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标准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廖婷 师建伟 +1 位作者 王明波 闫琪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8,共10页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 目的:构建游泳项目基础体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为我国游泳运动员开展基础体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我国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测试法收集我国国家游泳队运动员相关指标数据,应用百分位数法与累进计分法建立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测试评价标准;并绘制ROC曲线探究基础体能评价标准总评分与运动员效率状态的关联性。结果:(1)基于国家游泳队现实基础及相关专家意见,构建了符合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现状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根据对47名国家游泳队运动员进行为期近一年的体能测试,结合不同专项,制定了各单项指标评分标准及综合等级评分标准,评价标准经回代检验结果客观有效。(3)ROC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 0.609~0.916,P=0.001),表明该评价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结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基础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评价标准为我国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提供了重要的导向和参考价值。同时,评价标准模型对于优秀中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显示出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体能测试 评价指标体系 评分标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对精英游泳运动员奥运备赛期跳发表现的影响
2
作者 刘也 戴天 +4 位作者 路则鹏 刘昕格 包大鹏 方俊辉 尚明宇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7,共15页
目的:探究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based training,VBT)与传统百分比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对精英游泳运动员奥运会备赛期间游泳跳发相关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针对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6名国家游泳队重点运动员,... 目的:探究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based training,VBT)与传统百分比训练(percentage-based training,PBT)对精英游泳运动员奥运会备赛期间游泳跳发相关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针对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6名国家游泳队重点运动员,根据其训练情况配对分为VBT组(n=3)和PBT组(n=3),进行4周(2次/周)的深蹲训练。VBT组采用75%±5%1RM动态负荷,并依据±0.06 m/s平均向心速度阈值进行动态调整;PBT组采用固定的75%1RM负荷方案。采用三维测力台和视频分析系统评估干预前、后运动员的游泳跳发表现(包括起跳反应时、峰值功率、后蹬板力及入水距离)、1RM深蹲、75%1RM深蹲平均向心速度(mean concentric velocity,MCV)、下落跳(drop jump,DJ)、静蹲跳(squat jump,SJ)以及大腿前后群肌肉疲劳状态(肌肉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同时,每节训练课同步监测训练总恢复质量(total quality recover,TQR)、自觉用力程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及肌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在专项表现方面,VBT组游泳跳发反应时、跳发入水距离、水下15 m用时和后蹬板力增幅分别达8.22%(ES=3.47)、6.11%(ES=0.98)、4.96%(ES=0.74)、10.31%(ES=1.11),提升幅度均优于PBT组(1.07%~6.45%,ES=0.10~0.45)。力量和爆发力指标显示,VBT组1RM深蹲提升18.75%(ES=1.43),75%1RM平均向心速度提升16.92%(ES=0.94),DJ和SJ高度分别提升6.93%(ES=1.10)和12.59%(ES=1.15),提升幅度和效应量均高于PBT组(PC<8.82%,ES=0.13~0.85)。肌肉疲劳状态指标显示,VBT组大腿前群肌肉平均弹性提升25.36%(ES=1.36),后群肌肉张力降低8.54%(ES=0.56),而PBT组仅有微小变化。VBT组干预前、后TQR和RPE高于PBT组,VAS低于PBT组。结论:相较于PBT,VBT通过动态负荷调节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精英游泳运动员的力量与爆发力,同时显著提高游泳跳发相关运动表现,并优化训练期间的肌肉状态与疲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游泳运动员 备赛期训练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运动表现 肌肉疲劳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垂直纵跳能力对接力出发技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覃儒朝 周兴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9-189,共1页
目的游泳接力出发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经研究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是影响垂直纵跳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运动员垂直纵跳能力来分析接力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方法选取13名受试者(年龄21.3±3.8岁;身高187.4±5.7 ... 目的游泳接力出发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经研究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是影响垂直纵跳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运动员垂直纵跳能力来分析接力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方法选取13名受试者(年龄21.3±3.8岁;身高187.4±5.7 cm;体重81.5±7.2 kg)。采用Ki Swim游泳运动表现分析系统对13名受试者进行跨步摆臂一步分离式技术出发测试,得到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运动员的垂直纵跳的数据分别与运动员离台时刻水平冲量、垂直冲量以及入水时的速度,入水5、7.5、10和15 m的速度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1)运动员垂直纵跳能力与其的水平冲量、垂直冲量不具有相关性(P>0.05)。(2)运动员垂直纵跳能力与其入水速度以及入水5 m处的速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3)运动员垂直纵跳能力与其入水7.5 m时的速度(r=0.656,P<0.05)入水10 m时的速度(r=0.612,P<0.05)和水15 m的速度(r=0.578,P<0.05)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结论(1)下肢爆发力不是评价运动员水平冲量和垂直冲量的重要因素。(2)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提升对其前5 m运动成绩影响不大(3)提升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有利于提升运动员入水后7.5~15 m的运动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爆发力 游泳运动员 纵跳能力 运动学特征 皮尔逊 接力 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出发技术游泳运动员的协调特征对比研究:基于UCM协同理论
4
作者 周展亦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6-216,共1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游泳运动员出发阶段的协调性量化,探索运动员出发时的协调模式和稳定性及灵活性,揭示不同出发技术的游泳运动员运动协调的内在机理。方法招募28名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采用4台Zcam E2高速摄像机拍摄游泳运动员出发的4个...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游泳运动员出发阶段的协调性量化,探索运动员出发时的协调模式和稳定性及灵活性,揭示不同出发技术的游泳运动员运动协调的内在机理。方法招募28名浙江省队游泳运动员,采用4台Zcam E2高速摄像机拍摄游泳运动员出发的4个阶段,通过Kinovea软件对采集到的动作视频进行标定分析,标定躯干、手臂、大腿与水平面的角度。使用层次聚类(Ward linkage)根据各阶段时间区分不同出发技术的运动员。计算每组每名运动员的相对相位角,建立CRP(控制变量)与环节角度(元素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并代入UCM雅可比矩阵,得到ΔUCM、ΔORT以及协调指数ΔV。结果聚类结果将28名运动员分为4个簇,Cluster1的运动员滞空阶段较长,cluster2的运动员滑行时间较长,Cluster3的运动员滞台时间较长,Cluster4的运动员入水阶段时间较长。4组运动员的ΔUCM均显著大于ΔORT。Cluster1的运动员在滞台阶段的协调指数显著大于其他3组,Cluster3的运动员协调指数在滞空阶段显著小于其他组。结论在出发4个阶段中,运动员都较高程度地利用了自身关节的冗余自由度,中枢神经系统在利用运动协调的灵活性属性时都考虑了协调模式的变化。滞空时间较长的运动员通常在滞台后期环节之间的运动协调元灵活性的作用程度更高,能更好的改变自身的协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协同理论 层次聚类 中枢神经系统 冗余自由度 高速摄像机 滑行时间 控制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运动员指长比的运动等级差异和排序 被引量:14
5
作者 党晓云 梁芝栋 +2 位作者 党英 陈荟宇 张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目的:了解游泳运动员指长比在不同运动等级之间的差异和排序.方法:运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游泳运动员指长进行测量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指长比在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之间,除右侧的4D∶5D存在显著性差异... 目的:了解游泳运动员指长比在不同运动等级之间的差异和排序.方法:运用Photoshop8.0图像处理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游泳运动员指长进行测量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指长比在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之间,除右侧的4D∶5D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长比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运动健将和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之间,指长比确实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尤其是2D∶4D,2D∶5D和3D∶4D;(3)各指长比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3D∶5D,4D∶5D,2D∶5D,3D∶4D,2D∶4D,2D∶3D.(4)在2D∶4D上,各运动等级的排序为二级运动员>一级运动员>运动健将.结论:游泳运动员的指长比,尤其是2D∶4D可能与游泳运动能力有关,可以为游泳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指长比 运动等级 差异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建宇 李仲明 +2 位作者 谭政典 吴河海 陆伯珩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41,94,共7页
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根据自身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战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对第二十三届和第二十四届奥运会、1986年全国游泳比赛及第六届全运会获胜游泳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研究,了解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 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根据自身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合理安排比赛战术,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本文通过对第二十三届和第二十四届奥运会、1986年全国游泳比赛及第六届全运会获胜游泳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研究,了解中、外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的特点及其差异,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不足,为我国游泳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游泳运动员 战术特点 百分率 优秀运动员 自由泳 洛杉矶奥运会 全运会 分段成绩 比赛战术 游泳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周低住高练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道 高炳宏 +1 位作者 步振威 马国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2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其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2周的LoHi训练(模拟海拔2500m),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测试各项气体代谢指标和有氧运动能力。结果:2周LoHi训... 目的:探讨2周低住高练(LoHi)对游泳运动员心肺功能及其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5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为期2周的LoHi训练(模拟海拔2500m),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自行车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测试各项气体代谢指标和有氧运动能力。结果:2周LoHi训练后,(1)同等负荷下男运动员VO2/kg低于训练前,第5min50s时相差最大(-21.8%),最大摄氧量平台(VO2/kgmaxPD)持续时间延长了1min;女运动员自第6min后,VO2/kg值与训练前差值逐渐加大,第12min30s时达到最大(-14.5%),VO2/kgmaxPD持续时间缩短了1min30s;(2)男女运动员R值总体上均处于略微下降的趋势,R=1标志点出现时间明显延后。男运动员从R>1到力竭的时间延长,女运动员则缩短;(3)男运动员fb值在中低负荷阶段略高于训练前,女运动员只在10min50s到13min10s阶段低于训练前。不同负荷阶段,男运动员HR值始终低于训练前。训练后女运动员在第5min后HR值略低于训练前。结论:2周LoHi训练提高了男子游泳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表现为一般有氧运动能力和高负荷状态下的无氧耐力水平提高,但女子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未见明显改善,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低住高练 气体代谢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的特征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明辉 雷芗生 黄力生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4,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 ,对 199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和锦标赛的 18个省市代表队 12 0名优秀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高达 4 7.4 % ,且多为训练年限在 6~ 9年的健将级...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 ,对 1999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和锦标赛的 18个省市代表队 12 0名优秀运动员的肩关节损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肩关节损伤高达 4 7.4 % ,且多为训练年限在 6~ 9年的健将级以上运动员。患急性肩关节损伤多为主项爬泳、仰泳或蝶泳的。肩关节损伤的症状不同 ,治疗手段亦不尽相同。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局部训练负荷过重、训练水平不够、技术动作不合理等。针对肩关节损伤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 ,提出预防和治疗肩关节损伤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游泳运动员 肩关节损伤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心脏功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小波 陆一帆 +3 位作者 王斌 高扬 闫会萍 王娟娟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09,共9页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心脏功能低氧应答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并进行AMS评估和HAPE早期症状问诊,结合分析高原乳酸阈强度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以及血清cTnI、NT-proBNP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心脏功能低氧应答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并进行AMS评估和HAPE早期症状问诊,结合分析高原乳酸阈强度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以及血清cTnI、NT-proBNP含量的影响,探讨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高原训练的可行性。方法:以11周岁基础训练阶段的低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和14周岁高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各9名为研究对象,在青海多巴进行2周的高原训练。于高原第1天进行AMS评估和HAPE早期症状问诊。高原前、高原第1、14天和高原后第7天采用多普勒心超评估心脏功能。高原第11天评估乳酸阈强度训练对运动员心脏功能以及血清cTnI、NT-proBNP含量的影响。结果:1)高原第1天低年龄组运动员2人(22.2%)出现轻度AMS,所有运动员均未出现HAPE临床症状。2)高原前,两组运动员HR、PASP、CO、EF、FS和RV-Tei无显著差异,低年龄组EDV、SV显著低于高年龄组(EDV:86.73±12.23 vs.91.11±17.54,P<0.05;SV:56.34±9.89 vs.61.74±13.77,P<0.05)。高原第1天,运动员HR、PASP显著升高,低年龄组显著高于高年龄组(HR:82.76±14.24 vs.75.28±14.87,P<0.05;PASP:20.61±4.79 vs.19.41±4.69,P<0.05);SV显著减少而CO显著增加,低年龄组显著低于高年龄组(CO:4.41±1.16 vs.4.91±1.47,P<0.05;SV:47.89±12.11 vs.57.81±9.17,P<0.05);EF、FS显著增加,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高原第14天,运动员CO、PASP恢复高原前水平,HR、EF和FS显著高于高原前,各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SV低于高原前水平,低年龄组显著低于高年龄组(51.84±10.93 vs.58.5±9.39,P<0.05)。高原后第7天,运动员HR、SV恢复高原前水平,EF、FS持续高于高原前,各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高原前、后两组运动员RV-Tei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训练前安静状态,两组运动员HR、PASP、CO、EF、E/A、RV-Tei和血液指标无显著差异。训练后即刻,运动员HR、PASP显著升高,低年龄组显著高于高年龄组(HR:135±13.46 vs.128±15.37,P<0.05;PASP:21.4±4.81 vs.19.74±5.78,P<0.05);CO增加而EF、E/A降低,各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训练后6 h以上各指标均恢复训练前水平。训练前、后运动员RV-Tei未发生显著变化。4)血清cTnI于训练后4 h显著增加,训练后24 h恢复训练前水平,各测试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NT-proBNP于训练后即刻显著升高,训练后24 h持续高值,各测试点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训练后即刻运动员血清NT-proBNP同PASP呈显著正相关(R=0.49,P<0.05),血清cTnI同EF相关性不显著。结论:1)基础训练阶段的低年龄组游泳运动员心脏功能低氧应答反应强于高年龄组,但低氧适应性变化规律同高年龄组一致,2周高原训练可提高其心脏功能。2)在高原进行乳酸阈强度训练并未对基础训练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心脏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青少年 游泳运动员 高原训练 心脏功能 心肌肌钙蛋白Ⅰ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肌肉力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彩珍 文韬 +2 位作者 易韵仪 曹文琴 王九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4,27,共3页
应用Biodex等速测力系统对 12名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肩关节的外旋 /内旋肌群进行测试 ,旨在观察该肌群的力量水平及有关肌群之间的合理肌力比例 ,为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 :广东花泳运动员肩关节外旋内旋肌群峰... 应用Biodex等速测力系统对 12名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肩关节的外旋 /内旋肌群进行测试 ,旨在观察该肌群的力量水平及有关肌群之间的合理肌力比例 ,为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 :广东花泳运动员肩关节外旋内旋肌群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平均功率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但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 3 0 0°/s速度下AP明显低于 180°/s时的AP值 :外旋和内旋肌群比值随测试速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广东省花泳运动员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基础力量较弱 ;左肩关节力量强于右肩关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花样游泳运动员 上肢 肌肉力量 肩关节 等速测力 力量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损伤部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智勇 侯斌 方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10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我国124名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泳姿(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为研究视角分析易损伤部位特征,提出合理的损伤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易损伤部位主要是肩颈部、腰背部...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以我国124名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泳姿(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为研究视角分析易损伤部位特征,提出合理的损伤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易损伤部位主要是肩颈部、腰背部、膝部。不同泳姿的游泳项目中,易损伤部位存在差异性。自由泳主要易损伤部位是肩颈部,蛙泳主要是膝部,蝶泳主要是肩颈部和腰背部,仰泳运动员踝部损伤人数多于其他泳姿游泳运动员。男女游泳运动员易损伤部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游泳运动员 损伤部位 游泳泳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血液指标变化 被引量:7
12
作者 武铁男 范越 +2 位作者 方子龙 闫会萍 陆一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2-956,共5页
目的:通过对血液指标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探讨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3名优秀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8周高原训练,训练周期包括高原前(100 m)准备期7天、高原(1890 m)训练期24天和高原... 目的:通过对血液指标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对优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探讨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3名优秀男子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8周高原训练,训练周期包括高原前(100 m)准备期7天、高原(1890 m)训练期24天和高原后(100 m)调整期25天。在不同阶段的清晨采集安静血样。全血用于测试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和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用于测试睾酮(s T)、皮质醇(s C)、肌酸激酶(s CK)和尿素(s UREA)。结果:与高原前第7天相比,RBC和HGB在高原第2、14和21天均明显升高(P<0.01,P<0.01);HCT在高原第2、7、14和21天均显著升高(P<0.01);s CK在高原第2、7、14和21天以及高原后第11和18天均显著升高(P<0.01);s UREA在高原第7天以及高原后第4、11、18和25天均显著升高(P<0.01)。与初入高原第2天相比,s T在高原第14天以及高原后第11和25天显著降低(P<0.01);s T/s C在高原后第11和25天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高原训练使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造血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对高原训练的应激反应较大,身体机能恢复较慢,并伴有疲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血液指标 青少年 游泳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自由自选技术难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爱萍 李仲明 +2 位作者 陈莉萍 刘剑虹 郑壮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探索我花样游泳的问题和差距 ,对 2 7届奥运会、第 9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比赛及我国第 9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单人、双人、集体项目前 8名自由自选技术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运动员在上述项目中存在技术动作编排中、难... 为探索我花样游泳的问题和差距 ,对 2 7届奥运会、第 9届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比赛及我国第 9届全国运动会比赛单人、双人、集体项目前 8名自由自选技术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运动员在上述项目中存在技术动作编排中、难度相对较低的动作较多 ;技术难度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不足 ;速度与力度结合的能力及完成难度动作的能力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明显 ,难度创新步伐较慢等问题 ,为训练和技术编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样游泳运动员 自由自选技术 技术难度 中国 外国 专项体能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放松训练对体育院校游泳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状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生全 张波 杜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共4页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二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探讨以渐进放松和常规的整理放松为干预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恢复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渐进放松训练能对身体状况恢复的即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改善还有...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二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探讨以渐进放松和常规的整理放松为干预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恢复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渐进放松训练能对身体状况恢复的即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改善还有延续效应;能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放松训练 游泳运动员 闪光融合 主观活动强度 身体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障人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先明 候晓辉 +1 位作者 聂文良 罗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研究目的:探讨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和个性特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运动员疲劳问卷"、"特质运动自信量表"、"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35名残障人游泳... 研究目的:探讨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和个性特征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运动员疲劳问卷"、"特质运动自信量表"、"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35名残障人游泳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运动员疲劳问卷之三个维度"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负评价"与特质运动自信、运动心理应激及个性特征诸多因子存在着明显的相关;运动疲劳三个维度高分组与低分组某些测试指标存在着明显差异;运动特质应对自信、运动心理应激之"人际"和"受伤"因子、运动心理应激之总分、个性特征之"内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可以有效地预测残障人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研究结论:残障人游泳运动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与运动心理应激、运动特质自信及个性特征存在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人游泳运动员 心理疲劳 自信 心理应激 个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力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与标准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文涛 郑念军 +1 位作者 李卫平 吴耀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7,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52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的陆上力量素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游泳运动成绩有显著影响的主要陆上力量素质指标,建立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力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52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的陆上力量素质进行研究,筛选出对游泳运动成绩有显著影响的主要陆上力量素质指标,建立山东省优秀游泳运动员陆上力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为科学诊断游泳运动员陆上力量素质发展水平、最优地控制训练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员 陆上力量训练 评价模型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谭政典 白慕炜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通过对悉尼奥运会、日本福冈世界锦标赛及全国九运会游泳比赛前 8名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分析 ,重点追踪典型运动员首次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年龄 ,并结合 1980年以来历届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年龄 ,对游泳运动员年龄进行全面、客... 通过对悉尼奥运会、日本福冈世界锦标赛及全国九运会游泳比赛前 8名游泳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分析 ,重点追踪典型运动员首次创造最佳运动成绩的年龄 ,并结合 1980年以来历届奥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冠军年龄 ,对游泳运动员年龄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游泳运动员 年龄特征 最佳运动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TN3基因R577X多态位点与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燕春 王刘强 +1 位作者 衣龙燕 胡扬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α辅肌动蛋白3基因R577X多态位点与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FLP技术对77名中国北方汉族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206名中国北方汉族普通大学生的ACTN3基因R577X位点进行解析,分析... 目的:探讨α辅肌动蛋白3基因R577X多态位点与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和PCR-RFLP技术对77名中国北方汉族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206名中国北方汉族普通大学生的ACTN3基因R577X位点进行解析,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特征。结果:1)ACTN3基因R577X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所有组都符合H-W平衡;2)优秀(健将级及以上)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组该位点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375;df=2,P=0.041),RR基因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特别是优秀女子运动员的RR基因型频率达52.6%;3)优秀运动员组与对照组R等位基因分布有显著性差异趋势(χ^2=3.438;df=1,P=0.064);4)RR基因型与RX+XX基因型分布,优秀运动员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6.035;df=1,P=0.014)。结论:ACTN3基因R577X位点与优秀中、长距离游泳运动能力有关联,优秀运动员中携带RR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RR基因型可以作为我国该项目优秀运动员选材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辅肌动蛋白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中、长距离游泳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上肢力量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施纯志 李军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3,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上肢进行专项力量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肌电测试运动员陆上专项模仿动作,可观察运动员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各相关肌群的肌肉力量水平和比例分布情况;通过滑轮拉力模仿蛙泳运动员上肢划...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测试法,对国家游泳队优秀运动员上肢进行专项力量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肌电测试运动员陆上专项模仿动作,可观察运动员在专项力量练习时各相关肌群的肌肉力量水平和比例分布情况;通过滑轮拉力模仿蛙泳运动员上肢划臂动作的肌电测试,可观察运动员肌肉发力的顺序和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并发现各自肌群的力量现状及问题;通过不同负荷的两组高拉动作测试蝶泳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可反映随负荷增加肌肉参与运动的纤维数量增加的趋势。提出不同运动员在选用同一练习手段时,应考虑承受负荷问题;在肌力测试中应考虑运动员自身的体重,相对力值的评价更能反映专项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优秀游泳运动员 上肢力量 肌电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训练阶段下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智 高鸿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0-314,共5页
以界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为切入点,在研究游泳运动员专项形态基础上,比较其在不同训练阶段下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游泳女子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3~15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6~22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3~26岁,男子各阶段... 以界定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各训练阶段为切入点,在研究游泳运动员专项形态基础上,比较其在不同训练阶段下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游泳女子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3~15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6~22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3~26岁,男子各阶段相对女子晚1 ̄2年。此外,游泳专项特征主要体现在“倒三角”的体型、身高、臂长和质量较高的肌肉群4个方面。不同训练阶段下游泳运动员形态特征为:不论男女,在专项提高阶段,形态上某些指标尚具有一定的发育与挖掘潜力,相对于最佳竞技和竞技保持阶段,不具有形态上的专项优势,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基本形态因子上;最佳竞技阶段与竞技保持阶段的形态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游泳运动员 训练阶段 形态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