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大数据兰州主城区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及优化策略
1
作者 王清泽 刘文兰 宋捷 《园林》 2025年第5期71-79,共9页
探究如何快速高效精准地解决现有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低效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公园优化策略。以兰州市主城区11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POI数据与公众点评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借助ArcGIS通过核密度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及Rost CM... 探究如何快速高效精准地解决现有城市公园游憩服务能力低效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城市公园优化策略。以兰州市主城区11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POI数据与公众点评数据等多源大数据,借助ArcGIS通过核密度分析法、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及Rost CM6分析工具等,对城市公园供需水平进行评价,分情景对供需空间特征进行诊断;再通过使用人群的差异性及周边用地类型等因素,对城市公园使用特征深入剖析,全面诊断兰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游憩服务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城市公园整体步行可达性较好,但游憩服务现状不理想,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核心区城市公园服务压力大且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人群需求;通过分析公园周边用地及公众点评数据发现,不同供需服务特征的城市公园在使用时间段及公众负面情绪反馈上存在差异;基于此,从综合型、日常型、周末型三种公园类型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城市空间高度密集化导致城市公园规划面临的瓶颈提供参考,对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规划 多源大数据 游憩服务能力 供需评价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山地特征的城市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与优化——以承德市为例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云路 徐拾佳 +2 位作者 韩若楠 马嘉 李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23,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城市山地公园 游憩服务能力 承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山地区森林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柳 刘骏 《园林》 2023年第8期117-126,共10页
重庆四山地区森林公园作为重庆市近郊森林公园的典型代表,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假期休闲游憩需求起着重要作用。开展游憩服务能力评价是推动公园游憩发展,提升公园游憩品质的重要措施。基于山地城市与近郊森林公园的特征,综合网络分析... 重庆四山地区森林公园作为重庆市近郊森林公园的典型代表,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假期休闲游憩需求起着重要作用。开展游憩服务能力评价是推动公园游憩发展,提升公园游憩品质的重要措施。基于山地城市与近郊森林公园的特征,综合网络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构建出包含游憩可达性、游憩环境资源、游憩设施服务、游憩感知程度、游憩活动服务、科教康养服务6个标准层22个评价指标的重庆市四山地区森林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并对16个森林公园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四山地区森林公园游憩服务能力整体水平一般,所有公园游憩服务能力均未达较好水平。基于评价结果,从游憩可达性、生态环境保护、游憩设施与服务质量、山地游憩活动体系、康养科教品质5个方面提出重庆市近郊森林公园游憩优化策略,提升公园游憩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推动该类公园的游憩功能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近郊森林公园 游憩服务能力 重庆四山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城区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评价——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兰强 黄瓴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1期105-112,共8页
[目的]公共绿地作为公共健康基础设施与提供游憩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撑之一。科学评价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尽可能全面把握游憩服务能力情况,可有效服务于高密度城区游憩服务供给的优化。[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 [目的]公共绿地作为公共健康基础设施与提供游憩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撑之一。科学评价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尽可能全面把握游憩服务能力情况,可有效服务于高密度城区游憩服务供给的优化。[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梳理游憩需求理论,系统反演游憩服务应供给的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度单体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全域公共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及公共绿地之间的竞合关系。[结果]研究发现:1)个体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特征;2)总体服务能力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特征,并显现出“极核-组团-扇形-环带-散点”多模式综合的游憩空间结构;3)公共绿地之间不同的竞合关系形成了差异化的游憩服务供需模式与服务效益。[结论]从衡量标准、评估尺度、认知对象3个方面优化了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打造游憩网络体系、全力提升公共绿地的多维可达性、搭建多元游憩服务供给主体的协同供给平台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绿地 需求 游憩服务能力 指标评价 竞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评价——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5
作者 任日斐 何嵩涛 《园林》 2022年第7期136-145,共10页
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评价对于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游憩服务能力-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协调模型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成不均衡分布,局部高度聚集,... 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评价对于城市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游憩服务能力-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协调模型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空间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总体成不均衡分布,局部高度聚集,主要分布于观山湖区、云岩区、南明区等开发程度较好的区域,边缘地区少有公园绿地分布。(2)人口主要分布在小车河街道-泉湖街道、高新路街道-溪北街道一线,人口密度较高的街道(乡镇)聚集在南明区、云岩区。(3)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总体不足,其空间分布呈递减格局。云岩-南明聚集区服务能力最强,观山湖聚集区服务能力次之,外围服务能力最弱。(4)公园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滞后,公园绿地游憩服务能力与人口密度分布耦合度高、协调度低。耦合度、协调类型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特征,协调度空间分布与游憩服务能力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基于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对贵阳市中心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提出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绿地 布局 人口密度 游憩服务能力 空间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