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游侠列传》的侠情特质论 被引量:6
1
作者 田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144,164,共5页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游侠列传 侠情 借儒形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汉书·独行列传》与正史中的《游侠列传》传统 被引量:2
2
作者 杨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学界普遍认为《游侠列传》在正史中的消失是游侠的存在受到强力镇压的结果。事实上,史家对游侠精神所进行的主流化加工才是正史中《游侠列传》传统中断更为直接的原因。这种加工突出体现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它一方面继承了此前史... 学界普遍认为《游侠列传》在正史中的消失是游侠的存在受到强力镇压的结果。事实上,史家对游侠精神所进行的主流化加工才是正史中《游侠列传》传统中断更为直接的原因。这种加工突出体现在《后汉书.独行列传》中。它一方面继承了此前史书中的游侠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物的限定、事迹的选汰强化了原始游侠精神与王朝政治相融的部分,将其以"义"或"名节"的形式纳入主流文化,因而从根本上取消了《游侠列传》"记志漏脱"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行列传 正史 游侠列传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游侠列传》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诚鉴 《江淮论坛》 1988年第6期55-60,共6页
《史记·太史公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下,《索隐》引晋张华《博物志》称:“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这是司马迁徙籍茂陵的唯一记载。徙居皇帝陵邑原是西汉王朝一大传统国策。
关键词 游侠列传 太史令 史记 陵邑 司马迁 汉王朝 太史公 大夫 大传统 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游侠列传》到《水浒传》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预衡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21-23,共3页
《水浒传》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其思想倾向却和《史记·游侠列传》有类似之处.这一点前人评论《水浒传》者曾经讲到,我以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司马迁著《史记》的思想倾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游侠列传》里面.班彪、班固父子指责《... 《水浒传》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其思想倾向却和《史记·游侠列传》有类似之处.这一点前人评论《水浒传》者曾经讲到,我以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司马迁著《史记》的思想倾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游侠列传》里面.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史记》,说“是非颇谬于圣人”,主要即指《游侠列传》这类文章.汉明帝说司马迁不是“谊士”,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也都是指司马迁写《游侠列传》这类传记而言.在司马迁以后,历代的史书就很少再有《游侠列传》这样的文章了.特别是到了元明文化专制严酷的时代,官家的史书更不可能再有《游侠列传》那样的文字.但《游侠列传》这样的史家传统,却被小说家所继承了.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就是《水浒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列传 司马迁 《水浒传》 侠客 传统特征 天都外臣 《史记》 行侠 华夷之分 君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馬迁的《游俠列传》有人民性嗎? 被引量:3
5
作者 唐赞功 《文史哲》 1965年第5期76-81,共6页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游俠列传》,是记西汉游侠人物的。近年来,很多人认为,游侠是受压迫的下层人物,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来反对封建势力,司马迁给他们作传记,具有着人民性。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一、游俠到底是些什么人...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篇《游俠列传》,是记西汉游侠人物的。近年来,很多人认为,游侠是受压迫的下层人物,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来反对封建势力,司马迁给他们作传记,具有着人民性。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一、游俠到底是些什么人物? 司马迁把游侠人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贵族之侠,一类是布衣之侠。战国的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属于前一类人物;西汉的朱家、剧孟、郭解之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统治阶级 地主阶级 游侠列传 劳动人民 贵族 私人势力 汉武帝 史记 豪强地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记》刺客、游侠传的仁义主旨及其多维视角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桂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涉及侠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及司马迁对侠的认识。从两传文本比较分析入手,可以窥见《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虽有不同的立传主旨,但共同传达了司马迁对布衣精神的理解和概括,具有在大一统时代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并且表现出司马迁多维立体的历史视野,即从历史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全面考察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的思维特点。这对探讨民族精神中仁义思想的发展演变、史家的思想认识及考史方法等将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班固 刺客列传 游侠列传 货殖列传 伯夷 荆轲 儒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侠遗风与《水浒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真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2-27,共6页
对《水浒传》的认识与研究,在由文学拓展到整个文化史的范围以后,令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它与古代游侠遗风的联系。
关键词 梁山英雄 “义” 《水浒传》 游侠列传 司马迁 封建国家 道德准则 “侠义” 梁山好汉 义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马迁生年及相关问题考辨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生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5-149,共5页
新发现的《史记正义》佚文表明 :《博物志》的资料是推考司马迁生年的唯一原始资料 ,也是司马贞、张守节共同依据的史料。据此推算 ,司马迁只能是生于武帝建元六年而不可能是景帝中元五年。由此推考 ,《游侠列传》等五篇赞语中的“太史... 新发现的《史记正义》佚文表明 :《博物志》的资料是推考司马迁生年的唯一原始资料 ,也是司马贞、张守节共同依据的史料。据此推算 ,司马迁只能是生于武帝建元六年而不可能是景帝中元五年。由此推考 ,《游侠列传》等五篇赞语中的“太史公”应是司马谈而不是司马迁 ,这些篇目的写作应自司马谈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生年 建元六年 司马谈 《史记正义》 《博物志》 郭解 平原君子 交游 游侠列传 太史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太史公曰”抉疑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榴明 《人文杂志》 1986年第3期88-93,共6页
汉代史官称太史令,亦称太史公。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他自称太史公,又把自己的著作称为《太史公书》。(后世习称《史记》)因此,后人一直把《史记》中的“太史公曰”部分,看作是司马迁对史事的评论。
关键词 太史公曰 司马迁 《史记》 司马谈 太史令 晁错 公元前 游侠列传 孟尝君 荆轲刺秦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西汉的侠官 被引量:2
10
作者 吉书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92-98,共7页
试论西汉的侠官吉书时汉朝,特别是汉初,相当一部分官吏有浓厚的侠义行为,他们对当时的政治有重大影响。《史记》、《汉书》游侠传,写了两种使:一类是以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为代表的贵族游侠,这类侠早已消亡;另一... 试论西汉的侠官吉书时汉朝,特别是汉初,相当一部分官吏有浓厚的侠义行为,他们对当时的政治有重大影响。《史记》、《汉书》游侠传,写了两种使:一类是以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等人为代表的贵族游侠,这类侠早已消亡;另一类是以朱家、郭解、剧孟等人为代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邦 御史大夫 《史记·淮阴侯列传 游侠列传 窦婴 灌夫 吴楚七国 匈奴 公孙弘 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与《春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生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1-75,共5页
《太史公自序》称《史记》是继《春秋》而作,这表达了作者追步孔子并成为第二个孔子的强烈愿望;而在整部《史记》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作者刻意效法《春秋》的苦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史记》与《春秋》进行比较。一、创作青景... 《太史公自序》称《史记》是继《春秋》而作,这表达了作者追步孔子并成为第二个孔子的强烈愿望;而在整部《史记》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作者刻意效法《春秋》的苦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史记》与《春秋》进行比较。一、创作青景和目地孔子是在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不得行其道的情况下开始写《春秋》的。《儒林列传》说;“仲尼干七十余君无所遇,……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命运比孔子更为不幸,于是他便以这位不得志的圣人来安慰勉励自己。《游侠列传》:“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史记 司马迁 太史公曰 李陵之祸 报任安书 作者 世家 游侠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侠”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惠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56-158,共3页
武侠小说的研究日渐深入,许多论者不约而同地从文字学、训诂学的角度来考察“侠”的起源,且看下面两段文字: 研究“武侠”文学,应当搞清什么叫“侠”。这首先是个语言文字问题。《说文》: “侠,俜也。从人夹声。”段玉裁注说:“《经传... 武侠小说的研究日渐深入,许多论者不约而同地从文字学、训诂学的角度来考察“侠”的起源,且看下面两段文字: 研究“武侠”文学,应当搞清什么叫“侠”。这首先是个语言文字问题。《说文》: “侠,俜也。从人夹声。”段玉裁注说:“《经传》多假侠为夹,凡夹皆用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派武侠小说 段玉裁 说文解字 司马迁 侠士 武侠文学 游侠列传 语言文字 甲骨文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中国精神之正 塑中华审美风范——新中国70年武侠电影的美学嬗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9-42,共4页
中国的武侠电影伴随着中国电影百余年的银海波澜,浮沉变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武侠电影并非凭空而出,而是根源于中华文明数千年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自太史公《史记•游侠列传》之始,存在于中国历代的史传、诗歌、传奇、戏曲... 中国的武侠电影伴随着中国电影百余年的银海波澜,浮沉变幻。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武侠电影并非凭空而出,而是根源于中华文明数千年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自太史公《史记•游侠列传》之始,存在于中国历代的史传、诗歌、传奇、戏曲、戏剧、小说中的侠,构成了一部绚丽堂皇的侠文化史,而后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现代科技的产物又继而成为侠文化重要的延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美学嬗变 太史公 武侠电影 史传 侠文化 游侠列传 网络游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若”新解
14
作者 张仲良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6期115-115,共1页
《史记·游侠列传》云:“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解末句之“若”为“及”、“或”,译为“恰好象有天助似的,每逢他十分窘迫紧急的时候,总经常能逃脱,或是遇到朝廷大赦”。“脱若”不应当这样解... 《史记·游侠列传》云:“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解末句之“若”为“及”、“或”,译为“恰好象有天助似的,每逢他十分窘迫紧急的时候,总经常能逃脱,或是遇到朝廷大赦”。“脱若”不应当这样解释。脱,不是逃脱,而是轻快貌。“脱”的本义为肉离骨,《尔雅·释器》:“肉曰脱之。”邢(曰丙)疏引李巡曰:“肉去其骨曰脱。”由此引申出轻快义。《公羊传·昭公十九年》:“乐正子春(人名)之视疾也,复加一饭,则脱然愈。”脱然愈,谓疾病迅速痊愈。《淮南于·精神训》:“则脱然而喜矣。”注:“脱,舒也。”脱然,轻快之义在上古常见,不赘举例。若,也不当训为“及”、“或”,而是语末助同,为形容词或副词之语尾,用同“欣然”之“然”(依《词诠》)。《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郑玄笺:“沃若,犹沃沃然。”沃若,即沃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侠列传 公羊传 尔雅 史记 郑玄 淮南子 历史事实 两汉文学 新解 形容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望江湖——徐克的《黄飞鸿》系列
15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2-63,共2页
谈到具体的武侠电影,我以为必先谈《黄飞鸿》,这就好比写武侠小说的人,总把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列为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这并非是说江湖的意义要得到庙堂之上的首肯,更绝非表示武侠的精神要服从于体制的概念之下,而是说虽然... 谈到具体的武侠电影,我以为必先谈《黄飞鸿》,这就好比写武侠小说的人,总把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列为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这并非是说江湖的意义要得到庙堂之上的首肯,更绝非表示武侠的精神要服从于体制的概念之下,而是说虽然武侠的最大意义在于反抗和张扬,但打破的最终目的却永远在于重建,少年的轻狂也终究会被中年的稳重和老年的睿智昕替代,反叛的精神与正统意义上对人格的界定注定殊途同归。黄飞鸿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生于清末广东佛山,最著名的弟子是梁宽与林世荣(即电影中的猪肉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广东佛山 武侠电影 中国电影 司马迁 游侠列传 江湖 西方文明 精神 中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滇的庄蹻应即起义的庄蹻
16
作者 李埏 《思想战线》 1975年第5期67-68,共2页
庄蹻及其事迹自来为我国史学上的一个聚讼问题。马曜同志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依据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写成《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提出了许多新见。细读一过,觉得在主要论点上,持之有故,论得有理,应该赞同。过去,对庄蹻... 庄蹻及其事迹自来为我国史学上的一个聚讼问题。马曜同志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依据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写成《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提出了许多新见。细读一过,觉得在主要论点上,持之有故,论得有理,应该赞同。过去,对庄蹻问题之所以聚讼,关键在于庄蹻为一人抑为两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义 西南夷 荀子 历史功绩 司马迁 阶级斗争 游侠列传 主要论点 史记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