临床活检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相关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临床评价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玉琦 洪伟 +2 位作者 王飞 张春丽 王荣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9-1597,共9页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为特征。针对PSMA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s)是当今PCa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PCa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新型PSMA相关RDCs进入临...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高表达为特征。针对PSMA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s)是当今PCa研究中的热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PCa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新型PSMA相关RDCs进入临床研究。鉴于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在进行临床综合评价时,必须考虑电离辐射的影响。该文综述近10年来PSMA相关RDCs的临床研究,并重点介绍PSMA相关RDCs临床研究中药品综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前列腺 前列腺异性抗原 临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化石墨纳米片的库仑型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3
作者 王静 高强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9-526,共8页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 以石墨为原料,1-芘丁酸(PBA)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超声剥离法合成了PBA非共价功能化的石墨纳米片(PBA@GNSs),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PBA@GNSs撒在刷好的丝网印刷碳电极(SPCEs)表面,以实现电极的批量化修饰。用活化试剂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HS-EDC)活化PBA的羧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闭剂,将PBA@GNSs固定抗体(Ab_1),构建了Ab_1/PBA@GNSs/SPCEs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研究了上述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并用库仑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0~3 000 ng·L^(-1),检出限为3.3 ng·L^(-1)。对样品平行测定5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加标回收率为96.1%~101%。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PS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且于4℃保存18 d后,库仑响应信号仅衰减为初始信号的9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片 超声剥离法 库仑法 前列腺异性抗原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峰 刘一兵 +3 位作者 许文革 李子颖 刘挺 韩世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57-62,共6页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了定量测定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其中,1株抗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另1株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标记抗体。总测量范围为0.2^10 ng/mL,...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了定量测定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的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其中,1株抗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另1株抗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标记抗体。总测量范围为0.2^10 ng/mL,灵敏度为0.01 ng/mL,批内变异〈10%,批间变异〈20%。本方法与Monobin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化学发光测定试剂盒比对的相关方程为y=0.72x-0.22,相关系数r=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游离前列腺异性抗原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前列腺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5
作者 葛京平 高建平 +2 位作者 许瑞吉 许宏 蔡荣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癌 ( 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 BPH)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12例 PC和 30例 BPH患者的血清 FPSA和 TPSA进行测定。  结果 :FPSA与 T... 目的 :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癌 ( 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 BPH)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12例 PC和 30例 BPH患者的血清 FPSA和 TPSA进行测定。  结果 :FPSA与 TPSA比值在 PC和 BPH中差异非常显著 ( P<0 .0 0 1) ,分别为 9.85%和 2 0 .12 %。当二者比值的界值 <0 .15时 ,其 PC诊断的敏感性 (取 PSA<4 ng/ ml为界值 )为 92 % ,特异性由 60 %提高至 80 %。  结论 :二者比值 <0 .15时提高了 TPSA在 PC和 BPH中的鉴别诊断 ,可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异性抗原 前列腺 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道虎 郭悦江 +3 位作者 陈炜 吴荣佩 丘少鹏 邓春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PSAD、PV与Pca检出率之间的...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中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与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间在我院行前列腺穿刺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PSAD、PV与Pca检出率之间的关系。所有穿刺病例在行穿刺术前均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及经直肠超声(TRUS)扫描测量PV水平并计算得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结果】在总计262例前列腺穿刺的病例中,有101例经病理确诊为Pca,检出率为38.55%。PV分段检出率:PV小于20 mL的Pca检出率为53.33%(8/15);PV在20 mL至30 mL之间检出率为72.73%(24/33);PV在30 mL至50 mL之间的检出率为36.26%(33/91);PV超过50 mL的检出率为29.27%(36/123)。以PSAD=0.15 ng/mL2为界点,诊断Pca的敏感度47%,特异度90%。【结论】随着PV的增大,Pca的检出率会逐渐下降,所以根据PV大小合理确定穿刺针数,可以提高Pca的检出率,减少漏诊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体积 前列腺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炜 李传刚 +1 位作者 刘辉 杨玻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5,6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确定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标本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08例,分为前列腺癌组(恶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确定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标本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疾病患者208例,分为前列腺癌组(恶性组)和前列腺增生组(良性组);根据经直肠超声(TRUS)结果分为有结节(阳性)组和无结节(阴性)组;根据结节回声特性分为低回声组和高(混合)回声组;检测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比值,TRUS测量前列腺体积并计算PSAD值,PSA分别取4、10、20、30 ng/m L为界值,F/T取0.16、0.18、0.20,根据PSA(ng/mL)水平分为5组,PSA<4、4≤PSA<10、10≤PSA<20、20≤PSA<30和PSA≥30组为界值,PSAD取0.15、0.25、0.35 ng/(mL·cm^3)为界值,比较各指标在不同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探讨确诊前列腺癌的最佳PSA、F/T值和PSAD值。结果前列腺癌组患者的PSA值、PSAD值及低回声结节出现的比例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分别取4、10、20、30 ng/m L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4.03%、84.33%、67.16%、56.72%,特异度为31.08%、78.38%、93.24%、97.30%,正确指数为0.257 1、0.627 1、0.604 0和0.540 2;F/T取0.16、0.18、0.20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1.64%、73.88%和76.87%,特异度为67.57%、64.86%和58.11%,正确指数为0.392 1、0.387 4和0.349 8;PSAD取0.15、0.25、0.35 ng/(m L·cm3)为界值时预测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8.81%、80.60%和73.88%,特异度为68.92%、87.84%和95.95%,正确指数0.573 3、0.684 4和0.698 3。结论 PSA值10 ng/m L、F/T值0.16、PSAD值0.35 ng/(m L·cm^3)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正确指数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及其衍生指标在预测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8
作者 孙奎霞 闫存玲 +3 位作者 李志艳 刘平 张伟 何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isoform[-2]pro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2PSA)及经计算得到的%p2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PHI)等指标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isoform[-2]pro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2PSA)及经计算得到的%p2PSA和前列腺健康指数(prostate health index,PHI)等指标预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组了322例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2015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的PCa患者,其中143例为进行经直肠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的PCa患者,179例为进行PCa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DxI800检测患者的术前预留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抗原(free prostate antigen,fPSA)、fPSA/tPSA比值(f/t)、p2PSA水平,并计算得到%p2PSA和PHI,以术后病理结果确定Gleason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比较p2PSA、%p2PSA及PHI与传统指标tPSA、fPSA和f/t预测高级别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7)的价值。结果:Gleason评分≥7患者的p2PSA、%p2PSA和PHI的中位数水平均高于Gleason评分<7患者(p2PSA:30.22 ng/L vs.18.33 ng/L;%p2PSA:2.50 vs.1.27;PHI:91.81 vs.35.44;P值均<0.01)。%p2PSA和PHI预测高级别PC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70和0.760,高于传统指标tPSA、fPSA和f/t(AUC分别为0.648,0.536和0.693)。进行前列腺穿刺术证实为PCa的患者中,PHI和%p2PSA预测高级别PCa的价值(AUC分别为0.801和0.808)明显高于tPSA、fPSA和f/t(AUC分别为0.729,0.655和0.665)。进行PCa根治术后的患者中,PHI和%p2PSA预测高级别PCa的价值(AUC分别为0.798和0.744)也有高于其他传统指标tPSA、fPSA和f/t(AUC分别为0.625,0.507和0.697)的趋势。结论:与传统指标tPSA、fPSA和f/t相比,p2PSA的衍生指标%p2PSA和PHI对于高级别PCa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可以帮助临床评估PCa治疗方案,为患者及时制定更合适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 前列腺健康指数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直肠指诊和经直肠超声在社区人群前列腺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琪俊 徐剑锋 +7 位作者 冷静 谢少伟 夏建国 饶建宁 范宇平 陈斌 王袁 施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375-2378,2381,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和经直肠超声(TRUS)三种方法筛查上海社区人群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5个社区中的1 539例男性人群(40~79岁)作为调查对象,检测血清PSA,以PSA...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诊(DRE)和经直肠超声(TRUS)三种方法筛查上海社区人群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5个社区中的1 539例男性人群(40~79岁)作为调查对象,检测血清PSA,以PSA〉4 ng/ml作为进一步检查的标准,行DRE和TRUS检查,三者均为阳性定为前列腺癌可疑病例,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并分析筛查出的癌症患者的年龄、PSA、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等。结果进入本研究的男性人群,平均年龄(61.25±8.96)岁,PSA几何均值为(0.63±2.63)ng/ml。PSA值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各年龄组间PS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PS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PSA阳性57例,阳性率为3.7%,各年龄组间PS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筛检的人群中,57例(3.7%)血清PSA水平〉4 ng/ml,其中54例(3.5%)接受DRE和TRUS检查,最终三项检查均为阳性者10例(0.6%)接受经直肠的前列腺穿刺活检,7例为前列腺癌。同时DRE阴性而TRUS阳性的3例中发现1例前列腺癌。最终在上海社区人群中共发现前列腺癌8例,年龄均〉60岁,前列腺癌检出率为0.52%;60~岁和70~79岁年龄租癌症检出率分别为0.32%和2.10%。8例癌症患者临床分期均为局限期癌(T1、T2),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2例,8分4例。结论上海社区人群中联合运用PSA、DRE和TRUS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是有意义的。建议在≥60岁人群开展PSA筛查,PSA结合DRE和TRUS检查有助于提高活检的阳性预测值,当PSA≥10 ng/ml时无论DRE、TRUS阳性与否均应进行穿刺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异性抗原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祺 李彦锋 +3 位作者 江军 靳风烁 张勇 罗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 SA)及其比值(percentage of fPSA to tPSA,f/tPSA)、结合前列腺...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 SA)及其比值(percentage of fPSA to tPSA,f/tPSA)、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omplexed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c PSA)及其比值(percentage of c PSA to tPSA,c/tPSA)对Gleason评分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依病理报告确诊为PCa,且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满足tPSA<100 ng/mL的病例。将所纳入病例按照tPSA<10 ng/mL、10 ng/mL≤tPSA<20 ng/mL及20 ng/mL≤tPSA<100 ng/mL的标准分为3组。明确不同血清tPSA区间内,上述各项预测指标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纳入214例PCa患者中,tPSA<10 ng/mL 69例(32.2%),10 ng/mL≤tPSA<20 ng/mL 47例(22.0%),20 ng/mL≤tPSA<100 ng/mL 98例(45.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tPSA<10 ng/mL时,tPSA(P<0.01)同次要组织Gleason评分(secondary organization gleason score,SGS)显著相关,fP SA(P<0.01)、c PSA(P<0.01)同SGS和总Gleason评分(total gleason score,TGS)均显著相关;当20 ng/mL≤tPSA<100 ng/mL时,tPSA(P<0.05)同主要组织Gleason评分(main organization gleason score,MGS)相关,fP SA(P<0.01)同MGS、SGS和TGS均显著相关,f/tPSA(P<0.01)和c/tPSA(P<0.01)同TGS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当20 ng/mL≤tPSA<100 ng/mL时,tPSA[受试者工作曲线F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Auc:0.622)]、fP SA(AUC:0.639)及c PSA(AUC:0.614)对判断TGS≥7具有预测价值。结论当tPSA<10 ng/mL或20 ng/mL≤tPSA<100 ng/mL时,fP SA对MGS、SGS或TGS具有预测价值,且明显较其他指标与MGS、SGS或TGS的联系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丽萍 毕向军 +6 位作者 李亚南 陈晓清 张晓峰 余新沛 刘岗 杨明常 宋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08,11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早期诊断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与睾酮水平的随龄变化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洪军 王继群 +3 位作者 王立强 吴扬 李扬 赵雪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79-2081,共3页
目的 :探讨 5 0岁以上男性随增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体积与激素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以 5 2 4名 5 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 ,超声检测仪测前列腺体积 ,ELISA技术检测血清PSA含量 ,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促... 目的 :探讨 5 0岁以上男性随增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体积与激素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以 5 2 4名 5 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 ,超声检测仪测前列腺体积 ,ELISA技术检测血清PSA含量 ,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 (LH)含量。结果 :(1)血清PSA含量随增龄增高和前列腺体积随增龄而增大 ;(2 )血清睾酮 (T)含量随增龄下降 ,血清LH含量则随增龄而增高 ;(3)血清PSA和LH含量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4 )血清睾酮含量与前列腺体积呈负相关 (r=- 0 4 5 ,P <0 0 1)。结论 :血清PSA含量随增龄增高与前列腺的组织学变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异性抗原 睾酮 促黄体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DWI、ADC、MRS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效能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文 李胜凯 +1 位作者 林优 于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波谱成像(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择取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收集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波谱成像(MRS)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效能分析。方法:回顾性择取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治疗前常规MRI扫描、DWI、ADC、MRS检查及血清PSA检测资料,按随机排序形成60例3组系列(MRI+DWI+ADC、MRI+DWI+ADC+MRS、MRI+DWI+ADC+MRS+PSA),经3名高年资主治以上医师盲法阅片、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匹配、分析。结果:(MRI+DWI+ADC+MRS+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分别为96.67%、93.33%、95.00%;3种方法诊断准确率χ2检验P<0.05,提示3种方法对于医师诊断前列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常规序列、DWI、ADC、MRS联合血清PSA检测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通过多指标、多学科进行协同、综合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成为精准诊断PCa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前列腺波谱成像分析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相关血液稀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方龙 殷小涛 +5 位作者 李德维 殷昭阳 齐思勇 石怀银 高江平 张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探索肥胖因素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的影响,建立能够消除该影响的新PSA变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4年8月,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身高、体质量、前列腺体积等... 目的探索肥胖因素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的影响,建立能够消除该影响的新PSA变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14年8月,经病理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身高、体质量、前列腺体积等数据完整的患者共706例。分别计算PSA质量(PSA浓度与血容量的乘积)和PSA质量比(PSA质量与前列腺体积的比值)2个指标,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PSA、PSA质量和PSA质量比的关系。结果 BMI和血容量以及前列腺体积均呈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对血容量的影响大于对前列腺体积的影响(决定系数:0.569 vs 0.027)。PSA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与BMI和血容量呈负相关(P〈0.05);PSA质量与前列腺体积呈正相关(P〈0.05),但是与BMI和血容量均无相关性(P〉0.05);PSA质量比与BMI和血容量均呈负相关(P〈0.05),与前列腺体积无相关性(P〉0.05)。将BMI分成正常组(BMI〈23 kg/m2)、超重组(BMI 23~24.9 kg/m2)和肥胖组(BMI〉25 kg/m2)进行亚组分析,结果表明血容量和前列腺体积在各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并且BMI增高伴随着血容量增多以及前列腺体积增大;PSA质量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和PSA质量比在各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高BMI可能会造成高血容量,从而对真实PSA水平产生稀释效应;本研究建立的PSA质量能够较好的消除肥胖对PSA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异性抗原 肥胖 血液稀释 前列腺增生 新变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海 黄健 +5 位作者 潘秋辉 林天歆 郭正辉 许可慰 江春 韩金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提取RNA,利用PSMA的cDNA中的EcoRⅠ位点,将P... 【目的】克隆中国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PSMA)的cDNA全长,并将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构建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方法】从前列腺癌患者活检组织中提取RNA,利用PSMA的cDNA中的EcoRⅠ位点,将PSMA分成两段分别做RT-PCR,然后再将其分别连接到pET-30(a)中,从而得到完整PSMA的cDN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首次成功克隆到全序列的中国人PSMA的cDNA,并构建了PSMA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0(a)-PSMA,为以后的PSMA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库的筛选奠定了基础。【结论】分段克隆基因,然后将基因分别连接到同一载体,是有效地对一些长片段基因进行克隆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MA 前列腺异性抗原 克隆基因 克隆 中国人 DNA 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子 原基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临床无前列腺癌人群年龄相关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参考范围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欣 王节 +1 位作者 张舜欣 林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年龄段临床无前列腺癌人群中的参考值范围,以提高PSA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自2010年4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正常健康查体的1611例成年男性为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前列腺特异...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年龄段临床无前列腺癌人群中的参考值范围,以提高PSA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诊断准确性。方法自2010年4月-2011年10月来我院进行正常健康查体的1611例成年男性为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均接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抽血检查、肛门指检(DRE)及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以上三项检查任何两项出现异常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共有1572位无前列腺癌者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分为5组,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结果中位数(95%分位数)分别为:40-49岁为0.506(1.565),50-59岁为1.04(2.920),60-69岁为1.16(4.113),70-79岁为1.34(5.561),80岁以上为2.975(7.285)。按年龄从低至高各组的25%分位数至75%分位数分别为0.343-0.923,O.663-1.580,0.693-2.203,0.789-2.368、1.188-4.29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4,P〈0.001)。结论在前列腺癌筛查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不同的血清PSA参考值范围,能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但不同民族和地区应选择适合本地区人群的血清PSA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前列腺 前列腺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7
作者 温健男 程超 +1 位作者 章泽宇 左长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活体组织穿刺的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经前列腺活体组织穿刺病理学初次确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以^(68)镓(^(6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活体组织穿刺的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经前列腺活体组织穿刺病理学初次确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85例未经治疗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85例患者中未发生肿瘤转移的有46例(无转移组)、发生肿瘤转移的有39例(转移组)。以^(68)Ga-PSMA-11 PET-CT是否发现转移病灶为二分类因变量,以PSA×(Gleason评分-5)为连续自变量,建立转移风险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用外部验证数据(n=20)对该模型进行检验,评估回归方程预测肿瘤转移的准确性。结果转移组患者PSA水平、Gleason评分均高于无转移组[75.0(17.7~533.9)ng/mL vs 13.8(3.8~62.0)ng/mL,P<0.01;8(6~10)分vs 8(6~10)分,P=0.042]。以PSA×(Gleason评分-5)作为连续自变量时,预测转移风险的ROC AUC为0.857(95%CI 0.772~0.942,P<0.01);PSA×(Gleason评分-5)最佳界值为130.62,对应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95.7%,约登指数为0.675。回归方程logit(P)=0.019×PSA×(Gleason评分-5)-2.3对转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达81.2%(69/85)。外部验证预测的PSA水平(Z=-1.616,P=0.106)和Gleason评分(Z=-1.391,P=0.164)与构建模型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外部验证数据符合检验条件,其检验回归方程的准确度为85.0%(17/20)。结论PSA联合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转移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前列腺异性抗原 GLEASON评分 前列腺异性抗原 ^(68)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浆锌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与精液液化及精子活力的关系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蓉 肖敦振 胡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00-702,共3页
目的探讨精浆锌(Zn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精液液化及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筛选精液液化异常患者(异常组)和精液液化正常男性(正常组)各30例,精液常规分析后提取精浆,-20℃保存。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浆Zn2+含量,ELISA法测定... 目的探讨精浆锌(Zn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精液液化及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筛选精液液化异常患者(异常组)和精液液化正常男性(正常组)各30例,精液常规分析后提取精浆,-20℃保存。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浆Zn2+含量,ELISA法测定精浆PSA含量,对比分析两组测定结果。结果异常组精浆Zn2+、PSA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异常组精浆Zn2+平均含量为(82.50±0.72)μg/ml,正常组为(120.43±0.52)μ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组精浆PSA平均含量为(0.68±0.14)mg/ml,正常组为(1.21±0.21)m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精子活力较正常组低(P<0.05)。结论精浆中Zn2+及PSA含量均偏低致精液液化异常并影响精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异性抗原 精液液化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块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冰 马青松 +4 位作者 梁凤泉 孙希刚 任保入 解建军 任玉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对前列腺癌细针穿刺(FNA)细胞块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测定值进行评价。方法9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超声检查低回声结节、临床排尿困难及直肠指检异常者,行腹、直肠超声定位前列腺FNA细胞块检查及涂片细胞学检查及血清PSA测... 目的对前列腺癌细针穿刺(FNA)细胞块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测定值进行评价。方法9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超声检查低回声结节、临床排尿困难及直肠指检异常者,行腹、直肠超声定位前列腺FNA细胞块检查及涂片细胞学检查及血清PSA测定。结果本组90例中病理证实前列腺癌者56例,其中FNA细胞块检查阳性者53例,阳性率为95%(53/56),细胞学检查阳性者47例,阳性率为84%(47/56),PSA>4 ng/ml者43例,阳性率为77%(43/56),其中20例PSA值>50 ng/ml;三种检查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504s阳性表达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低回声小结节及局部血流增多包膜隆起中2例阳性。结论经腹、直肠超声定位FNA细胞块切片检查,不仅能清晰显示细胞形态及组织学结构,还能做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以组织学方式诊断,其诊断率接近术后病理诊断。检测PSA可有效的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筛选,结合超声定位提高FNA细胞块对前列腺早期癌的诊断,降低前列腺癌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 前列腺异性抗原 活组织检查 细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文斌 王劲松 +5 位作者 黄悦 李俐 杨小兵 罗新华 赵建华 张同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SM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达。结果P...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leason分级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其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SM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表达。结果PSMA在BPH、PIN和前列腺癌中均表达。在BPH中,PSMA阳性表达部位在前列腺腔缘或顶端/胞质表达,而在PIN中表达模式为胞质伴胞膜阳性,前列腺癌为顶端/胞质、胞质伴胞膜阳性或胞质表达阳性。PSMA在分化差前列腺癌中多为胞质表达,而在分化好的癌中为顶端/胞质和胞质伴胞膜表达。PSMA表达强度在PIN和前列腺癌中明显高于BPH(P<0.05),同时PSMA染色强度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PSMA与Gleason分级密切相关,PSMA表达模式和染色强度的改变对PIN和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异性抗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上皮内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