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动分割窗技术在景观界面影响域判定中的应用——以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时项锋 许冬梅 +1 位作者 邱开阳 谢应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3,共4页
采用样带法,以毛鸟素沙地南缘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一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界面为研究对象。以样带上样地间的平方欧氏距离系数为指标,采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了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的位置和宽度。结果表明:当分割窗... 采用样带法,以毛鸟素沙地南缘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一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界面为研究对象。以样带上样地间的平方欧氏距离系数为指标,采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了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的位置和宽度。结果表明:当分割窗体大小在4个和6个样地单位时,曲线波动大,干扰了界面的判定。而最小窗体大小为8个时,能很好地进行界面的判定。样带A和样带B在样地20~25都出现了波峰。游动分割窗技术是景观界面影响域判定和群落划分的有效方法,并在小尺度研究中能够较好地解释群落水平界面的边界和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景观界面 游动分割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晓 张克斌 +1 位作者 杨晓晖 顾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121-5127,共7页
鉴于目前国内对于半干旱区及小尺度上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界定的研究较少,利用交错带对其周围环境变化具有提前指示作用的原理,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首先探讨游动分割窗技术在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判定中的可行性,其次... 鉴于目前国内对于半干旱区及小尺度上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界定的研究较少,利用交错带对其周围环境变化具有提前指示作用的原理,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首先探讨游动分割窗技术在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判定中的可行性,其次再对2006年—2010年湿地-干草原交错带的宽度和边界进行判定,通过交错带的宽度和边界变化并结合交错带内植被的变化情况,综合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湿地退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尺度大小以及交错带过渡性是否明显将决定适宜窗口宽度的大小,这点在选择最小适宜窗口宽度时体现更为显著;降雨量是决定该区交错带的位置与宽度的最主要因素,但降雨量并不是决定该区交错带内植被变化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交错带距湿地核心区的距离是影响交错带内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保护区的成立,四儿滩湿地在2006年—2007年间,交错带宽度变大,湿地状况转好,2008年—2010年,由于铁路建设,湿地遭到破坏,交错带萎缩,湿地出现退化现象。湿地-干草原交错带作为一个敏感地带,它的变化情况可以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作出一定的提前预示;在半干旱区湿地的健康评价和退化研究中,通过交错带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情况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交错带 边界界定 游动分割窗技术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南海子湿地交错带判定及植被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海涛 刘小丹 +2 位作者 张克斌 苗静 西拉杰.马默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44-2550,共7页
为研究半干旱区盐碱湿地生态交错带及其植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于2016年7月通过样方(1m×1m)调查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南海子湿地进行了野外植被调查。首先通过游动分割窗技术将研究区定量划分为湿生带、交错带和旱生带3个不同... 为研究半干旱区盐碱湿地生态交错带及其植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于2016年7月通过样方(1m×1m)调查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的南海子湿地进行了野外植被调查。首先通过游动分割窗技术将研究区定量划分为湿生带、交错带和旱生带3个不同生活环境地带(以下简称生境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样线不同生境带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采用M.Godron稳定性测定方法分析不同生境带植物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东、西样线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南、北样线窗口宽度为8个样方时交错带的边界可以被清晰地划定;2)不同样线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湿生带>旱生带>交错带;3)湿生带植物种数最少,以耐盐碱植物为主,植被群落最稳定,旱生带次之,交错带植被种数最多,群落最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子湿地 生态交错带 游动分割窗技术 群落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重要值和土壤水分的草原群落边界判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欣颖 邵新庆 +3 位作者 吕进英 王宇通 阚雨晨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0-455,共6页
对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实验站外不同区域的草原进行调查,统计其各物种重要值,并测定土壤水分,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群落边界,以期为草原景观界面判定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基于物种重要值的欧式平方距离(SED)峰值分析发... 对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实验站外不同区域的草原进行调查,统计其各物种重要值,并测定土壤水分,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群落边界,以期为草原景观界面判定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基于物种重要值的欧式平方距离(SED)峰值分析发现,窗口大小为12个及12个以上样地单位时,SED峰值曲线趋于稳定,能较好的反映地上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峰值图上出现4个明显的波峰,依据变化幅度可以判定2个是急变性过渡带,2个是渐变性过渡带。水分与群落分布的格局具有一定相关性,群落分布格局对土壤水分变化做出响应,并呈现一定的滞后性。试验结果验证了游动分割窗技术在草原景观界面判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重要值 土壤水分 生态交错带 游动分割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交错带判定及植物群落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涛 刘小丹 +1 位作者 张克斌 西拉杰.马默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7,共8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及影响其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宁夏哈巴湖荒漠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四儿滩湿地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获得植被与环境数据:首先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交错带定量判定,将其...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干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及影响其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宁夏哈巴湖荒漠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四儿滩湿地为例,采用样线调查法获得植被与环境数据:首先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交错带定量判定,将其分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并计算沿不同生境梯度β多样性变化趋势;然后,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对研究区植被数据矩阵和环境数据矩阵进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四儿滩湿地-干草原交错带最适窗口宽度为6~8个样方;不同生境带β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梯度变化;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植被在CCA排序图上的分布与游动分割窗技术的划分结果相吻合,含盐量(质量分数)、含水量是影响四儿滩植被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对含盐量和含水量有较高适应值的物种集中分布于土壤盐渍化严重的湿生带。研究结果将为四儿滩湿地的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儿滩湿地 生态交错带 游动分割窗技术 典范对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交错带判定及变化分析
6
作者 王冠琪 张克斌 王志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0-165,共6页
根据生态交错带变化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一定指示作用的原理,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对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交错带进行判定,并结合样方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降雨量等因素分析了交错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游动分割窗技术适用于四儿滩湿... 根据生态交错带变化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一定指示作用的原理,利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对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交错带进行判定,并结合样方植被调查、生物多样性指数、降雨量等因素分析了交错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游动分割窗技术适用于四儿滩湿地交错带判定,适宜窗口宽度为8个样方;2006—2013年的交错带判定结果发现,2007年湿地宽度最大,距湿地中心距离最远,健康状况最好。之后几年各项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湿地健康状况逐年变差,其变差的原因是2008年高铁建设截断了湿地上游水源补给。因此,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尽量少破坏地表径流系统,以利于湿地长远发展。研究表明,在西北半干旱区湿地健康评价和退化研究中,通过交错带的变化来反映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交错带 游动分割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判定
7
作者 时项锋 许攀登 许冬梅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12期118-122,共5页
采用样带法,以毛乌素沙地南缘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为研究对象。以样带上样地间的平方欧氏距离系数为指标,采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了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的位置和宽度。结果表明:依据植被和土壤动物为参数,界面位置有一定重叠,不... 采用样带法,以毛乌素沙地南缘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为研究对象。以样带上样地间的平方欧氏距离系数为指标,采用游动分割窗技术判定了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的位置和宽度。结果表明:依据植被和土壤动物为参数,界面位置有一定重叠,不同参数所判定的界面位置不同。在小尺度范围内,综合考虑3条样带植被和土壤动物的判定结果,根据各样带情况将整个群落界面划定为3个类型:牛枝子群落、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界面、黑沙蒿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 景观界面 游动分割窗技术 土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