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髁状突游离再植并发症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盛兴 张国志 范海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6-107,110,共3页
目的 :分析髁状突游离再植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 :对 2 8例高位髁状突骨折行髁状突游离再植 ,对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 1年患者中 2 8.6 %有错 牙合畸形、开口与咀嚼障碍、关节区症状等临床症状 ,4 6 ... 目的 :分析髁状突游离再植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 :对 2 8例高位髁状突骨折行髁状突游离再植 ,对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 1年患者中 2 8.6 %有错 牙合畸形、开口与咀嚼障碍、关节区症状等临床症状 ,4 6 .4 %有髁状突畸形、髁状突再移位和骨关节炎等影像异常表现。结论 :髁状突游离再植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有关 ,影像异常较临床症状更常见 ,准确复位骨折和稳定固定骨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游离再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状突游离再植治疗颞下颌关节髁突颈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柯尊界 刘恭奇 +2 位作者 程正清 吕文斌 乐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8-439,共2页
目的:探讨髁状突游离再植重建颞下颌关节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5例17侧髁突颈部骨折患者行髁状突游离再植鈦板复位固定的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和X线片检查。结果:患者术区伤口均一期愈合,追踪1-5年颞... 目的:探讨髁状突游离再植重建颞下颌关节治疗髁突颈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5例17侧髁突颈部骨折患者行髁状突游离再植鈦板复位固定的治疗,术后定期复查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和X线片检查。结果:患者术区伤口均一期愈合,追踪1-5年颞下颌关节无疼痛、弹响及明显功能障碍,2例面神经颞支有影响,1例轻度错畸形。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易行、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适用于移位的髁突颈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游离再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景捷 赵洪伟 +2 位作者 孙钢 夏辉 李龙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 目的总结脱位性髁突矢状骨折(DSFMC)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将22例28侧DSFMC分型,总结各类型DSFMC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咬合关系、最大张口度、张口偏斜、髁突术后形态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①DSFMC以Ⅱ型骨折最多,占57%;其次为Ⅲ型骨折和Ⅰ型骨折,分别占25%和18%。②5侧Ⅰ型骨折均行骨折片摘除术;16侧Ⅱ型骨折中,9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5侧行骨折片摘除,2侧切除髁突;Ⅲ型骨折中有5侧行骨折片游离再植加微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2侧行摘除骨碎片,修整髁突残端。③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张口度为33.9 mm,平均张口偏斜1.5 mm,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17例,5例术后仍有1 ̄2 mm的前牙开!,经调!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④术后再植髁突未见明显吸收,微型接骨板无明显变形。结论DSFMC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张口度、张口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再植髁突无明显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矢状骨折 游离再植 坚固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