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游牧部族对封建制度广泛确立所起的历史作用
- 1
-
-
作者
安长春
尹元超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5-81,共7页
-
文摘
【正】 有人认为,封建制度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关系的影响,是西欧国家的特殊现象。事实上,公元最初几个世纪,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的大迁徙浪潮席卷亚洲、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东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主要国家封建制度的形成。
-
关键词
游牧部族
封建制度
历史作用
经济文化
原始社会
萨珊波斯
中原地区
鲜卑人
阿拉伯帝国
大迁徙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被引量:83
- 2
-
-
作者
吴于廑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47-57,共11页
-
文摘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在昆明举行。会议期间,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于廑教授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邀请,向云南省史学界作了题为《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学术报告。本文系根据报告整理而成。
-
关键词
游牧世界
世界历史
农耕地
亚欧大陆
游牧部族
两个世界
世界史
十八世纪
美索不达米亚
次冲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宇文部族属浅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希恩
-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
文摘
宇文部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活跃于北方草原上的一个重要游牧部族,曾对北方草原以至中原地区的历史发生过明显影响。然而不论是古代史籍记载,还是近人研究论著,在宇文部的族属问题上却始终不尽一致,或曰其匈奴,或称其鲜卑。但笔者认为,此两说均于史实不符,因而有必要重新辨明。
-
关键词
宇文部
匈奴人
鲜卑语
中原地区
族属关系
匈奴语
魏晋十六国时期
鲜卑人
游牧部族
历史发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性缺陷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葛金芳
-
机构
湖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1-77,共7页
-
文摘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制度性缺陷葛金芳根据时下方兴未艾,东西方众多学者共同关注,并积累了丰硕成果的现代化研究,工业化(包括原始工业化和机器工业化两个阶段在内)进程起步较早的北意大利、尼德兰和英、法等国,都是在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迈向近代社会的。在我...
-
关键词
原始工业化
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社会
中华农业文明
制度环境
制度性缺陷
小农经济
宋元明清时期
游牧部族
帝国体制
-
分类号
D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10—13世纪我国经济运动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葛金芳
-
机构
湖北大学历史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7-81,共5页
-
文摘
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光辉成就,其田国土、人口、资源、财富构成的综合国力,大大超过辽、夏、金三方的总和。但是宋朝在代表农耕民族与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北方部族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中却虚弱不堪,一直处在被动地位。始则连连挨打、被迫屈辱求和,继而仓惶南渡、偏安江南一隅,终至皇室被掳、江山社稷易姓。人们要问:高度发达的封建农业文明和雄厚强劲的国家经济实力,为什么挡不住周边游牧部族的滚滚铁骑?统一大业的领导权,自汉唐以来中原王朝一直稳操在手。
-
关键词
中原王朝
两宋时期
社会经济
游牧部族
经济史研究
农耕民族
喀喇汗王朝
契丹
女真
中原地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有关早期蒙古歌曲问题
- 6
-
-
作者
双福
丽俊
-
机构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87-91,共5页
-
文摘
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古民歌是蒙古族人民生活斗争的反映和智慧的结晶,正如罗卜桑却丹所述,“世人欲察夷族风俗人情,率先细究其歌曲唱词,便可知其人其性。”歌词虽微,其意颇远,故有详加探讨之必要。 先后登上蒙古高原这一历史舞台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等许多游牧部族中都盛行歌舞。蒙古族先辈与这些游牧部族很早以前就有来往、杂居、互为统属,有的与蒙古族共出一源,有的被蒙古族所融化。因此无疑会影响到蒙古族文化艺术、歌舞等方面。 世界民族之林中无论哪一个民族,其历史文化都在上古时期就已基本形成。但由于社会、历史的诸种原因,有些民族早期文化遗产为人所知甚少。要准确阐述蒙古族早期文化、曲艺全貌,尚缺乏必要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当时蒙古族人民演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礼乐,极为珍贵,难以找到。蒙古歌曲,是由歌词与歌谱组成的统一体。经漫长历史岁月,
-
关键词
蒙古族文化
歌曲
蒙古族民歌
蒙古民歌
历史文化
上古时期
民族
游牧部族
早期文化
歌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印欧语人南徙与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的西亚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陈隆波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1年第4期46-52,共7页
-
文摘
【正】 公元前3000年代后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的西亚地区,发生了从北方来的游牧部族的迁徙和入侵,古巴比伦王国衰亡,赫梯、米坦尼、加喜特王国兴起,形成了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图景。本文仅就印欧语人南徙与赫梯、米坦尼、加喜特诸国的关系,这些新兴国家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一般特征,及这次游牧部族迁徙和新国家的建立对西亚历史发展的影响,作些说明和探讨。
-
关键词
公元前
游牧部族
美索不达米亚
西亚
古巴比伦王国
社会政治
小亚细亚
历史发展
叙利亚
古代文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哈薩克族的起源
- 8
-
-
作者
苏北海
-
出处
《人文杂志》
1957年第5期41-49,共9页
-
文摘
一祖国近六十万勤劳,勇敢而智慧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尔自治区的天山以北直至阿尔泰山为正的广大草原及农村中,而以在草原中游牧者为多;另有一些在甘肃、青海两省。在苏联哈薩克斯坦共和国更有四百多万哈薩克族;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科布多地区也还有几万哈薩克族居住着。可見哈薩克族分布的地区非常辽广,从蒙新高原直到中亞细亞及哈薩克斯坦,几千年来,他們主要以游牧为生。而几千年來在这一块广大区城的草原中,一直是各族游牧人民活动的历史舞台,有多少事件象疾风扫殘叶一样在震撼着当时所知道的整个世界。从东海之濱直到大西洋之岸,从寒冷的北冰洋直到温暖的印度洋。
-
关键词
游牧部落
游牧部族
阿尔泰山
名称
突厥汗国
柯尔克孜族
草原
起源
历史
科布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正义之战——评汉武帝抗击匈奴
- 9
-
-
作者
康民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3期26-31,共6页
-
文摘
匈奴是散居在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从秦末到汉初三、四十年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奴隶主军事力量恶性膨胀,三十多万骑兵的铁蹄践踏着中原以北的草原和沙漠,霸占了二十多个小邦的土地,残酷地奴役着那里的人民。当时,秦、汉封建王朝已经统治着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先进农业地区,匈奴贵族千方百计要啃这块肥肉。他们多次问鼎中原,连年侵扰边郡,抄掠人口畜产,给广大劳动人民和新兴封建制度带来严重威胁。汉高祖刘邦,怀着民族义愤,决心抗击匈奴贵族的侵扰。他初定中原,便马不停蹄,刀不入鞘,亲自率兵,在冰天雪地里同匈奴侵扰者撕杀。可是由于军事实力不够。
-
关键词
汉武帝
匈奴族
奴隶主
游牧部族
四十年
非正义战争
贵族
少数民族
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