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实践中的游戏逻辑:过程论视角中的媒介演变研究
1
作者 陈柯伶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4,170,共15页
游戏是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社会议题,亦是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学理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采取了物质主义及行动主义两种理解游戏的路径,前者侧重游戏的技术本体论基础,后者则关注交互过程中的意义生产机制。过程论视角为系统阐释游戏与社... 游戏是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社会议题,亦是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学理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采取了物质主义及行动主义两种理解游戏的路径,前者侧重游戏的技术本体论基础,后者则关注交互过程中的意义生产机制。过程论视角为系统阐释游戏与社会关系的动态演化提供了方法论支持,揭示了游戏逻辑与媒介逻辑的协同演进机制。游戏作为一种模拟技术,经历了从文化模拟到数字模拟再到再媒介模拟的演进过程。从深度媒介化走向深度游戏化,游戏媒介已发展成为当前媒介生态系统的核心特征。学术焦点亟需超越对电子游戏的表层关注,深入考察媒介技术中所蕴含的游戏逻辑及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电子游戏 游戏媒介 媒介化 游戏 深度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功能论视角下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可 刘梦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5,共11页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采用游戏功能论视角,聚焦数字游戏的正向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游戏媒介的育人功能,或可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在载体层面,应引导教师重新审思数字游戏...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现代化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采用游戏功能论视角,聚焦数字游戏的正向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数字游戏媒介的育人功能,或可创新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路径。在载体层面,应引导教师重新审思数字游戏的前沿科技属性、正向社会价值和教育创新活力。在理念层面,应将“游戏素养”视为教师数字素养的表征之一,向教师阐释数字游戏助力其数字素养提升的可能性,即:以“游戏赋义”激发数字化意识,以“游戏启智”拓展数字化知识技能,以“游戏促教”提升数字化育人能力,以“游戏载道”增强数字社会责任,以“游戏立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层面,应以“游戏化教学”引领教师数字素养培育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数字素养 数字游戏 功能游戏 游戏 游戏化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万物相游:教育对存在游戏和世界游戏的响应
3
作者 金生鈜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2,共12页
存在即游戏。游戏是世界、自然和万物的存在方式。游戏使存在周而复始,使世界生生不息,使万物欣欣向荣。存在游戏、世界游戏、万物游戏,既是培育性的,又是创作性的,它们呈放多重的教育创作,化育万物、培育人。一切教育游戏的本源是世界... 存在即游戏。游戏是世界、自然和万物的存在方式。游戏使存在周而复始,使世界生生不息,使万物欣欣向荣。存在游戏、世界游戏、万物游戏,既是培育性的,又是创作性的,它们呈放多重的教育创作,化育万物、培育人。一切教育游戏的本源是世界游戏和存在游戏。游戏的诗性、历险性、牵引性和保护性,呈现世界的教育意义。人无法控制世界游戏和存在游戏,只能以教育游戏化的方式,响应、参与存在游戏和世界游戏,与万物共同游戏。人响应存在、世界和万物的教育游戏,创制人类教育的游戏化,才能获得人性的整体培育。教育游戏的诗性创作,在教育中呈放真、美、善的牵引,让人类游戏者经受成长历险,获得培育,真正实现人类精神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游戏 世界游戏 万物游戏 教育游戏 教育历险 万物教育学 教育生态诠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游戏的空间能力测评 被引量:1
4
作者 尚俊杰 石祝 沈科杰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能力是个体对客体或空间图形在头脑中进行识别、编码、贮存、表征、分解组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是个体理解自身所处环境并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准确、便捷、有效地测评空间能力,对增强STEM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空间能力受多因素共同作用,具有复杂性、多维度、内隐性的特点,使得利用计算机评价空间能力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准确、有效、大规模地测评空间能力,将使用多模态学习分析方法探索学习者空间认知行为表现特征,并基于视频游戏环境研发空间能力隐形测评关键技术与工具。具体包括:1)构建空间能力内在表征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2)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构建学习者空间能力行为表现模型;3)探索视频游戏影响空间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使用游戏引擎开发基于视频游戏的测评工具;4)使用以证据为中心的设计框架和贝叶斯网络模型,开发并部署能够推断和预测空间能力的测评算法;5)在实验室和真实课堂情境开展实证研究,验证测评工具有效性。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过程和行为表现,拓展和丰富空间能力相关理论,并为大规模数字化测评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游戏的测评 空间能力 多模态学习分析 游戏化学习 隐形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技术的榫卯科普游戏交互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永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6,共11页
目的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榫卯科普游戏,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交互设计,提高用户对传统榫卯结构的理解与兴趣,传播中国传统木工技艺。方法游戏基于用户体验设计原则,使用Vuforia和Unity构建AR交互。通过平面检测技术和图片追踪技术... 目的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榫卯科普游戏,通过虚拟与现实结合的交互设计,提高用户对传统榫卯结构的理解与兴趣,传播中国传统木工技艺。方法游戏基于用户体验设计原则,使用Vuforia和Unity构建AR交互。通过平面检测技术和图片追踪技术识别现实环境,将榫卯结构的3D模型投影到用户设备上,提供沉浸式拼接体验。项目设计了引导和反馈功能,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进行测试以优化交互流畅度。结果数据显示,用户评价较好,分数为85.12,尤其是在科普效果和交互引导两方面。用户通过游戏对榫卯结构的拼接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且对传统文化兴趣有所提升。结论AR的榫卯游戏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为用户提供了有趣的学习方式。研究表明,AR在文化科普中的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可拓展更多传统技艺的交互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游戏 交互设计 AR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康复目标的脑卒中肘部康复游戏策略研究
6
作者 张昆 李雨萱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3,97,共9页
目的为了探索基于康复目标的脑卒中肘部康复游戏特征,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体验,进而促进康复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方法综合分析现有脑卒中上肢康复产品和游戏特征,构建了基于患者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康复目标。随后,进行了目标导向的游... 目的为了探索基于康复目标的脑卒中肘部康复游戏特征,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体验,进而促进康复依从性,改善康复效果。方法综合分析现有脑卒中上肢康复产品和游戏特征,构建了基于患者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康复目标。随后,进行了目标导向的游戏策略分析,为康复游戏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随后,进行2×2×2的重复测量实验,验证了游戏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地达到康复目标,以及各因素及其不同参数对于游戏得分的交互关系。结果得出激励区中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对于游戏得分和康复效果的影响。外在激励中不断增加得分对于提升康复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且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结合影响目标导向的行为从而产生交互效应。结论结合康复目标和康复要求构建游戏设计策略,基于该策略指导具体的游戏元素特征和参数设计,并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较好地提升康复效果。为康复游戏策略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目标 游戏化康复 激励机制 游戏策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小说中的电子游戏经验及其反思
7
作者 许潇菲 周志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1,共10页
受电子游戏的影响,在主题素材、叙事逻辑、故事空间、文化内蕴、审美范式等叙事层面,我国网络小说与电子游戏有多重借鉴互融,借此创造了新的小说类型——游戏小说。游戏小说对电子游戏经验的融合与转换方式,体现了当代文学审美范式观念... 受电子游戏的影响,在主题素材、叙事逻辑、故事空间、文化内蕴、审美范式等叙事层面,我国网络小说与电子游戏有多重借鉴互融,借此创造了新的小说类型——游戏小说。游戏小说对电子游戏经验的融合与转换方式,体现了当代文学审美范式观念的部分转变,也反映了当前时代个体生存体验和群体性精神症候,拓展了网络小说的表现空间,丰富了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媒介文艺特征。游戏小说电游经验中也存在叙事套路僵化、品格低劣倾向以及文化底蕴不足等问题,对此,需要我们秉持警惕和反思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游戏小说 游戏逻辑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数字场景:游戏技术开启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路向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元浦 周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发展,数实融合推动了超级场景的构建,重塑了“人-物-场”关系,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前沿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发现,游戏技术与人工智能自始至终都是相互促进的。游戏技术在其不断更新中,为... 随着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发展,数实融合推动了超级场景的构建,重塑了“人-物-场”关系,成为未来城市发展和前沿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发现,游戏技术与人工智能自始至终都是相互促进的。游戏技术在其不断更新中,为众多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展现了巨大的外溢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数字生产力,尤其在智能体深度学习、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游戏技术的元宇宙场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超级数字场景提供了平台与生产力。构建超级数字场景应进一步加强游戏技术的中性阐释,构建起游戏技术、人工智能、超级数字场景、元宇宙城市的数实融合点线面体发展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加强人工智能规范化发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超级数字场景产业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技术 人工智能 元宇宙 AI大模型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实之间:乙女游戏玩家的游戏体验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宁 于滢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1,13,共10页
乙女游戏是我国新兴的亚文化消费形态,已有研究大多根据游戏设计分析其传播机制,抑或关注游戏中的拟亲密关系,而较少结合现实情境系统地探究玩家的游戏体验。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了玩家的游戏体验历程模型。研究发现,玩家个... 乙女游戏是我国新兴的亚文化消费形态,已有研究大多根据游戏设计分析其传播机制,抑或关注游戏中的拟亲密关系,而较少结合现实情境系统地探究玩家的游戏体验。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构建了玩家的游戏体验历程模型。研究发现,玩家个人品位与游戏媒介互构,形成了三类特定的游戏体验:游戏符号的沉浸体验、拟亲密关系的探索与满足、“我本位”的感知与接纳。同时,游戏体验也形塑了玩家的现实生活。玩家不仅将乙女游戏作为娱乐方式,也通过内化感受、经验传递和反身性思考三种路径,形塑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意识、生活方式与社会关系。因此,乙女游戏玩家的体验历程也体现了其主体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女游戏 女性向游戏 扎根理论 主体性建构 亲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游戏智能引导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天 吕璐瑶 +1 位作者 李储 何加亮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针对传统游戏智能体算法存在模型输入维度大及训练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状态信息转换与奖励函数塑形技术的新型深度强化学习游戏智能引导算法.首先,利用Unity引擎提供的接口直接读取游戏后台信息,以有效压缩状态空间的维度,减少输... 针对传统游戏智能体算法存在模型输入维度大及训练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状态信息转换与奖励函数塑形技术的新型深度强化学习游戏智能引导算法.首先,利用Unity引擎提供的接口直接读取游戏后台信息,以有效压缩状态空间的维度,减少输入数据量;其次,通过精细化设计奖励机制,加速模型的收敛过程;最后,从主观定性和客观定量两方面对该算法模型与现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训练效率,还大幅度提高了智能体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游戏智能体 奖励函数塑形 近端策略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游戏诱导性奖励应该禁止吗?——以《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18条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平华 董媛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18条拟禁止诱导性奖励,这一做法并不妥当。网络游戏中的诱导性奖励主要包括以增加用户投入时间的使用奖励和增加经营者营收的消费奖励。诱导性奖励利用用户的有限理性,通过参与习惯养成、助推行... 《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18条拟禁止诱导性奖励,这一做法并不妥当。网络游戏中的诱导性奖励主要包括以增加用户投入时间的使用奖励和增加经营者营收的消费奖励。诱导性奖励利用用户的有限理性,通过参与习惯养成、助推行为转变、混淆消费评估,实现提高用户参与度、促成交易之目的。网游经营者享有营业自由权的范围包括自主设置奖励这一营业事项的自由。限制设置网游奖励属于法律保留事项。禁止诱导性奖励缺乏上位法依据,亦不满足行政手段限制权利的比例原则。网游界面的奖励规则和奖励内容是经营者向用户发出的要约,用户实施使用或消费行为构成承诺,两者间形成包含奖励的网络服务合同。奖励价值不得超过法定的有奖销售最高奖金额。经营者设置满足该前提的奖励不为竞争法所禁止,涉及此类奖励的合同亦不违反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 诱导性奖励 禁止性规定 营业自由 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子游戏国际传播的文化外交潜能探析——基于想象群际接触假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莹 杨斯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当前,中国文化外交的外部舆论环境复杂,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应对国际舆论挑战的关键所在。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想象群际接触假说”,通过对电子游戏这一独特数字文化产品在国际传播中增强对“外群体”受众的触达,并纠正受众偏见等特性进行理... 当前,中国文化外交的外部舆论环境复杂,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应对国际舆论挑战的关键所在。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想象群际接触假说”,通过对电子游戏这一独特数字文化产品在国际传播中增强对“外群体”受众的触达,并纠正受众偏见等特性进行理论阐释,从而将数字媒体艺术学领域的电子游戏与外交学范畴的文化外交建立跨域关联;进一步引入游戏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程序修辞”,在将游戏MDA本体模型中的游戏机制、游戏动态和游戏美学三个环节作为游戏接触质量要素的基础上,对国产游戏《原神》《黑神话:悟空》等进行程序修辞特色考察,最终探究游戏为中国文化外交在主体、观念和技术手段创新等方面不断释放出的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国际传播 文化外交 想象群际接触 程序修辞 MD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主体的三重面相——从经济人到数字人,再到政治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宇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游戏主体具有不同的身份和面相,而从经济人到数字人,再到政治人,是一条值得深思的演变线索。游戏玩家的经济人身份,及其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体系之中的重要地位,已然在《帝国》及深受其影响的《帝国游戏》这样的著作之中得到了深入全面... 游戏主体具有不同的身份和面相,而从经济人到数字人,再到政治人,是一条值得深思的演变线索。游戏玩家的经济人身份,及其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体系之中的重要地位,已然在《帝国》及深受其影响的《帝国游戏》这样的著作之中得到了深入全面阐发。然而,哈特和奈格里对帝国的论述过于倾向于肯定主义的立场,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后911”时代全球日益陷入的极具否定性特征的状况。而温蒂·布朗在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模式进行批判性反思之际所提出的牺牲这个现象,就成为敞开否定性向度的重要入口。三种牺牲分别对应着绩效、贫穷、动物性这三种形态,由此打开了在帝国游戏的数字时代重建政治主体的可能与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新自由主义 电子游戏 数字主体 动物性 否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游戏出海与中华文化走出去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102,共5页
数字游戏给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以《黑神话:悟空》《原神》《决胜巅峰》等为代表,国产数字游戏出海已获得广泛赞誉。我国游戏通过打造独特的游戏美学形式、善用跨国文化基础设施、加强跨文化传播要素融合,有效帮... 数字游戏给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实践带来了全新的契机。以《黑神话:悟空》《原神》《决胜巅峰》等为代表,国产数字游戏出海已获得广泛赞誉。我国游戏通过打造独特的游戏美学形式、善用跨国文化基础设施、加强跨文化传播要素融合,有效帮助国产游戏跨越文化折扣,从而实现了文化走出去。当前世界多国将游戏与电竞视作文化竞争新领域,我国游戏的国际传播应直面机遇与挑战,不断加强制度、技术和艺术的创新,才能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 国际传播 文化走出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黑神话: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如何讲述历史?数字游戏中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映射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亦昆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数字游戏作为历史的承载媒介,不仅再现历史时刻,更向玩家传递历史观念。当前游戏中的历史演进主要呈现三种图景:象征进步主义的线性历史、体现轮回思想的循环历史以及展现另类想象的(伪)或然历史。这些历史演进的差异映射出两种截然不... 数字游戏作为历史的承载媒介,不仅再现历史时刻,更向玩家传递历史观念。当前游戏中的历史演进主要呈现三种图景:象征进步主义的线性历史、体现轮回思想的循环历史以及展现另类想象的(伪)或然历史。这些历史演进的差异映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现实:一是宣扬进步主义与历史终结论的具有浓厚西方中心主义理念的“欧美现实”;二是经历“失去的二十年”后生活在停滞发展社会中的“日本现实”。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与不确定性在全球的蔓延,宏大与必然的历史逐渐从数字游戏中抽身而去。我们需批判性审视游戏历史背后的意识形态编码,推动未来本土游戏在叙事范式、主体建构与认知框架维度实现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戏 历史演进 意识形态 游戏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沉浸调节支架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洁 苗永岱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共8页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之平衡问题是影响其应用发展的关键所在。为解决大部分研究落脚于个体在游戏本身的沉浸状态而忽视教育目标中心性地位的困境,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调节支架对学习者沉浸水平加以调节,从而有效促进游戏与... 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游戏性与教育性之平衡问题是影响其应用发展的关键所在。为解决大部分研究落脚于个体在游戏本身的沉浸状态而忽视教育目标中心性地位的困境,研究重点关注如何利用调节支架对学习者沉浸水平加以调节,从而有效促进游戏与教育双重效果的达成。针对研究目的,提出以三维教育目标为导向,依据三维沉浸倾向确立了“具身感知、技能挑战、数字叙事、具身交互、具身叙事、交互叙事”六类调节支架,并据此构建了“教育目标—沉浸倾向—调节支架”的三层次数字化游戏学习的沉浸调节支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游戏学习 教育目标 沉浸倾向 沉浸调节支架 教育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网络分析技术的化学密室逃脱教育游戏设计模型研究
17
作者 温金菊 钱扬义 +1 位作者 彭盈盈 刘颖彤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认知网络分析技术,分析2015至2023年发表的98篇各学科的密室逃脱教育游戏的开发案例文献,而后聚焦到化学学科,对密室逃脱教育游戏进行设计要素的画像,提出化学密室逃脱教育游戏设计的LCSEGM 2024模型和实践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 认知网络分析法 密室逃脱 化学教育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的幼儿园儿童游戏支持性户外环境特征研究
18
作者 贾适夷 王霞 +1 位作者 杨连连 李佳宸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55,共8页
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儿童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建设符合儿童需求的环境成为幼儿园提质更新的重难点。基于可供性理论、儿童成长发展及儿童游戏相关理论,采用行为观察与行为注记法对成都市3所幼儿园儿童户外游戏行... 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对儿童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建设符合儿童需求的环境成为幼儿园提质更新的重难点。基于可供性理论、儿童成长发展及儿童游戏相关理论,采用行为观察与行为注记法对成都市3所幼儿园儿童户外游戏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其后通过描述性统计,总结幼儿园户外儿童游戏特征;归纳出15类幼儿园支持儿童游戏的主要环境特征;基于交叉分析与多元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不同儿童游戏行为的支持性环境特征及设计形式,并提出符合儿童成长阶段性需求的小微空间打造策略,以期通过提升幼儿园户外环境质量与人境交互关系,促进儿童游戏多类型多水平发展,为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的幼儿园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供性理论 儿童友好型幼儿园 自发游戏行为 游戏支持性环境 适儿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智文旅产品游戏化设计对游客体验的影响: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19
作者 冯娟 周盛雨 +2 位作者 闫岩 程绍文 胡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2-492,共11页
乡村数智文旅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能有效增强游客体验的游戏化技术已应用于我国部分乡村地区的旅游实践中.该文紧密跟踪乡村数智文旅创新性发展实践,在明确乡村游戏化数智文旅产品设计要素及其体验价值维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游戏化数智... 乡村数智文旅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能有效增强游客体验的游戏化技术已应用于我国部分乡村地区的旅游实践中.该文紧密跟踪乡村数智文旅创新性发展实践,在明确乡村游戏化数智文旅产品设计要素及其体验价值维度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游戏化数智文旅产品设计对游客体验价值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表明:1)乡村游戏化数智文旅产品是将游戏化设计理念引入乡村旅游智慧化改造和建设中的新型产品业态,产品设计主要包含场景创建、游戏机制、技术介入和故事设定四大要素;2)乡村游戏化数智文旅产品的游客体验价值可以划分为功能性价值、情感性价值和成就性价值三个维度;3)乡村游戏化数智文旅产品设计要素中对游客体验价值的主要影响路径是故事设定,其次是技术介入,场景创建和游戏机制则对游客体验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该研究是对旅游游戏化理论和旅游体验价值理论的有益补充,并为中国乡村的旅游游戏化实践和数智文旅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乡村旅游 数智文旅 游客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FAHP-FCE的岭南醒狮非遗游戏设计研究
20
作者 李本建 郭可馨 宋燕芳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6-416,435,共12页
目的以岭南醒狮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群体对非遗文化游戏化的设计需求,为非遗类游戏设计提供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模式参考。方法前期运用扎根理论(GT)的研究方法,抓取用户评论作为原始资料来进行三级编码,提取岭南醒狮非遗游戏设计的核心... 目的以岭南醒狮为研究对象,探究青年群体对非遗文化游戏化的设计需求,为非遗类游戏设计提供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模式参考。方法前期运用扎根理论(GT)的研究方法,抓取用户评论作为原始资料来进行三级编码,提取岭南醒狮非遗游戏设计的核心范畴。将上述范畴作为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用户多轮评价计算指标权重,围绕指标重要度进行醒狮非遗游戏设计。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游戏方案进行评价,以此验证上述指标。结果扎根理论能够有效降低模糊层次分析法中指标评价的主观因素影响,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模糊综合评价法为设计方案的评价和优化提供保障。结论研究表明,用户更加注重游戏中醒狮文化的表达,但也对视觉造型和交互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T-FAHP-FCE方法的结合,使设计更加贴近用户需求,为非遗类游戏设计提供新的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醒狮 非遗游戏设计 扎根理论(GT)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