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客凝视的解构与再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晨 宋昌耀 厉新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7,共12页
在旅游研究中,游客凝视是广受关注的概念,持续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积累。其中,有两种倾向值得重视,一是游客凝视常与旅游凝视混用,二是过于关注游客凝视的视觉特性。文章通过对厄里原著的评述以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游客视角出发对游... 在旅游研究中,游客凝视是广受关注的概念,持续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积累。其中,有两种倾向值得重视,一是游客凝视常与旅游凝视混用,二是过于关注游客凝视的视觉特性。文章通过对厄里原著的评述以及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游客视角出发对游客凝视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探讨了游客凝视与个体社会性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悖于逃离惯常环境的初衷,作为“社会人”的游客能够通过凝视介入社会和社会关系,参与感、羞耻感、归属感等都是诱发凝视过程的原因;同时,凝视也对个体融入群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时间维度上,可将游客凝视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场前凝视、在场凝视与离场凝视。游客随着凝视过程演进发生情感变化,由此产生了希冀、满足、矛盾、反抗和妥协等心理过程,并组合成多种走向的情感动线。众多的情感动线相互叠加作用,推动着凝视客体的衍化和调整,展示出旅游活动通过游客凝视产生的外向权力性和内向权力性影响社会构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旅游凝视 社会性 情感动线 社会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凝视理论和ZMET的历史文化街区共识地图构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添怡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3-394,共12页
目的运用游客凝视理论和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多渠道获取而来的摄影图像和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对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场所感的结构特征、游客行为和共识地图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提高城市旅游形... 目的运用游客凝视理论和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多渠道获取而来的摄影图像和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对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场所感的结构特征、游客行为和共识地图构建进行研究。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空间规划。方法通过ZMET隐喻抽取技术对游客进行访谈,构建研究游客心智模型和共识地图,采用5个阶段的研究方法,包括收集访谈、涉入度分析、ZMET隐喻抽取技术与游客凝视理论结合分析、因子分析和用户认知心理学、分析提炼与探究,最终获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共识地图和游客场所感认知。结果借助高频构念结构表和共识地图分析得出,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活动经历相比,游客对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感知形象不充分,非物质环境印象不足。提升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遗产和区域特征时,应重点规划非物质环境和活动经历场所感构成要素。结论通过游客凝视理论与ZMET的拓展研究,为规划者和政府提供参考,提高城市旅游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打算进一步探索样本访谈方法和相关理论研究,构建全面的共识地图与场所感结构,深化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ZMET 历史文化街区 共识地图 场所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还是对话?——对游客凝视理论的反思 被引量:56
3
作者 胡海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2-76,共5页
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对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qu... 本文回顾了游客凝视的内涵,认为无论是游客凝视,还是东道主凝视、双向凝视,都将游客及东道主置于"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的场景中,对主客双方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十分不利。本文认为,主客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它"走向"我—你",从凝视走向对话,更有利于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有利于建立起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主客对话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客体验的旅游产业发展探析——评《游客凝视》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其楼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18-I0018,共1页
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游客凝视》一书,基于“愉悦”“假日”“旅行”等主题词汇,探讨人们在短期内如何离开自己所工作与生活的地方,寻求不同的消费体验,并详细阐释了人们想要旅游的深... 由约翰·尤瑞(John Urry)著、杨慧等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游客凝视》一书,基于“愉悦”“假日”“旅行”等主题词汇,探讨人们在短期内如何离开自己所工作与生活的地方,寻求不同的消费体验,并详细阐释了人们想要旅游的深层原因。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内容包括旅游凝视、大众旅游与海滨度假胜地的兴衰、变迁的旅游产业经济学、在旅游行业中工作、文化变迁与旅游重建、凝视历史、看与主题化、全球化凝视。在约翰·尤瑞看来,旅游是人们对异已生活的一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度假胜地 游客体验 大众旅游 消费体验 旅游产业经济 旅游凝视 主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凝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曹莉丽 《绿色科技》 2010年第9期127-129,共3页
"游客凝视"理论洞察和分析了现代旅游的逻辑运行及现代游客的种种偏好和行为。通过将"游客凝视"理论引入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乡村旅游中,得到乡村游客倾向的"凝视"类别以及"凝视"给乡村旅游带... "游客凝视"理论洞察和分析了现代旅游的逻辑运行及现代游客的种种偏好和行为。通过将"游客凝视"理论引入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乡村旅游中,得到乡村游客倾向的"凝视"类别以及"凝视"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在"游客凝视"影响下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视觉消费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凝视下平遥古城文化元素的历时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昕阳 赵媛 宋航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旅游地文化元素的游客感知偏好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根据网络游记内容对游客凝视视角下旅游地文化元素进行了深刻剖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2009—2019年网络游记为例探究游客凝视视角下文... 旅游地文化元素的游客感知偏好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根据网络游记内容对游客凝视视角下旅游地文化元素进行了深刻剖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2009—2019年网络游记为例探究游客凝视视角下文化元素的历时性差异。结果表明:(1)平遥古城文化元素主类目包含建筑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影视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六大类,且文化元素存在固化和变迁共存的现象。(2)平遥古城文化元素呈现符号化现象,且具有动静结合、传统现代融合、虚无实在交融等特征,在游客凝视下文化元素的内容和意义不断被重构。(3)历年来旅游者的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情绪历年来的占比最小且呈波动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文化元素 历时性 平遥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村落旅游中游客及东道主的凝视行为 被引量:45
7
作者 汪天颖 陆林 路幸福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2,共10页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 Urry提出的"游客凝视"是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徽州村落是徽文化的符号和标志,徽州村落旅游凝视的主体是游客和东道主,客体和核心是物质指向与精神指向的文化符号,两主体依托文化符号产生互动,而对文化符号的认识层次较浅。安徽黟县的西递、宏村、南屏具有丰富的徽文化特征吸引物。在案例地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定性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相关定量和定性资料,并对相关网络文本及图片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徽州村落旅游中的游客凝视行为及东道主凝视行为,梳理游客凝视行为和东道主凝视行为共同作用的过程。研究发现,徽文化的内涵、徽文化的精神内髓在旅游过程中鲜有彰显。游客对文化符号需求层次较浅,东道主对文化符号认识层次较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村落 旅游凝视 游客凝视行为 东道主凝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规训意义——基于网络博文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华 徐仕彦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54,共10页
基于凝视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规训意义。研究发现,旅游道德凝视依据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旅游道德伦理规范,将"不文明旅游"识别出来,借助由数码相... 基于凝视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规训意义。研究发现,旅游道德凝视依据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旅游道德伦理规范,将"不文明旅游"识别出来,借助由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将"不文明旅游"暴露于网络社会及其他潜在旅游者的"凝视"之下,通过由"网络围观"所构筑的"监狱式网络空间"对之进行监控并规训其他潜在旅游者,其结果促进了新的规训技术和规训制度的社会生产。这种凝视是一种特殊的游客间凝视,具有符号性、不平等性以及自发性、民间性特点。研究是对凝视理论本土化的实证尝试,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的维度和内涵,对规范和管理旅游不文明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不文明旅游 规训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循环凝视与乡村文化修复 被引量:49
9
作者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乡村凋敝正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此,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具有公共性,对乡... 乡村凋敝正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问题,为此,国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但以经济指标为核心的乡村建设,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忽视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具有公共性,对乡村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将成为扭转乡村空心化格局、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 游客凝视 现代乡村 东道主 乡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摄影: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30
10
作者 周功梅 宋瑞 刘倩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144,共16页
大众旅游与摄影同时兴起,两者相伴相生。旅游摄影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话题,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浓厚兴趣,并积累了众多学术成果。与之相比,国内旅游学界对旅游摄影主题关注不够。文章从旅游与摄影的关系、旅游者摄影、旅游照片作为数据资料3... 大众旅游与摄影同时兴起,两者相伴相生。旅游摄影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话题,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浓厚兴趣,并积累了众多学术成果。与之相比,国内旅游学界对旅游摄影主题关注不够。文章从旅游与摄影的关系、旅游者摄影、旅游照片作为数据资料3个方面,对旅游摄影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旅游摄影研究展现出两大变化,即从关注目的地摄影到旅游者摄影、从关注旅游摄影这一现象到照片内容。尽管旅游摄影研究的文献数量不断增长,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对该主题的研究仍处于边缘地位。相关学术研究滞后于旅游摄影现实发展。为此,文章从纠正对视觉材料的偏见、加快国内研究步伐、丰富旅游摄影研究内容、促进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等方面指出未来旅游摄影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摄影 研究综述 游客凝视 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